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2011 ~ 2015 年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目录

引 言

第一部分 规划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主要成就与问题

(一)完善管理体制,实现深度融合

(二)提升教育理念,确立发展战略

(三)改善办学条件,增强综合实力

(四)解决招就瓶颈,扩大发展规模

(五)建设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形势

(一)国际形势

(二)国内形势

(三)成渝形势

(四)遂宁形势

第二部分 规划纲要

三、指导思想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五、基本举措

(一)明确一个目标,搞好基本定位

(二)构建两大体系,践行服务宗旨

(三)建设三大基地,创构办学特色

(四)确立四大理念,理清办学思路

(五)建设五大硬件,夯实发展基础

(六)强化六大软件,增强发展实力

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六、保障性措施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

(二)建好班子带队伍

(三)深化改革创机制

(四)建好校园优环境

(五)筹措经费强管理

(六)加强领导与组织

引言

为了全面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教兴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我省实施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四川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遵照《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章程》相关规定,为进一步明确我院发展目标,指导今后五年我院改革、建设与发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纲要。

第一部分 规划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十一五”期间是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起步阶段。经过五年的建设,学院稳步实现了实质性融合,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学院现已成为一所规模较大、专业较全、综合实力较强、办学特色比较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职院校,成为四川省和遂宁市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的核心竞争力、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四川省、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创建和争创西部一流高职院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善管理体制,实现深度融合

2003 年合并组建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以融合、改革、发展为主线,用较短时间打破壁垒,消除界限,顺利实现了原川北教育学院与四川省机电工程学校的实质性融合,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了全院统一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施了院、系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了学院资源的整合利用,增强了凝聚力、竞争力,为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现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教育理念,确立发展战略

学院认真研判形势,抢抓历史性机遇,利用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职教攻坚”战略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确立了“明志、厚德、尚学、笃行”的校训,提炼了“为难为之为、成不成之成”的校园精神,制订了一个目标、两大支柱、三大特色、四大理念、“五向”思路、“六多”格局、“七为”方针、八大举措和先做大、后做强、再做优的三段论、分步走,创建西部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改善办学条件,增强综合实力

为适应国家和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学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施“56710”工程,投资 5 个亿,建成新校区一、二期工程,新建各类建筑 20 多万平方米;建设了汽车、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建筑环境和管理六大重点专业与四大实验实训中心;建成了图书馆、教学楼、行政楼、道路网、校园网、学生食宿、运动场馆等基本设施,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使基础能力大大增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2007 年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顺利通过,获得优秀。

(四)解决招就瓶颈,扩大发展规模

“十一五”期间,学院遵循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没道理的基本理念,深刻认识到发展的关键是内涵,发展的基础是外延,发展的瓶颈是招生与就业和出口畅、进口旺、中间质量是保障的深刻意蕴,在大力提升内涵的同时,千方百计打破瓶颈,扩大办学规模。“十一五”期间,学院全日制学生数由建院之初的不到 4000 人迅速扩展并稳定在万人以上。学费收入远远超过财政拨款,顺利实现了将学院“做大”的首期发展建设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良性互动。

(五)建设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十一五”期间,学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新活动,创造了有益于青年学生成长的校园歌手大赛、社团活动月、学术活动月、大学生家电下乡、大学生保姆进京、大学生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许多优秀的文化品牌;组织了声势浩大、弘扬彰显校园文化的 90 周年校庆活动;开展了寓教于乐、先锋引领的各种党、团建工作。积极追求进步、勇担社会责任已成为师生员工的共同品质和不懈追求。初步构建起了和谐校园建设体系,以人为本、关爱满园、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校园风气基本形成。

