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元杂剧中的“延宕”艺术刍议

悬念可以使观众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期待心理,假如这种“后事”即结果很快就被解开了,观众势必会随之很快失去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因此,为了吸引观众,剧作家需要想方设法地有意延缓“谜底”揭开的时间,此即所谓“延宕”。“延宕”以有意拖延内幕揭底或结局到来为其显著特征,不失为剧作家设置悬念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招数。剧作家借助“延宕”得以巧妙铺展情节画卷,点点滴滴透漏人物隐秘,形成迂回曲折、起伏跌宕的矛盾冲突,增强戏剧高潮的必然性。延宕就象一个人打牌一样,最好的王牌每每总是留在最后紧要关头甩出去,以一当十,效用倍增。

何谓“延宕”?它是指剧作家在叙述所发生事件、安排故事情节和设计人物言行时,抓住观众急于获知内情的破谜心理,故意放慢叙述节奏,延缓事件进程——如刚刚叙述至某一事件的“兴奋点”时,旋即转向对另一事件慢条斯理的追溯;或在中心情节发展过程中嵌入其他次要情节线索以造成“戏中有戏”;在矛盾冲突难分难解的高潮阶段穿插进一段人物的抒情性独白,或者是出人意料的滑稽怪诞的行为动作,来冲淡、消解戏剧的某种令人压抑得近乎窒息的紧张氛围等等,藉此强化观众迫切期待的情结,从而巧妙构筑出悬念的一种叙事技巧。从某种程度上讲,延宕具有吊人胃口、欲擒故纵的功用,俗称“卖关子”。它对构设扣人心弦的悬念之戏剧效果而言,非但不是一种冲淡甚或破坏,反倒是一种声东击西、言此意彼的高明巧妙的铺垫与营造、渲染与凸显。

有的学者曾将编剧形象地比作放炮,戏一开场就应尽可能迅速地点燃炮芯,以造成悬念。但这样做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为倘若炮芯点燃之后就立即轰然起爆,那么观众的兴趣势必要随之转瞬消逝,其兴趣顶多有五分钟的热度而已,也就无须奢谈再有什么悬念——因为根本就没“戏”可看了!这样是肯定不行的。剧作家还必须想方设法让炮芯尽可能地多燃烧一会,以便让观众始终瞪大眼睛,怀着期待的心情,密切注视炮芯在那里时快时慢地燃烧着,经过一段时间长度的间隔(针对戏剧而言,即需要耗费一幕甚至数幕的篇幅)后才发生爆炸。换言之,如何使戏剧动作虽明朗化而又不流于简单化,使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既保持相当的紧张强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长度,富有足够持久的吸引力来牢牢维系悬念,确保一直有“戏”可看,从而让观众自始至终滞陷于紧张迫切的期待之中,这是戏剧结构情节发展环节上不容忽视的带有普遍性的一个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呢?靠的就是延宕!正如劳逊所强调的那样:“要通过延宕来扩大(戏剧)原有动作的作用。” 或者像十八世纪法国戏剧理论家狄德罗所训示的:“由于守密,诗人(这里指戏剧家——笔者注)为我布置了片刻的惊奇;可是,由于把内情透露给我,他却引起我长时间的悬念。对于在霎那间遭到打击而表现颓废的人,我只能给予一刹那的怜悯。可是,如果打击不立刻发生,如果我看到雷电在我或者别人头顶上聚集而长时间地停留在空际不击打下来,我会有怎样的感觉?”

