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餐菜单英译的现状、问题及翻译策略

霍晴 海南大学

摘要:中国美食享誉世界,而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就成了不少外国友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自然物产以及人文因素的不同,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以鲁、川、粤、闽、苏、浙、湘、徽为代表的八大菜系。而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开始走出中国,面向世界。在与饮食相关的翻译中,中国菜式的英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主要阐述中餐菜单的翻译现状,产生误译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菜式翻译;现状;翻译方法

Problems i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and Strategies

Huo Qing,Hainan University

Abstract:Chinese food is famed all around the world,and the culinary culture of China becomes a window for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to know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As time goes on,eight different schools of cuisine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China due to geographical locations,climate,nature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factors.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ll around the world,the culinary culture of China has also gone global.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this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menu translation,the reasons behind incorrect translation and some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translation of menu;current situation;method of translation

1.中餐菜单英译的现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饮食文化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同其他国家交流日趋加深,更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和接触中华美食。无论是在外国开设的中国餐馆,还是在中国本土的餐馆,怎样做一个合适的英译的中餐菜单变得十分重要。但就目前中餐菜单的翻译现状来说,似乎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恰当的翻译比比皆是。总的来说中餐菜单的误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中国独有的菜式造成的词汇空缺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在中国盛产的农作物、蔬菜、肉类等与外国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就使得双方在烹饪原料上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地大物博,所以食物种类很多,菜式更是丰富多样。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面食在中国有面条、饺子、包子、烧卖、大饼、馒头等等。而外国面食则较少,最常见的有意大利面等。外国人最为熟知的中国面食是饺子,而且都知道饺子叫作“dumpling”,就是一种用面皮包裹各种肉馅的食物。但是包子、烧卖应该怎样翻译呢?外国没有这两样食物,他们只知道这两样食物与饺子做法相似,由于没有相应的词汇表达,他们把饺子、包子、烧卖这类食物统称为“dumpling”。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翻译方法很显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中国独有的菜式翻译确实需要我们花很大的精力,找到适当的方法和词汇去表达。

1.2 望文生义

中餐菜式种类繁多,也许是由于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了解过少,也许是找不到合适的名字,所以很多只是基于中文菜名表面意思的翻译就应运而生了,很多这样的翻译让人觉得哭笑不得,甚至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误解。如:

童子鸡 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没有性生活的鸡)

麻婆豆腐 Bean Curd Made By Women with Freckles(脸上长麻子的女人制的豆腐)

还有一些中餐菜式甚至直接用拼音来表达,如:

馒头 Mantou

锅贴 Guotie

狗不理包子 Goubuli Baozi

这些用拼音表达的菜式虽然让外国人明白了具体的读法,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拼写到底指的是什么食物,打开菜单必然会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不论是按照表面意思进行的翻译还是直接用拼音,都会造成一定的误解。在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即对红烧狮子头的翻译。一位华人到了新西兰之后,立志要开一家中餐馆来去宣扬中国美食,经过一系列的精心准备后,饭馆终于开张了。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开业第三天,一大群当地人和一些动物保护协会的人把餐馆围了个水泄不通,老板非常吃惊。问起原因,原来是餐馆里的一道菜引起了公愤。这道菜便是红烧狮子头,老板将其翻译为“Bouilli of Lion Head”。当地人误以为这家餐馆公然出售狮子头,愤怒不已,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老板得知之后只好登报澄清,公开道歉,才结束了一场误会。其实说起红烧狮子头这道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此可见,望文生义带来的问题真是不容小觑。

2.产生误译的原因

上文中概述了中餐菜单英译的现状,由于中国独有的菜式造成的词汇空缺以及望文生义等现象,使得一些中餐菜名翻译的不尽如人意。是何种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呢?

2.1 饮食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美食烹饪的历史非常久远,人们在制作美食的时候更是主张将原料发挥到极致,如在蔬菜中的胡萝卜和白萝卜,经常用来雕刻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如菊花、小鸟、玫瑰花、月季花等。这些雕刻而成的形状会被用来装点菜盘,让人看起来觉得赏心悦目。这也是中国厨师制作佳肴讲究色香味俱全的一个生动表现。再如鸡蛋等平时最常见的食材,在中国就有水蒸蛋、煎蛋、炒蛋、荷包蛋等各式各样和鸡蛋相关的美食,如果再配上和别的食材一起制作的菜式,那真的是数不胜数了。而在外国,人们则主张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没有太多的装饰及菜式。如蔬菜,人们最常见的制作方法就是做成蔬菜沙拉去生吃,这样可以保持营养不会在煎炸中流失,健康而简单易做。还有人们最常吃的生鱼片,配以芥末等调料便可。由此可见,双方饮食差异很大,中国人追求充分利用食材,做出不同菜式。而外国人则力求简单营养,不失原味。由于这种在饮食观念上的差异,很多在中餐中的菜式和表达是没有的,或是人们对于繁多的菜式了解并不多,所以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译。

2.2 烹饪方法的不同

中国美食最明显的特点莫过于烹饪方法的复杂多样。据调查,中国的烹饪方法多达50多种。如:主要有蒸(steam)、炖或煨(simmer)、烧(roast)、煲或焖(stew)、炸(fry)、铁烧(broilor grill)、熏(smoke)、白灼(scald)等。

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西餐相对简单的烹饪方法,其烹饪方法主要有煎、炸、扒等,而且西餐也没有中餐这么复杂的刀工,主要是对食材进行简单的处理,如切丁、切块等。另一个中西方在饮食差异较大的就是调料,中国厨师最常说的是盐少许,味精少许等。“少许”这个词是厨师们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凭借经验才能做到的,但是“少许”对于外国人来说则是一头雾水,因为他们在做菜式时对食材和调料有着严格的量的标准。由于烹饪方法的差异及用量的不同,也会一定程度上造成误译。