(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十一五”期间,学院在抓办学条件改善、打破招生就业瓶颈的同时敏锐地意识到光抓发展不行,还得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走科学发展之路。因此,学院一是抓教育部〔2006〕14 号、16 号等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逐步形成了内涵发展的基本共识;二是强化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环节监控、过程规范和师资、管理队伍建设,于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三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省级精品专业 1 个,省级精品课程 9 门,省级精品教材 9 部,初步建立了省、院、系部三级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体系;四是认真探索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五是大胆探索素质教育、人文科技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了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学院的发展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离时代社会发展需求、上级要求和社会的期盼尚有较大差距,学院的未来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特别突出的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统一,内涵建设尚需全面深化;办学特色还需更加鲜明,核心发展力竞争力不强;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力度还需加大;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优秀团队、双师素质与结构、领军人才建设还比较薄弱;以学生人文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还有待创新;新校区三期建设还存在资金、土地方面的巨大压力;科研水平、科技转化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之差距应予进一步缩小。凡此种种,都有待新的阶段去努力改进。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一)国际形势

“十二五”期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院至少面临三个方面的压力:一是世界人才市场跨国流动越来越大,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找岗位,中国劳工又出国找岗位;二是国内生源将大量萎缩,国际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和港澳台湾都大力争夺大陆学生,生源竞争超出了本土化的范围,呈现全球化态势;三是国际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新的潮流,欧洲博洛尼亚教学改革、澳大利亚教学改革、奥巴马新政教学改革、德美职业教育改革等都将冲击、考验、检验我们的职业教育。

(二)国内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院面临的国内形势并不乐观。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低碳经济潮流必将带来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的大转变,带来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专业结构的新变化,高职教育必须应对;二是高职生源逐步衰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公办高职与民办高职、高职院校与社会教育学校、培训机构的生源竞争更加激烈;三是现在的本科院校未来将有 80%以上按照高职模式办学,成为四年制应用型本科,我院作为专科层次的三年制高职将如何应对;四是内涵发展、争创一流,各高职院校必将使出浑身解数,竞争态势更加激烈。我院仍处于后发劣势,如何创特色、铸品牌、求卓越仍是时代主题;五是素养素质与技能的完善结合,学校、时代与社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度融合,有机统一必将成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适应。

(三)成渝形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发展战略,成渝经济圈将成为新的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我院地理处成渝圈节点,如何依托成渝经济带的成熟产业、新兴产业、优势行业,支柱产业发挥学院功能,提升对成渝经济圈的服务能力,将成为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

(四)遂宁形势

“十二五”期间,遂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前所未有,加之遂宁已经打造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森林绿化城市、共产党员示范城市等城市名片,城市环境大大改善。通过改善环境、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国际物流港、建设西部中国电子工业园等举措都将带来新的机遇。作为遂宁唯一的省属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人才,引领教育文化,如何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成为我们的新命题。

第二部分 规划纲要

三、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将面临系列战略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知识和人才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先导性及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划部署为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国家再次启动的第二批 100 所国家示范高职建设计划,四川省启动的 10 所省示范高职建设计划为学院争创一流构筑了崛起平台;成渝经济圈大手笔、四川大发展、遂宁大跨越,为学院带来了新的独特的发展契机与空间。能否紧紧抓住机遇,实现学院发展的新跨越,是学院“十二五”期间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国家、四川省和遂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重点和目标,担承社会历史责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示范高职、一流高职为目标,着力于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改善条件、优化环境、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着力于深化改革、健全机制、拓展空间、增强实力;着力于彰显优势、创构特色、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努力实现办学治校能力向适应示范高职、一流高职的创建标准和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发展态势向做强做优做精的方向转变。力求站在新起点,致力新发展,瞄准新目标,做出新贡献。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四川省和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力争在 2015 年建成示范性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品牌响亮、四川一流、全国知名,全日制普通大专学生在万人以上,以普通专科为主、普通与成人、大专与中专、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综合类、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

(二)具体目标

1.育人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形成内涵发展模式;示范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显著,体现质量的各项指标名列前茅,在第二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保持优秀,力争各项指标进入第一方阵。

2.办学规模

2011-2015 年学院的年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学生稳定在 10000 人以上,成人学历教育 5000 人左右,继续教育、岗职培训 6000 人以上。

