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3夜
“鼓”字漫谈

“鼓”这种乐器应该出现得比较早,甲骨文已有“鼓”字。甲骨文的“鼓”字就是一个鼓面朝外,立着放的“鼓”,其上面是系着鼓的丝绦,下面是鼓的架子(如下)。

(甲骨文的“鼓”字)

金文及篆文的“鼓”字,另外又加了一个“手持树枝”的“支”字,表示在敲鼓(如下)。

(金文的“鼓”字) (篆文的“鼓”字)

由“鼓”组成的字中有一个“彭”字。“彭”的本义是敲鼓时“彭彭”响的鼓声。“彭”字结构左边是一个表示“鼓”的“壴”(音zhù)字,右边是表示鼓声的“彡”(如下)。

(篆文的“彭”字)

另一个由“鼓”组成的字是“喜”。“喜”字的结构是上面一个“壴”,下面一个“口”,其意思是击鼓欢笑(如下)。

(篆文的“喜”字)

中国人为了区别婚姻之喜与其他喜乐之事,特意造了一个“双喜字”,即“囍”。

繁体字的“树”写作“樹”,这棵树中也有一面“鼓”。金文的“树”字是一个表示鼓的“壴”字和一个表示“手”的“又”字,其意思是“竖立”(如下)。

(金文的“树”字)

篆文在左边加了一个“木”字,并将右边的“又”改写成了“寸”,“寸”在这里的意思还是“手”。

(篆文的“树”字)

隶书的“树”将笔画拉直,写作“樹”,而简体字的“树”字则变成了一个“木”字,加一个“对”字,把那面“鼓”简化掉了。

实际上,“树木”的“树”在古代只用“木”来表示,“树”字是后分化出来的字。篆文及繁体的“树”字由一个表示“树木”的“木”,一个表示“竖立”的“尌”字组成,正好兼有“树木”和“树立”两层意思,是很科学的。简体用“对”代替了“尌”,从逻辑上就有些讲不通了。

由“尌”字构成的字中有一个“澍”(音树)字。“澍”的意思是“时雨”。记得原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位比较有名的历史学家,名字叫“黎澍”。我们猜,或许这位历史学家出生时天降时雨,所以,他的父母才给他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或许是因为父母觉得这个孩子的出生对于他们就像是久旱逢甘霖的“时雨”……

第四个由“鼓”或“壴”构成的字我们说一下“鼙”(音皮)字。“鼙”字由一个“鼓”字和一个“卑”字组成,“鼓”表义,“卑”表音,其意思是“小鼓”或“军鼓”。这个字不常用,我们最常见到这个字的地方或许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长恨歌》中有几句是这样的: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诗的意思是说:唐玄宗李隆基赐杨玉环到华清池与他一同泡温泉,杨玉环娇嫩的皮肤在温泉水的沐浴下白皙得犹如凝结的油脂。正当唐玄宗与杨玉环沉湎于歌舞升平之中的时候,安禄山在渔阳,即今天的河北蓟县附近发动了兵变,率十五万大军攻占了洛阳,并直取长安,李隆基不得不弃守长安逃奔蜀地。就在奔蜀途中,在路过马嵬坡时,军中发生兵变,最后逼得唐玄宗不得不让高力士缢死了杨贵妃。

上面这几句诗说的就是这个历史事件。 Td7VJiLH1bgoH41gB10uZk2ltEksU4pWAceeWENC0bZFYT00XQOFzPRXy95lmiP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