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漫长的历史时间里,我国民间形成了许多与戏曲演出有关的民俗活动。对戏曲与民俗的关系,笔者曾以影戏为例对其做过论述,认为“中国影戏和民俗的关系实际上是中国戏曲和民俗关系的一个缩影。探讨影戏和民俗之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理清了戏曲和民俗之间的关系” ,并指出二者之间密切的关系“不仅体现为民俗活动是影戏起源、形成的源头,是影戏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也体现在民俗对影戏演出内容、过程及仪式的影响,而且影戏及其演出也丰富了相关的民俗活动及民俗类型” 。在众多的戏曲民俗事象中,其中在正戏开演之前先演出一些带有仪式性功能短剧的习俗最为普遍。

对这些仪式性短剧,民间称呼颇多,有扮仙戏、吉祥戏、帽儿戏、神戏、开场戏等,笔者在经过考辨,以为称“例戏”更确切些。 在以往的研究中,笔者对例戏的仪式性功能,曾从祈福、禳灾、超度亡灵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其中体现祈福功能的都是些故事喜庆、气氛热闹、满台口彩语的剧目,如《天官赐福》《三多九如》《三星赐福》《福禄寿》《八仙庆寿》《芝眉介寿》《如愿迎新》等。

这类剧目的喜庆气氛主要是通过以下一些方式来营造:

1.一般而言,这类剧目中出场的神灵都是给民众带来福祉的福神,如福星、寿星、禄星、王母娘娘、八仙等。不妨引几个剧本中的所有出场神灵如下,以见一斑:

《赐福》:四值功曹、招财、利市仙官、寒山、拾得、赐福天官

《五谷丰登》:回回、五显财神、波斯神、西域善善国王、西域善善国母、太平童子

《长生祝寿》:仙童、仙女、东华木公、西池金母

2.艺人在戏曲舞台上祝赞大量口彩语。口彩语,也称“吉祥话”“吉祥语”,是对人们交际中吉祥话语的统称。口彩语是人类对语言力量崇拜的反映,带有一定的巫术色彩。口彩语的运用可以分为“讨口彩”“送口彩”。由于戏曲的表演性特征,故戏曲舞台上口彩语的运用主要是送口彩,即戏曲艺人(或剧中角色)向请戏主家主动致以内容丰富的吉祥话语。戏曲舞台上口彩的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涉及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所有方面。具体有以下几类:

(1)赐福类口彩。古人云“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民间则有“五福”之说,及多子多福等观念。由于此,戏曲演出中,赐福类口彩的内涵也就是最丰富的了。广义地说,后面所论诸项都可视为与“福”有关的口彩。然在实际演出过程中,艺人又单独创作了许多“赐福”的吉祥戏。以赐福的主神来看,有“天官赐福”“三星赐福”“五星赐福”等,其中以天官率福神赐福的最为普遍。《遐龄》演下界善门福地荫功浩大,因此三官奉玉帝敕旨前往福地赐宝降祥,途中又遇四时嘉祥、如意大仙、天福、天禄等五位星君,乃一同前往。诸神到后各送口彩:“富贵安康”“积善之家庆有余”“四时安乐声康泰,八节康宁永不移”“善门福地,阴功浩大,德行无边”“地灵产瑞草,天相吉人家”“善门福地喜非常”“福堂霭霭瑞云生,禄坐千钟享万灵,寿同山岳添筹算,财源广聚库填盈,喜从天降重重至,八节康宁事事成,兰孙桂子多荣耀,满门欢乐贺升平”

(2)功名类口彩。功名类口彩可见于各种场合的演出中,因在民间演出时多有“跳魁星”的仪式,而且即使没有这一仪式,在许多赐福类吉祥戏中也有魁星、文昌帝君出场赐福。此外,艺人还专门创作了一些应功名之需而演的戏,如《连中三元》《文昌点魁》《状元及第》等。这类剧目是为迎合人们的科举梦而创作的,故剧中唱念之词多不离“功名”。如《连中三元》一剧就是如此:“一门五代恩荣贵,百千子孙向庙廊”“一门五福加丰兆,则见那玉带缠腰,您看那窦燕山五子登科早,这才是廊庙官高”“少年羡英才,文章抱满怀,皇恩御笔点,钦赐状元来”“连中三元”“独占鳌头”“必定登科”“直书者文星共照,直笏者当朝一品,直印者万里封侯,直官者官上加官,大家称赞一番者”

