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去权威化”与“社会性的缺失”

通过“转载搜索”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重要,推动了传统社会关系的“去权威化”。这与传统的乡土社会形成极大反差。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老人是集经验、知识与权力为一体的权威形象,他们在村落社区中身居要位并占有大量社会资源,在村庄公共秩序的维持、大事小情的处理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老人社会中,社会权威的来源在于空间上“走得远”和在时间上“活得久”,年龄越长则权威越大。年长是时间与历史的见证,也是经验、智慧与权威的表征。人们对长寿的追求不仅仅在于生命的延续,也在于权威的保存。但在网络社会中,老人的权威弱化,而时尚、新奇、有趣、非主流等成为网络社会中备受推崇的价值。与此类似,长辈、老师、领导等角色的权威形象也非比寻常,代际关系、师生关系、领导与下属的关系需要在网络社会中重新定位。长辈、老师和领导的权威,只在某一方面有效,而难以在所有方面都比晚辈、学生和下属高出一筹。

网络社会中时间与空间的虚化,造成以具体的时空和人际互动为基础社会性的弱化。正如法国当代社会理论家布希亚所指出的那样,拟像(simulacra)、媒介和信息、内爆(implosion)和超现实(hyperreality)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后现代世界。这个新世界在创建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思想和经验时,消除了以往的工业社会模式中所有的边界、分类以及价值。现实在退隐,现代性甚至社会性走向终结。 现代性追求一致性价值和规范,社会性强调“共有的习惯”,而在网络社会中,多元化、个性化和差别化的事物才能吸引人的眼球。时空虚化意味着个体存在的真实感弱化,而现代性甚至社会性的“终结” ,意味着社会认同难度的增加。

同时,多元化、个性化和差别化事物的增多也意味着深度意义的消解。一方面,多元异质且更新迅速的网络信息充斥着人们的思维,缩短了人们的思考时间,并不断地冲击着人们头脑中已有的信息存量。另一方面,在驳杂的网络空间中,立论者多,说理者少;转载搜索者多,独立原创者少;消极模仿者多,积极甄别者少;作壁上观者多,积极参与者少。“转载搜索”是知识与信息获取的方式,也是休闲娱乐的方式,新奇、有趣往往比“深度意义”更重要。由于深度意义的消解,人们之间沟通和共享的往往是符号、口号和奇闻逸事,而不是意义和价值,争论与分歧往往湮没了共识与同意。这也从反面提醒我们,社会认同更多地依赖于真实的社会时空和社会交往,“沟通理性”才是达成社会共识的正当之途。

我们认为,与马尔库塞所言的“单向度的社会”相比,网络社会并未提升或加深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质疑,甚至相反,网络社会充斥着更多的信息和符号,报纸、杂志、电视、电影、广告、海报、电子信息屏等多种媒介,每天在制造和传播着不计其数的信息,人们无论身在家中,还是走向户外,总是被电视、广告牌、电子屏幕的图像或声音所包围。信息在选择人,而人无法自由地选择信息。过度的信息充斥着社会生活,甚至成为人无法摆脱的负担。网络空间中的“转载搜索”也许只是变换了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而未必提升人的选择能力,甚至相反,“转载搜索”或对搜索引擎的依恋,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无意识”行为。表面上的信息搜索和选择,实际上也潜在地意味着人被信息“搜索”和“选择”。 jx0vH7Y6Sqc+AqW6shMXX9CIEqnAGAP17ERFc0bfEAzhDNz2ysLyih7LwBPC1Pj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