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爬行的健身特征

一、爬行健身的目的性特征

人类在学会走路之前就先学会爬行,脊椎的四个生理曲线中的颈椎前凸弧度,就是婴儿在爬行时后天形成的。爬行,也是自然界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使用的基本活动方式。科学家研究发现爬行动物和四脚行走的哺乳动物很少患心脑血管和脊柱方面的疾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动物基本活动方式是爬行。中国汉代名医华佗的《引导图》中,就有根据老虎和鹿的动作发展出的爬行锻炼方式。爬行运动是一种水平运动,在水平姿势下,重力对脊椎的压力最小,重力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最小。因此,可以消除和减少重力对人体的副作用,其主要的目的性在于:

(一)爬行运动的血液促循环特征

进行爬行运动时,人的身体与地面处于平行状态,头部及整个躯体都在同一水平位,所承受的地球引力是一样的,这种姿势,对全身的血液循环十分有利。人类由爬行变成了直立状态,大脑及心脏的位置也相应升高,尤其头部处在心脏上面,给头部供血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心脏除克服血液在血管中的摩擦阻力之外,还要克服血液本身的重力,才能推动血液的循环。加之,现代人缺乏运动,心脏功能相对较差,出现诸多的心血管疾病。而爬行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工作能力,心收缩力得以加强,改善了肥胖者心血管系统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减轻心脏负担。由此,爬行对提高锻炼者的心脏和循环系统功能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

(二)爬行运动的健体性特征

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从四肢爬行逐渐演变成两条腿直立行走。正是由于两条腿的直立行走,缩小了肌肉、关节的活动幅度,心肺功能亦相应减弱,由此人类除大脑外的机体功能均相对降低。特别是脊椎体的功能更是受到严峻的挑战。故,可以通过爬行运动锻炼腰椎,预防和治疗腰椎疾病;爬行可以放松腰部,拉开椎间隙,减少椎间盘压力,避免了腰椎和腰背部肌肉过度疲劳,能起到放松肌肉,锻炼腰脊的作用,有助于减少腰椎疾病的发生;爬行运动时,手臂的承重加大,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心肺功能就会得到提高和强化,直接激发和促进心肺功能的发挥;通过手脚并用的练习,可以提高肢体整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并且在交换手臂,腿部的锻炼中,可以交替的拉伸手臂,腿部的筋脉及拉伸膀胱经;同时,在抬腿往前迈步的时候,通过收腹等方式,直接可以刺激和按摩脏腑。

(三)爬行运动防脊柱退变性特征

现代人长期伏案工作,低头、含胸、躬背的姿势,使脊柱容易逐渐侧弯或后凸,导致许多人的肩颈部肌肉过度的疲劳而损伤。经常进行一些有助于脊柱健康的反序运动,如:爬行、倒立、磕头或倒退走,再加上行之有效的背部拍打,则会使椎间隙受到合理的挤压,控制多余水分,有效刺激脊柱的神经根,疏松颈部和腰部肌肉,从而使脊柱慢慢恢复健康。通常,人体骨骼的发育一般在18—20岁时就已停止,继而人类就将面临身体机能退行性改变的漫长岁月。据专家的研究表明,爬行类动物脊柱的退行性改变远比人类好得多,而人类则已为脊柱的退变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二、爬行健身的个体性特征

(一)婴幼儿爬行特征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宝宝大动作的发育过程,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些阶段,绝大多数父母已经认识到“爬”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为“爬”很好地扩大了孩子的视野范围和活动范围,极大地拓展了孩子采集信息的范围和渠道,对思维逻辑的创建是有巨大帮助的;“爬”又很好地促进了孩子四肢协调动作的发展。

1.体能(活动能力)。爬行能锻炼宝宝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一种综合性的强体健身活动。爬行是宝宝第一次全身协调运动,它将对宝宝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爬行可以锻炼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还有助于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可以促进身体的协调。它可使血液循环流畅,并可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防止脊柱弯曲,婴儿在爬行时,头颈仰起,胸腰抬高,有利于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另一方面,婴儿在爬行运动中,四肢并用,可使左右脑正常发育,使婴儿的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2.体质(健康)。爬行消耗能量较大,有助于孩子吃得多、睡得好、体重、身高长得快。增进亲情:爬行能增进母子间的交流。在宝宝会爬后,在父母的引导下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的增多,在学者的实验中得到兴奋、成功、失败体验婴儿,表情丰富,见到父母时的兴奋状态明显比不会爬行的婴儿要强。