(3)贺寿类口彩。贺寿类口彩广泛见于各种喜庆演出场合,尤以寿庆演戏时运用得最多。寿庆演戏是一项普遍存在于我国民间的戏俗,是传统戏曲的一种重要生存方式。 寿庆演出时有专门的喜庆戏,有“八仙庆寿”“三星拜寿”等。这些剧目中有大量吉祥喜庆的口彩,如《堆仙》中有“捧蟠桃,欢笑庆千秋,老人星,献花祝寿”“但尝的都敎有寿,但吃的永远千秋。全仗俺神通广厚,管敎恁仙缘辐辏”“瑶池捧献蟠桃酒,福禄寿三星宿。永享万年春,快乐延年久” 等吉祥话语。

(4)婚娶类口彩。结婚喜庆时演的戏要么是《状元游街》《六国封相》《京城会》等功名类的,要么是《麒麟送子》《观音送子》《仙姬送子》等神仙送子类的戏,当然,也可两方面的剧目都演。功名类口彩的目的是恭祝新郎早日功成名就或预祝新婚夫妇将来生个状元郎,子嗣类则主要是恭祝新婚夫妇早生贵子(详后)。

(5)求子、生子口彩。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有多子多福的观念,再加之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故中国人看重子嗣的繁衍,因而在民间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民俗活动中,常有意、无意地体现出求子的意图。求子、生子演戏很普遍,这种场合演出的戏更多的是《观音送子》《张仙送子》等。戏中口彩语主要表达对小孩的祝福,并祈求神灵护佑小孩健康成长。如河北迁安《生子喜影词》一剧的口彩语就体现了这一点:“此门永无灾”“生子无病灾”“赐与麒麟来送子,天降贵子到中堂。母子二人身体壮,平平安安无灾殃。贵子体壮成长快,聪明伶俐世无双。前程似锦命运好,飞黄腾达福寿长。加官进禄财源广,一生康泰永安康。赐福挂中堂,万事多吉祥。天降麒麟子,辈辈状元郎。”

(6)财利类口彩。财利类口彩见于各种演出场合,不少戏中有财神赵公明、招财利市或刘海等出场,而且即使没有上述福神出场,艺人也会借其他神仙之口给主家送财利类口彩。《财源辐辏》是一出求财时演出的戏,演天官奉上帝勅旨招聚财源去献与福地。天官乃命财神黑虎玄坛招集五路财神同到福地“先赠其财,后赐其福”,剧中有大量的与财利相关的口彩语:“聚财源骈辐辏,有的是生生隆顺”“积玉堆金,乐善的必生余庆”“聚金银腰缠十万,跨鹤登乘”“俺如今先把那金银赠,管教他夫妻父子富贵康宁”“经商客旅奉吾神,满载金银堪趁”“乘鸾跨鹤下凡尘,降福添财本分”“这的是广种福田,临今日个天来福分”“五路将军齐献那财源茂盛”“缕缕银光透,层层金气浮,好一座金穴银山也”“只见那金银灿灿、灿光明,喜的是金穴银山、库满箱盈”

(7)新屋口彩。修建新屋,可以在奠基时,也可以是上梁时,甚或新屋落成入火时演戏以庆。这时的口彩主要围绕新房的风水好,及其由风水观念带来的家庭人丁兴旺、财源茂盛、子孙发达等展开。如安徽青阳腔《贺新屋》一剧演出鲁班前往恭贺新屋落成,剧中就大送口彩:“果然好个富贵之家”“愿老者,康宁福寿;愿少者,进屋添丁;读书者,英年高显;务农者,五谷丰登;为工者,器利事善;为商者,积玉堆金。子子孙孙多荣贵,荣华富贵万万春”“早生贵子跳龙门”

当然,戏曲舞台上的口彩语远不只以上几类,如艺人在庙会、求雨、春节、元宵节等集体、公益场合演出时说的口彩就有异于上述情形,它针对的是请戏社区、村庄等全体民众了。如《五谷丰登》是一本在上元节或春祈秋报等丰产仪式演的戏,其口彩语就是针对全体民众的:“恭呈财喜祥嘉”“好一派旺气更长发”“早春增百福,百福喜骈臻”“五谷丰登,你看吉祥福地,好一派旺气也”“五谷丰登”“齐恭庆恩朝恩,普祝皇朝太和太和祥洽”“风调雨顺”“求大田多稼,喜的是时和岁丰”“恰正是喜气溢千家”。

