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于垦荒队的回忆

庞伸志

1955 年以前的萝北县,被人们称作“北大荒的北大荒”,那时,全县 75 万公顷的土地上只是沿着黑龙江岸和鹤萝古道有 20 多个不大的村落,居住着 1.6 万多人,在森林和荒原的空隙中耕种着 6,000 多公顷土地。当时有一句谚语说得很形象,“六十里地是邻居,三十里地是南北炕。”县城刚从肇兴迁到凤翔镇,县委和县政府住在日伪时期修建的“兵营”中,全县连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真可谓是边远荒凉的地方。我有幸参与了这项工作,现就有关垦荒队的组织过程和到达萝北垦区之后的情况作一回忆。

河北省青年志愿垦荒队带队干部庞伸志

1955 年,正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刚刚开始,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也掀起了高潮。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尤其是青年人都想立志报国。就在这个时候,党中央向青年人发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作为团结教育青年一代的核心组织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更是理所当然地走在了最前列。当时,在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的主持下,团中央向党中央提出了要组织城市青年到边疆垦荒的建议和具体的方案。这个方案经过党中央书记处讨论和批准后,团中央开始着手组织垦荒队。首先由北京团市委组织市郊基层团干部杨华、庞淑英、李连成、张生、李秉恒等五人发起倡议,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到黑龙江省萝北县垦荒。然后,天津、哈尔滨、山东、河北等省市团组织积极响应。为了加强对青年垦荒队的领导,除派得力干部带队外,团中央还从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团委抽调了宋三洪等五人组成萝北县青年垦区工作委员会。经费除各地团组织发动青年支援的外,还由内务部拨了专款支援这一事业。

1955 年 8 月 30 日,北京团市委组织的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杨华,带队干部陈启彬)由北京出发并于 9 月 3 日到达萝北县,在原团结乡西边荒原青年屯安家,住进由当地群众帮助建起来的两栋拉哈辫草房中。买来 20 多匹马,黑龙江团省委还从农村抽来五名生产能手指导垦荒队开荒。在垦荒队从首都出发时,团中央领导接见了垦荒队,还在车站举行了欢送仪式。胡耀邦还发表了题为“向困难进军”的讲话。作家瞿希贤还为垦荒队员谱写了《垦荒队员之歌》,并亲自到车站演奏送行。从垦荒队出发,一直到抵达萝北等各项活动,首都各大报都发了消息和专题报道。

在北京团市委组织垦荒队出发后,天津、河北和黑龙江、山东等省市团委也根据团中央的指示着手组织垦荒队。天津团市委组织的第一支垦荒队(队长范素兰,带队干部刘秉义)52 人;哈尔滨团市委组织的第一支垦荒队(队长梅树生,带队干部吕希孟)104 人;河北团省委组织的第一支垦荒队(队长王殿臣,带队干部宋三洪、贾连荣、庞伸志)100 人,在北京队之后相继到达萝北县。根据团中央的指示,于 1955 年11 月 12 日在原团结村西边青年垦荒队营地举行了全体垦荒队员第一次大集会。会上,宣布成立了萝北县青年垦荒工作委员会,并宣布宋三洪任垦区主任兼党委书记,刘秉义负责党委的工作,贾连荣负责团的工作,庞伸志任垦区秘书。同时,把北京、天津、河北等三个队混编为四个大队,由杨华、李秉恒、范素兰、杜俊起、刘天勤、刘恩弟等分别任正副队长。哈尔滨和佳木斯两个垦荒队距离较远未参加这个大会,也没有合编。垦荒队合编后,即投入了紧张的伐运木材工作。

团中央派出了办公厅主任黄天祥和胡耀邦的秘书黎燕来垦区帮助工作了一段,在垦区成立后相继回北京了。

1955 年 11 月 7 日,同事送别庞伸志参加青年志愿垦荒队留念

根据胡耀邦的指示精神,垦区第一个冬天的任务是伐木、砍柴,安全过冬,做好准备迎接春耕。1955 年冬季,主要是组织队员上山伐木,往各点运木材。自从北京垦荒队出发以来,报纸、电台、刊物上不断发表垦荒队的消息,来垦区采访、体验生活的记者、作家络绎不绝,最多时有 40多名。如原新华社东北分社的社长方青,原中国青年报的副刊主编舒学煾,作家谷峪、黄诔等都曾来到垦区采访。还有一个日本青年根据《人民中国》杂志上的消息,画了一幅反映垦荒队生活的连环画,大约有一丈多长。还有印尼万隆市长的侄女董娣娣(华侨)也来垦区参加垦荒队。