2.3 菜式命名方法的不同

在中国,人们起菜名时讲究意境上的美,经常把菜名起的非常具有艺术性,让人听起来就觉得菜式非常可口,看起来更是赏心悦目。所以会用一些比较高雅美丽的词汇去形容大众的、普通的蔬菜肉类。一般会用“翡翠”指绿色的蔬菜,“芙蓉”指的是鸡蛋清,而银芽则指的是豆芽。例如:

翡翠培根炒饭 fried rice with bacon and mixed vegetables

蟹肉芙蓉蛋 crab meat with egg white

银芽炖雪梨 Chinese pear with bean sprouts

还有一些中式菜名,由于其历史久远,又有一些与其相对应的名人名事典故,所以人们为了纪念这些人与事,就把菜式的名称与这些典故相互呼应,一则可以使菜名听起来更高雅、生动。二则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明,使人们不忘历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化菜名(culturally-backed dish names)”。“佛跳墙”便是“文化菜名”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佛跳墙”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传,此菜最初由当时福州一位官员夫人所做。当这道菜在官员设家宴端上桌时,香飘四溢,大家赞不绝口。经过名厨改良后,正式起名为“福寿全”。“福寿全”随即名声大噪。许多美食家、文人墨客都慕名而来,品味此菜后,赞叹不已,席间有一秀才以诗助兴道:“坛起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菜便以“佛跳墙”之名流传至今年。更多的“文化菜名”如:

霸王别姬 broiled chicken cutlets with turtle

佛跳墙 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东坡肉 Dong Po pork

与中国的文化菜名(culturally backed dish names)翻译有所不同的则是西方国家对菜单的翻译,其对菜单的翻译特点为重在突出菜式的原料和做法,而不像中国菜单那样会将菜名赋予艺术性或用典,让人一看菜单就清楚地知道菜式是如何制作及其用料等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与外国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人含蓄谨慎,而外国人则直截了当。所以当外国人看到中餐菜单时一定会感到很困惑,因为中餐的文化菜名是看不出原料的,特别是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更不可能看懂中餐菜单了。于是误译就这样产生了。这里收集了一些英文的西餐菜名,例如:

法式煎鹅肝 French fried foie gras

和风鸡扒 wind grilled chicken

西冷牛排 sirloin steak

上面谈到了中餐菜单翻译时产生误译的原因,如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烹饪方法的不同以及菜式命名方法的不同等。这些产生误译的原因和人们的主观行为没有很大关系,误译原因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为了避免产生误译就改变中西方的饮食观念,但是既然有了误译,我们可以寻求别的方法来最大程度上去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翻译方法上,我们就可以大做文章。

3.中餐菜单的翻译方法

中餐菜式翻译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翻译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如直译、意译、音译以及多种翻译方法综合使用。可是总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写实性的菜式翻译和写意性的菜单翻译。

3.1 写实性的菜式翻译

所谓写实性的菜式翻译就是指“名副其实”地翻译。这类翻译对于外国人来说也是简单易懂,因为写实性翻译是以突出菜式的烹饪原料、烹饪方法、人名和地名为特点。当人们看到菜单时,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菜式的原料、方法、配料等。

3.1.1 以菜式的原料为主

西红柿鸡蛋 scrambled egg with tomato

糖醋排骨 sweet and sour spare rib

3.1.2 以菜式的烹饪方法为主

鸡翼鲍鱼片 braised abalone with chicken wings

干锅排骨鸡 griddle cooked spare ribs and chicken

3.1.3 以菜式的地名、人名为主

东坡肉 Dong Po pork

麻婆豆腐 Ma Po spicy tofu

3.2 写意性的菜单翻译

写意性的菜单翻译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由于中国人常常会给菜名起一些好听的名字,使其具有艺术性,虽然这种菜名好听,但一些对中国了解较少的中国人会对这种菜单不知所云,一头雾水,因为这种菜名是根本看不出原料和烹饪方法。所以当遇到这类菜单的翻译时,为使外国顾客能够方便地点餐,应如实地按照原料、做法去翻译,以服务顾客作为出发点。还有一类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文化菜名,由于这类菜名常常运用典故,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所以对于外国人来说也是很难理解,文化菜名的翻译也同上述一样,忠实于菜式的原料及烹饪方法等。例如:

叫花鸡 roast chicken wrapped in lotus leaf and mud

四喜丸子 braised meat balls with brown sauce

4.结语

这篇文章主要从中国菜式英译的现状、误译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等角度对中国菜式的翻译进行了论述。虽然菜单的英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交流加深,这些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本文之所以提出中餐菜单的英译这个问题,就是因为饮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菜单翻译属于旅游翻译的一种,旅游翻译应该是“文化的使者”,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以旅游者为导向。所以说饮食文化是沟通中外交流的桥梁,做好中餐菜单的翻译可以使中国的饮食文化走出中国,面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黄海翔.中餐菜单英译浅谈[J].中国科技翻译,1999,(1).

[2]黄芳.中餐菜单译法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7,(1).

[3]廖冬芳.中餐菜单英译的现状、原因及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1,(77).

[4]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J].中国翻译,2002,(2).

作者信息:霍晴,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CwsvuQWMAtWhn7bVxms3qv9lBBsW0Gc9Ov8hWCR90mvPBqtjFLfCUcpALl0f5t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