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想理念

缅怀毛泽东丰功伟绩 学习毛泽东教育思想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四大精神,高奏改革开放凯歌,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 100 周年诞辰之际,深切缅怀,热情颂扬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毛泽东教育思想,对于指导、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毛泽东同志辉炳千秋,光耀万代。在千百万同胞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百般凌辱,内受封建统治阶级残酷欺诈,于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之际,是毛泽东同志携其他革命伴侣冲破重重迷雾,找到救国救民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缔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勇的人民军队。在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进行坚决斗争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坚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订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驱鞑虏、逐倭寇、平内战,经过几十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由北伐、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全国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拯救了苦难深渊中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蹂躏中华民族的历史,建立起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扬眉吐气、安居乐业的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在旧中国一片废墟,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高举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旗帜,通过建立和巩固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正确制订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强有力措施,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有计划地开展了经济建设,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阶段的基本任务,为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民党反动势力狂妄叫嚣反攻大陆;国内敌对势力遥相呼应,活动猖獗,自然灾害严重,帝国主义全面封锁,修正主义百般刁难,“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困难时期,是毛泽东同志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凛然正气和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正确方针,领导党和全国人民抓农业、兴工业、促商贸、重科教强国防,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自身的强大赢得了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支持,迎来了五洲四海的各国朋友,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仅顶住狂飙恶浪,富民强了国,而且在世界上树立起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傲然屹立于东方的光辉形象。

虽然,毛泽东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支歌不仅被中国人民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而且为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广为吟唱,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和他伟大的功绩一样,被受压迫的人民和民族永远颂扬。

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不仅体现在他的革命生涯、革命实践中,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把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仅于实践中运用、验证、捍卫,而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的感性认识、局部经验抽象、概括、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创造并总结了许多新的经验、原则和理论,不仅指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使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形成了独具特色,对无产阶级革命起重要指导作用的光辉灿烂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都闪烁着耀眼的光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从中国历史、社会状况出发,通过对当时革命条件、形势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不仅正确地解决了革命对象、主力、同盟军问题,使共产党人分清了敌我,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而且精辟地总结、概括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中国革命的法宝,为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相结合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提出了以“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原则做好统战工作;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以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做好经济工作;正确处理“十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等一系列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方针和策略。

毛泽东同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军事、文化、科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重大领域也都有不少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指导作用的真知灼见。在教育战线,我们倍感亲切的是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毛泽东同志不仅受过正规的师范培训,而且在大半生中亲自参加过教育实践。他曾担任过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在长沙创办过“湖南自修大学”,在广州、武汉主办过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兼任过苏维埃大学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党校校长等职,并亲自做过教学工作。《毛泽东选集》中的许多重要著述,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以及《整顿党的作风》等,都是他在上述学校或训练班中的讲稿。因此,在他的许多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党的建设、干部培养和群众工作的讲话中都涉及了很多教育方面的内容。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不仅在胜利地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方面建立了旷世奇勋,而且于文化教育方面同样地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

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处理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重视教育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重要作用。他既不赞同“教育救国”论(《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反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地步,又不赞同忽视教育,轻视教育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影响和作用的做法。在他看来,一定的教育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有超阶级的教育存在,一定的教育对一定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是不能脱离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的。因此,他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著名论断,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制订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正因为毛泽东同志重视教育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作用,所以,他十分注重党的教育方针的制订,把这看成是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必备条件,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过明确的表述。1934 年,他首次明确地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9 年,他又在《抗大三周年纪念》的文章中指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并强调:“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军人不可缺少的”。在 1957 年发表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又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尽管三次表述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即明显地包括了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服务方向,培养途径、目标等四个内容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之需要。