1955 年春节前夕,胡耀邦还给垦荒队来信,转达毛主席向他打听垦荒队的生活情况,并用自己的钱买了两套毛选送给垦荒队学习。春节后,黑龙江省召开了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垦区去了 25 名代表,在这个会上研究了垦区到底是什么性质的问题。经过请示团中央,胡耀邦同志主张搞集体性质的。1956 年 4 月,北京、天津、河北的第二批队员到达。哈尔滨也不断来新队员。

为了照顾到地区的差别,1956 年 5 月 4 日,垦区的四个大队又重新以省市为单位组织成立了北京庄(300 人)、天津庄(300 人)、河北庄(650 人)、哈尔滨庄(500 人)等四个集体农庄。杨华为北京庄主席,陈启彬为支部书记。贾连荣为河北庄主席,我任支部书记。范素兰为天津庄主席,王春甫任支部书记。梅树生任哈尔滨庄主席,吕希孟任支部书记。

同时,山东省来垦区的近千名青壮年分别建立了惠民庄(305 人)、胶南庄(300 人)、临朐庄(303 人),佳木斯农庄并入宝泉岭农场。

1956 年 6 月,胡耀邦来垦区视察工作,先后到了北京庄、天津庄、哈尔滨庄、河北庄和山东文登县青年组成的二十一庄。7 月,垦区和萝北县合并,到此垦区结束了。

1956 年初,萝北全县实现了合作化,夏季又重新划了乡,北京庄、河北庄由于建点不当,北京庄又从山上搬到山下,河北庄由于人多,从一庄分出一部分人到三庄,一部分到凤翔东建庄。后因一庄总开不出地来,全部队员都分在二庄和三庄。这样,天津庄和临朐庄、胶南庄、惠民庄划在朝阳乡,河北的两个庄是统一的划在凤鸣乡,北京庄、哈尔滨庄也划在凤鸣乡。1958 年合作化时,河北三庄划到凤翔镇,从此两庄分开。

这时,垦荒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由于集体所有制,新建点没经验,基础差,收入很少,队员的劳动成果主要用于开荒、建房等基本建设,分到个人的很少。二是队员们刚到荒原时的热情经过严峻的实践考验逐渐冷了下来,不少人离开了农庄。农庄本身也深感到青年人在一起不会生产,不会生活,损失浪费很大,要想巩固必须吸收一部分真正的农民。于是,各庄都不断地从家乡和黑龙江各县吸收了不少农村青壮年劳力。政府对农庄的政策也视同合作社一样,执行的都是极“左”的一套,年年整风、大辩论、批资本主义,既困难,又不安定,农庄的日子很不好过。

1958 年 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第一师、第七师 2,000 多名干部和家属成建制的集体转业到萝北县建立军垦农场。他们到萝北后,以新建的农庄和部分老村为依托,开始开荒生产。到 10 月 1 日,全县成立了一个大人民公社。这时“共产风”已起,全部集体财产都统一使用了,农庄并入到农场。到 1959 年 3 月,给垦荒队和参加农场的社员按每个劳力(职工)月平均 31.5 元的低工资定了级,开始了农业工人的生活。至此,垦荒队的名字基本上就没有单独存在的意义了。

垦荒队一成立,党和政府就给予了极大的关怀,最主要的是:垦荒队的生产资料和开荒经费由内务部从移民经费中拨给;北京团市委、河北团省委、山东团省委、黑龙江团省委、天津团市委、哈尔滨团市委都发动青年自愿支援;各省市委都多次派人来慰问,并从物资上给予支援。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对垦荒队极为关怀。他于 1956 年 6 月曾亲自到萝北垦区视察,亲自帮助垦荒队解决困难,在 1955年春节还给垦荒队寄信慰问并赠送毛选。1956 年 7 月,他从垦区回到北京后,亲自向毛主席汇报了垦荒队的工作,并把河北庄送给毛主席的 100 个野鸟蛋转送给了毛主席。中央办公厅还给河北庄来信说,“毛主席收到了你们送来的礼物,很高兴”。1974 年他刚刚获得人身自由之后,就关心垦荒队员的生活,亲自给我寄信打听在低工资调整时,是否给垦荒队员们调了级,还表示垦荒队这段历史应计算工龄。这对当时垦荒队员的调级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78 年,我到北京参加全国财贸会时,还把我叫到他家,让我向他汇报萝北的情况,希望我们把边疆建设得更好。

庞伸志简介: 1955 年,时任河北省清苑县第八区团委书记的庞伸志以带队干部的身份,参与组织了河北青年志愿垦荒队,曾任青年垦区秘书、河北庄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gO5FMBn0B8gvmg7LzIc2+K3wyvJtAZ6zrypgtz9LwaXwYiXzYx5NjPA4R5A+Y3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