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早报新闻发展策略

在信息化的时代,微博、微信、手机移动客户端等基于网络的新兴媒介终端,因其新奇、实用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也打通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新渠道。然而,这些改变,却给报纸等传统平面媒体的生存,带来了直接的威胁。如何在这个网络时代继续生存、发展下去,成为包括报纸在内的所有传统媒体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因此,报纸与全媒体融合,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势在必行。

早报,也叫晨报,是早上发行的,一般稿件截止于前一天下午 4 点之前,排版之后稿件在凌晨 2 点之前印出来,5 点左右各报刊点可得到最新的早报。如遇重大新闻有了新进展可以及时进行改动处理,稿件截止时间可以直抵午夜。早报、晨报作为都市报的一种,如何在媒介融合时代,在报业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求得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本节以《黄河晨报》为例探讨地方早报新闻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一、《黄河晨报》简况

《黄河晨报》是运城日报社主管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报纸,创办于2006 年 3 月,以“追求有力度的新闻”为定位,面向广大的运城市民,为人们提供时事政治、社会生活、经济、文化、体育、时尚、健康等方面的新闻与咨询。

书中采用抽样的方式选取《黄河晨报》2014 年 2 月 15 日至 2014年 3 月 15 日为期一个月的样本作为调查对象。在调查过程中,主要从新闻选题、新闻性质取向、新闻写作语言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获取有关信息,进而分析《黄河晨报》新闻报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黄河晨报》新闻报道现状分析

(一)新闻选题

新闻报道的内容可以分为时事与政治类、经济与科技类、人物与事件类、教卫与文体类和社会与生活类等五方面 。《黄河晨报》第2183 期至第 2207 期(2014 年 2 月 15 日—2014 年 3 月 15 日)的新闻共有 1695 条,按照这一分类统计数据如下:

表 1 新闻选题数据统计表

从表 1 可看出,教卫与文体类的新闻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比例高达 32. 5%,它具体包括了教育新闻、卫生新闻、文艺新闻和体育新闻四大块;其次是人物与事件类新闻,这类新闻在调查中数量还是相对较多的,比例为 29. 0%;接着是社会与生活类新闻,它主要对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变化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加以报道,在期刊中的比例是 20. 2%;最后是经济与科技类和时事与政治类新闻,这两类新闻在所调查的期刊中数量相对较少,时事与政治类的新闻主要报道国民经济、生产建议、科学技术研究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等内容,而时事与政治类的新闻主要侧重报道运城市党政机关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和各种政治性、专业性的会议,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 9. 1%和 9. 0%。

《黄河晨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与其定位是一致的。《黄河晨报》是都市报性质的报纸,在都市发行面向城乡,报道政治、经济、文化和市民业余生活,要区别于地方党报主要报道时事政治类的新闻。作为日报下属的晨报晚报等类似《黄河晨报》的都市报,这些报纸既坚定的坚持党性原则又尽可能的多方面满足读者需求,所以以“追求有力度的新闻”为定位的《黄河晨报》在市民日常社会生活方面的软新闻要报道(占 20. 2%),“有力度”的硬新闻自然要占大部分(70. 8%)。

具体到新闻报道的议题方面,《黄河晨报》在 2014 年 2 月 15 日—2014 年 3 月 15 日的期刊报道议题选择连贯而鲜明。主要的新闻议题如表 2 所示:

表 2 新闻议题数据统计表

结合表 2 的统计可以看出,“戏曲惠民”所占的比率最多,体现了《黄河晨报》在新闻议题的报道上主要侧重的是“戏曲惠民”这个议题,旨在通过戏曲表演,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给百姓送去欢乐,同时,让人们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使得戏曲表演远远超过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接着比率较大的议题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反映出《黄河晨报》时刻关注运城地区的城市卫生建设,并通过报刊号召全市人民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力求推动运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然后是索契冬奥会、雾霾、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闫胜利——扶起来的正能量。纵观这些议题,可以发现它们基本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明了《黄河晨报》对于新闻热点、社会热门议题的把握还是比较全面、及时的。

(二)新闻性质取向

新闻按照性质取向分为正面新闻、中性新闻和负面新闻三类。正面新闻主要侧重报道先锋模范人物的事迹、政府和人民积极践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歌颂社会新生活等方面,肯定歌颂为主;而负面新闻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公务人员违纪和贪污腐败、民事纠纷、经济犯罪、暴力冲突事件等,持否定批评态度。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正面新闻和中性新闻共有 1512 条;负面新闻共有 183 条。具体所占比例如图 1 所示:

图 1 新闻性质取向比例图

由图 1 可以看出《黄河晨报》的新闻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正面新闻远高于负面新闻所占比例,正面新闻所占比例达到了 89%,而负面新闻仅占很小一部分,比例约 11%,反映了《黄河晨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政治取向。

具体对新闻内容五个类别在新闻性质取向上的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表 3 新闻选题中新闻性质取向统计表

通过表 3 可以发现正面和中性新闻在教卫与文体类新闻中所占比重最大,约占 33. 3%,其次是人物与事件类新闻和社会与生活类新闻,时事与政治类新闻和经济与科技类新闻比例相差不大;而人物与事件类新闻中负面新闻所占比例居于首位,比例达到了 41. 0%,接着是教卫与文体类新闻,其余三类的负面新闻所占比例都比较小,这说明了《黄河晨报》侧重于关注民生百态,从新闻的另一方面来分析事件,给人们一定的生活启示。