3.专业建设

依托成渝经济圈汽车工业与“三农”“三化”需求和我院汽车机械专业群,依托遂宁经济开发区西部电子工业园、全国电子检测中心和我院电子电气、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群,依托中国西部国际物流港(遂宁)、中国国际物流港(重庆)和我院物流、经济、金融管理专业群,依托遂宁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际旅游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我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着力打造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农用车、农业机械化方向)、电子信息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生态旅游方向)5 个重点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到2015 年,建成部省、院、系部三级示范专业、重点专业、精品专业体系,形成逐级遴选、优胜劣汰、竞相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机制。

4.课程建设

建设 2 门以上国家精品课程;新增省级精品课程 5-10 门;新增院级精品课程 10-15 门;逐步形成适应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要求的国家、省、院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形成逐级遴选淘汰,奋力争先创优的课程建设新机制。

5.教材建设

建设 2 部以上国家精品教材;新增省级精品教材 5-10 部;新增院级精品教材 20-30 部;新增校本教材 20-30 部。形成国家、省、院三级精品教材、校本教材与专业建设成龙配套,逐级遴选、竞先争优的精品教材、校本教材建设新机制。

6.基地建设

继续建设好财政部、教育部共建的汽车实训基地;建设好机械、电子、计算机、建筑实训中心和人文科技训育中心等实训基地;每个专业发展建设 2-3 个比较稳定的院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实验实训设备,保证生均实验实训设备费用达到国家示范高职学院标准。

7.队伍建设

调控师生比到 1:16 以内;改善师资学历结构,使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层次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 70%以上;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 40%以上,且在各专业中的结构分布合理,各专业有高职称的学术带头人;“双师型”教师达到教师总数 60%以上,覆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总数 70%以上;新增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5 个,力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零的突破;新增省级教学名师 1-5个,力争国家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教师学历、职称、岗位结构与规模符合上级要求和学院建设发展实际,优化教师数量、规模、结构要素;新增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3 名;新增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1-3 名;新增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4 名。

8.基础建设

积极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稳步推进新校区三期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绿色、环保、平安、和谐的数字化校园,努力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校园规划,完善校园功能。

9.能力建设

保持与学院事业发展相匹配的招生规模,年全日制普通大专招生规模稳定在3600 人左右;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不断增强就业创业意识,将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0%以上,稳步提高就业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成果、发明专利、成果转化能力逐步提高。

10.文化建设

全面规划、稳步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创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独具品味的川职院文化,张扬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彰显校园文化的软实力,打造遂宁文化教育制高点,引领遂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五、基本举措

(一)明确一个目标,搞好基本定位

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建成省、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建成四川一流、国内知名、全日制学生规模在万人以上的综合类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的基本定位是综合类、教学型、万人规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二)构建两大体系,践行服务宗旨

1.构建以全日制普通大专为主,成人和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为辅的国民学历教育体系,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高学历人才支撑。

2.构建以岗职培训、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为主体,适应不同人群和社会需求的非学历教育体系。促进两大体系交叉融合,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途径、多品类、多功能立体全方位人才培养格局,真正构建起终生教育和社会服务两大体系,发挥好综合性院校的多学科优势,履行好为人民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两大宗旨。

(三)建设三大基地,创构办学特色

1.立足遂宁,面向川渝,服务全国,建成以普通全日制和非学历教育为主体,普通与成教并举,大专中专衔接,学历非学历共存,适应社会多层面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促进队伍建设、促进学院综合实力提升的基本原则,以高职教育教学研究、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研究、涪江流域文化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为重点,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努力形成研究特色和品牌团队,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水平,提升学院发展建设的整体实力。

3.利用百年老校的丰厚底蕴,依托省级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基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农机系统管理公务员培训中心、农机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优质资源,以普通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师资、干部,农机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培训为重点,立足遂宁、面向全省开展相应培训,将学院建成职教师资和干部、农机人才和干部的岗职培训、继续教育基地,为全省培养三农和职教方面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和促进“三农”“三化”做出积极贡献。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破惯常的知识技能培养格局,以素养奠基、素质固本、观念立命、技能安身为基本理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全新的认识、理念、内容和模式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创构特定素养、特殊素质、特有技能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对学生一生的全面发展负责;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依托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创建重点、特色、示范专业,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科学性和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

