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坚持主业·主动转型·多元经营
——台州市新华书店

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也是数字化阅读的世纪。无所不能的互联网和无处不在的数字阅读,正在对传统的图书销售行业造成颠覆性的冲击。根据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统计:自2000年以来来,全国有五成以上的民营实体书店相继关门停业。仅2010年,全国就有四家著名的实体连锁书店,难以抵抗互联网的冲击而倒闭,其中就有号称“全球最大、品种最全”的北京第三极书店,在开业第三个年头走向了灭亡,而已有16年发展历史的广州三联书店,也在这一年难逃厄运,退出了图书零售业的竞争。面对如此严峻的行业危机和挑战,已有20年发展历史的台州市新华书店,不仅没有倒下,而且屹立在传统书业这条道路上做出了一个个非凡的业绩。在浙江省近期举行的新华书店经济类分项考核中,台州市新华书店的发行总量、增量排名第一,综合销售业绩排名超越温州和宁波,仅列于杭州之后。

2009年,台州市新华书店尝试以卖场为依托,提出以书为载体,联结其他文化产品,引进其他文化产品,拓展多元化经营。2010年,台州新华书店在一年探索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打造文化超市,创新经营模式”的理念,通过联合、引进、公营、寄销、经销的方式,以椒江的图书大厦为基地,引进文教产品、美术产品、体育专卖产品、少儿智力产品、数码学习产品、音乐产品、收藏用品、眼睛专柜等,形成文化产品“一卡通”式的一条龙服务。到2013年,这种“文化超市”的经营模式,为台州市新华书店带来了非常鲜明的发展转机。坚持主业,主动转型,多元经营,使得台州市新华书店能够在行业危机中抓住机遇,立于市场竞争中的不败之地。

坚持主业,以实体营销为中心

在多年发展历程中,台州市新华书店始终坚持以主业为出发点,以书为事业主体,将书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以实体店面营销为中心的企业经营发展方式。

1.回顾过去,主业壮大

台州市新华书店是1994年撤地建市的产物,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它作为台州市唯一的市本级书业实体,经历了从20万资产到5亿总资产的发展历程。1996年6月,更名为“台州市新华书店”,总部设在台州路桥区,与原路桥区新华书店合署;1997年2月,总部搬迁,开始了集体办公住宿的生活;1999年5月,台州购书中心在路桥西路桥大道201号正式开业;2000年6月,台州市新华书店转制为浙江台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成为国有独资企业,开启了市场经营的模式;2002年1月,浙江台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实现三区新华书店的合并,正式成为覆盖台州市三区的地市级新华书店。

经营之初,台州新华书店总经理张国良得知林云的“博学”书店是台州规模最大的民营实体书店时,他向省店申请允许林云的书店挂上新华书店的牌子,由新华书店为其提供书籍,此外新华书店在图书上外加了6个点的折扣,1999年12月30日,新华书店与“博学”合作的书店隆重开业,这是全国第一家国有新华书店与民营企业合作的书店。虽然在头两年,处于亏本买卖中,亏了70余万,但是随着浙江省出台扶持文化产业的出现,减轻了一些成本压力,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行情开始改变。2004年,当营业额达到600万元时,双方都放心真正合作,共同出资建造了台州书城。

作为伴随着台州市一起成长的国有企业,台州市新华书店创建伊始就同样面临着区强市弱的问题,如何从各个区的分散状态中走出来,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台州的产业实体,是台州新华书店所面临的首要挑战。台州市新华书店的前身是临海新华书店,在南迁路桥之后,将原有固定资产留给了新成立的县级临海新华书店,仅携带20万资金到路桥重新创业,期间合并了黄岩、椒江和路桥原有经营不善的新华书店资产,在取消三家法人,重新整合三区资源的基础上,从零开始打造台州新华书店这一新的企业平台。新华书店的原有销售网点成为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其中的门市物业在脱离政府财政的前提下完全实现自有自营,20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路桥4家、椒江2家、黄岩3家的覆盖三区的实体门市销售网络。

2.品位跃升,注重体验

20年前的新华书店,五层楼房,灰色外观,只有一二层用于营业,面积不足900平方米。现在位于路桥区解放南路上的台州新华书店总店:三层宽敞亮堂的营业场所,划分为不同类别的功能性区块,总面积达到7800平方米,给消费者创造出足够的选购、阅读、休闲等文化消费体验空间。

