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发布者身份的变化
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原则是客观性,因此从形式上尽量用第三者的角度去表达事物,以便彰显自身的客观公正。当然传统媒介在尽量用客观的话语描述事件的过程中,还是会呈现一定的话语倾向,报道内容也会受到自身的产权及组织机构的要求与规制。电视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报道新闻虽然可以很客观及时地将发生的事情第一时间呈现在受众面前,但是都以一个表面上旁观者的第三方身份进行的。而在网络空间中,上述现象却更加透明公开,个人既可以是一个事件的第三方报道者,也可以是事件的参与者,这个时候个人媒介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个人由现场性变为在场性,只对社会事件的影响更加直接,互动更加频繁,对社会动员的媒介功效具有实质性的影响。作为整个事件的当事人参与到信息发布的过程中,这个时候就不仅仅是对事件本身的描述,也是一方当事人或目击者的证词,其现场姓和代表性会受到更多网民的关注。例如“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幸存的乘客袁小×通过手机微博第一时间发出了动车发生相撞的消息,微博原文:“D301在温州出事了,突然紧急停车了,有很强烈的撞击。还撞了两次!全部停电了!!!我在最后一节车厢。保佑没事!!现在太恐怖了!!”这样的信息比媒体事后描述的信息更为真实可信,因为这些信息是事故中当事人的“现场同期声”,引起大批网友的高度关注。因此,也就会有网友看到微博中一些网友发布的血库血液存量不足求助大家献血的信息时,纷纷赶到各大输血站无偿献血的感人行动。
2.个人信息发布渠道的变化
移动终端设备给个人发布信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事件现场,个人不再等候传统媒体的到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个人可以第一时间成为一个事件的目击者和报道者,一方面突破了个人发布信息地理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也突破了传统媒体对当时发生事情的滞后性报道,网络平台冲破了传统媒介的独家控制局面,开拓了平民化的信息空间。网速的提升使得个人通过移动终端发布视频等多媒体化的信息资料成为可能,还可以在事件发生当下,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到网络上,现场直播式的零时差发布信息成为可能。网络媒介中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不再是通过所谓客观性的自我保证,而是通过多渠道、多角度信息的公开发布,网络空间信息的多渠道交互、透明化对比来实现的。
第三方社交网络为个人发动网络社会动员提供了相对平等的传播平台。多数有影响的社交网络是以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角色出现,它不隶属于任何官方机构,也不参与任何官方或者个人信息发布。以微信为例,它只是腾讯网络公司给微信用户提供一个发布信息的平台,它的主要职责就是改进自己的产品来提升对用户的服务,以赢得更多用户的商业化支持。而用户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用户在平台中的合法言论和行为与平台运营基本上没有任何关系,这种第三方平台的服务角色,是个人发布网络动员信息的基础。
3.个人发动网络社会动员事件中媒介平台的作用
微博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社交媒体之一。据新华网的报道称“新浪微博注册用户突破3亿,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微博” 。无论是凤凰网的记者邓×在微博中发起的“免费的午餐”的倡议,还是小雪×微博援助行动,在网络社会动员中微博都显示了强大的影响力。网络社交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在解决接受者对信息抵制或冷漠的问题上比大众媒介更为有效。尤其是在对一个有争议的社会问题上,社交网络的信源可以补充信息或澄清要点,还可能跨越心理障碍如选择性的接触、注意、理解、记忆和社会障碍如群体规范、价值观等。
曾经在微博中曝光的“变态女虐猫”事件,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上海虐猫女×颖对小猫的残害图片,惨不忍睹。这些图片一经贴出,就引起网上众多的爱猫人士声讨,很多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公布了周颖住址,也因此遭到了动物维权人士对其围堵和声讨,并最终使得当地警方介入,才得以平息。这个案例不仅说明了微博这个拥有上亿用户的社会动员力量之大,也引发了现实中对于动物保护范围的界定及惩罚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