(四)确立四大理念,理清办学思路

1.以生、能、职为根本的治校理念。即在办学治校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成才、健康成才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求知能力,生活生存能力,工作职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把四大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学院的发展建设中,坚持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方向不动摇,坚持大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做到普招成招、大专中专、学历非学历、干训师培、学院社会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素养、素质、观念、技能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变革重知识,重技能,轻素质,轻思想观念的陈旧观念,坚持以专业素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以素质,包括职业与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为根本,让学生解决好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问题,让其终生受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创业观,以此来统领、指导其思想言行,正确选择成才与人生道路,确保其健康成长;让学生掌握好必须的公共技能、应有的专业基本技能,提高人生质量和品质品位的专业技能,既能维持基本生计,更能幸福美好地度过一生,成功演绎素养奠基、素质固本、观念立命、技能安身的基本育人理念。

3.就业、服务、贡献、特色融合统一的发展理念。于办学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使就业创业教育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和育人的全过程,与教育教学水乳交融,形成有机体,着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思想素质、能力水平,不断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以高质量的就业赢得社会声誉,树立学院的良好品牌形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做好社会调查,摸清社会需求,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朝阳产业、新兴产业,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主体需求来设置专业、招生办学;面向社会开放教育教学设施和资源,主动地、很好地、全面地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进程,整合职教资源,发挥好师资、设备优势,全方位地开展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占领制高点,引领地方教育和文化建设潮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有机统一体,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此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以良好的服务和巨大的贡献为学院求得更多更好的发展建设之路。以独具品质的就业特色,独具品位的服务特色,独具效能的贡献特色来锻造、创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特色,来赢取、求得、促进、确保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更好更快发展。

4.重质量、创特色、铸品牌、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高素质、高技能的一流人才培养质量来赢得社会信任支持,促进学院发展建设;以培养专业素养好,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好,观念意识新,具有博大胸怀、宽阔视野和开拓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公共技能,过硬的专业基本技能,优良的专业技能,能征善战,敢拼敢打的学生来形成的人才培养特色,扩大学校影响,赢取良好声誉,形成和铸就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品牌,让学院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做优做卓越,展翅腾飞,走出四川,走进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川内一流,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职业教育品牌,让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能彪炳千秋,永载史册。

5.按照“面向市场设置专业、面向职业设置课程、面向岗位培养技能、面向人生培养素质、面向社会规划人生”的基本办学思路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需求、未来走势相匹配,与相对稳定成型的市场需求相适应;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依据专业、专业岗位群对学生素养、素质、技能的需求设置相应课程,正确处理好素养、素质、观念、技能的结构关系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的关系,严格制订学生素养、素质、技能方面的毕结业标准和相应检测指标体系与办法。本着学会做人,管用一生的原则,按照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全面训育,科学推进的思路办法,开展以人文素质、科技素质为核心、职业素质、综合素质为重点的高职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既具备职业岗位应有相应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具备过硬的公共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更具备良好的职业与综合素质的高级优秀人才。

6.广开办学门路,形成六多格局。按照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办学宗旨和大职教理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整十一五期间的内敛型办学格局,在有效推进内涵发展的基础上,利用优势资源,瞄准地方需求,以行业社会岗职培训,继续教育为重点,积极拓展适应社会需求各种非学历教育,拓展办学空间,丰富培训形式,努力形成院地、院企、院校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多品类、多功能、多规格的立体全方位开放式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格局,为遂宁和四川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

(五)建设五大硬件,夯实发展基础

1.专业及群建设

一是瞄准“三农”和“三化”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企事业单位需求,依托大中型企业和行业,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好四大重点专业:

依托遂宁和四川的农用汽车、农业机械产业,发挥学院汽车、农机制造与维修的传统优势和汽车、机械制造强大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以农用汽车、农业机械制造与维修管理为主攻方向的汽车制造及相关专业群。