中国古典戏剧家与戏曲理论家们尽管未能象狄德罗、劳逊等西方现代戏剧理论家那样,提出较为完整清晰的有关“延宕”理论,但我们却无可否认在其戏剧创作实践中,早已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延宕”了。以下即就“延宕”在元杂剧中的运用问题予以探究。

1.刚刚叙述至某一事件的“兴奋点”时,旋即转向对另一事件慢条斯理的追溯的情形。

例如关汉卿的杂剧《拜月亭》在蒋世隆得中状元之后,剧作家并未马上解决其与被生生拆散的妻子王瑞兰与瑞兰父亲王尚书的矛盾冲突,使蒋、王破镜重圆。而是横插一杠式地安排一场错配鸳鸯的滑稽情节,即让王瑞兰嫁给武状元(正是自己丈夫的朋友陀满兴福),蒋瑞莲嫁给文状元(正是瑞莲失散的哥哥蒋世隆),从而造成戏剧情节发展的曲折变化。而王瑞兰抱怨嫁给武状元如何不好,试图将错配的鸳鸯颠倒过来之际,又引起蒋瑞莲的不满,造成瑞兰与瑞莲这一对姊妹之间衍生新的矛盾。经过一番波折之后,方才双双成婚。这里将情节暂且悬置的延宕的运用,可谓节外生枝,将原来的矛盾和事件暂时搁置一旁,掉转笔墨去描写新的矛盾和事件,其获得的艺术功效颇为独特——既抑制了故事情节的急速发展(悬念的解决自然也就相应地得到有效抑制),同时大大丰富了戏剧情节,增强了剧作趣味盎然、扣人心弦的感染力。

2.“抒情性道白(含独白、说白或唱白)之插入”的情形。

如《单刀会》第四折写关羽的单刀赴会,关羽与鲁肃对立双方发生针锋相对的正面交锋。该折以鲁肃预设伏兵、按计准备停当,关羽率少数随从乘一叶扁舟行驶至长江中游开始。值此一场水火难容的激烈冲突爆发前夕的片刻宁静中,剧作家关汉卿有意运用“延宕”,安排了一段过场戏,使剧情发展得以回旋延缓——让面对浩瀚长江的主人公关羽,于赴约之舟观赏美景,面对滔滔长江吊古伤今,以英雄兼诗人的万丈豪情抒发满襟情怀: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云)好一派江景也呵!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两支曲词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前一支曲子既点明戏剧故事的背景、时间、场面,更使关羽的英雄气概与大江的汹涌波涛交相辉映,以自然的瑰丽雄奇之美反衬主人公的阳刚壮烈之美,将关羽对蜀汉的赤胆忠心和坦荡无垠的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一支曲子则以江水的奔流不息,引发人物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缅怀历史的追忆。虽然两支曲词吸纳、化用了宋代文豪苏东坡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与寓意,但已不复一般性的发怀古之幽情,而是紧密贴合剧中人物的身份与情致,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为一首昂扬雄壮的“英雄上阵曲”,平添上几多豪情与苍凉,生动传神地凸显出关羽的磊落胸襟。经过这样一番层层渲染、峰回路转的“延宕”,剧情才正式转入杀机四伏、令人惊心动魄的“单刀会”这一核心事件上来。

