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记不得是谁说过,人活在世上,总得尽可能地给人们或社会留下点什么。已及耳顺之年的我,深感理当如此,于是便想遵从,便有了出这个集子的初衷。

留什么好呢?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在高教战线工作了近四十年,多少有些认识感受,也有些心得体会,有的虽已公开正式发表过,但毕竟是先先后后,支离破碎的,给人以零散不成体系之感,也很难让人看出点什么,很难反映自身的心路历程;有的虽然是在公众场合表述过的,但多半是口头表达的脚本,了解的人很有限,且多半是左耳进右耳出,很难留下什么印象;还有的是无法公开表达,只是个人的认识见解而已。但时过境迁,历史检验一切,且不吐不快,也不违背大政方针政策和相应法规,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拿出来,既还其本来面目,让自己心里好受些;也能给人以整体印象和认识感受;还可任人评说,留给历史来评判,坦诚客观,何乐不为?这便成了出这个集子的又一缘由。

出不出,在什么时候到哪里去出呢?踌躇之时,中联华文社科图书咨询中心《大学校长书记自选集》的创意不期而至,一拍即合,加之百年校庆将至,本人也已到退休赋闲之际,觉得应当为这所奋斗了几十年的百年老校带头掬示奉献点什么,加之本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立项实施学术著作与文集出版计划,将校领导和专家们的成果作为百年校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扛鼎之作,作为百年老校深厚底蕴之重要标识的提议得到相关部门和同仁的认可与重视,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于是便有了这本集子的问世与出笼。

将书名定为《职苑九思录》是多少有点考究的。之所以用“职苑”,是因为职业教育的确是一个生机勃勃、春意盎然、风光旖旎,值得开垦耕耘的广阔天地,是我从上世纪 80 年代初参加工作就一直未曾离开过,几十年倾情付出且无怨无悔的深情领地。应当说我的青春热血,我的认识感受,我的思考探索,我的经验教训,我的酸甜苦辣,我的痛苦欢乐全都留在这里了,无论如何也都割舍不了,都应当钟情于她。“九思”则一是缘于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孔子有九思之遗训。早在几千年前,他老人家就谆谆告诫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作为后辈晚学,我们能不好好遵从吗?几十年风雨历程中留下的这些文字应当是这一古训的践行和诠释,即便不完全是,也姑且作自己对职教、对社会、对人生的诸多思考吧!此外,还有一个特定的情节,那就是在遂宁历史上曾经有一所被一些学者称之为世界上最早大学的“九宗书院”。姑且不论其他,在四川,在全国的教学研究型高等教育机构中,九宗书院应当最早是无可争议的。因为它始建于唐代贞观九年(公元 635),比集贤书院早 90 多年,比著名的岳麓书院还早了 300 多年。“九宗”与“九思”,“书院”与“职院”,不能说没有关联,且都在遂宁。当时的“九宗书院”是世界第一,现在的“四川职院”是遂宁唯一,单凭这一点,作为现任职院的本土掌门人,承九宗之衣钵,弘九宗之遗愿,对作为国之大器利器的职教,于所从事的神圣职业中尽可能多做些思考,深做些思考,虽然不一定都对,却以“录”来反映所做之情状和结果,来反映思考之心路历程,也算是慎终追远,也应当算是一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吧?

既为“九思录”,所思所录之内容就显得多而杂了些,于是将其分成了如下六篇:

其一是办学治校篇。其间所收录的是个人在办学治校思想理念、思路方针、策略举措方面的思考与探索。从最初的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成人教育到后来的职业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从学历到非学历教育,从函授、脱产到岗职培训、继续教育,无论是师培干训、职前职后,还是中等高等、学校社会教育,这都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关键和重要的。因为她决定着办学的指导思想、目标方向、措施办法、规模成效,决定着一种类型、一种层次、一种形式,乃至于一所学校的命运前途和生命力。按照党和国家、时代社会对一所高等学校组织管理者的要求,当属于是否教育家办学的相应范畴。我虽才疏学浅,不敢妄称什么家,却做了这些思考和努力,且无怨无悔。这也是我少数文章笔名“尽心”并长期作为座右铭以示尽心竭力的集中宣示,对与不对还是交由后人、世人、历史去评说吧。所谓“人在干,天在看,历史会评判”,讲的不就是这样一个最朴素、最简单、最基本、最深刻的道理么?!

