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期刊经营发展概论

数据显示:2011—2012 年,全国共出版期刊 9849 种(不含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从品种数量上看,综合类期刊 435 种,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 2516 种,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 4920 种,文化、教育类期刊 1349 种,文学艺术类期刊 629 种。

在这些期刊中多数都是学术期刊。我国学术期刊的生存境况却不容乐观:数量多,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少;同类刊物多,有分量的文章少;发行量小的期刊多,发行量大的少;经营亏损的多,赢利的少;国家财政拨款、补贴的多,自身有造血功能的少;一般编辑人员多,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少。 总结起来其实也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学术期刊总体质量不高,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刊物太少;二是学术期刊的经营管理不善,绝大多数发行量小,亏损严重。

我国的学术期刊长期以来依赖财政拨款、部门补贴维持,推向市场以后在经营方略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但是形成规模、具有品牌优势和相当影响力的期刊还是太少,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总体来看,我国的学术期刊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系统平台重复建设,资源共享不足

各类学术期刊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多建设了功能相似的系统平台,如采编系统、内容发布系统、集成转换系统等,同时各个学术期刊也大多建设了自己的网络平台。这些网络和系统基本上都功能相似,对于每一个学术期刊来说貌似必不可少,但各自为政的系统建设总体来说无疑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各个学术期刊在论文的内容和格式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加之在数据的存储方面格式也是不统一的,这种标准的不够统一给学术资源的共享造成了相当的困难。

2.数字化程度低,时效性弱

在光盘出版、网站出版和数据库出版三种常见的数字出版形式中,学术期刊基本上是和知网、同方、维普合作的数据库出版,形式上仅仅为纸质刊物内容的数字化。优先出版形式已经出现,但是实际进行的还是少数学术期刊。部分高校引进了采编系统,实现了在线投稿、专家审稿、期刊专家作者之间的交流;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术期刊还是邮箱投稿,工作人员打印成纸质稿件进行校对、编辑。更有甚者,连邮箱投稿都不能,必须邮寄打印稿件来投稿。各个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程度虽然不同,但是总体上明显不高。

我国的学术期刊还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时效性弱。一般的学术期刊出版周期为双月刊、月刊,甚至还有些人文类的期刊是季刊,半月刊、旬刊比较少。学术期刊是要把最新的学术成果、科技进展公之于众,当然是越快越好,时效性非常重要。但是动辄季刊、双月刊,立即接收发出来也是两三个月后的事情了,何况通过专家评审、接收、回修这些过程,半年都过去了。新的学术成就、研究成果也变得不那么新了。把纸质期刊中的内容再发布在网站和数据库中,那更迟了,毕竟参与优先出版的学术期刊太少了。

3.产品内容重复,出版模式单一

我国的学术期刊出版形式上大多的只有两种:纸质期刊和数据库出版。一般是纸质期刊出版后把内容授权给数据库,两种出版形式明显内容严重重复,毫无二致。至于光盘出版,一般中小学术期刊不做;网站出版方面,由于技术人员短缺或者重视不够,往往不能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建设明显不足

4.规模小,亏损多,绝大多数靠补贴维持

我国现有的期刊有近一万种,学术期刊占大半。一般来说一个期刊社只有两三种,甚至只有一种期刊发行。学术期刊的纸质发行量每期一般只有一千本左右,尤其是两千多家高校学报,发行量上万的很少;有的只有几百本,而且是用来和其他学报进行交换,没有销量可言。没有销售额,也没有广告收入,数据库出版合作的分成也不足以维持运转,所以大部分学术期刊长期亏损,仅仅靠所属组织拨款、补贴才能勉强维持,既没有规模,也没有效益。

学术期刊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一般通俗期刊和专业期刊也是类似,在市场经济和转企改制的背景下,学术期刊如何解决面临的这些问题,求得生存和发展,就成了一个大的问题和挑战。 JvmnnPfxNImjPCN5iWWVPBJNHCIRsX0y7xkgWUIra7sfdeNYERbRnK9lCqhVkZi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