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1. 广府民居与居家习俗源流

广府,在历史上最早是指上四府和下四府。上四府是指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海、中山、番禺、顺德。下四府是指台山、开平、恩平、新会(包括江门)。广义的“广府”是指以广州为中心,珠江三角洲和西江、北江流域为通行范围的粤方言区(通行广州话,亦称白话、粤语)。当代学者普遍认为,珠江三角洲是最具代表性的广府族群地区,是粤方言分布的核心地带,广东使用粤语人数约在3800万左右,全世界使用粤语人数约7000万。本书所述的“广府范围”,取自人缘、地缘、文缘紧密的“中广府”范围。它既不同于“大广府”(以广州为中心、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方言区,即“两广”范围的广府),也有别于“小广府”(以明清以来划定的广州府及肇庆府部分,即小珠江三角洲范围)。从广州市的发展沿革看,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道治、州治、府治行政中心,明清时期设广州府辖16县;民国初期撤销广州府,组建“粤海道”,其管辖范围包括原广州、肇庆二府和罗定州、赤溪厅等30个县(州、厅):番禺、南海、顺德、东莞、从化、龙门、台山、增城、中山、新会、三水、清远、宝安、花都、佛冈、赤溪(今台山市内)、高要、四会、新兴、高明、广宁、开平、鹤山、德庆、封川(今封开县内)、开建(今封开县内)、恩平、罗定、云浮、郁南。由于这30个县(州、厅)地域相连,同根同源,人缘相通,生产生活、家庭喜庆、游神娱乐中的平安习俗大体相同。基于上述原因,为保持“广佛肇经济圈”记述的连贯性、完整性,便于传史和咨政,笔者选取了“中广府”的记述范围,力求做到“不越此境而书”。

“家”是指家业、家宅。“居家”是指围绕自家居所而产生的一切经济社会现象和各种关系的总和。“居家习俗”则指人们的居所建筑特色、居所布局、居家防盗、居家防病等生活起居方式,以及礼仪礼节和岁时节令民俗等。广府民系自古以来是一个定居的农耕民族,长期的定居生活,使广府民系对居住和家居生活有着很高的追求。他们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代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广府早期的民居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它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干栏式建筑。干栏打桩缚柱,构成底部悬空的栅架,铺以密排的树枝,再垫茅草以供居住。屋顶为“悬山顶”,铺盖芦苇、茅草等。房子四周,用芦草编扎成笪子当墙。秦汉时代,开始出现用砖、石、瓦、陶质材料建筑的居所,建筑物上有门窗和装饰。隋唐时代,砖木结构的各种民居不断发展。到明代中叶,随着广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涌现了一批科举鼎甲和权倾朝野的功成名就人物。他们出于敦宗睦族、孝宗敬祖等目的,把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民居建筑推向了一个新高潮。此种独特的广府民居建筑风格至清中叶已经相当成熟。主要代表形式是布局整齐的梳式布局村落,“三间两廊”式宅居,以及富含广府民居建筑特色的镬耳屋。随着广府商贸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西方文化对广府持续而深入的影响,近代出现了西关大屋、碉楼、骑楼和洋楼等民居建筑,形成了丰富多彩、蔚为壮观的广府民居特色。住宅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所。广府民系深受中原祥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家居择址等诸多习俗。加之广府地处岭南,为了适应气候特点和近海的便利条件,偏安一隅的广府民系自觉奉行孝亲敦睦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敬宗奉祖、居家防病和出入祈安等生活习俗,它对整个广府民系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 广府居家习俗的基本特征

首先,思想活跃开放,凡事敢为人先。仅说近代,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由于接受了西方科学思想、民主思想的洗礼,提出了开辟新世界的新主张,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变。这就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进入20世纪80年代,广府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表现得更为突出,也更为多样化。广府人教子训言里总不忘一句:“执输行头,惨过败家。”“执输”,广州话的意思是“慢人一步,失去先机”;“行头”则指走在最前头。整句话说的是:“如果事事都落在别人后头,那可比做败家子还糟。”广东广播电视台2015年春节始播的大型南派系列剧《高第街》以20世纪80年代全国第一条个体户商业街为背景,反映改革开放初生活在广州高第街上人们的故事,其主题曲就有“执输等于败家”……将广府民系的居家生活特征揭示得淋漓尽致。2012年9月18日,广府人联谊会会长黎子流在“倡议召开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暨筹委会成立会议”上,首次将广府人在历史发展浪潮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凝练为“慎终追远、开拓奋斗、包容共济、敢为人先”的广府人精神。这就是广府民系的本色。