一进门,整一个安静的气息向你扑来,拉你进去,融入其中,面对眼前摆满的如此繁多的图书,吸引你去寻找触动心灵的那一本,翻阅各式各样的书籍,开拓你的眼界。同时新华书店店内现代化服务设施齐全,其中还有图书馆的部分功能,设立了阅读休闲区,它全方位向社会开放,你可以选择在那里边喝饮料边看书。作为市民文化体验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为阅读、为购书提供了一种气氛、一种环境,一种人性化的关怀。

3.浓浓书香,汇集众家

目前,台州新华书店经营图书品种达23万多种,以及与浙江省店联网可供图书达180多万种,其中包括文教产品、美术产品、体育专卖产品、少儿智力产品、数码学习产品、音乐产品、收藏用品等,聚集了全国各出版社新版优质图书、杂志、音像、电子出版物、文化文教用品、数码产品。在全省业务比赛中,连续三年各项考核、销售、总量、增量、增幅都名列全省级别考核第一名。2013年,在全省业务18项精细化比赛中,连续两年各项目考核、总分、销售、总量、增量、增幅均名列全省级别考核第一名。全年共发展网点11家,为争取双赢,稳固队伍,做到业务专人,分管专职,积极配合,互相沟通,全年共销售4550万元。

台州新华书店坚持尊重原著,尊重作者的知识产权,坚持发行正版书,自觉抵制盗版图书,强调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阅读服务。同时,还在实际经营中逐渐探索出一条策划专题图书展览的科学方法,常常能够切中社会需求的脉搏,成功策划大型图书展览,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每年开学之际,会有对新生的开学图书寄语,开辟专门服务于广大教师教科专柜。2011年建党90周年,在台州市新华书店图书大厦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专题图书展。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书店专门在醒目的位置,设立了喜迎十八大优秀红色图书主题书展专柜,将《向中国共产党学习》《新生中国》《中国大趋势》等红色书籍摆在显眼的位置,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解读党的政策方针,宣传当的政策和理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积极转型,迈向多元化发展

在当今文化市场转型的大潮下,实体书店的弱势地位无法根本扭转,尽管台州新华书店坚持自有自营的方针节约了门店的租赁费用,但实体门店的经营成本依然较高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仅各门市的人工成本就要占总成本的48%以上。再加上网络时代蓬勃发展的网上图店和电子图书,传统书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与冲击。传统书业如何转型,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成为每一个实体书店都必须面对的问题。那种以单一的图书销售的经营模式,很难让实体书店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台州新华书店面对危机,主动转型,积极探索,逐渐建立起一业多副、多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同时确立以物业经济效益支持图书主业经营的互补发展模式。

台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良认为,台州新华书店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使图书零售与其他文化业态有机结合,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才能使新华书店完成从传统的“做书店”向“做文化”转变。

1.接地气,做台州人的出版发行平台

从文化市场而言,台州市所在三区既不具有稳固的消费群体,也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因此新华书店从重新创业伊始就确定了“立足台州,面向全省全国”的发展理念,不再将眼光局限于地方国有文化企业的老套路,而是以全国发行作为发展主导,重新打开新华书店过去单纯图书销售模式的发展思路。至今为止,台州新华书店每年的图书发行量已经达到了两亿册以上,其中中小学、幼儿教材均获得全省发行权。

台州市新华书店始终强调自身作为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功能,强调自身的企业文化,坚持新华集团精神,树立企业的中长期目标,始终贴近社会脉搏,并从中寻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在这一前提下,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始终是企业的核心指导思想,台州新华书店接地气,在做好读者服务的同时,拓宽思路,着眼服务台州本地的作者。

2004年11月23日,书店发行了《台州存照》,包销发行10000册。2005年11月14日,书店在200平方米的展场,举办了台州籍作者出版的图书展,共调集本地作者自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版的3000余种图书进行展示。2009年9月28日,通过政府协调,接管原黄岩“东亚书城”,更名为黄岩“塔苑书城”顺利开业,举办台州籍作家作品展览,创建台州书馆。2013年,在宣传部门支持下,新华书店创建了以台州作者群为主体的创作室,“台州籍作者办公室”,把社科作者、文艺作者、文化教育作者、科技作者四大群体组织起来,签约服务台州籍作者,组建台州籍作者的图书编辑、出版、发行等商业化运营平台,社会反响较好,获得市政府文化产业专项基金的100万元奖励。

2.热心公益,大力塑造文化品牌

台州市椒江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经理陈亚红曾接受台州广播电视台采访时说道:“新华书店是社会公益单位,也是我们城市文化发达的标志。”台州市新华书店也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将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心。