综合图 1、表 3 可以看出《黄河晨报》是以报道正面和中性新闻为主,负面新闻为辅,这样的分配比例是合理的。作为坚持党性原则的都市报既要及时将各种新闻信息准确无误传播给受众,又要对受众和社会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新闻报道理念上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注重正、负新闻所带来的不同传播效果,注意理性地分析事实和合理地评价事实,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提高受众的文化品位;而负面新闻的报道因其固有的负面性质易带来负面影响而需适量。

(三)新闻语言

“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高尔基语),新闻写作也是同理。新闻语言不同于文学、评论等语言,更和政治、法律、经济等专业的语言不一样,它是拥有鲜明个性的一种语言。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洁又要体现报道的内容,与时俱进,新闻语言的这些特征在《黄河晨报》的期刊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对 2014 年 2 月 15 日—2014 年 3 月 15 日的《黄河晨报》新闻进行统计发现,《黄河晨报》对新闻语言的把握和使用还是恰到好处,同时还运用了近期出现的新词汇,如“土豪”“雾霾”“点赞”等,对新词汇的统计结果如表 4 所示:

表 4 《黄河晨报》新词汇数据统计表

“雾霾”“男神”“女神”“点赞”这四个词在《黄河晨报》的新闻中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其次是“扶不扶”“土豪”“单独两孩”“微信”“新消法”,出现相对较少的是“棱镜门”和“江南style”。这些新词汇在报纸中的使用,一方面体现了《黄河晨报》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特点,并且是对社会新闻、生活热点等的高度关注与呼应;另一方面也是迎合受众需要,通过新词汇来吸引受众注意力。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对这些新词不应抱排斥态度,要拥有及时采纳的胸怀,可以适当加以使用,但在运用时也要慎重,要讲究规范,既要标新立异,又要准确得体。

三、早报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通过对《黄河晨报》2014 年 2 月 15 日—2014 年 3 月 15 日的期刊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黄河晨报》的新闻报道在总体上还是比较规范、合理的,但发现一些早报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时效性不强

在新闻的时效性方面,我们对《黄河晨报》的新闻报道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表 5 新闻时效性数据统计

新闻是时效性很强的文体,俗话说“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及时把新近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以最快的速度报道给受众。《黄河晨报》在新闻的时效性方面确实做得不够,作为晨报本来最及时的今天的新闻是没办法刊登了,理应昨天的新闻占大多数,但统计显示,昨天新闻占 12. 0%,前天新闻占 25. 5%。明显没有时效性的、一个月以前发生的新闻竟然占比 39. 8%,新闻报道严重滞后,使得新闻时效性明显太弱。

为此,早报需要大力加强自己的新闻记者队伍建设,多渠道开辟新闻线索,在坚持新闻热线的同时,可以向社会找新闻,联络政府信息部门,丰富新闻资源;向网络上找新闻,建立QQ群、微博群、微信群等,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闻稿发出去,让读者知晓。

(二)会议新闻程式化

会议新闻程式化这个问题在晨报中也很突出。会议新闻程式化,简而言之就是会议新闻模板化。多数时候为“某月某日,某某在某地主持召开了某某会议,某某领导讲话,某某、某某…出席会议。会议首先…其次…接下来…最后…”。这样模板化的会议新闻报道在《黄河晨报》中很多,这些报道会让读者感觉到会议新闻枯燥、空洞,缺乏继续阅读的兴趣。

在早报会议新闻的写作中,应该坚持一事一报、一人一报的原则,最好使用倒金字塔结构,在开头部分把最重要的事实罗列出来,立刻进入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所报道事实;与此同时,及时更新老套的新闻观念和写作习惯,主动学习新的新闻理念。在语言的运用上,多使用读者喜爱的语言,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告知读者最新鲜的事物,少用难懂的行话和概念化语言,不使用套话和官话,争取把会议新闻写活、写透。

(三)直接引语太少

在《黄河晨报》的新闻写作中,对于新闻当事人的讲话很少使用直接引语,反而是间接概括使用比较多。文章中使用过多的间接引语,没有具体的消息来源,很可能意味着记者在发表个人观点,这容易导致读者对报道客观性的质疑,而如果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读者就如同在聆听新闻人物的说话,使新闻报道更加的具有现场感,也更具有真实性,同时也是保护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方法。

故而在早报新闻报道的写作中,应该加强使用直接引语的意识,减少间接引语,学会使用引号——引号有吸引人眼球的功能。在报道中尽量把最精彩的内容放在引号中,这样会使新闻报道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时代在更新,社会在发展。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新闻无处不在,人们可以通过读报纸来了解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各种大事,这样报纸中的新闻写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早报在新闻报道方面中规中矩,比较规范,但也存在着一些诸如时效性不强、会议新闻模式化、直接引语太少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早报作为传统媒体中时效性较强的媒体,应该与新媒体结合,使其新闻报道更加及时;报道要破除模式化的倾向,坚持新闻本位,实施本土化的策略,求新求异,才能在同质化严重的报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NqmqpCbo9bk4nCPbrQYqtsBAg6Ubf1yPH1dZsRkjd+kRRGppiijoDFQ5wFNSTM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