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爬行的健身功效

一、爬行对全身肌肉的锻炼功效

(一)爬行能使全身更多的肌肉得到锻炼

爬行运动是以与地面水平相平行的运动。人体的四肢着地,相比较直立行走,四肢爬行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四肢受力分布更合理,全身得到的锻炼的肌群更多。爬行运动几乎可以锻炼到全身每一个部位,尤其是对上肢肌群、肩背部肌群、腰腹部肌群、胸部肌群、起到了良好的锻炼作用。爬行运动只需要正常爬行,不需要做目标肌群的锻炼就能达到良好的全身性锻炼效果。

(二)爬行能促使肌肉运动能力提升

爬行时,身体与地面平行,心输出压力减少,全身肌肉在运动时获得良好的血液供应,有利于血液尽快到达机体各部位,营养物质、氧气和代谢物质的快速转运,从而促进机体肌肉运动能力的提升和耐力的延长。

(三)爬行可减少因过于受力而引起的肌肉抽筋、肌纤维拉伤

爬行时,大脑位置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可以降低直立长时间运动时大脑因缺氧带来的风险。爬行运动四肢受力可以减少因下肢过于受力而引起的肌肉抽筋、肌纤维拉伤等情况的发生。

二、爬行对内脏器官功能的良好运作功效

爬行运动,使人体回归原始的腹式呼吸,更有利于人体内脏器官的良好运作,这种呼吸方式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一)爬行运动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爬行运动能加强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对消化系统的功能有很好的作用。爬行时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地活动,从而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加强胃肠道黏膜的防御机制,尤其对于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有积极的作用。运动改善了腹腔内脏活动的调节机能,增加了胃肠蠕动及其血液循环,使腹胀肠鼓、便秘、下肢静脉曲张、痔疮、嗜睡等并发症减少。腹肌活动增强,促进了胃肠的蠕动,使人的食欲增加。

爬行过程所采用的腹式呼吸,不仅能刺激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增加内脏的血液供给,从而达到减少内脏器官的疾病,更在爬行所使用的腹式呼吸时,随着腹肌的起伏运动,胃肠的活动能量就会增大,消化功能也将得到加强,从而使人体对养分的吸收更加充分。且腹肌又是排便的动力肌。故,有规律的腹式呼吸锻炼还有利于防止习惯性便秘,对糟粕的排除更加彻底。

(二)爬行运动有利于健肺

腹式呼吸不仅弥补了胸式呼吸的缺陷,而且可使中下肺叶的肺泡在换气中得到锻炼,从而延缓老化,保持良好弹性,防止肺的纤维化。做腹式深呼吸运动,可使机体获得充足的氧,也能满足大脑对氧的需求,使人精力充沛。

1.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利用率高。有研究认为,胸式呼吸时的肺活量小,肺组织利用率低,即肺的中下部分的肺泡组织活动度小,长期处在停滞状态,这不仅使人的氧气吸入量减少,还使这部分肺组织因长期少用而易退化、纤维化以及为细菌生长创造条件。所以,有些老人平时身体尚健,也无呼吸疾病,一旦因不慎受寒而引起肺炎后,往往几天之内就会因呼吸衰竭而逝去。

爬行腹式呼吸时,膈肌上下活动范围加大,使胸腔容积得到最大范围的扩展和回缩,同时腹腔脏器也得到充分的运动。研究认为,正常情况下胸式呼吸1次约5秒钟,吸入约500毫升空气;而平静状态时做腹式呼吸,1次约为10~15秒钟,吸入1000~1500毫升空气。可见,腹式呼吸可最大限度利用肺泡组织,充分进行气体交换,有利于肺组织健康。

2.腹式呼吸可以最大增加肺体积。爬行运动使呼吸肌得到锻炼,肺容量增大,表现为胸围增大,呼吸差加大。一般人呼吸差为5~8厘米,而经常锻炼者的呼吸差可增至9~16厘米。与此同时。反映肺通气功能的若干指标如: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等也大大提高。良好的呼吸功能是体质增强的标志之一,肺活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体质状况。一般健康成年男性肺活量为3500~4500毫升左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肺活量可达到4500~5500毫升,而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则可达到7000毫升。

