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排演《收租院》

李勇

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兵团时,那滋味知青们可真领教了。每逢快到春节时,心里就跟长了草似的,憋闷得慌。但由于生产和战备的需要,连队只能批准少数人回家探亲,大多数都要留在连队。因此,春节前后一段时间,对知青们来说,是一段挺难过的日子。尤其是晚上夜深人静时特别想家,毕竟还是一帮孩子啊!

一天,熄灯号早已吹过了,大家躺在被窝里睡不着,黑灯瞎火地聊着。一个绰号“刘政治”的哈尔滨知青轻轻唱起了《哈尔滨之夜》。唱得不错,很动情。歌声忽而低沉,忽而高扬,把大家的思绪都带回了家乡。不知谁轻轻的一声抽泣,猛地触到了大家的伤心处,大炕上十几个男子汉竟然都失声痛哭起来。哭够了,大家互相安慰着,都不吱声了。

1968 年 12 月 1 日,本文作者在萝北留影

那年,我在二师十四团十二连一排当排长。春节前,连队召开排以上干部会,布置春节期间的工作安排。不但要大力改善伙食,还要搞好春节联欢,各排要出节目。会后,我正犯愁节目呢,忘记了是谁向我建议的,一排二排合排一个歌舞剧《收租院》,还说北京知青于桂珍在学校时是文艺骨干,演过这个节目。我挺高兴,当即找二排长商量。我们一排是清一色的男知青,二排是清一色的女知青,都是连队的武装排,共同语言也多一些。我和二排长一拍即合,接着就是挑选演员、准备道具、搜罗服装,学唱歌,排舞蹈。排练节目都是在业余时间,一般是在晚饭后。大家不顾一天的劳累,不用招呼,准时到食堂排练。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节目逐渐成形了。经过多次彩排,导演非常满意。万事俱备,就等登台演出了。

联欢那天晚上,大食堂里两盏水银灯格外亮,男女老少几百口子人把会场塞得满满登登。打扮一新的报幕员庄重地宣布:“春节文艺联欢会现在开始,请大家欣赏一排二排合演的歌舞剧《收租院》!”大幕徐徐拉开,灯光变暗,展现当年收租院各类人物的大型“泥塑群雕”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会场里静极了,几百双眼睛紧紧盯着台上。接着,那浑厚、低沉、悲愤、激昂的朗诵,那如泣如诉、如怨如诉的歌声,那抒发内心呐喊的舞蹈,把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压迫、被剥削的痛苦、悲愤、不屈、抗争的情感,把地主阶级的惨无人道,把劳动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斗地主、干革命、翻身做主人的场景,真真切切地表演出来。气氛感染了台上台下的人们,观众们谁也不去想这个是“小王”,那个是“大李”,而是默认了他们的角色。台上的演员没有了平时排练时的做作,也没了演出的紧张和不好意思,真的进入了角色,那水平不亚于专业演员。灯亮了,解放了,演员们昂起了头,向着太阳放声高唱。歌舞剧《收租院》在高昂的歌声和全场长时间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大家的兴奋之情久久不能平息,那天晚上是一个不眠之夜。

左一为本文作者

40 年过去了,这一幕至今还清晰地印在脑子里,难以忘怀。当年正是这样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北大荒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生命的足迹,贡献了自己的才华、智慧。同时,也得到了黑土地的哺育,受到了垦荒、军旅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了老职工的温暖。这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知青们眷恋北大荒,把北大荒称为“第二故乡”,把自己称为“北大荒人”,知青之间称为“荒友”,很自然地把自己与北大荒融在了一起。

李勇简介: 天津知青,1968 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十二连,曾任十四团副团长。1980 年至 1985年,先后在农垦部、农业部设计院行政处工作。1985 年至 2009 年,曾任北京焦化厂人事部长、干部处长、组织部长等职务。2009 年退休。

本文作者在萝北 xDudUEcJGtBLWsqPoTYnItdE3uh+7nriPWeilZzWTX3IMMJoiPIFKptDjaPk+9A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