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大学图书馆的功能

一、大学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功能也称职能,是指人、事物或机构应有的作用。大学图书馆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图书馆对社会应当做出的贡献、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是由图书馆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1975 年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国际图书馆协作发展专题会议(IFLA)上,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被明确地定义为四个方面: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

我国的高等学校的任务是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人才的成长,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都必然要充分利用人类积累的知识财富。大学图书馆就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搜集、整理、保存和提供各种书刊情报资料,为广大师生服务。它是学校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知识的宝库。因此,大学图书馆很自然地成为广大师生进行学习和学术研究活动及学校施教的重要场所。在专业教育方面,图书馆又是教师备课的后盾和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教师只有全面掌握有关专业的广泛资料和最新进展,才能使讲课和教材具有较高的质量,而这必须依赖图书馆的帮助;学生所学课程内容的巩固和扩展,以及科学文化素养的养成与独立研究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书刊资料。总之,在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大学图书馆具有多方面的职能。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能;直接配合教学进行专业教育的职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行综合教育的职能;对读者利用文献提供方法指导,进行科学研究和信息素质教育的职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大学图书馆工作是大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水平是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大学图书馆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这一论述对大学图书馆的性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是高等学校图书馆基本的特征和价值所在,是它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应当贯穿于各环节之中。

1.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性

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服务。从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到服务方法,无不反映它的学术性。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求大学图书馆迅速提高各项工作的学术水平。对于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性表现在图书馆是整个科学研究大系统的子系统。科学研究是一种知识信息活动,这里面包含许多知识信息活动的环节,而系统搜集、科学序化和准确提取人类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这一活动的前期过程。大学图书馆正是执行这种前期过程的机构,它通过对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科学合理的整理和准确快捷的提供来参与人类的科学研究活动,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于大学的图书馆而言,这一行为特征更加明确。

其次,大学图书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性活动。就图书馆工作本身而言,有两个最主要的对象:文献和读者。文献作为记录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其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复杂性。文献的加工工作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知识的序化工作,需要执行该项工作的图书馆员应具备相当的学术水平,而其工作过程和程序必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最后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从另一方面来说,每一个读者都是一个社会的复杂个体,尤其是大学中的读者,更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甚至是非常专业化的学术人员。要向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做好“为人找书”的工作,就必须对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行为规律,甚至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这一切都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术水平作为支撑。最后,图书馆中的某些工作,如引导阅读、参与咨询、跟踪服务更是体现了显著的学术性内涵。

最后,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科研人员。在许多国家里,图书馆都有一批相当数量的专家,这些专家都是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员,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可以直接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我国,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许多新生力量源源不断地被充实到图书馆队伍中来,他们中不乏高学历、高职称的人。随着他们在图书馆中的成长和能力的发挥,图书馆的学术性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2.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性

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性和服务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不应当片面强调学术性,忽视图书馆工作的服务性。图书馆的学术性与服务性之间的正确关系应当是:图书馆是一个学术性服务机构,它的工作内涵是具有学术性特征的,但这种学术性必须通过图书馆的文献和信息服务体现出来。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图书馆从来就是处于一种辅助性的地位,依附于一个社会机构和主体而存在。大学图书馆既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也不是一个行政或后勤机构。它不直接执行教学任务,但它通过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资源而参与教学过程;它不独立承担专业科学研究任务,但它通过为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保障来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期劳动;它提供教学和科研的支撑和保障,但这种支撑和保障的实现途径和本质又与行政或后勤机构有所不同。

服务意识必须成为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离开了为教学研究服务,大学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学术性也就难以发挥和体现,从而进入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态。

对服务性的深入认识和身体力行,是图书馆学术性不断提高的根本动力。服务对学术提出要求,需要学术上的持续深化来保证更为广泛的满意服务。随时在服务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从来就是图书馆学科发展和图书馆工作深化的主要途径。

3.大学图书馆的地位

国外常常将现代化的图书馆视为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标志之一,由此可见大学图书馆在高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离开了现代化的图书馆,一所学校要想成为合格的大学是不可想象的。

大学的师资队伍是一群富有创造力的生命体,他们在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指导下,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构成了现代高校的第一大支柱;大学中的实验室,是支撑高等院校的第二大支柱。一切需要经过实证的创造发明,都离不开实验室。在一切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实验的本质是对宇宙的模仿,因而实验室是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真知的场所,对于自然科学而言它显得尤其重要。

大学图书馆是文化资源的集散地,它既是有关学科专业知识的信息储存,又是相关学科多样而丰富的收藏。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图书馆是历史的、现实的百科全书,是有限课堂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图书馆对于师生的知识视野、思维能力的养成都是必备的设施。没有图书馆的大学是难以想象的。它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高校的第三大支柱。