3.腹式呼吸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肺组织。充分进行气体交换,使肺组织得到健康的锻炼,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可以使呼吸阻力减低,潮气量增大,无效腔通气比率减少,气体分布均匀,有效通气量增加,通气和血流比例改善,从而减轻患者慢性缺氧状况。事实上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使用全肺的腹式呼吸,故他们都能活到发育期的7倍。只有人类使用胸式呼吸,因此只活到自然寿命的一半。如果人类全部采用腹式呼吸,加之适度的运动和生病时及时治疗,那么人类有可能活到100岁并有望享寿150岁。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腹式呼吸有祛病延年的奇功,并创造了“吐纳”“龟息”“气沉丹田”“胎息”等健身方法。唐代名医孙思邈对腹式呼吸尤为推崇。而华佗发明“五禽戏”说明人类模仿动物的运动对人体的健康有多么的重要。

(三)爬行运动有利于机体减少疾病

1.爬行运动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在爬行过程中,坚持做腹式深呼吸,不仅可按摩肝脏、保肝护肝、排出体内毒素,而且既锻炼腹肌,消除堆积在腹部的脂肪,又能防范多种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认为;人在腹式呼吸时,膈肌上下运动范围加大。使胸腔容积得到最大范围的扩展和回缩,同时,腹内脏器也得到充分的挤压运动,由于膈肌和腹壁肌肉的运动,以及腹腔内压的变化,使腹腔内脏器(如肝脏)得到自然按摩作用,有利于肝脏的气血循环和养料供应,促进有毒物质和废物的排泄。长期坚持锻炼,会加快肝细胞的修复,促进肝功能保持稳定,病情不易复发。

2.膈肌活动范围增加,可减少疝气的发生。腹式呼吸,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约4厘米,是老年性肺气肿及其他肺通气障碍的重要康复手段之一。很多老人易出现疝气,就是因为他们的腹肌长期得不到有效锻炼,变得十分薄弱,肠内脏器就容易突出到皮下。腹式呼吸可有效锻炼腹部肌肉,减少疝气的发生。

3.利于消耗多余的脂肪,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腹式呼吸可充分发挥肺泡的功能,增加肺活量。爬行运动能增强呼吸肌力量,增加胸廓活动范围及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及换气机能。由于气体交换加快,既有利于消耗人体多余的脂肪,又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利于消化。加快粪便的排出,坚持做爬行腹式深呼吸,既锻炼腹肌,消除堆积在腹部的脂肪,又能防范多种代谢性疾病。

三、爬行对人体脊柱的强健功效

(一)爬行可促使椎柱的强健

伴随着由爬行到直立行走的演变,人类的骨骼和相应地各部分肌肉的原有结构和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用四肢爬行,动物的脊椎就像一座桥,四肢的受力与椎体形成了一种分散压力而保持平衡的关系。但直立起来的人,脊椎骨承受了所有的重力,尤其腰椎承受的压力最大。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具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上端承托头颅,胸部与肋骨成胸廓,上肢借肋骨、锁骨和胸骨以及肌肉与脊柱相连,下肢借骨盆与脊柱相连,正常脊柱可作前曲、后伸、侧曲、旋转等运动。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一侧上肢可以持重百余斤,而身体仍能保持平衡,这主要是靠脊柱的平衡作用。故,爬行时的这种平衡对促使脊柱的强健起着积极的影响。