2010年4月30日,台州市首届全民“读书月”活动暨台州百家名社图书博览会开幕式,在台州图书大厦举行,从此开启了台州市每年举行全民读书月的先例。2011年,新华书店针对青少年的阅读成长问题,成功策划举办了首届“阅读伴我成长”的暑期中小学生系列阅读活动,其中有“读红色经典,育道德人才”经典美文诵读活动,“党在我心中”的庆祝建党90周年网上征文活动,“阅读伴我成长”暑期读好书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假期生活,引领了青少年的阅读成长。

台州市新华书店始终作为主体单位之一,积极参与全市的社会文化建设工作。由台州市新华书店发起,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22届。2013年,作为主办单位,台州市新华书店组织编写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20周年纪念册,制作二十周年纪念光盘,极大地提升了青少年爱国主义的阅读意识。除此之外,无论是浙江省还是台州市举办的各类社会读书活动,台州市新华书店始终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企业的本质作用,努力推动台州市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在这些活动中,台州市新华书店始终坚持由书店到社会的原则,不断与本地的读者、作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成为企业、政府、学校搭建文化工作的重要平台,从整体上维系着台州市文化事业大发展的枢纽,追求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服务境界,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品牌影响力。

3.艰难突破,试水多元化业务

台州市新华书店同时也将发展新型物业作为了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规划建设中的新华书店物业以书业为基础,将发展为台州市内的标志性文化产业综合体,物业本身定位为台州市的文化约会之地,成为市民相约于文化的场所。在这一计划中,政府对台州市新华书店的综合文化产业能力表现出充足的信心,出让土地,提供各类资源,使得这一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之中。传统书业需要寻找突破口,就需要让旧式低技术行业在综合化、现代化的方向上提高产业门槛,实现产业的多元化、整合化发展,新的物业将是台州市新华书店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网络技术方面,跟上时代的脚步。2014年1月10日,作为社会文明建设窗口和城市文化发达标志的台州新华书店,与有着台州智慧商贸之城称号的台州商城网正式签约,成为开展战略的合作伙伴。两家企业的合作,在文化产业和电子商务领域建立共享平台,实现政策、资源、业务共享,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民生的发展,进一步推进台州产业文化的发展。

网络的兴起,手机的普及,文化的新媒体新载体的发展,传统的书业在几重压力的挤压下,所占的空间越缩越小。台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台州书城董事长张国良认为,传统书业要想从夹缝中走出来,必须要坚持产品创新,产品组合及产品规模;要丰富营销手段,除了门市店,要增加网络销售,手机出版等新策略。

首先是与图书发行销售行业比拼,同样是对书的出版发行销售,如何在这其中获胜,主要在于出版发行物的质量,也就是书的内容。选择什么样的书,一要坚持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所发行的书来提供正确有益的价值观引领,引导大众;二是依靠市场的推动力,也就是按照“受众需要”为先的原理,定位主要消费人群,通过书的需求排行榜来选择书;三是立足于本地,接地气,依靠当地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推动当地作家的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的文化发展。在未来规划上,台州市新华书店立意打造台州文化产业的核心单位,计划在五年内将主业销售额推上3亿元;抢占电子商务平台,与台州商务通等上下游本地企业合作,利用新技术、新市场减少整体运营成本;展开加盟经营方式,将传统的门店销售模式再加拓展;实现省市图书发行仓储的一体化;在创编、出版、印刷等诸环节通过收购等方式打通产业链;继续推进经营业态的多样化,真正形成文化产业综合体。

再者是对现代科技的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世纪阅读媒介,虽然它们的出现导致了传统书业的危机,但是积极利用它们为青少年的阅读搭建现代服务平台,也不失为一个好战略。打开书店的虚拟平台,建立购书平台,为大众购书提供便利;推出各种电子书,便于青年手机党的阅读。关注青少年,服务青少年,顺应青少年。“要大力发展青少年读书活动,努力使台州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校”,这是台州市新华书店近年来奋力发展的社会目标。

以主业为基础,打造一种关联性、复合型的经营模式,从而实现传统书业向现代图书服务业的转型,告别单一的图书营销,努力迈向多元化发展之路。在这个纸媒衰微的时代,台州新华书店以积极姿态面对危机,主动转型,时刻不忘挖掘传统阅读中的潜在市场,大胆创新,不断巩固和拓展企业的文化功能与公共关系,坚持认清自我和认清形势的结合,向着多元化的经营方向不断前进。 QFLnaDLbADpkXzpM7EXOsDNpF8K0541SRp7vaTL08qXnNe2Rnz1T+bspoFWCCn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