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对立统一

亚里士多德将博雅教育视为与职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观念,但两者并不存在本质冲突。博雅教育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的现实是,博雅教育处于边缘化、碎片化状态,“人”的培养正在被“才”的训练所取代。如何通过博雅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也称文雅教育或自由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后流行于西方高等学校及我国香港,台湾则称之为“通识教育”,国内泛指为“素质教育”。

博雅教育古已有之。罗马人教育的“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可以说是博雅教育的雏形。中国儒家教育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体现了一种使人性臻于完善的教育理想。亚里士多德将博雅教育视为与“职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观念。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对公民的教育,在对公民的教育中,应该存在一种既非实用,亦非必需,而是自由的和高尚的教育,也就是“自由人科学”的博雅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

在不同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或指导下,必然产生出千差万别的教育形态,也造就出品质千差万别的人才。世界教育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从专业、职业训练向博雅教育回归。

一、从耶鲁报告透视博雅教育

当今美国高等教育甚为发达,博雅教育更是遥遥领先。在美国博雅教育发展过程中,《耶鲁报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直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向实用教育一边倒的倾向。毕业生往往仅有某种职业智能,而缺乏渊博的基础知识。为改变这一局面,1927 年 9 月 11 日,耶鲁学院组织精干的 5 人委员会,广泛征集了教职员意见,并起草报告。这个报告最初发表于《美国科学与艺术学刊》,题目是《一份关于博雅课程的报告》(A Report on the Course of Liberal Education)。后来,人们习惯于称之为《耶鲁报告》(The Yale Report)。

《耶鲁报告》认为,博雅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无论何时,都不能漠视博雅教育对人的发展和专业学习等方面的伟大作用。《耶鲁报告》倡导全面教育,它要求开设广博的课程,反对过早专业化。要求以经典的和基础的科目训练学生的心智,反对传授杂乱无章的经验。《耶鲁报告》认为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教育的重要手段。

哈佛大学校长劳威尔认为:“学院应该培养智力上全面发展的人、有广泛同情心和判断能力的人,而非瘸腿的专家。”并致力于在哈佛重建博雅教育的理想。纽曼认为,大学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使命在于博雅教育,博雅学科是西方文明世界的“教育手段”,是“心智培育的最佳手段”“理智进步的最佳保障”,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目前国内开展博雅教育的高校,以香港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为代表。岭南大学的博雅教育涵盖五个方面:

(1)跨学科课程;

(2)小班教学;

(3)国际交流;

(4)校园生活;

(5)社区服务。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本科学制实行四年不分专业的精英化博雅教育方案,学生广泛深入地研修中西方文明传统及其经典著作。课程包括《诗经》、拉丁语和古希腊史诗等。博雅教育不强调学问或知识的专精化或知识的立即的实用价值。它不关心知识所对应的特定职业,相反,比较在乎知识的学习对于心智自身的启迪与扩大所能产生的作用。

二、当下大学博雅教育之困境

大学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和最核心的价值始终是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发展,这已成为所有现代大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其亟待解决的课题主要有:如何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力?如何提升学生竞争力?然而,当下的现实是,博雅教育在高校普遍处于被弱化和被边缘化的局面。工业化进程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我们长期实施的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强化了教育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了偏差。“人”的培养正在被“才”的训练所取代。

如今,各大学对博雅教育的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出现被弱化和边缘化。职业教育片面强调就业,过度关注短期就业功能。

在知识更新换代日趋加速的时代,忽视人才的长期学习能力培养,社会适应力的培养,甚至将“技能”的获得直接等值于获得一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的人才很快就会落伍,被社会淘汰。缺乏人文关怀的职业教育,忽略对学生理性和思考的启发,导致所培养的人才成为“没有思想的机器”。博雅教育正是对工业化时代高等教育专门化、功利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和超越,是高等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回归。

三、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关系

虽然现实中“人”的培养正在被“才”的训练所取代,但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冲突。诚如耶鲁报告所言,心智训练的课程与那些职业训练的课程并不是完全对立和水火不容的,职业训练应以博雅教育为先导和基础。

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现代大学的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应该向着互为补充、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博雅教育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提升人才的社会适应力,有助于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博雅教育净化学生的灵魂。“教育本身就应该是唤醒生命、唤醒灵魂的教育”。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有教育都是人的教育,需要触及灵魂的博雅精神。

博雅教育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不仅仅是一种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是一种文化自觉。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定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改革视野下博雅教育的策略与路径

推行博雅教育不应简单成为西方教育的复制品,博雅教育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应结合各自所在高校的工作实践,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博雅教育体系,具体就是以博雅大讲堂及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科技文化为依托,以基本教育模块为内容,创新博雅教育形式。在路径上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园文化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自主教育与交流指导相结合。

(一)让博雅教育给改革注入新动力

教育改革首先要转变观念,对博雅教育的作用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应上升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全面提升人才的社会竞争力。博雅教育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有助于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从而提高专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用基本教育模块构建博雅教育内容体系

根据各类别各层次高校的实际,应以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文化为依托,以实践创新为动力,以国内外形势与专业发展趋势为取向,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养为目标,构建博雅教育内容体系。其基本教育模块包括:党团建设、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专业科技、文化艺术等。由思政部整合教育资源,学生处把博雅教育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学分”管理,教务处予以最后确认。

(三)创新博雅的载体与路径

以“学术大讲堂”“大学生论坛”“博雅沙龙”及校园文化活动等作为博雅教育之载体和主要实现方式。学校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各界精英上坛开讲,为学生提供多样信息和多元观点;邀请校内的教授、副教授每学年为学生至少作一次学术讲座或报告,扩充学生对人生的间接体验。

(四)围绕博雅教育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文化与审美体验,突出校园文化品位,发挥校园环境设施的隐性育人作用。提供多样化学习体验的机会和素质拓展的校园环境,使我们的校园处处释放出育人的功能,弥散出传统书院的书香和灵性。创设优雅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习得文明的行为方式。形成积极进取的充满朝气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Aristotle. (1998). Politics. Indianapolis:Hackett. Pub.

[2]邬川雄:《文化移植、传承与创新?——从西方大学的博雅教育传统看台湾通识教育》,载《通识教育与跨域研究》,1997 年第 5 期。

[3]王定华:《〈耶鲁报告〉及其在美国博雅教育中的影响》,载《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 年第 5 期。

[4]代曦:《我国理工科高等院校文化素质课程设置现状分析》,http: //www. pep. com. cn. (访问时间:2008 年 4 月 29 日)。

[5]羊城晚报:《中山大学五千新生率先体验通识教育》,http: //www. chinanews. com/edu /edu - jygg/news/2009 /08 -26 /1835785. shtml(访问时间:2008 年 4 月 29 日)。

[6]江学建、蔡加成:《大学课程设置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国内外大学创新教育比较研究》,载《教育与现代化》,2006 年第 1 期。

[7]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文汇出版社 2003 年版。

[8]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1 年版。 uG2/A5Itxas5GgSjvKm2auXjAehNioZ1LVidLCf1Q/xf/7WB3/fg9r/5EbZL6gy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