瞄准遂宁和四川重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遂宁电子工业园和国家电子技术检测中心与学院电子电气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电子、电气、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

瞄准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巨大商机,利用学院地处成渝两大中心城市节点的区位优势,依托地处遂宁的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地处重庆壁山的中国国际物流港,着力打造以物流管理为主体的物流、经管、金融专业群。

适应遂宁和川渝两省大力发展旅游及服务业的需求,依托中国死海、观音故里、龙凤峡国家地质公园、中华养生谷等四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发展绿色经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宝贵资源和学院相应的办学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以绿色文化、观音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旅游为方向,旅游翻译与服务为主体的旅游英语、饭店管理、现代文秘、商贸英语专业群。

依托涪江流域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省内环境监测与治理方面的品牌专业及专业群。

二是集中优势资源,科学规划,分层建设国家级、省级、院级精品专业,以此带动促进相应专业发展,形成众多专业奠基,重点、示范性专业立柱,精品专业顶尖的金字塔形专业结构。

2.课程建设

按照面向职业设置课程,面向岗位培养技能,面向人身培养素质的基本思路,分文管理工大类,按素养、素质、技能设置模块课程,科学处置三类课程结构和每门课程和内涵与外延、理论与实践、量与质的关系,分类分层(国家、省、院三级)建设精品课,使之与人才培养目标、过程、环节、模式融合统一,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价值功用。

3.教材建设

按照理论以够用为度,重在素质教育、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对应素养、素质、技能课程,分国家、省、院三级,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精品教材,以此带动促进各个专业、各门课程教材的整体建设。

4.基地建设

按照面向岗位培养技能,理论与实践结合,分期分批建设的原则,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技能训练的相应需求,分文管理工两大类别,院内院外两大区域,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四级层面科学规划,合理建设,统筹运行管理好相应训育基地。

5.队伍建设

按照专业对口,专兼结合,数量足够,质量精良,结构优化的原则,分素养、素质、技能三大类别和国家、省、院、系部四级,采取以院本培训为主,教学科研双促进,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设好以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线,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为骨干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以上五大教育教学硬件建设夯实学院发展建设的基础,确保育人质量、办学水平和品质品位,促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六)强化六大软件,增强发展实力

1.思想建设

本着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思想领先,德育为首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师生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继续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组织师生员工,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和中级以上职称教师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理论,充分认识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提升办学理念,明晰办学思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办学之路。进而深入解决好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理念和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内容、模式和方法创新问题,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育人能力与水平奠定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为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2.组织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进一步调整系部和内设管理、服务机构职能,调整专业设置,理顺教学管理体制,优化教学运行机制,强化系部教学实体的队伍、机构、职能、设施建设。健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测评、监控、调节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建全优化以党政工团、系部总支、党团支部、辅导员为主体的育人工作体系,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和管理方法,加强学生中的党团组织建设,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提高育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管理育人的绩效和水平;进一步加强以后勤服务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与明园公司的关系,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育人环境,为促进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制度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建立长效机制和依法治校的相关要求,对党政群团、教学、后勤系统的规章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分清废改立项目,按照系统、科学,规范,严明的总体要求进行相应建设,并在贯彻执行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监督制约、激励奖惩等方面的有效机制,使学院各项管理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为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4.校风建设

按照求真、务实、勤俭、严谨、高效的总体要求对教风、学风、工作作风进行进一步治理整顿,分门别类建立相应的工作学习和行为规范,与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联动,建立长效机制。树立大学生和师生员工的良好精神风貌,树立学院整体形象,为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学院品位和档次奠定良好基础。

5.校园文化建设

按照文明、时尚、精致、典雅,催人奋进、令人折服,既富历史底蕴,又具时代特征的总体目标,以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形象文化为重要内容,办学理念、校园精神、校园风气、校园管理、校园形象、校园品质为着力点,形成统一意见,制订规划方案,有目标、有计划地推进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工程。要大力领导和组织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创构学院的精气神,提升学院内涵、品质和品位,增强学院软实力,促进学院发展建设上新征程、新台阶。