3.通过跳加官、跳字舞、献口彩条幅等程式营造吉祥气氛。如清代宫廷戏剧《螽斯衍庆》一剧中就有这样的表演:

【雁过南楼】森玉堦浦浦的桂子一长,摇金砌浦浦的桂子成行,正合着庆衍螽斯,还希冀天颜鉴赏,看子孙,千亿成图像。(婴儿作摆“多子”二字,天井下大“寿”字、红蝠,合成多福、多寿、多男子样式科。同唱)庆云中寿字灿金光,香雾里洪福蹁跹飏,征嘉瑞九天呈象。(天井收红蝠、寿字。圣母等下座科)

舞台上麟趾婴儿摆出“多子”二字,天井下大“寿”字、红蝠,合成多福、多寿、多男子的样式,极为喜庆。

上述习俗大致在明代中后期形成,尔后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都盛行。先看宫廷。明人宋壄澂记万历三十五年(1607)三月十八日,顺天府公宴新科三鼎甲时,要先演出一些吉祥的喜庆剧目开场。宋壄澂记载当时的“献酬之仪”如下:

酒初献,止乐,教坊官致辞毕,有优人戴判官面具而上,手持数笼,两绮服人从傍赞辞。判官持笼照耀数番,提一寿星出,复纳其中,簸弄再三,若复有所出,竞杳然而下。二献,则上弦索调,唱“喜得功名遂”,乃《吕圣功破窑记》末齣也。唱者之意,岂欲讽状元毋以温饱为事耶。迨三献,则一人手执三丸,弄之良久。四献,更事弦索。五献,则二人戴钟、吕衣冠作羽舞。……六献,复陈弦索。七献,奏细乐。

据其可见“初献”中“优人戴判官面具而上,手持数笼,两绮服人从傍赞辞”,以及“判官持笼照耀数番,提一寿星出”的表演,非常像后来戏曲舞台上的“跳判官”;二献的节目“唱‘喜得功名遂’,乃《吕圣功破窑记》末齣也”,即是敷衍吕蒙正故事的《破窑记》的末齣,吕蒙正苦尽甘来,“喜得功名遂”,用于状元宴会的演出,极为恰当。就整个演出来看,初献、二献的演出已是开场戏。其中二献的节目与后世“功名戏”场合演出时的开场戏《封赠》《状元及第》等相类似了。

清代宫廷演出,这一习俗更是普遍。王玫罡介绍说:“开场承应戏,是宫中演戏时,在正式戏目开演前必备的一出拉开帐幕开场承应。这类戏与民间演戏时开场的跳加官性质相同。如‘钦点戏目’是《昇平宝筏》,在开演此戏前,必先演一出应时应节的开场承应戏。如果当日为端午节或其他月令节日、开场承应戏演后,还必须演一出月令承应戏,一切应酬完毕,才能开演当日正式的承应戏目。这是清代乾隆朝前后宫中演戏的规制(宫中称为‘则例’)。” 而这在清宫廷演剧机构昇平署存留的档案中可得到有力证明,摘几条史料如下,以见一斑:

道光八年(1828)“恩赏日记档”:八月初七日卯正一刻正大光明筵宴凯旋将军等,同乐园承应:开场《八佾舞虞庭》、团场《太平王会》。

道光八年“恩赏日记档”:十月初七日,恭慈康豫皇太后加徽号曰恭慈康豫安成皇太后,寿康宫承应:开场《福寿双喜》、十出《宫花报喜》、团场《万载恒春》。

道光十五年“恩赏日记档”:正月十四日慎德堂上排:《东皇布令》《敛福锡民》《讨油扫地》《查关》《十字坡》《议剑献剑》《花鼓》。

道光十七年“恩赏日记档”:十二月二十九日寿康宫承应戏:《藏钩家庆》《姐妹拜扫》《打子》《三气》、三段《铁旗阵》《拐磨子》《打门吃醋》《乌盆记》《佛会》《请美猴王》《如愿迎新》。

咸丰二年(1852)“恩赏日记档”:七月初七日同乐园承应:《银河鹊渡》《达摩渡江》《肃苑》《青石山》《草地》《闹庄救青》《羞父》《劝降》《张三打父》《探监法场》《三代》。

