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理论关切与问题意识

本书是关于网络社会的社会学研究。一般而言,“网络社会”主要有两种内涵:一是作为一种新社会结构形态的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二是基于互联网电脑空间(cyber space)的网络社会。前者强调的是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网络化特征,后者则突出与“现实空间”相对的“虚拟空间”的存在。其实,二者存在紧密关联,因为在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network society的网络化特征往往以cyber society的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而后者如果离开前者便也失去了很多社会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网络活动的深度参与,关于“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划分已经不合时宜。在很大程度上,网络空间的活动同样是具体而真实的,甚至可能比传统意义上的现实活动更加“真实”。例如,相距遥远的朋友的书信往来是一种现实活动,但因为双方靠文字传情达意,其实还是有较强的象征和想象的意味。相比之下,远程网络视频虽然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条件,但交流双方的音容笑貌都近在眼前,已经很难说是“虚拟”的了。所以,“线下空间”与“线上空间”的划分可能比“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说法更符合实际。

社会生活网络化引起的一个新变化是社会空间的交叉重叠,以往界限相对明确的社会领域趋向于模糊。例如,网络购物实际上就模糊了家庭和商场、消费行为与日常事务的边界。一个人可以足不出户歪在沙发上购物,或者在坐地铁时通过手机发送订单;购物也不是专门的活动,工作间隙也可能完成商品浏览、下单支付的过程。就商家而言,电子商务也将营销活动和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家庭可能是销售的场所,而店铺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空间。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条件下,生产、消费、学习、娱乐等高度压缩在一起,多元差异的领域被整合到网络空间中。

社会空间和领域的边界模糊,也意味着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带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互联网近在咫尺,各种网络信息唾手可得,网络参与可以利用片段化的时间进行,使得人们往往将网络活动视若当然,甚至可以说,网络活动是如此日常化的活动,以至于置身于其外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当互联网和网络参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想超然地反思其影响变得愈加艰难。

在网络空间中时常出现的情况是,明知一些网络参与低效而无意义,却难以自拔或不愿割舍;有时满腔热情地发表一番言论,却发现应者寥寥或被骂个狗血淋头,实际上骂人者可能根本就没在意言说者所说为何;在甲方看来幼稚和低俗的观点,在乙方那里可能备受吹捧;很多事物已经无法激起人们的参与热情,因为即使参与可能也只是以一片争论告终,或者认真的思考只是遭到戏谑和嘲讽……总而言之,在网络信息中,正式的与非正式的、认真的与随意的、真实的与虚假的、温和的与激烈的,纷纷然杂糅在一起,让人有欲迎还拒、矛盾交织的情感。

此外,在“线上空间”与“线下空间”互动交织的意义上,互联网引发的变化也异彩纷呈。有些实际的社会问题或事件,一经上网便引起轩然大波,可能事件当事人或信息发布者都始料未及;也有人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自我宣传广而告之以成名得利;有些求助信息鲜有人问津,而有的却能赢得无数陌生网友的同情;在较宏观的层面,网络社会治理、互联网经济、网络反腐、舆论监督、网络安全等,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确切地说,是正在进行的网络化时代。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不过,网络社会并不是自然成序的,其中个人与社会、权威与服从、理性与情感、激情与厌倦等充满张力和碰撞。这促使我们思考:网络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如何能像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所说的拥有“社会在我们之上也在我们之中”的社会感?当然,本书无法就这个基础性和一般性的问题给出某种具体答案,毋宁说我们重在以此问题为导引,思考网络社会的兴起及其影响,并对一些网络现象或社会事件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为我们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网络社会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Oj5lEBiwmTvixgedHHElAtl7VMGom//UGvRQsO3m6+qKDpvO0J5xMgYXHRZvw0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