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风雨九十年 感怀二三事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九十华诞抒怀

不知不觉,来到学院工作已近三十年了。相对学院 90 华诞,仅三分之一而已,犹如耄耋老人与而立壮汉之比,本来微不足道,但在学院九十周年大庆来临之际,作为孙辈且为之艰苦奋斗过的我们,抚今追昔,无不感慨良多,且不吐不快,无论是非曲直,便姑妄言之,也算是一份礼物,一点心意吧!

九十年来,学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外至遂,先后经历多次更名、变性和迁徙更迭,由过去的区区几十亩,几千平方米到现在的千余亩土地,几十万平方米建筑;由过去的几十上百人到现在 900 余名教职员工,近两万名各级各类学生;由过去的区域性单科性大中专变成了今天的综合性省属普通高校,四川职教第一品牌,少则几倍,多则几十上百倍的增长,可以说是饱经磨难,历尽沧桑。九十年峥嵘岁月,九十年艰辛备尝;九十年历尽坎坷,九十年卓尔辉煌,学院就像一位饱经风霜而又精神矍铄的智慧老人,陡然间超凡脱俗,返老还童,重新迈开那矫健的步伐,踏上了新的征程。九十年,学院留给我们无数的启示教益,虽然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我们的感受却始终主要是这样一些: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职教乃大主题。

与众多学校一样,无论过去的训练班还是现在的学院,都是应运而生,与时俱进,在不断发展中壮大,壮大中发展的。建立之初的农校和师资班都不大,几十个教职工,上百名学生而已。经历过战乱,也经历过改朝换代的政治洗礼和行政区划调整,经历过自然灾害影响和宏观政策调控,经历过分分合合,西进南下的变迁、撤并等多次折腾,然而,学院都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十分顽强地挺过来了,发展到了今天这种欣欣向荣的境地。其间,最根本,最重要的应该说是两条:

其一,发展是硬道理。这自然不是讲一般意义上的发展,而是指学院任何时候都要千方百计谋发展,不能因困难和挫折而停止不前;也不能坐享其成,墨守成规,裹足不前;更不能急躁冒进,脱离实际,违背规律,滥谋发展;而应当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因为在以往的办学历程中,既有过等靠要艰难度日的惆怅,也有过发展机遇来临时不愿不敢不想发展的迷茫,还有过没有好好发展的懊悔,和因积极主动谋求发展而受到的非议与责难;既有过不讲科学,不重规律,盲目乱发展,给发展造成的严重后果所留下的沉痛教训,更有过醒不起,促不动,进而坐失良机,一步晚,步步晚,一足失成千古恨,追悔莫及的怨恨。从中,我们完全可以得到小发展小困难,大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的深切感受和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发展的机遇、方向、路径、规模和节奏等重大关键问题,就可以步入持续良性发展轨道,就可以求得更好更多更快的发展;有发展便会有波折,便会出问题,这是正常的,也是辩证的,关键不在问题的大小、多少,而在于对待问题的态度;如果因为有问题就不发展,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如果因为有问题就非议甚至否定、责难,就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等值得我们永远记取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其二,职教为大主题。纵观学校九十年走过的道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专是职教。不管是农校、农机校,还是机电工程学校,也不管是三个五个,还是十个八个,二十三个专业,都属职教范畴;大专也是职教。师训班,绵阳大学、绵阳专科学校、中学教师进修校,乃至于教育学院,除去中间的遂宁高中外,农科、工科、师范,无一不是职教。谁能说师范就不是职教,教书育人不是一种职业呢?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广义的职教应当是包括了社会上的所有职业,而并非只是工科。学院几十年上百年历史都是从职教中走过来的,只不过过去不叫职业技术教育而已,因而既没把师范教育看成职业技术教育,也没把师范院校看成职业技术学校。老实讲,那时全国既很少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也很难听到职业技术教育这个称谓。因此,在九十年代初期的学院探索之初,人们都还羞涩地将师范以外的专业称之为“非师范”,现在看来,这不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么?显然,这不是一般的常识性问题,而是涉及学院发展定位的大政方针。师范毕业生就业相对难是事实,但这不是学校过错,而是社会原因。我们可以少办或改造那些就业相对难的专业,却不能因此而否定其职教性并进而将它清除掉,社会毕竟是需要这种职业的呀,更何况这是我们的传统和优势,不存在也不应该将其与洗澡水一起倒掉,而只是如何发挥优势与特点的问题。再就是成教是不是职教,改成普校后是否还搞成教的问题。谁能说成教不是职教,普校就不该搞成教呢?姑且不说有没有道理,许多本科院校,包括 211、985 工程高校不都建有成教院,有的甚至还把成教院改成职教院,把成教院当成职教院来办吗?应当说,职教可以有层次、类别之异,一个学校也可以有主业副业之别或以普通教育为主,但不能说办什么不办什么,非此即彼,否则就顾此失彼,这不是真本事,真教育。因为一个根本点是学校应当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是办学宗旨,是办学之行为准则。只要社会有需求,我们就有责任去做,并尽力去做好,而不能简单否定。更何况综合类院校应当在综合二字上下功夫、做文章,更何况成教也该是学院的优势和特色呢?有问题可以整顿,有缺陷可以改进,不存在办成教搞师范有没有特色的问题。其他职技院不搞,少搞成教,我们大搞多搞,将其做好不就是特色么?再就是非学历教育、岗职培训、继续教育也当是职业技术教育,而且是典型的职业技术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联合国终生教育概念的提出,国外的社区学院、社区教育都表明了一个基本理念:人是需要学习的;人不可能终生只从事一个职业,也不可能学习一次受用终身。社会在发展变化,知识在不断更新,连哈佛大学都称本科毕业生所学知识只能管一两年,研究生只能管三四年,更何况我们呢?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搞教育的何不把这看成是“商机”呢?其实岂止是商机,还是一个广阔的可以大有作为的天地呀!是否搞非学历教育就是小儿科,就掉价,被人瞧不起,或者是瞎折腾,白费蜡了呢?非也。短期培训更考水平,更锻炼队伍;短期培训也并非经济效益差。试想,假若成天花天酒地,沉溺于斗地主、筑长城,能去知识更新吗,凭什么来开讲座,搞培训啊!往事堪回首,九十年,我们不就是一直在搞职教,干职教么?职教该多姿多彩!膏药一张看熬炼,从这个意义上讲,职教不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永恒主题么?只要运作得好,运作得法,我们岂不会今朝更灿烂、更好看、更辉煌么?

