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践行群众路线 办人民满意大学

如何紧密结合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这一主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

记者 :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重要环节,请您谈谈践行群众路线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人民满意大学的意义与作用?

吴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重要环节,这些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要说到践行群众路线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作用与意义,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党的群众路线是深化改革的生命线。我们知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全面深化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当前,高等教育事业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高等教育的新挑战和新任务,高校党委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教育引导党员教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理念,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凸显办学特色,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教育实践活动是重要的政治任务。按照中央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整顿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严重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影响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严重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对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学校各级党组织存在的“四风”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质效果,从而深化高校的改革。

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这对高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高校是思想、文化、科技资源的聚集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规划纲要要求高等教育要着眼支撑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协同创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期望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人才创新培养能力不足,科技贡献度有待提高,服务社会水平需要提升,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不够。这些都需要摒弃不良的工作作风和落后的思想意识,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呼声,以求实创新的改革举措,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改进作风,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学校“十二五”各项事业规划,加快转型发展,推动“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学校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以扎实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优良的党风,以优良的党风带教风、促学风,形成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校风。

第四,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党的群众路线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北京林业大学来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既是检验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和责任。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和解决“四风”问题,尤其是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全党“必须增强宗旨意识”,“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植根人民”就是紧紧地依靠群众。“造福人民”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高校就是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作为实现党的根本宗旨、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者 :作为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请您介绍一下林业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使命?

吴斌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的第十四部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高等林业院校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为高等林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林业高校应该在培养人才、科技支撑、引导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承担起引领主导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责任。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林业高校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实践改革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进一步明确服务生态文明的目标,承担起更有特色的职能,努力引领绿色教育的潮流。林业高校要找准定位,深化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科学认识,推动协同创新,协同探索行业高校服务生态文明、实现方式。

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通过与政府和民间团体合作,加强社区共建,以绿色校园建设辐射带动“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城市”的建设;推动学生志愿者的生态环保实践活动进社区、进工厂,让学生节约身边的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力争做到教育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受益一方社区。

记者 :您认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关键在学科建设,那么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思考是?

吴斌 :加强学科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关键,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到最好,特色就成了这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把特色做强、做优,是我们在学科建设中要把握的一个重点,为此学校专门确定了学科建设年。

林学、风景园林是学校最具特色的一级学科,除此之外,还有生态学、植物学、林业工程等也有突出的优势。这些学科在国内长期占有一定的位置。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和学科的进步及变化,传统的优势学科如何找准方向、定好方向、重点建设,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学校的林业经济、人文社会科学在林业院校中也居领先地位,在国家林业发展和林改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要抓住机遇,把学科建设和国家未来发展紧密地结合,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科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人才是核心中的核心。从目前学校的学科建设现状来看,需要三类人:第一类是做基础研究的,第二类做应用研究,第三类是战略科学家。如果三种科学家在学科建设里面都能够有自己的作为,那么学科的整体力量就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提升。学校各领域的基础较好,但从长远看,领军人物仍然不足。加强团队建设首先要选好领军人物,形成以领军人物为核心的团队。要把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起来,给学者以充分的信任和自由,使他们对学科建设和发展能够有不断的热情和力量。学科结构和学科发展的重点必须能够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解决不了国家的需求,学科就失去了意义。

记者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有何举措?

吴斌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应有之意,也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方式。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职能,使高校成为地方适用人才的“培养所”。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和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在实践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化人才。

要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使高校成为科技思想创新的“发源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高校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思想创新基地,发挥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应该承担的义务。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推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以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为实施载体,通过开展科技公关、项目联姻、成果孵化等形式,积极组建以学科团队为核心的高水平合作团队,联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构建科研服务社会网络。

此外,应该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和创新职能,使高校成为文化传播的“辐射源”。高校是新思想、新文化的源泉、倡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高校应当成为传播现代文明、普及科学知识、弘扬先进文化的基地和中心。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文化传承、文化辐射、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加强理论创新研究,引领社会思潮前进方向,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记者 :您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还需关注哪些问题?

吴斌 :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离开了广大教职工是不可能的。大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一切都要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出发。要充分体现、充分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积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帮助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做到师生满意。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党委要畅通渠道,通过开展专题调研、走访学院、召开不同群体的座谈会,利用书记校长电子信箱、网上留言簿、学校论坛等收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学校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努力做到使学校师生满意。学校新竣工的9万平方米的大厦用来改善办学条件。校直机关继续在原来的办公室办公,而全校14个学院的用房面积都有了大幅度增加;教室、计算机中心、语音教室用房面积和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下一步我们要关心师生员工的生活,努力办好学生食堂、公寓,不断改善教职工包括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待遇。强化学校的综合管理,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力实施校园环境改造工程,为师生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校园。

《北京教育》2014年2月10日 2S+84xpzUu1jKnBJcjpk+HyoPcykrSC5iImXMbUQ5YMI2RBE28auF5do6fx+p3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