其次,日常态度平和,注重起居生活。广府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生活起居质量,注重保持自然、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追求一种自在,而不会过分偏激,或者说他们的执着都是比较平和的,以生活的实用价值理性作为判断依据。在这个方面他们与香港市民也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其实,香港人也是很现实的,很商业化的。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造成了香港人在政治敏感上的一种强烈的反叛。作为粤港文化同源、同质、同方言的广府内地人,在很多方面与香港人有类似的特质,但由于广府内地人所处的很多特定的时空历史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性巨变,广大内地市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远离战争、动乱而共享和平生活的向往,以更加宽容的姿态和更加从容的心境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添砖加瓦。这就是现代广府民系的起居生活心境。

此外,尊重宗教信仰,流行祭祀文化。广府各地的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日娘诞、盘古王母诞、龙母诞等,内容多与祭祀本地神仙、出航平安等主题有关。同时,祖先崇拜更是广府民系一大特色。农历初一、十五,各种节令节庆,各种家庭喜庆,工程开工、竣工,甚至家中牛乸、猪乸下仔的三朝等都向祖先神位上香叩拜。尽管各地有各自的习俗,但共同的愿望都是祈求四季平安。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祖先崇拜有几个特点,一是具有本族认同性和异族排斥性;二是相信其祖先神灵具有神奇超凡的威力,会庇佑后代族人并与之沟通互感;三是祖先崇拜具有一种极强的现实功利性。祖宗又是一种精神理想的化身,很容易染上崇高色彩,因而祖宗又常常与英雄为伍。在一个文化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祖宗的经验、观念意味着后代的唯一的精神起点,因而祖宗精神似乎具有永恒的价值。广府人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容忍父母是人们非常重视和强调的普遍自觉遵循的道德和品格。这就是千百年祖宗崇拜观念根深蒂固的功利性所在。

第四,开放包容并畜,自信而不排它。在众人面前批评广府人,即使十分无礼,也很少会受到抗议,这种包容态度在国内任何其他地区,是很难见到的。广府民系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突出表现在坚守本地粤语的现象上。语言是文学也是文化最基础的要素。广府人认为,粤语——曾经的“官话”,比普通话更有着音韵感和生动感,更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在日常交往中,广府人不排外。“远亲不如近邻,远水救不了近火”,“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大家能融汇到一起就是缘分”。这些都是广府人的口头禅。正因为广府人的包容态度,任何地区的人都可以到广州、佛山、肇庆等地像本地人一样舒心地工作、生活。另外,广府文化历来具有平民文化或市井文化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一方面得之于广府宗教,如葛洪创立的道教与六祖慧能创立的禅宗,它们都具有面向平民的色彩。另一方面则得之于广府地区的商业文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之风首先从广州刮起,个体户、高第街曾经成为广府商业经济活跃的象征。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意识形态上的宽容。民营经济的兴旺,进一步强化了广府民系的平民意识。这种平民意识更具有现代商业文化的印记,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

处事务实得体,尽到礼数即好。务实是一直存在于广府民系精神之中。广府人讲求实际的文化品格历史久远。自古岭南就形成了看重物质文化实用性的传统,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渔业等的多元架构上,整个经济生活方式都朝着有利于发展经济、满足大众的生活需要和享受的方向发展,具有大众性和享受性的特征。同时,自古海外贸易发达,广府人长期受西方求实精神的熏陶,务实甚至在很多时候是用吃亏和教训“买”回来的。务实作为广府文化的价值支柱,还在于它贯穿在广府民系生活的各个领域。重商的价值支柱有利于培育务实精神;经济活动讲求循序渐进,少讲空话。具有深厚商业传统的珠江三角洲人民更是精明能干,工于计算,少见好高骛远,多具经济头脑。近代容闳主张“勿为大言,只求实际”,这是广府文化务实精神的反映,也深刻影响了广府民系。他们一般不好争论,报纸杂志少见长篇累牍、旷日持久的争鸣文章。广府人不是没有自己的见解,而是多采用“正面”途径阐述自己观点。广府人用“口水多过茶”来形容或责怪那些语言多于行动的人,被人指为“口水多过茶”可是件丑事。不过,广府民系又是非常注重礼数的礼仪之邦。仅就初一、十五奉神和清明节祭祖而言,广府人不认为香烛烧得越多越有神心,而是以小线香1支或3支为礼数。又如,婚俗上的“三朝回门”必不可少,但现代新人三朝回门多以“利是”代替礼品,可“即日出门”或于第二天回门。这些都是广府民系简约而又不失传统与时尚的范例。