(二)爬行可减少腰椎疾病的发生

人类与动物最大区别,就在于从四肢爬行逐渐演变成两条腿直立行走。正是由于两条腿的直立行走,缩小了肌肉、关节的活动幅度,心肺功能亦相应减弱,人类除大脑外的机体功能均相对降低。尤其是脊椎体的功能更是受到严峻的挑战。人体直立后,原先由四肢分担的躯干的重量全部落到两下肢上,人类的脊椎体根据负重的大小重新组合。如,原本用来维持平衡功能的尾巴退变为尾椎;负担最大的骶椎融合成一个整体;腰椎变得较为粗壮;胸椎变成相对固定的保护内脏器官;相对灵巧的颈椎变得弱小。而整个脊柱的功能则主要依靠脊柱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维系。由此,爬行运动能很好地锻炼脊柱周围肌群,使肌肉发达、有力,使传递力和承受重量的能力不断提高,减轻脊柱承受的力量,为缓解脊柱因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病变的情况发生。

(三)爬行可防纠不同程度脊柱侧弯和后凸

人在坐、站、走或跑时,上半身的重量全部由脊柱承担,肩背的、头的重量也全压在脊柱上。人类在千百万年的进化当中,伴随着人体的直立,脊柱也相应地一同进化,脊柱因承受更多的压力,人类的脊柱相比同等体形的四脚着地的动物更加粗壮,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骨化未完成,骨中含有机物多,无机物少,脊柱的伸展性、弹性和变形性较大,处于塑造阶段。少年、儿童的书包重量过重,习惯地背在一侧肩或双肩上,使脊柱受力过重或左右不等,慢慢地向重的一侧或向前弯曲。长时期坐姿不正确,也是使脊柱变形的一个原因。中、小学生上课时的坐姿是两膝放于桌下,小臂弯屈,屈肘置于桌上,这样躬背、含胸、伏桌现象很多,由于中小学生长时间保持这一姿势,脊柱的负担就大。学生平时针对脊柱的练习很少,因而产生了许多侧弯和后凸。然而,在四脚着地的动物中是不存在脊柱后凸和侧凸的疾病发生。他们的脊柱是用来拐弯而不是负重的。故,爬行运动可起到锻炼脊柱,预防脊柱侧弯和后凸的作用。

(四)爬行可促进脊柱的生长发育

脊柱在发育时期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形。而爬行是把脊柱平放下来,整个身体的重量都置于四肢上。经常进行短时间爬行运动就能使脊柱得到休息,减轻负担,从而使脊柱挺拔笔直。尤其是爬行运动的转弯,它把脊柱全方位地扭曲、拉长,能使脊柱完全得到锻炼,伸展性和平衡能力得到提高。故,爬行运动对脊柱的生长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古代的健身操“五禽戏”就是模仿鸟兽动作来放松和锻炼脊柱为主的。经常做这类模仿动物的爬行运动,持久坚持,必定有明显的效果。

四、爬行对心血管系统的护养功效

(一)爬行运动对心血管的生理特质影响

人站立时是以胸式呼吸为主,而爬行时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爬行运动可使心肌纤维变粗,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搏出血量增加。现代人缺乏运动,心脏功能相对较差,出现诸多的头部疾病。而爬行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工作能力,心收缩力得以加强,改善了肥胖者心血管系统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减轻心脏负担。特别是对冠状动脉作用明显,使其管腔增大、管壁弹性增强,从而使心脏本身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心脏和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处于良好的状态。坚持爬行运动还能有效地降低单位时间的心跳次数,因为心脏功能的增强,每收缩一次所输出的血液量增加,所以尽管心跳次数减少,而供血和供氧量却没有减少。

(二)爬行运动改善血液循环

爬行使血液循环经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爬行运动可增加头部的血液供给。进行爬行运动时,人的身体与地面处于平行状态,头部及整个躯体都在同一水平位,所承受的地球引力是一样的,这种姿势,对全身的血液循环十分有利。从猿到人的进化中,人类由爬行变成了直立状态,大脑及心脏的位置也相应升高,尤其头部处在心脏上面,给头部供血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心脏除克服血液在血管中的摩擦阻力之外,还要克服血液本身的重力,才能推动血液的循环。 WHAs+8LOr3SW0C2KasU32DTkLO+VlcVU6IVzu2cqjHsk5Fjz7gS2hVjJbWI9/M0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