第二,机遇是根本点,创新是原动力。

学院九十年发展历程经历了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大时代,自然也符合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共同成长规律,那就是计划经济时代靠等机遇,由上级给机遇,学院做的是命题作文。受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和决策的影响很大,学校工作按部就班,没什么风险可言。进入 20 世纪 80 特别是 90 年代,这种情况便逐步改变了。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靠的是自己找机遇抢机遇,相当于自主命题。但是,学院也有过人之处,这就是不断地寻找机遇,不断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即令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年代也是如此。

曾记否:70 年代末期,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步入改革开放之初,学院就抓住恢复函授教育和师资培训的机遇,勇敢地招起了四个专业的上千名函授生。为了保证质量,又大胆进行了两大创新:一是首创了函授与短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在三年制函授中让理科学生进校一年,文科学生进校半年集中学习专业主干课。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深受学员欢迎,也得到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好评和支持。二是狠抓辅导环节,除去以《函授通讯》(学报的前身)搞辅导,体现“函授”特点之外,还从各县区和学院任课教师中抽派精锐力量组成了专职辅导队伍,深入各县区巡回辅导,这是其他学校没有过的,也是保障质量的重要举措。由于重视质量,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且受到了学员的欢迎,现在都有校友讲,当时没去读本科函授而选择了专科,就是冲着这一年半载的集中学习和专职辅导来的,这让他们化解了难题,又真正学到了终身受益的东西。

80 年代中后期,学院又顺应社会的需求,于开办成人脱产班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搞借船出海,借鸡生蛋,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形式,借四川师范学院的名义,千方百计地开通了二年制普通大专班,连续招收了语文、数学、物理三个专业的四届高师班学生,首开了全省成人高校举办普通大专的先河,既为学院开创了新路,又满足了地方对新师范的渴求,丰富了学院的办学内容和形式。此外,学院还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于教学之余创办了集工学结合和开拓创新为一体的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开办了遂宁历史上的第一所驾校。

90 年代是教育学院的低谷,也是学院创新搞活的鼎盛时期。为了走出低谷,学院顶着压力,冒着风险,一是大胆创新,于成人教育中创办非师范专业,于全省率先拉开了职业教育的厚重帷幔,而今的文秘、经济信息管理、金融、电子类专业就是这样开办起来的。并于后来将其转向了普招,于走投无路时背水一战,杀开了一条血路。虽然当时也受到了上级“端正办学思想”和“责令整改”的查处,但也为灰头土脸,垂头丧气的教育学院开创了一线生机,成为了全省最早探索高职教育,敢吃螃蟹的院校之一。到两校合并时,单是办职教的经历就已达十多年,普通大专层面的高职专业就已达 20 多个,应当说是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这块第一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的。二是千方百计恢复了普通大专的招生,于成教探路的基础上开通了普通高职专业。三是创设了每年一度,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术活动月”,外聘专家学者讲学,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组织申报省市科研课题,开创了科研强校之路;四是于成人教育中兴办并创新自考、联办网络,开展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使成人教育大发展,不仅在籍学生突破了万人大关,逼近两万水准,创历史新高,从成人业余、自考、网络教育三个角度开创了独立或联合举办本科教育的新天地,而且创造了专科学校以自己名义独立举办本科成人学历教育的神话,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令同行称羡不已、刮目相看;五是注重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创办了轰动“斗城”的“涪水红帆”大型文艺汇演;六是洞悉一切,在全省全国最先探索了打破门户和壁垒,实施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强强合并组建新型普通高校的路子。于 90 年代初期主动求婚,末期强行逼婚,新世纪终于成婚,瞄准目标,矢志不渝,苦苦追求,才建成了现在的新学院。