要正确认识大学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地位,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图书馆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明确,一所大学要出高质量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必须有高质量的图书馆情报工作的保证。图书馆工作绝不是与教学、科研无直接关系、无关大局的工作,而是教学、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办好大学的基本条件之一。

要使大学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还必须依赖下面一些因素。

一是图书馆必须通过不断地提高学术水平和强化服务意识来真正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二是强化学术研究,把握图书馆工作的科学规律,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各项综合素质,切切实实地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使图书馆成为他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依赖。

三是在苦练内功、深化服务的基础上,树立名校名馆意识,通过图书馆文化建设,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使高等院校的师生,特别是学校的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充分认识图书馆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四是充分运用国家及教育部有关政策,维护图书馆自身的利益和权力,并通过学术和舆论的力量,尽快促使国家早日为图书馆事业立法,使图书馆的地位在法律上得到保障。

五是图书馆还必须跟上社会信息化的步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在履行好传统图书馆职能的同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实现更广泛的信息和情报服务,在网络信息时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六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大学图书馆还必须注重自己的服务效益,通过扩展信息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合理地获得自己应当获取的经济效益,为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也为图书馆积蓄人才、谋求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三、大学图书馆文化

在我国的权威教科书中,“图书馆被定义为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 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它与社会文化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德国的巴尔(P.Barth)在《历史哲学与社会学中》提出:“文化表示一种外表的历程,而文明表示一种内在的历程”。 目前,国外文化学的研究者们普遍趋向于美国人类学家的观点,即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们借符号的使用而被学习或被传授,而且构成人类群体的出色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是传统,尤其是价值观念。

中国的学者对人类文明及文化的认识也见仁见智。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断定:“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胡适在《我们对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中指出:“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在我们的各类文化学专著中流行着大一统的文化观和文明观,即“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形成这样一种推论:文化是人类的内在精神和这种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文明也就是人类体现自己的内在精神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

显然,探讨文化现象无法回避文明这一概念,文化与文明可以说是两个联系得最紧密的孪生兄弟,文化现象的理解必须借助人类的文明积累和文明进程。如果说物质文明主要是通过人类制造及运用工具的水平来衡量的话,那么精神文明则应通过人类对其运用工具的理解和态度来衡量。人类发现了原子能量并制造出相应的工具,这标志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但如果无节制地使用这种工具,比如将它制造成杀人武器投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精神文明的低下和堕落。再如,基因的研究可以使人类具有复制自身的能力,这也是一种物质文明的飞跃,但违背社会伦理和道德非理性地运用这一技术,将使人类坠入万劫不复的地狱,这也是一种精神文明的倒退和反动。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最基本的现象,那就是知识的积累、继承与发展。正如牛顿所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里的“巨人的肩膀”显然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所积淀的一切文明成果。人类文明得以正常积累、继承与发展的前提是“记忆”。从社会个体来考察,这种记忆是个人对自己所接收的知识、技能以及所获取经验的一种储存,而这种储存通过某种渠道进行空间上的扩展则视为文明之传播,通过某种渠道进行时间上的递延则视为文明之传承。

当原始人完全依赖于自己的大脑进行上述记忆,即采用活体载体进行文明储存时,由于个人活动空间的限制和生命时间的限制,文明的传播与传承只能处于一种低水平,必然会受到空间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流逝,信息内容也将会有所变形。当文明之传承只能通过讲故事、唱歌谣等形式口授亲传时,人类文明完整、准确的传承就会受到挑战,后人只能通过想象去补充和弥合前辈故事中的矛盾与空白,古代神话的绵延不能不说与其传承手段有相当紧密的联系。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准确记录和长时间保存人类文明的客观载体来适应人类文明积累、继承与发展的需要。

高尔基一语道破了天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字的诞生、古老中国文化中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积累、继承与发展的重大贡献。当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一种外脑记忆时,人类又一次展示了自己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制造工具。书的产生就是人类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制造的又一天才工具。但随着文明的不断积淀,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古代有汗牛充栋之说,现代有信息爆炸之语。系统收藏文献并科学序化人类的知识显然需要人类再一次制造工具——一种人类共有的社会工具。人之为万物之灵再次被证实:人类创造了图书馆这种社会工具。

最后,我们引用我国老一辈著名社会学家许德珩的一句名言:“过去的文化是历史,现实的历史是文化。”只有当我们把图书馆与文化的关系放到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下去审视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图书馆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XcD6HDLEITvevoMhHbIWQoKMtOB9Y2Oxl8nAiMbqzoadMmLrjlXKr70Oiwi/Rp8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