饮食清淡和味,讲究绿色消费。相对于穿着,广府人更注重吃。一是注重食品营养安全。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食得安”。自古至今,“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都是广府人的“食德”。二是注重质感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三是注重食材的真材实料。本地鸡、鸭、鹅,土猪肉、黄牛肉等均为大众用餐的食材首选。四是注重饮食平安吉祥理念。广府人讲究“意头”(好兆头),在餐桌上也不例外。“五福主题宴”“百福宴”等广府饮食文化与中原祥和文化紧密结合。广府民间名菜“九大簋”“满汉全席”等“形”与“神”结合的传统菜品,以及鱼品(寓意“年年有余”)、肉品类的猪手(寓意“横财招手”)菜系,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等海参花胶菜系,迎合节庆(节俗)文化而得以传承创新。五是注重汤品。通常在广府人的餐桌上习惯每人每天都有碗热气腾腾的营养鲜汤,因为他们觉得汤饮是最容易给人体吸收营养的饮品,不但味道鲜甜,而且很有功效。老火靓汤、“清补凉”等都是广府人家的家常汤。六是提倡绿色、节俭消费。酒楼餐馆看客“点菜”,推行“文明诚信经营、绿色节约消费、不剩饭不剩菜”的“文明餐桌”,规劝顾客少点菜,吃不了“兜着走”。广大食客找回“舌尖上的美德”,放下面子,不求排场,按需点餐,做“光盘”一族。

3. 传承广府居家习俗对建设“幸福广州”的重要意义

“幸福广州”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基本的生活保障,良好的文化氛围,公平的社会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随着城市社会转型和企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以前由单位统一解决的生、老、病、死等各种问题都转给了社会。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可以说,居家安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挖掘传承广府居家习俗,对建设“幸福广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挖掘传承广府居家习俗有助于广州增进民生福祉。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国家梦、民族梦最终要落脚到人民的梦上,着眼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要实现情系百姓的中国梦,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是根本。建设“幸福广州”,矢志不移地增进民生福祉,把民生幸福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最高追求,这是未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居家安全行为习俗是人们居家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观念、行为的集中体现。这些习俗又是指导、规范人们安全地生存、繁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向。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居家安全是民生福祉的基础,它直接反映社会的稳定和谐。稳定是民生之盾,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必然要给现代社区建设和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通过挖掘广府居家习俗,传承孝亲睦族的思想观念,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打响“孝”文化主旋律,对于提高道德情操,培养尊敬父母的良好社会习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庭的和谐、美满、健康是“中国梦”的根基之一,而把这个“梦”再住外伸展,它对于促进家庭人际关系和谐,家庭成员人格发展和谐,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挖掘传承广府居家习俗有助于解决“老有所养”难题。截至2014年底,广州全市户籍60岁以上人口有140.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6.7%,部分老城区如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老龄化已超20%。这140.6万人里面,有4%在养老机构养老,6%在社区养老,其余90%居家养老。市民政部门透露,虽然目前广州共有养老机构护理员4028名,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近1000名,但相对于广州市快速增长的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而言,养老护理人员缺口仍然巨大。 可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广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是广州目前破解巨大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也是依据广州市国情,尊重广府居家传统习俗,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途径。它对于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次,挖掘传承广府居家习俗有助于加快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建设。2011年初,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把文化强市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建成世界文化名城作为战略重点之一。深入挖掘弘扬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积淀深厚的广府居家文化,对促进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建筑文化而言。建筑是人类按一定建造目的、运用一定建筑材料、把握一定科学技术与美学、艺术“语汇”所进行的大地营构。建筑首先是人类的物质家园,同时是其精神家园,这家园可以让人“诗意地栖居”。每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都在建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这些印迹除了在建筑的构造中得到保存之外,大量的信息凝聚在建筑的装饰中。建筑中的雕刻、纹饰、色彩、线脚以及构件排列、组合的秩序等等,都成为我们判断和理解建筑风格、类型和文化内涵的至关重要的信息,人们的社会意识、信念和价值观通过这种形式而得到显现。从壮伟的中国万里长城到静穆的埃及金字塔,建筑是人类自身伟大力量与超拔智慧在地平线上的光辉侧影。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创一格是毋庸置疑的。以广府民居建筑为代表的岭南建筑在世界建筑文化中也有其一席之地。我们有理由呼唤广府建筑这部“石头的史书”在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节庆文化而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广府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府传统节庆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家举族同庆,这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理所当然具有文化寻根薪火相传的全球性意义。就祭祀文化而言,其文化生态魅力无穷。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习俗,可以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现代祭祀活动,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由最先对天地神灵的敬畏,演化成对先祖情感的缅怀与纪念;由一种纯粹的宗教仪式,变化成为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与促进人们和谐相处的重要因素。尤其通过“落叶归根、寻根问祖”,把广大海外赤子统一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而奋斗的旗帜下,必将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出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V8HKoIb/vmVACwnfzf2CxuOn8w6qCjGMCdSdznmNFQKzROy3Bv4W0AyJtTfqY/k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