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两个中心
2.法国“新艺术”运动在不同领域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新艺术”名称源于萨姆尔·宾(Samuel Bing,1838—1905)于1895年12月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名为“新艺术之家”的艺术商号,“新艺术”运动由此而得名,并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设计运动。
“新艺术”运动在法国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斯市(Nancy)。巴黎是法国“新艺术”运动最重要的中心,设计范围包括家具、产品、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南斯市主要以家具设计为主。产生了“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和“六人集团”三个重要的设计事务所。
萨穆尔·宾是一位出版商、设计师,他是“新艺术之家”的核心设计人物。他主张设计师“回到自然去”,从大自然中选取动、植物形态作为装饰纹样。萨穆尔·宾非常喜欢日本艺术和日本手工艺,曾专程去日本考察、收集工艺品,探究其风格和特征,并运用于他的家具、产品等设计中。1888年,萨穆尔·宾还出版了一份名为《日本艺术》( Le Japon Artistique )的杂志,宣传日本艺术和工艺美术。美国设计师路易·蒂凡尼的作品也对萨穆尔·宾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蒂凡尼提出的把工业生产方式与艺术表现结合起来的思想启发了萨穆尔·宾。1900年,“新艺术之家”举办的新艺术作品展览,是该中心最成功和影响最大的一次展览。在这次展览中,展出了宾和他设计事务所合作伙伴乔治·德方列(Georges de Fenre)、盖拉德(Engene Gailard)的家具、灯具和墙纸、彩色玻璃设计,得到广泛赞誉。1905年,萨穆尔·宾去世,这个设计组织随后解体。
“现代之家”由朱利斯·迈耶—格拉斐(Julius Meier-Graefe)于1898年在巴黎开设的称为“现代之家”的设计事务所和展览中心而得名。这个设计组织与“新艺术之家”设计风格相似,代表人物有阿贝尔·兰德利(Abel Landry)、保罗·佛洛特(Paul Follot)和毛利斯·迪佛雷纳(Maurice Du frine)。
“六人集团”成立于1898年,是由六个设计家组成的松散设计团体。这六个人是:亚历山大·察平特(Alesandre Charpentier)、查尔斯·普罗密特(Charles Plumet)、托尼·塞尔莫斯汉(Tony Selmersheim)、赫克托·吉马德(Hector Guimard)、乔治·霍恩切尔(George Hoentschel)和鲁帕特·卡拉宾(Rupert Carabin)。六人在设计理念上极为一致,设计风格较为接近,都强调自然主义,提倡回到自然的口号。
巴黎地铁入口 吉马德 1900—1904 年
“六人集团”中赫克托·吉马德的成就最为卓著。他从1890年开始进行“新艺术”风格的探索,1890年到1905年是吉马德设计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他完成自己最重要的设计作品,受巴黎市政府委托为巴黎地下铁道系统设计的一系列入口,共有140多个。这些建筑结构采用金属铸造技术和“新艺术”运动设计手法,地铁的入口和栏杆都模仿植物的形状,特别是扭曲的树木枝干,缠绕的藤蔓,顶棚还采用海贝形状处理,生动而富有活力,至今仍具有美感。这些地铁入口迄今还保存完好,时间并没有消磨它们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睡蝶床 加雷 1904 年
南斯市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另一个中心城市。爱米勒·加雷是南斯派的创始人。爱米勒·加雷有丰富的家具设计和生产经验,与其他家具设计师的不同之处在于,加雷更关注利用各种不同材料作镶嵌,以达到装饰目的。这种设计风格源于他对东方家具,特别是采用螺钿镶嵌的日本和中国家具的喜爱。1904年加雷设计的“睡蝶床”是他在家具设计方面最成功的代表作,“睡蝶床”的床头和床脚用两只巨大的蝴蝶做装饰,蝴蝶身体和翅膀使用玻璃和珍珠母传达其轻薄透明的质感,蝴蝶翅翼的斑纹用木头黑白交替图纹来表达。图案的背景用日出和日落来表明了床在时间上对人们生活的象征意义。加雷在玻璃设计上的成就也比较突出,他的玻璃设计偏爱使用圆形作为表达语汇,常用花朵、叶子、植物枝茎、蝴蝶和其他带翼的昆虫等图案。