新世纪新学院白手起家,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毅然决定建设新校区;千方百计走出困境,打破制约学院建设发展的招生就业瓶颈因素,大胆改革创新,于招生工作上一年一个样,于就业工作中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工学结合,实施订单培养,强化就业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中重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在成人学历教育趋于萎缩时果敢转移,瞄准岗职培训,实施继续教育,面向企事业单位、党政部门开展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转变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于大学生中成功创立“川妹子家政服务”品牌,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引起轰动效应;短期内很好磨合,后发先达,走出困境,展露生机。

无数事实表明,机会无处不在,机遇人人平等;关键在于要能洞悉入微,善于发现和抢抓机遇;关键在于创新,以创新来赢得机遇,用创新来鼓舞人心和激励斗志,以创新来走出困境,以创新来谋发展,求新生;机遇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点,创新是我们开创未来的原动力、传家宝,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之。

第三,教工是主力军,社会是活水源。

在九十年漫漫征程中,除去上级的关怀之外,始终舞动着前进步伐的是教职工。大家呕心沥血,教书育人;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甘于清苦,善解人意;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翻山越岭,走州过县,为支持地方,为学院发展,为培养人才,为发展事业,斗酷暑、战严冬;在学校建设的困难时期慷慨解囊,理解支持着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从教育大厦的兴建,到新校区的建设;从深入县区学校招生讲学到新老校区来回奔波和繁难艰巨的评估;从合并时的相互理解、有机融合到今天的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以校为家,奋勇争先;从创国重、保国重和众多荣誉的得来到今天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形象的创建,无处不寄托着主人翁的情感态度,无处不展示出生力军的精神面貌和品质风采。没有教职工,就没有学院的辉煌昨天和今天,没有生力军,更不可能有学院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在学院建设发展历程中,还应百般珍视的是社会的需求和理解支持。计划经济时代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和关怀,我们可以坐享其成,坐等花开,过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悠闲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教育、教师和学校已不再是铁饭碗,尤其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理念的提出,也把教育和学校推到了计划经济的边缘。吃饭靠国家,发展靠自己,本是清水衙门的学校不再清高,于是,重视社会需求,开发挖掘并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就成了重要的发展生存之道。近年中,学院于这方面的经验是值得很好总结和发扬光大的。诸如从七八十年代开始的院校、校地联合,首先是县区教师进修校、师范校、文教局,继而是省内外的高等中等学校、民办社会力量办学乃至于近几年合作的重点生源学校、校长班学员所在学校;与地方的合作就有县区政府,市县教育、人事方面的主管部门等等,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接下来是九十年代后期以及新世纪开始的校企、校银、校院的众多合作,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连锁式、订单式等方式,本着互利互惠,整合资源,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不仅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途径、多功能,立体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格局,很好地适应了社会的多方面需求,而且也锻炼了队伍,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了各种有效资源,壮大了自己,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应当说这是我们办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优势。尽管其间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出过事,产生过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毕竟是发展建设中的问题,瑕不掩瑜,是可以总结的,不能因此而否定联合办学。世界很多知名乃至一流大学的重要经验不是依靠校友,其重要经济来源,不是依靠社会捐助援助么?联合办学也是一种国家提倡且被实践证明的很好方式呀!关键不在联不联合,而在于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强化规范管理,把握相应的度而已,这大抵也当是我们乃至于很多学校通过校庆来开发整合资源的初衷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做成西部乃至全国职教的著名品牌,不能不重视社会资源,不能不重视教职工和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与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

