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交网络成为个人发动网络社会动员的重要平台
智能手机上网的拍摄、便携性和可移动性,使得人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事件发生的目击者。而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达到6亿,手机微博作为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代表超过2亿人,是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 可见,个人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及时发布信息,已经成为手机上网用户的主流应用。
个人一条信息在社交网络的发布,经过无数网民的“顶起”,再加上“大V”人气用户的转发,可以让消息可以瞬间传遍全国各地,经过网民的大量转发和回复评论,极有可能引发现实中网民的集体社会行动。
2.个人发动网络社会动员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国内社会转型时期既有社会的发展也有矛盾,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在各种压力、身份和环境等的限制中,无法公开表达的一些观点,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空间中得到了倾诉和释放,一个人所发表的言论,产生大多数网民的共鸣和众意之后,极有可能引起成千上万的网民关注而成为一个群体的事件。
网络中引发社会动员事例可谓不胜枚举,无论是小悦悦事件引发的千万网民的祈福和对肇事者建卡人性底线的抨击,还是周颖虐猫事件引发的网友在其小区内的人肉搜索和对动物保护限度的思考,太多发生在网络中的事件都足以证明,网络社会动员可以对现实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这些动员往往就是发端于一个网民在现场发布的一条微信,随后在朋友圈中得到了疯狂的转发,并最终引起了媒体报道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因此,研究个人在网络中实现社会动员的规律特点,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