加雷对线条的运用技能娴熟、流畅,图案处理精美而雅致,他喜爱自然主义风格,把自然纹样作为设计的思考来源,他还是法国“新艺术”运动中最早提出设计中必须考虑功能的重要性的设计师,他的思想在南斯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他影响的南斯派家具设计师有路易斯·莫卓列里(Loius Mojorelle)、贾奎兹·格鲁伯(Jacques Gruber)、尤金·瓦林(Eugene Vallin)、艾米尔·安德列(Emile Andie)等人。路易·马若雷尔是南斯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在家具设计方面成绩突出,有“马若雷尔式”家具的美称。马若雷尔的铁艺设计受大自然启发,采用有机形体,线条流畅,吸收了日本风格、洛可可装饰图案的特点,富有雕塑感。
法国“新艺术”运动在陶瓷设计和平面设计上的表现也十分突出。法国在19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陶瓷设计改革,比较著名的陶瓷设计师有恩内斯特·查普列特和奥古斯特·德拉哈切等人。他们设计的日用陶艺品精美、典雅,但较少考虑到批量生产。除了艺术化的特点外,法国“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师还把陶瓷应用到建筑的表面装饰设计中,制作了大量的装饰陶瓷。此外法国“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还吸收了日本设计和伊斯兰陶瓷、中国陶瓷的风格,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朱里斯·谢列特的招贴画 1893 年
法国“新艺术”运动风格同样体现在平面设计上,法国是现代商业广告的发源地。商业的发达和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平面设计的发展,彩色石版印刷等新的印刷技术也为平面设计的创新拓展了条件。朱里斯·谢列特(Jules Cheret,1836—1933)和尤金·格拉谢特(Eugene Grasset,1841—1917)是法国“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的开创人。1866年谢列特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石版印刷设备,把彩色石版印刷技法运用到广告印刷上,在不断探索中,大幅度提高了彩色石版印刷设计的水平。他设计的海报风格新颖,印刷质量高,受到人们的欢迎,他在1866年到1900年的30多年间,共设计了1000多张彩色海报,被称为“现代广告之父”。出生于瑞士的尤金·格拉谢特,是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与谢列特齐名的重要的插图画家和平面设计师,他设计的海报采用弯曲而富有装饰特点的线条,在当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劳特累克的招贴画 1899 年
继谢列特和格拉谢特之后,比较重要的招贴画家和平面设计师有亨利·图卢兹·劳特累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乔治·奥里尔(Georges Auriol)、瑞士艺术家斯坦林(Theophile-Alesandre Stainlen)、捷克设计家阿尔丰斯·穆夏(Aphonse Mucha)等。劳特累克是法国招贴画家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创作受印象派画家德加的影响,善于捕捉舞台人物生动的瞬间,线条粗犷、极具表现力,色块流畅轻快。他为巴黎蒙马特区的“红磨坊”舞厅设计了一系列的招贴画,增加了舞厅的知名度,也提高了自己的声誉。在招贴画中,他用线条夸张地表现人物的姿态,将文字信息巧妙而适度地安排在画面上,使画面主题突出,信息传达清晰,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阿尔丰斯·穆夏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童年时对教堂中的巴洛克艺术作品印象深刻,他的作品吸收了巴洛克艺术的动感与洛可可艺术的细腻。穆夏27岁时来到巴黎,从事插图画与招贴画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利用摄影术帮助自己进行招贴画设计,还请年轻美貌的女性作为模特,摆出各种优雅的姿势,拍成照片后对素材进行处理,将服饰和头发进行艺术化处理,再加上花卉与植物纹样进行装饰,迎合大众审美的趣味。穆夏的招贴画充分发挥了“新艺术”运动的曲线风格和有机形态,成为“新艺术”平面设计的典范。
劳特累克的招贴画《红磨坊》
穆夏的Job香烟招贴画 189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