第四,普教是主攻手,成教是生力军。

作为普通高校,特别是一所年轻的普通高校,姓普、抓普,以普通全日制教育为主攻方向,主战场,主抓手是完全正确,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职业教育,特别是综合性的职业技术学院,如果只看到普教,只强调普教,只抓好普教,或认为搞普教就不该搞成教,普教成教是排斥的、对立的,甚至放弃已有良好基础的成教转而一心一意搞普教,那就成问题且很不应该了。这首先是因为学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以及社会的需求都是多元的,有普教,也有成教需求,有学历,更有非学历教育需求,而且是长期的、大量的永恒的需求,要不然为何要建学习型社会,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提倡终身学习呢?既然社会需求如此,我们的追求单一不就成问题了么?其次还在于,我们综合性高职院校表面上看无特色,无优势,实际上综合不就是一种特色,一种优势么?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综合性不正好能适应多种需求吗?单一专业是特色优势,综合多元也是一种特色和优势,我们怎么能削足适履,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优势特色并非越单一越专业越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异,人优我更优不都是优势么?三是学院并非现在才搞普教和成教,也并非新升格,没搞过高教的职校,应当说这方面是有经验有条件的。问题不在该不该,办不办,而在于该怎么办,怎么管。干不干,管不管是认识态度问题,办得管得好不好是能力水平问题。在发展普招期间,适当控制规模,认真清理整顿,使之规范科学,提高质量和品位,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对的,但整顿不等于控制制约,更不等于否定。我们所从事的应当是一种大职业教育,广义的职业教育,成招普招,师范非师范,学历非学历,大专中专,职前职后都在其中,都在其列。我们可以有所侧重,也可以据需调整,却不能有所偏废。何况职业教育是一种高成本,高投入的教育,既要看社会效益,也要看经济效益;职业教育也是一种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教育,只要条件成熟,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都可以办。谁能说职业教育就只有大专和中等层次?没有初等和高等本科乃至以上的研究生教育,这不是一种残缺的、蹩脚的、畸形的教育么?其他高校可以有本科研究生层次,其他高校具体到每个学科和专业不也是职业教育么?不仅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任职资格、岗职培训、继续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当下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而且是一项更锻炼考验队伍,更具挑战性与生机活力的高难度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职教人、职教工作者,我们能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无视社会的巨大需求,违背社会发展之客观规律吗?无长不稳,无短不活,假若我们无视需求,违背规律,则势必受到规律的惩罚而自食其果。在举校庆贺学院 90 华诞之时,这难道不值得警醒和反思么?在我们看来,成教普教学历非学历对我们这所有着五十多年专科办学历史的综合性职教院来讲,应当是一体两翼,一个目标下的两大支柱,都应当将其铸造呵护好。

第五,质量是生命线,特色是闪光点。

学校虽然不是企业,却与企业一样,质量是生命线,特色是闪光点。质量关乎信誉,质量似同生命,没有质量便无品牌,没有品牌自然便不无生命可言。因此,教育部才对高等教育实施了调整结构、控制规模、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战略举措,才出现了包括评估在内的一系列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这对于我们这类刚建不久的高职院校,特别是综合性高职院校而言尤为重要。一方面我们要发展规模,要首先解决好生存温饱问题,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积极稳妥地发展,同时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尤其是教学与育人方面的管理,使之科学规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应技能,使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栋梁之才。目前,学院正处在质量兴校、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过去几十年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并因此而赢得了良好声誉,现在的新学院因合并,因发展快、摊子大等原因,于质量方面是有相应差距的,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研究可靠的措施办法迅速调整改善之,否则,则既难满足社会需求,也难适应党和国家的要求,最终制约和影响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即使规模上去了,发展也是不可能持久的,甚至还有可能被历史所淘汰。对此,在庆贺胜利,颂扬辉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有清醒而足够的认识。要树立质量、品牌意识,以此来求生存、求发展,这样的发展才会是健康的,可持续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

特色是与众不同的东西,是抢人眼球,令人欣赏和羡慕的东西,也是学校和企业的闪光点、增长点,因而也是大家都在创,在苦苦追求的东西。但特色有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特色,人无我有自然是特色,人有我优,人有我异,人优我更优是否也该是特色呢?特色有大小、主次之别,而且是相对的、变化的,要创出大特色,瞄准主要特色,创造永久特色,都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需要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需要的是有耐心,有毅力,百折不挠、矢志不渝。这就难了,因为大家都在创,都在争,因而需要平常心,需要客观冷静。相较之下,我们以为尽最大努力,千方百计提高质量,争创品牌是第一位的,也是最现实的,辩证地看它也是创特色的基础,甚至与创特色是融为一体的。因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质量、品牌、特色的重要性,要抓质量、创特色、铸品牌、求卓越,树立质量兴校、特色名校、品牌立校、卓越荣校的强烈意识,但同时又要看到其繁难艰巨性,要冷静客观地看待和认识分析问题,看看我们的特色到底是什么,优势在哪里;与时代社会需求比,与党和国家要求比,与优秀兄弟院校比,有多大的差距,症结何在;到底什么是我们真正的特色和优势,如何来创造特色、煅铸品牌,发挥优势、追求卓越,而不能简单处置。只有这样,才能铸成真正的品牌,创出真正的特色,成就真正的卓越。 qA0PZeg3rgqH2GOmCJaaQF0Ri0hxnpnEzrrjDCM/scFfdN5jxYiHoGA+S9ZjiW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