6.党的建设

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全国高校第十八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即将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建设条例的相关规定和政治核心、战斗堡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改进加强和完善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进民主政治,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政策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党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把握大局、驾驭全局的办学治校能力,为推动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政治保障。

通过以上六大建设的实施,进一步增强学院发展建设的软实力、核心发展和竞争力。

第三部分 规划保障

六、保障性措施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始终把教书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成长成才视为根本任务,始终把学院的发展建设与教职员工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学院的环境育人,与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融合统一起来,形成我兴院兴、我荣院荣,我耻院耻的正态心境和良好氛围。让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统筹兼顾、有机整合、协调运转。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事业、学院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各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建好班子带队伍

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全国高校建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政治核心、战斗堡垒的要求,很好健全党内民主生活,贯彻实施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创建“四好班子”和“四个加强”的要求建设好党委班子和基层总支、直属支部。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管理党的干部的原则加强中层以上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为主体的管理干部及其后备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培养教育、选拔任用、管理使用的力度,建立起相应制度办法和优胜劣汰机制,为顺利完成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深化改革创机制

1.进一步强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干部管理,制订干部职工科学管理考核办法,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决策领导和开拓创新能力,提高干部队伍、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干部队伍选拔作用、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队伍生机与活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个体水平和整体实力。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职业素质、人文素质、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的。要配套进行教育教学思想、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方式方法运用、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过程和环节质量监控,效果评价等综合性的整体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深化科研体制和管理办法改革,形成机制和相应办法,充分调动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方法、内容,职业教育规律、特性与对策,学院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学、工学结合等方面的研究积极性,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要建立教学科研联动与考核奖惩机制,教学科研与职称评定、先进优秀评选、进修提高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机制和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预防惩治机制,形成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公平竟争、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4.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把绩效工资与内部分配制度的调整改革结合起来。把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与成效、科研成果的量与质等结合起来,形成能者多劳、劳益结合、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形成考核、鼓励、奖惩、制约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蓬勃向上的气势和氛围。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和相应机制的建立来聚人心、励人志,增强生机活力,增强学院的核心发展和竞争力。

5.深化后勤与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形成机制,鼓励节约,提高效能。鼓励把学院资产管理管好用活,鼓励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广辟财源,不仅把钱用好、而且把钱用活,让有限的资产、资金发挥更多、更大、更好的效能,为学院发展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资金支持;要千方百计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改善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切实解决教职工生活与教书服务管理育人严重脱节的现实突出矛盾。

(四)建好校园优环境

积极筹措资金,本着完善功能设施,优化育人环境的原则适度调整校园三期建设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二期完善、三期开工建设工作,使三期建设雪中送碳、锦上添花;要重点建设好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训育中心、学生活动中心、青年教职工公寓、职工之家和及相关文体活动设施,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完善优化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五)筹措经费强管理

在增收节支、广开财源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的预算管理、投资论证、资金流向与效能监控,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更好、更多的效应。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改善教学与工作条件、事业发展建设上,用在充分调动力教职工积极性上;要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管好用活大额资金,严格控制专项资金,充分论证、有效监控年度的投资重点,管用好上级和学院的专项资金,保证专款专用。要合理调度资金,防止资金断流和出现经济风险。严格按国家相关规定管用好预算内外资金。

(六)加强领导与组织

本规划的实施除去资金保障之外,还要有与之相应的配套方案和措施。本方案涉及面广、要求高、问题多、难度大,需要来自上级的关怀照顾,需要地方党委和社会各届的充分理解与大力支持,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特别是教职工、教职工中的党员干部的充分理解、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本方案的实施离不开院内各部门、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上下一心、同舟共济、艰苦奋斗、共克时艰;自然都离不开学院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和有效组织。因此,最强有力的保障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党政班子、学院党委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对此有清醒而明确足够的认识,并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0JDKlG3MLd3kPcwdzc3YsNetN4psEbXpVIwY9PisTaWSu0H4K9ZipoUff9WQWUn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