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媒体在“学雷锋月”的相关新闻报道

2.3.1 《中国青年报》在“雷锋月”相关新闻内容分析

《中国青年报》作为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办报宗旨,雷锋作为青年人的形象,是该报的宣传重点。

自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此后的每年3月5日设定为“雷锋纪念日”,每年的3月被认为是雷锋月。本书从2005年起到2013年选取每年3月的《中国青年报》,分析关于雷锋的新闻内容,见表2-1。

表2-1 每年3月的《中国青年报》关于雷锋的新闻数量

从数量上来看,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青年报》在每年三月刊登有关“雷锋”新闻数量相对较少,可见官方机构并未在这些年份重点组织和推广相关学雷锋的活动,而2012年、2013年有关“雷锋”新闻条数大幅增长,2013年相关新闻条数更达到了以前年份的数倍。可见这两年官方机构重点布局和推动了学雷锋活动的宣传和动员活动。

《中国青年报》对“雷锋”的报道以正面报道为主,宣传雷锋精神,主要将政府机关的讲座,活动,通过这官方大众传媒进行发布。例如:2005年3月两条有关“雷锋”报道的新闻:《“雷锋班”班长基金在沈阳设立》和《永远的丰碑:雷锋》,这两篇以活动事件为中心对雷锋精神进行推广,报道没有具体的人物,以传导思想为主;2006年是一篇评论《雷锋精神:不因时代变迁而凋谢》讲述雷锋精神,主旨讲述每一代人对雷锋精神都有各自的理解,但每一代人都有与雷锋精神息息相通之处。可见官方媒体已意识到雷锋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与不同的时代进行交互和补充。

2007年的一篇《雷锋仍是好榜样,学他不在三月五》一篇新闻中进行民调,显示77.8%的人把雷锋当作榜样,但是“每年突击学一次雷锋”也让57.3%的人觉得易流于形式;80.6%的人在今年的学雷锋日里并没有什么打算,只有12.6%的人有计划要有意识地帮别人做件好事;50.5%的人认为学习雷锋精神是必要的,就看怎么学;42.0%的人认为,在当今社会上雷锋让然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但是对雷锋生活中的细节有恶意解读与质疑行为,有41.8%的人表示反对,30.5%的人会认为这些质疑雷锋的现象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感受雷锋,这样觉得雷锋更能接近普通人,也增加了群众对雷锋的理解和认识。该篇新闻稿通过对普通百姓关于雷锋日、雷锋精神的态度作了调查,反映出群众仍然将雷锋当成普通百姓的楷模,但是数据显示多数群众将雷锋精神停留在思想层次上,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采取学雷锋的行动,传播雷锋精神,鲜有人能真正践行,更多的人觉得雷锋的精神是应该有所学习,但是在雷锋日的到来也没有打算有什么行动。这种现象通过媒体表现出来,一方面体现了传统媒体在报道内容上也朝着客观、透明、公开的讨论问题方向转变,将理想目标和社会现实情况展现在大家面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会公众对学雷锋活动的解读更加多元化,这导致官方话语一致性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影响。这样的社会思潮必然对学雷锋活动的动员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2007年3月6日一篇《街头来了“活雷锋”》是图片新闻,内容是两位艺术家将自己打扮成铜像雷锋的样子,在街头帮助群众配钥匙,配完之后还可以合影留念。不难看出报道内容朝着时尚化方向发展,报道出发点仍然是以宣传雷锋精神,但是其表现形式更加与当代社会的流行街头文化发展相一致,使得雷锋精神不只是停留在过去雷锋生活的年代,而是将这种精神通过当代艺术的形式加以传承,赋予他更多的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色彩。

自2009年新浪微博启动之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增多,召集志愿者活动在网络的协助下变得更加容易,如《“雷锋”在广州安家落户》就在微博中得到网友的转帖,扩大该事件的影响力,同时也反映了社交网络媒体对社会动员的影响初步显现。

《中国青年报》自2005年起开始发行电视报纸,通过这种形式与网络连接起来,扩大了读者,每篇电子稿新闻下方还设有“我要发言”按钮,网友可以通过此渠道与平面媒体进行互动。还有多种转载渠道,网友亦可以转载到自己的社交媒体中,分享给更多的网友。

2012年3月6日,一篇《“雷锋”在广州安家落户》报道中,讲述了把雷锋精神与当代社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联系起来的活动事件:自3月5日起广州遍布全市100多家志愿驿站面对公众开放,不仅市民可以享受到贴心、周到的志愿服务,志愿者也可以找到“根据地”。此篇报道也被转载,驿站的建立提供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场所和人员的聚集交流场地,对活动的常态化有着现实推动意义。2012年新闻内容有组织活动、精神宣传、评论三种内容,数量也明显增多。

2013年报道数量成倍增加,达到一个阶段峰值。内容以组织活动为主,雷锋精神评论次之,还有部分雷锋精神宣传与数据调查内容。这样的一个趋势表明,官方在2013年3月对“学雷锋”有了重点统一的组织安排和部署,从活动报道内容分析,更加贴近民生,组织单位从只报道党组织的讲座活动到对其他小组织或单位组织的活动进行报道,内容也更加细节化,具体到人和事情。这样的报道更加平民化,能够在相关活动的参与者中产生更多贴近实际的示范效果。评论新闻的增多,正面回应了广大群众对雷锋精神的一些质疑和困惑,引导公众对雷锋精神的解读,使得雷锋精神更加具有时代感,同时也推动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q0rjNcY9bSOQ93QNk9j7O+DsmllNuor9Dj1kAQD+26136V5a2fTmEwcyq9QryUg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