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社会动员

1.2.1 关于社会动员的定义研究

“动员”一词,最早是作为军事用语使用的,“动员”意为“能动之员”或“出师准备”。主要是指“战争发生时,国家发动和调动一切力量以应战时需要”的意思。《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将其定义为“在战时或国家发生其他紧急状况时,组织武装部队积极从事军事行动。就其全部范围来说,动员是指组织一国的全部资源支援军事行动” 。2002年7月商务印刷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动员定义为“1、把国家的武装力量由和平状态转为战时状态,以及把所有的经济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转入供应战争需要的工作。2、发动人参加某项活动。”因此,现在所说的“动员”是一种工作方法,指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宣传、号召、发动和组织工作

“社会动员”( social mobilization)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吉登斯在《社会学》一书中对“社会动员”是这样界定的:“涉及极大一群人的现实或阻止某种社会变革的过程。社会动员通常存在于目标和观点对立的组织之间的冲突关系中。然而,成功挑战权力的运动一旦变得制度化,就可能发展成为组织。”由此可见,“社会动员”大致具备运动主体的群体性、目标诉求的社会性、实现过程的组织性和效应的广泛性等特点。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是这样认为“社会动员”的:社会动员使一连串旧的社会、经济和心理信条全部受到侵蚀或被放弃,人民转而选择新的社交格局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它意味着人们在态度、价值观和期望等方面和传统社会的人们分道扬镳,并向现代社会的人们看齐 。按照这一说法,社会动员促进了人们与传统社会有关的态度、价值观和期望转变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态度、价值观个期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并成为“第四媒介”,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由此,互联网社会动员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动员方式在迅速传播信息、引导受众、积聚资源、获得现实关注、并形成焦点问题等有着不可代替的优势甚至其趋势不可阻挡。它由动员主体、客体、模式、主题等基本要素构成,具有独特的发动模式。

从狭义上讲,我们可将社会动员视作一种引导客体进行社会参与的手段,即政党、国家、政府等一系列政治集团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完成一定的任务而借助于某些方式或手段对社会资源、人力和人的精神的动员和发动,不管是何种说法,都是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得出的结论,社会动员既是一种手段又是目的,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因此,社会动员就是动员主体运用一定的手段引导动员客体参与的过程,最终达到动员主体所期望的目标。

“社会动员”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卡尔·多伊奇(Karl Deutch)提出,认为社会动员是“人们所承担的绝大多数旧的社会、经济、心理义务受到侵蚀而崩溃的过程;人们获得新的社会化模式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社会动员定义为:是一项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群众性运动,是一寻求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胡泳则认为社会动员是“指通过承诺与行动,发动社会成员的参与,以实现某种社会转变”,“社会动员为社会运动所要达致的目标提供了手段”。 OUv7YzQ+tj5Us5BxGigCSb6xtTTj5Rz9CJGQbQ/mQP1jz9kkHBzcLUt44+QRY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