3.情节上对“延宕”的运用。

如《西厢记》主要剧情,是演述一对青年贵族男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喜剧故事。从张生与莺莺佛殿邂逅到幽会私合,其间波澜起伏、好事多磨:最初两人一见钟情、彼此属意;至张生修书搬请好友白马将军化解普救寺之围,成为众人认可的相国小姐夫婿,眼看好事将成;孰料老夫人宴请之际,竟失信赖婚,只允许两人“以兄妹相称”;随后又有月夜听琴和诗、送简又赖简的一番波折;再至莺莺挣脱少女羞涩心理与相府小姐的礼规禁锢,主动前往张生处践约而成百年之好;得悉女儿私合,出于木已成舟的无奈且顾及名声门面,老夫人不得不再次允婚。至此张、崔的爱情故事似乎该有个了结了,谁知于心不甘的老夫人以“三代不招白衣秀才”为由节外生枝,逼迫张生入京赶考,得中状元方能完婚。张生凭借满腹经纶一举中第,衣锦还乡之际,不曾想“情敌”郑恒无事生非,散播张生毁婚另娶的谣言,老夫人竟改弦更张,再度悔婚而将女儿许配侄儿郑恒,几乎将一对恩爱鸳鸯生生拆散。当然结局最终还是喜剧式收场:张生道明实情,消除误会,与莺莺遂得团圆。牵系全剧的悬念无疑在于张、崔二人能否幸福结合,换言之即张、崔的自由爱情是否成功?剧作家王实甫显然并不急于快速地揭开这一谜底,而是左盘右旋、几擒几纵,极力摇曳之、延宕之。正如金圣叹在其《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形象概括的那样,“文章最妙,是先觑定阿堵一处已,却于阿堵一处之四而将笔来左盘右旋,右盘左旋,再不放脱,却不擒住。分明如狮子滚球相似,本只是一个球,却教狮子放出通身解数,一时满棚人看狮子,眼都看花了,狮子却是没有交涉。人眼自射狮子,狮子眼自射球。盖滚者是狮子,而狮子之所以如此滚,如彼滚,实都为球也” 。显然,剧作家借助延宕而达到其预期目的——巧妙设置悬念,增强故事的生动性与丰富性以及情节发展的曲折跌宕,并最终获取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古典戏曲家在运用“延宕”时,不仅限于从主要情节甚至核心事件的大处着眼,而且还能在小小的细节上反复用笔,极尽渲染、摇曳之能事。这种做法难能可贵,值得充分肯定。相比西方古典戏剧而言,此或许算得上以元杂剧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戏曲在使用“延宕”方面颇具华夏民族特色的一种优长了!

比如《赵氏孤儿》第一折中,程婴携带藏匿“赵氏孤儿”的药箱,离开赵府来到城门接受盘查的那一个细节,即是被剧作家以“延宕”手笔铺叙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弛相间,起伏逶迤,撼人心魄。一开始,守门官韩厥盘问程婴“你这箱儿里面甚么物件?是什么生药?可有什么夹带?”时,气氛骤然紧张起来。程婴以“都是生药;桔梗、甘草、薄荷;并无夹带”沉着应对后,韩厥道“你去!”,气氛稍微有了些松弛。程婴刚刚向前走出几步,不料身后韩厥忽然喊道“程婴回来”造成第二次的紧张情势。他再次盘问药箱“里面有甚么物件?可有什么夹带?”,程婴仍以“都是生药、并无夹带”从容应答。韩厥点头说道“你去!”程婴以为这一回掩饰过去大概安全无恙了,心中暗暗窃喜,紧张的气氛再度得以缓和下来。观众看到这里,很可能刚才替程婴捏一把汗的紧张焦虑也随之冰释。谁曾想走出去没有几步,韩厥在身后又高声叫嚷“程婴回来”,并疾言厉色道:“你这其中必有暧昧。”说罢他便不由分说地打开药箱,搜出了藏匿其中的赵氏孤儿。此时此刻气氛可谓紧张到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令人窒息的极点:因为韩厥一旦告发,孤儿必死无疑,就连程婴本人也将会因“窝藏要犯”之罪名而被处以死刑。然而,经过程婴说明原委,耿直豪侠、深明大义的韩厥将军不忍心加害无辜,遂毅然放走程婴与孤儿,然后拔剑自刎。至此,由一个城门盘查的细节引发出来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悬念乃告结束。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叙事技巧的“延宕”,其特点是偏重于对剧情某些重要内幕或者事件结果对观众所做出的欲擒故纵、吊人胃口的有意拖延的一种滞后式展露。这种“滞后式展露”,应当服从于戏剧家铺叙故事、构设情节、表达主题、刻画人物等艺术构思的总体需要。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到以元代杂剧家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戏曲家,在运用“延宕”设置戏剧悬念方面的令人叹服的匠心运思。 eGsi5bHhftTjmUv/zf9WeECbWaug7hJSA3cHs2zPD5wu4tsQzB/l3PboVngjaMm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