其二是党建思政篇。作为一个有着 40 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团支委、团支书、团委书记到党支部委员、书记、党委委员、党委书记,也曾多次在县委工作队做过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从小接受党的教育,对党是一往情深、矢志不移,也是立志为之工作奋斗和奉献一切的。虽不是学思政的,但在其位谋其政,自然当按照党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政治家办学的基本要求来尽力把握好学校的办学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压力就有动力,加之实践中有问题、需思考,于是便有了一些相应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有了相关专论和包括高校党建目标、学习型组织探微,党性的认识与体悟等方面的思考和心得体会,也便有了相应的报告、讲话、意见或书稿,有了组织同仁们一起思考的些许成果。本篇共录了这方面的 15 篇文稿,虽不敢说多,但也算是一种心力吧。

其三是教学科研篇。我是从教学管理岗干起的,虽不是专任教师,但因是学师范出身的,且立志从教,认为这是神圣高尚的职业,起初愿望并不高,只想回本地当个称职的小学教师而已,并做了些这方面的准备和努力。殊不知却因师长与组织的关爱而阴差阳错地到了高校工作。由于信奉搞教学管理就得熟悉、精通教学业务,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首先当好一个教师,然后才有资格去谈教学,管教育教学的基本信条,也深深懂得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之奥秘与真谛,也很厌恶那种一节专业课都没上、都不上却要指手画脚以专家学者自居的不地道不厚道做派,因此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即令时间再紧、工作再忙也都坚持上课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在那个本没课时津贴和奖励的八九十年代。从专科到本科,从公共到专业课,从成人教育到全日制,从院内到院外,从小打小闹到省部级、国家级课题的参与、组织或主持,一步一步、点点滴滴、实实在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寒暑假与专职教师一样转战南北东西,去教学点上课,而且是一个人唱独角戏 5—7 天,最多一个暑假竟上了 7 个点,最后是嗓子都讲哑了。于是便有了这些基础的、公共的,专业的、非专业的,教学的、管理的,关于职业教育的一些相应认识感受和些许成果累积,有了这 50 余篇部或许并非成果、甚至难掩浅拙,让一些人感叹、费解和疑虑的著述。尽管如此,却也应当体现的是自己的基本认识和应有的人生态度与追求吧!

第四是求索创新篇。按理科研也是求索创新,不该再单辟这一栏目。但这主要是指工作和事业发展中对一些重大基本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人生免不了,工作性质,所从事的事业也都决定了这是不可避免的,要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浑浑噩噩,慵懒懈怠甚至失职,要么回避、绕道走,要么迎难而上,不惧风霜雷电、不怕坎坷荆棘,毅然攻坚克难、奋然前行而后快!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认识态度和选择,于我则显然选择的是后者。尽管其间还有更能体现认识态度与水准的机构岗位、干部人事、绩效管理、深化综合改革,关于混合体制创新的做优做高方案和所创作的作为传统文化特殊形式的对联因种种原因而不便收入,却可以此窥全豹,从这选出的 20 余篇文稿中看得出个人的认识态度和胆识气魄。应当说,这是一个组织管理者、一个领导人最应当、也是最难做的,因为这其间有很多暗礁险滩,风雨雷电,一不小心,便有可能误入歧途,或跌下万丈深渊,因此而粉身碎骨,或身败名裂。

第五是合作交流篇。由于工作性质关系,一生中与人合作,与兄弟院校合作,与同行同道合作,甚至于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适应时代社会与自身发展建设需求,开展体制机制改革,搞政行企校、院地院企、院行院校合作,省内省外、行内行外、境内境外、国际国内合作,各种机遇促成了大大小小的诸多合作,成就了四海之内皆兄弟,愿意合作是朋友的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多类型、多规格、多品类的立体全方位人才培养格局,于是便有了这 20 来篇交流合作的载体与成果的汇集,不管好与不好,都是学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立足遂宁、面向成渝、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对个人而言,也当是一种人生际遇历程、人生风采与胆识的展示和昭告吧!

第六是深情寄语篇。这是因成长历程、工作关系而生成的文字。一生中因换岗多、角色多、际遇多,对后辈晚学、对教职员工、对亲朋好友、对尊敬师长、对合作单位、合作伙伴,方方面面都有,而且有的还不少,难以尽列,因而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 10 多篇文稿,既体现了职责期许,也当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于努力的目标方向吧。

总之,因为“九思”,便显得庞杂粗浅了些;因为“录”,便显得本朴和原生态了些。所幸的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当下的人们似乎更喜欢融入、亲近原生态,喜欢开垦原汁原味的处女地,因此,便顾不得这多与少、深与浅、高与低,甚至无论是与非、屈与直、好与坏、雅与俗,权且先自做交代,然后再“待晓堂前拜舅姑”,至于“画眉深浅入时无”,还是任大家、任历史去翻检评说吧!

是为序。

王金星
2015 年季春 eVD9g+uOgL4ynAgqyGWGD9VR2Quv0u3NLshrdtVzxpsN6EjJ0AbOY5axpIYEG1Q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