光绪十年(1884)“差事档”:六月二十五日宁寿宫承应:《福禄天长》《题曲》《思乡》《虞庭集福》《三气》《训子》《拾金》《地涌金莲》《肃苑》《乔醋》《吃茶》《瑶林香世界》。

上述档案里提及的《八佾舞虞庭》《福寿双喜》《藏钩家庆》《银河鹊渡》《达摩渡江》《东皇布令》《敛福锡民》《福禄天长》等剧目都是开场戏,而且舞台效果均是满台喜庆。

清代宫廷演出的这类戏,剧目甚夥。清人昭梿介绍说:“乾隆初,纯皇帝以海内升平,命张文敏制诸院本进呈,以备乐部演习。凡各节令皆奏演。其时典故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其于内庭诸喜庆事,奏演祥征瑞应者,谓之《法宫雅奏》。其于万寿令节前后奏演群仙神道添筹锡〔赐〕禧,以及黄童白叟含哺鼓腹者,谓之《九九大庆》。” 据之可知《法官雅奏》《九九大庆》是内廷喜庆剧目的总称,其中后者专指生日喜庆剧目,所演均为祥瑞故事。《法官雅奏》在不同的场合搬演的剧目并不完全相同,如皇子订婚演《红丝协吉》《璧月呈祥》,皇上、皇子大婚演《列宿遥临》《双星永庆》,皇子诞生演《慈云锡类》《吉曜充庭》等。《九九大庆》剧目的演出亦要视场合而选择不同的剧目,如皇太后万寿演《芝眉介寿》《福禄寿》《人天普庆》等,皇帝万寿演《八洞神仙》《寿祝万年》《九如歌颂》等,皇后千秋演《灵山称庆》《万年太平》等,皇太妃寿辰演《芝眉介寿》等,皇贵妃寿辰演《金桃献寿觐龙光》等。其他还有皇子千秋、亲王寿辰的承应演戏,不复赘举 。这些开场的仪式性剧目在昇平署里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再看民间。民间戏台上,此风更盛。如《俗文学丛刊》第一册影印有清代民间书坊“百本张抄本”高腔《多福寿全串贯》,这是一本庆寿演出的吉祥戏。抄本扉页有红印戳记“乾隆年起至今,少錢不賣別還價” 。从题记来看,这个本子已经在舞台上演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它还给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即书坊当时传抄这类本子是卖给戏班、艺人(也许还有观众),据“少錢不賣別還價”来看,其生意当不错。百本张书坊抄录吉祥戏还有《赐福》《八仙》《三多九如》《献瑞九星》《点魁》《八仙庆寿》等数十种。又湖南籍剧作家杨恩寿同治乙丑年(1865)在广西看了两次粤剧戏班演出《六国封相》,在《坦园日记》中,作者记 11 月 24 日时的情形:“万人福醮事已毕,以其余赀,在廉州募广班来演戏三昼夜,凡三百余金。今夕始开台,演《六国封相》,闻出场者将及百人,其热闹不减梧州。” 从杨的记载可以知道两广地区粤剧戏班演出时开台的剧目是《六国封相》。又同治三年(1864)正月一日,安徽同庆班在山东聊城山陕会馆戏楼演出时,在舞台墙壁上留下了这样一条舞台题记:“同治三年正月初一日安徽同庆班。唱头天:《大赐福》《龙虎斗》……” 其中头天的第一出戏便是吉祥戏《大赐福》。

这一演出习俗同样进入了文人视野。一些文学作品在描写喜庆场景时,常常有热闹的戏曲表演,而有戏曲演出往往都会描写开头的吉祥喜庆演出场景。如明末《梼杌闲评》第二、三回,描写山东一带祝寿唱堂会时,开始有八仙庆寿的表演。小说描写道:

吹唱的奏乐上场,住了鼓乐,开场做戏。锣鼓齐鸣,戏子扮了八仙上来庆寿。看不尽的行头华丽,人物清标,唱套寿域婺星高,王母娘娘捧着鲜桃送到帘前上寿……戏子叩头谢赏,才呈上戏单点戏,老太太点了本《玉杵记》。