3.心理发展(应激能力)。当小孩受到应激作用时,就会产生一种相应的反应,并在新的情况下逐渐地适应。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刺激,就可能在生理上或心理上产生异常,甚至可能发生疾病。

4.社会性发展(交往)。婴儿会爬后,他接触父母禁止触动的物品、做父母不允许他做的事情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亲子情绪互动的机会;同时,婴儿会爬行又使得父母意识到婴儿本身的主动性,并使父母开始以一定的规范要求孩子,开始对婴儿不合规范的行为表示不快。这些变化又进一步促使婴儿的社会性情绪发展。

5.智力发展(脑神经发育)。爬行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脑的生长。爬行使婴儿开始主动移动自己的身体,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爬行会刺激左右脑均衡发展、理解与记忆并进。爬行可刺激内耳或前庭系统,有助维持平衡感,而手眼协调也有相同作用。

6.促进语言发展(交流)。对婴儿语言交流的频率,主要取决于婴儿肢体语言的频率,会爬的婴儿不断地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的世界、有许多举动带有结果的未知性,所以家长语言的发出频率明显的多于不会爬的婴儿,在不断的父母语言提示、婴儿的肢体语言、行为结果的互动中,婴儿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肢体语言回答的合理性比不会爬行的婴儿发展要快得多。

7.性格发展(意志、胆量)。爬行给宝宝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而“摸爬滚打”,也锻炼了宝宝的意志和胆量,有利于宝宝的个性培养。

8.探索欲望(自主、自信)。爬行是幼儿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爬行这不但有助于孩子骨骼、肌肉、神经、大脑的发育,而且可以为孩子更早、更好地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础。这些学习经验将化为好奇,并且勇于探险,而且培养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

(二)儿童少年爬行特征

儿童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少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受自然条件、家庭生活、营养条件、疾病和遗传、体育运动等因素所影响而产生年龄和性别上的个体差异。但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还是客观存在的。

1.爬行运动对脊柱的生长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儿童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尤其是现代的学生,因长时间坐在课桌前,会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由此,为减轻学生们脊柱的负重,以促进其脊柱的生长发育,其中多参与爬行活动就能经常地将脊柱平放下来,使整个身体的重量都置于四肢上。脊柱在发育时期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形,经常进行短时间爬行运动就能使脊柱得到休息或减轻脊柱负担,从而使脊柱挺拔。

2.爬行运动增强儿童少年的呼吸系统功能。儿童少年呼吸器官组织娇嫩,呼吸道黏膜容易损伤。肺组织中弹力纤维较少,间质多,血管丰富。肺的含血量较多,而含气量较少。在爬行时,通过腹式呼吸,随着腹肌的起伏运动,胃肠的活动能量就会增大,消化功能也将得到加强,从而使人体对养分的吸收更加充分,腹肌又是排便的动力肌,所以有规律的腹式呼吸锻炼还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总之爬行运动对脊柱的生长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少年、儿童的锻炼时间主要集中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因此,每堂体育课中可适当安排一定量的爬行练习,哪怕短暂的也好。

(三)中青年人爬行特征

1.爬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众多脊柱相关疾病。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坐着电脑前工作,颈部、腰部酸疼是常见的病症,长期久坐,或者有的坐姿不良,或总是固定一个姿势而使得腰部软组织长久处于张力状态,很容易产生腰肌劳损。通过爬行运动,使长时间压迫的脊神经得到暂时的缓解,使脊柱得到完全的锻炼,增加了脊柱的柔韧性、伸展性和平衡性,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及众多脊柱相关疾病。

2.爬行能有效地对脏器进行按摩。爬行运动有效地对脏器进行了按摩,在爬行运动的过程中,脊椎节一张一弛,挤压脊神经根,相当于把人们的脏器拿在手上进行了按摩,这是任何其他一些运动方式都不可能做得到的。脊椎被称为人体的第二生命线,但是传统的直立运动对椎骨损伤较大。

3.爬行有助于下肢的血液回流心脏,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和状痔疮。中青年人在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头疼病的发生,通过爬行运动能减轻了心血管系统的压力,爬行时影响了血液流动的方向,减轻脑部血管压力。与人们站立或运动时血液的上下垂直流动相比,爬行时人体血液流动方向几乎与地面平行,也就是全身大部分的血液处于与心脏同一水平位置,从而使动静脉循环更通畅,各器官血液供应更充足。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心脏无须消耗大量的能量来满足人体各部分血液供应的需要,因而大大减轻了心血管系统的工作量。同时爬行时心脏位置较站立或坐位时降低,有助于下肢的血液返回心脏,可较好地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和痔疮的发生。

(四)老年人爬行特征

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如何防治老年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指数,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大问题,爬行有助于预防老年人常见疾病。