为了实现上述宗旨和目标,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两点:第一要十分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他不仅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各方面的政治思想教育有明确具体的表述和要求,而且将其看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求青少年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不仅提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劳动者的明确目标,而且规定了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行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劳动纪律、集体主义、时事政治教育等具体内容和坚持民主的、讨论的、说理的原则和方法,坚持解决思想认识与实际问题结合,做到组织落实,各级领导和各方面都负责,重视启发和自我教育,重视先进典型和榜样的教育启迪作用等原则和方法,以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地位作用。第二是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主张让学生学到实际的过硬的本领;反对“死记忆”,“读死书”、“闭门求学,其学无用”的恶劣学风,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党八股。并且依据这一原则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办学方针和教学制度方面的见解,反对教条主义式地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和内容方法,主张兼取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现代学校”之长而创立新教学制度;主张坚持“两条腿走路”和多种办学形式的方针;主张课程设置要少而精,突出实践需要的主干课;教材要有地方性,于农村教育中适当增加一些乡土教材;“文科大学要以整个社会为工厂”,不能只有书本知识而无动手能力;教学要发挥双方的积极性,运用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反对死记硬背,强调注重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强调自学的重要性,强调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等等。

总之,毛泽东同志在教育理论方面的贡献同样是巨大而又多方面的。他的这些观点和主张集中体现、表述在其《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为人民服务》、《青年运动的方向》、《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反对党八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等光辉著作中。

当前,整个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一方面,作为育人基地的高等学校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满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社会发展多种需求,任务光荣而艰巨;另一方面,改革的步伐仍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事业发展的矛盾日趋尖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落后手形势的发展。凡此种种,严重地阻碍,极大地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面临诸多困难,而担负师培、干训、科研三大任务,处于求生存求发展阶段的教育学院要走出困境,就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毛泽东教育思想,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用以指导、深化教育改革。

首先,毛泽东同志正确地揭示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小平同志的社建理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都无不贯穿、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思想;我国现阶段所坚持、贯彻的教育方针与毛泽东同志所一贯倡导的教育方针的基本点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应当把学习毛泽东教育思想与学习马列有关论述、邓小平同志社建理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认识教育在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地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方向,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其次,在人才的教育培养上,应当遵循毛泽东同志“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的原则,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思想、新问题、新动向,运用毛泽东同志早就为我们创立、总结的民主、讨论与说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组织领导落实与各个方面负责。齐抓共管打总体战,启发、自我教育与榜样、先进典型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法,坚持以共产主义人生观、道德观,革命理想和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纪律、时事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确保人才培育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质量。

第三,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循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重视自学,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原则,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专业及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突出主干课,增设选修、地方课;改革“我办学,你来学”,以及“注入式”、“满堂灌”,与社会需求,社会实践、培养能力脱节等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改革只重书本知识、专业知识,忽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忽视道德品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忽视道德品质、政治素养考核的考试制度,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标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育人质量。

第四,坚定不移地贯彻毛泽东同志所确定的“两条腿走路”,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坚持师培、干训、科研结合,脱产与业余,长训与短训、学院与地方四结合,加强高等成人教育中的横向联系,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和各自优势,努力形成立体交叉培训网络和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培育人才的格局,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层面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第五,全面而正确地理解、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当前,在学习社建理论,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中,应当把毛泽东思想与小平同志社建理论结合起来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法宝,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一方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解放思想,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入手,突出重点而又全方位地改革内部管理中的机构、人事、内部分配制度,教育、后勤服务、校办产业的不合理因素,于各方面尤其是办学路子、形式和手段方面充分挖掘潜力、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以实现转化机制、优化结构、坚实基础、增强活力、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本着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调动社会,尤其是师生员工积极性和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有利于促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既充分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其主人翁和责任感,发挥其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又从校舍、师资、仪器设备、教学与服务设施的实际出发来推进各项改革,而不能将解放思想曲解成一切向钱看,违背教育规律和自身实际的乱招生、乱收费、乱办学,或满足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的原则,又不一味地等、靠、要,希冀上级给政策、定模式、出点子。总之,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紧紧把握住毛泽东思想和小平同志社建理论和精神实质,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以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QN3lv8EB6gaoM/VutEez2fE1csVH7A2m+dK+hImc9gMdBAa3KqLNhnBQbIFQBd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