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个地位层次以及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有不同之处,但在网络社会中反映着现实社会,它是现实社会的镜象和缩影。现实社会中阶层划分已有相关的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根据各个阶层是否拥有和拥有多少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划分出十大社会阶层。 而在网络社会阶层划分中,根据与互联网的关系密切程度和所处位置,智力成为划分阶层的最重要因素。 也就是掌握动员信息源、信息量,和快速动员信息更新能力。
青年学生群体已是互联网的主要参与者,簇拥者和创作者,历次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都反映了这一点。
知识分子阶层在传统媒介舞台上也很少有发言机会,政治态度温和、保守,追求民生、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社会的意识形态,并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及影响力 。在网络动员中知识分子阶层由于自己知识结构在现实社会中也起到调节和稳定的作用。在社会动员中扮演的是一个桥梁和中间人的角色。知识分子通过自己理智、较为客观的认知与分析,在表达自己思想同时还肩负着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使命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具有热情,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他们动员过程中发表的言论有着先锋的作用,和较为深度的思想,还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这种在学术上较高的阶层也使得知识分子在社会动员活动中往往成为动员活动的“意见领袖”。
政府管理阶层: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 他们在社会动员中起到组织者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在传统媒体为王时代,社会动员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部门,媒介是政府部门向外宣传的一个渠道。渠道单一性使得政府与百姓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的平台。一些学者认为,政府掌握的信息甚至达到全社会信息总量的80%。 在网络社会动员当中政府部门都居于核心地位。他们接触的信息真实可靠,更加全面,在动员过程中其公信力强。因此,公众和媒体方一般会选择政府公布的信息为信息准确来源。
新底层民众:当今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一些利益被忽视、现有政策未能覆盖的弱势群体。他们区别于传统的弱势群体,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价值取向多元,自我期望值高,利益诉求表达强烈。 这个群体人数众多,涵盖蚁族、农二代、城市打工者、小手工业者、山区教师等多个群体,有人将这类人概括为新底层民众。
新底层民众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其政治和社会地位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而容易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如“仇官”、“仇富”等不满情绪。这部分网友在网络中比例较大,这些网民在传统媒体中很难参加其讨论中,如果他们的质疑得不到有效回应于化解,也会引起社会的波动,以至于难以控制其情绪。新底层民众也拥有较高的文化,掌握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较强,加之身处弱势地位,对弱势群体问题感触良深。所以网络平台的开放也给他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们站在基层,看待一些社会问题的角度可能有所不同,他们在网络中发出声音,参与讨论讨论,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媒体对社会动员的引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