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1 关于代的概念、代沟

在研究代际语篇系统之前,首先必须对“代”的本质内涵进行基本的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每当人们在讨论代和代际关系的时候,总是将“代”作为一个不加定义的词使用。这也许与“代”的自然属性有关,即与年龄有关的问题。这是传统意义上对“代”的理解。谢选骏在《第四代人》这部书的《序》中将“代”的自然属性定义为“年龄集团” 。这种自然属性自然地把不同代人区别开来。不管某一代人具有怎样的社会文化特性,这一代人作为“自然的”一代人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必须在构成一代人的年龄层中,来理解他们所面临的特定的社会文化条件环境以及他们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各代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乃至语言习惯。然而现代社会文化变革加速,代际更换频繁,“代”的自然属性这种形式上的意义已不能反映“代”的实质。人们已经更倾向于以社会文化标准来划分“代”,赋予“代”社会文化属性。基本相同的需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等因素才真正构成“代”的实质性内容。这一点决定了文化意义上的“代”已经成了研究者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代”的概念被表述为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特征,指的是一定社会中具有大致相同年龄和类似社会特征的人群,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国内学者王江在关于“第五代人”的界定一文中指出:“人类的代际更替,如果从价值观及其变化的角度把握,就是对人群不仅作横向区分,还作纵向区分。” 他所说的横向区分即人的自然属性,而纵向区分相当于代的社会属性。

至于“代沟”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葛道顺在《代沟还是代差》一文中提出相倚性代差论,认为“代”是一定社会中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类似社会物质的人群,在一个稳定的社会里普遍的代沟是不可能的,而代差的产生和扩大是必然的 。刘少蕾在《新的代沟——60年代子女及其大学生》一文中认为代沟是两代人在各自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条件、社会化活动的重点及其在社会中充当的社会角色不同,从而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行为方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比较权威的定义当属周怡在《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中的定义。她认为:“由于时代和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基本社会化的进程发生中断或模式发生转型,从而导致不同代之间在社会的拥有方面以及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的选择方面所出现的差异、隔阂及冲突的社会现象。”

不过,严格意义上的“代沟”一般只出现在巨变的社会条件下。因为在变迁缓慢的社会中是不会或很少出现代沟的,更不会出现代际冲突。在停滞社会的时间流程中,人们可以预期的未来社会不过是过去社会的“复制”和自然流淌,一切伦理道德、文化习俗、社会规范、价值体系都是固定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年轻一代只要通过学习就可以应付他们面对的一切。长辈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作为青年一代的榜样,其自身也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是不会产生两代人的冲突的。

然而,在巨变的社会条件下,传统社会规范、价值体系受到冲击并发生断裂。当年轻人面临着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或是一个全新社会,而过去从父辈那里学来的经验又不足以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时,他们就不得不在同辈中寻找经验和认同,从而获取了与祖辈完全不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代差”或“代沟”。

每一种历史文化现象都有其产生的深刻原因。“代沟”及“代际冲突”作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不可逆转性,也就是说,人类科学革命所带来的社会持续进步,使每代人所置身的环境总是不同,由此,不同代人对社会变化的感受势必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 SFVUgxv4PXHGMlVIqGtEHcjvcrrV15qYHlVDt19mTEcJ2XsY6kkfgZ8Pp8HlpS5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