又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 10 回描写鲁小姐完婚时喜庆演戏,其中就演了《张仙送子》《封赠》等 。又李绿园《歧路灯》第 7 回、第 21 回描写了谭绍闻母亲寿诞、林腾云母亲大寿时的演出情形。前者开场搬演的吉祥戏剧目是“《王母阆苑大会》,内中带了四出《麻姑进玉液》《月娥舞霓裳》《零陵何仙姑献灵芝》《长安谢自然奉寿桃》”,后者是“先演了《指日高升》,奉承了席上老爷;次演了《八仙庆寿》,奉承了后宅寿母;又演了《天官赐福》,奉承了席上主人。然后开了正本。” 小说第九十五回还详细描写了这些吉祥戏的表演过程:

只听吹竹弹丝,细管小鼓,作起乐来。不多一阵,抬过绣幔架子,正放在前,桌椅全备,乐声缥缈。掀起锦帘,四个仙童,一对一对,各执小黄幡儿出来,到正面一站,又各分班对列。四个玉女,一对一对,各执小红幡儿出来,到正面一站,亦各分班对列。徐徐出来一个天官,幞头上飘着一缕红帛,绣蟒绛袍,手拿一部册页,站在正面,唱吟了【鹧鸪天】一阙,也向旁边上首站定。又见两个总角小童,扶了一朵彩绘红云前导,两个霓裳仙女,执着一对日月金扇,紧依着一位冕旒王者,衮龙黄袍,手执如意、手卷而出。到了正面,念了四句引场诗,回首高坐。两柄日月扇旁伺,足蹴一朵红云。红帛天官,坐在红云之下。四个红幡玉女,骈肩而立;四个黄幡仙童,又骈肩立于其侧。剩下当场。猛然大鼓大锣齐鸣,大铙大钹乱响,出来四位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功曹。值年的银须白铠,值月的黑须黑铠,值日的赤面红铠,值时的无须黄铠,右手各策马挝,左手各执奏摺,在裁绒大毯上乱舞乱跳,却也中规中矩。到下马时,各投鞭于地,手执奏摺交与天官,转达天听。玉皇垂览,传降玉音,天官又还了批准摺奏,分东西四天门传宣敕旨。这四功曹谢了天恩,依旧拾起鞭子上马,略舞一舞,各进鬼门。须臾出来缴旨,也一齐上在玉皇背后并立。满场上生旦净末,同声一个曲牌,也听不来南腔北调,只觉得如出一口。唱了几套,戛然而止。将手卷付与天官,天官手展口唱,唱到完时,展的幅尽,乃是裱的一幅红绫,四个描金大字,写的是“天下太平”。唱个尾声,一同下来进去。

李绿园在小说里虽然没有点明剧目是什么,就其描写来看,当时演的应该是后世舞台上最为盛行的开场吉祥戏《天官赐福》。

我国民众凡欲行事都希望有个好的开始,故民间讨口彩、送口彩之风盛行。口彩语“是人们企图引导未来的世界和趋势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言语行为” 。本书取名“中国传统开场吉祥戏”,亦有其意焉!

在《演剧、仪式与信仰——中国传统例戏剧本辑校》 一书里分赐福、庆寿、人生礼仪、功名、其他喜庆场合、驱邪等六类整理了 230 种例戏剧本。这里适当做了一些调整,一是去掉了“祛邪类”的两个剧目,以及“人生礼仪类”中四个用于丧葬场合演戏的开场戏剧本,而在此书中专门辑校开场戏中的吉祥喜庆剧目;二是原书吉祥喜庆剧目中剔除了 8 个文字相差不大的剧本,并增补了清代宫廷用于开场的《长生祝寿》《地涌金莲》《芝眉介寿》《蟠桃上寿》《螽斯衍庆》《东皇布令、敛福锡民》《丹桂飘香、霓裳献舞》《会蟾宫》《升平除岁、彩炬祈年》《勾芒展敬》等 10 个吉祥喜庆剧目。在出版社的要求下,也将书名更改成《演剧、仪式与信仰——中国传统开场吉祥戏剧本选校》。另对原版中的字、词错误做了校正。

我们选出这些剧本既是给广大民间艺人提供一些演出文本,也是给那些喜欢传统戏曲,喜欢民间文化的读者提供一套有趣的读物。

文中错误之处,恳请大家批评! 1PnkXoOd8XoIFt0s7zxQScljGVHWYFCtMBk+VLDBW55am3fqAVg5UdYC8Ii4Prv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