1.预防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人体直立行动时,下肢是主要活动器官,血液会更多地分配到下肢,心脏及其他器官的供血减少,由此老年人会经常发生关节和脑部供血不足。爬行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在爬行过程中,心脏与80%的身体血液系统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四肢和脑部供血更充分,可改善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减轻血管和心脏的压力,对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2.预防老年痴呆症。大脑在人体的最高位置,重力的原因使心脏向上泵血相对困难,易出现因供氧不足而出现头昏、眼花。爬行时大脑或与心脏平行,心脏横向泵血,血氧可顺畅供应大脑。而且下肢血液回流顺畅,也相对增加了对大脑的供血供氧。爬行锻炼后,会感觉神清气爽,有头痛病的患者通过爬行锻炼,得到有效缓解及治愈。由于四肢并用,使相对应的大脑左右半球都能得到均衡的锻炼,并可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3.改善老年人体质,增进健康。许多中老年人大腹便便,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使健康受损,因而缩短寿命。如坚持做爬行腹式深呼吸,既锻炼腹肌,消除堆积在腹部的脂肪,又能防范多种代谢性疾病。很多老人易出现疝气的因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的腹肌长期得不到必要的有效锻炼,因而导致腹壁肌肉的退行性病变,使腹部肌肉逐渐薄弱,当发生长期咳嗽、排尿困难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时,内脏可通过腹壁肌肉突出体表,形成腹外疝或造成疝气的复发。

三、爬行健身的性别性特征

男人健身的目的往往是为了锻炼身体,增长肌肉,女人健身的目的则一般是为了减肥,让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完美的形体,所以,男女锻炼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因为女性大都有一个顾虑,就是担心把自己的形体练得像男性的肌肉块头、失去女性的线条美。

(一)男女骨骼及肌肉区别

1.男女躯干肌肉骨骼的差异。男性的肌肉明显比女性更加厚实和发达,女性的皮肤下面的脂肪层要比男性更厚一些,因此女性身体的骨骼和肌肉都不像男性那么明显。男性的胸大肌和胸小肌比较发达,轮廓清晰,而女性由于乳房的原因,胸部肌肉被乳房覆盖,变得不那么明显。由于胸部及背部肌肉较为发达的原因,男性从侧面看胸廓厚度通常呈倒梯形,较女性而言要厚得多。

2.男女肩部与手臂骨骼肌肉的差异。男性的肩部更宽更平直,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的肩部低垂,这一点在亚洲女性身上尤其明显,欧洲女性相对于亚洲女性而言,肩部相对更宽,胸廓也较为宽大。男性手臂的脂肪较女性要少,肌肉较发达且轮廓清晰。

3.男女腰部和大腿骨骼肌肉的差异。男性的骨盆较女性而言更高更狭窄,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更小,女性的骨盆较宽且浅,在体表,覆盖在腹部,臀部及大腿肌肉上脂肪的厚度及其柔和的曲线决定了女性骨盆的外形。

(二)男女爬行健身的差异

其实男女在爬行这项运动的训练原则是大致相通,但对于女性来说,因为身体形态与生活习惯的不同,让女孩们必须在营养和肌力训练上多加留意,也因为男女体型和普遍肌力的差异,女性在爬行技巧上也有和男性不甚相同、可以调整精进的地方;只要掌握吃对、练对的二个训练方针,一定能巾帼不让须眉,更有自信的自己。总体归纳,主要有以下差异:

1.爬行力量:一般来说,女性相对于男性上半身的肌力较弱,包括手臂与核心肌力。所以长时间练下来挺拔良好的姿态不容易维持,身体左摇右晃,要注意让上下半身协调运作,而不只靠双腿或双臂的蛮力爬行。

2.爬行频率:迈大距离比较费力,提高频率更容易,女性体型较为娇小,若是跨大步伐来跑肯定吃亏,一般来说,身体比较高大的男生,跨一步抵三步,比女性来说要容易得多。所谓的频率,就是转换步伐的频率,一般用步数/分钟来表示。

3.爬行幅度:第一是前后抬臂的幅度:让抬臂和抬腿一样维持这样的范围,速度慢时小一些,速度快时大一些;第二是中心线:爬行时躯干其实会扭转,扭动越多,手臂也会跟着扭动而浪费力气,避免身体过度扭转的关键除了稳定的核心肌力,就是适当的左右摆幅,抬臂时记得维持前后平行。 In0J//BTrtPDpHtta3sucOemktUfU/J1ZxpPCDIY5peqjecmrFevoe0PGEnO4k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