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旅游酒店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旅游产业结构链条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主编的《酒店管理概论》中对酒店的定义如下:酒店是以有形的空间、设备、产品和无形的服务效用为凭借,投入到旅游消费领域中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资本或资金运作的经济实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酒店业也加快发展,并逐步进入成熟期。酒店业的发展对于完善和健全我国旅游接待体系、增加旅游创汇和改善整体投资环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酒店最基本、最传统的功能就是住宿和餐饮功能。当前,由于客源及其需求的变化,酒店的功能也日趋多样化,还包括商务、度假、会议功能等。酒店已不仅仅只是提供住宿,而是为旅游提供多种服务、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活产业。随着这些年酒店业蓬勃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的传统酒店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一种有自己特色,给人以文化、个性感受的主题酒店在国内出现了。相比传统酒店那种单一的服务形式,千篇一律的设施设备和模式化的服务,主题酒店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从自己的主题入手把服务项目融入到主题中去,以个性化的服务代替刻板模式,体现出对客人的信任与尊重。历史、文化、城市、自然等都成了酒店借以发挥的主题。由此酒店不再是单纯的住宿、餐饮设施,也是寻求特色与文化的所在。

二、研究意义

主题酒店是带给顾客富有个性的文化感受和难忘体验的酒店,独特性、文化性和体验性是主题酒店的三大重要特征。主题酒店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顾客对酒店的体验效果。从理论上说,顾客的体验效果就表现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因此,以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作为研究基础,对主题酒店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理论意义

依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相关理论,构建基于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主题酒店定量分析模型,对于主题酒店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即顾客体验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加大了对主题酒店的研究深度,也完善了主题酒店的理论研究体系。

(二)现实意义

依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相关理论,对北京主题酒店的顾客体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能够客观发现北京主题酒店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促进北京市各类型主题酒店的有序发展。在企业层面,引导北京市各类主题酒店企业理性和可持续经营;在行业方面,引导市场需求成熟和供给的有序发展;在地方政府方面,引导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合理投入。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依据党的十八大、《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指导原则,以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作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构建定量分析模型,研究北京主题酒店发展现状、问题,提出北京市主题酒店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如下:

1.调查北京市典型主题酒店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状况

2.构建基于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主题酒店发展定量分析模型

3.利用分析模型,完成北京市主题酒店发展的实证分析

4.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北京市主题酒店的发展对策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要求人们通过整理归纳已有的文献,对特定的事实形成科学的认知。本研究从主要的关键词出发,广泛搜集相关文献。文献主要来源于网络数据库(例如:CNKI、万方、Elsevier,Proquest)、社会网络(如Google Scholar)以及报刊书籍等。本文希望在充分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出研究对象的概念、特点,研究变量的概念、测量维度、测量方法、研究现状、相互关系等内容,为模型构建、假设构建和问卷设计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使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更加站得住脚。

(二)半结构访谈法

该方法是通过访谈获取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帮助研究者发现问题,找到灵感,理清思路,使研究者对深层次的内容有更加详细、准确的看法。本研究选择的访谈对象包括酒店管理领域的专家,业界高管,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学者以及有过典型的主题酒店住宿经历的顾客。本研究希望通过半结构访谈,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使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三)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将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对象发放,从而收集所需资料的一种方法。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初稿,通过征询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订,在正式进行大规模调研之前,先进行小规模测量,根据小规模测量结果再对问卷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完善,最终形成本研究大规模发放的正式问卷。问卷发放对象主要是有过主题酒店住宿经历的顾客。

(四)定量分析法

本研究使用定量分析工具以及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研究结论。

(五)案例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调查研究了国内外如巴厘岛硬石酒店、成都鹤翔山庄、深圳威尼斯皇冠假日、北京红墙花园酒店等10余家酒店,对这些酒店进行了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主题、主题酒店

主题:《现代汉语词典》中(商务印书馆1983),“主题”的含义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是与具体的题材和艺术形象的特殊性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并随着作品的完成而最终完成。正如一部好的文艺作品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步入新时代的酒店,也必须创设一个鲜明、独特的主题,从酒店的设计装修、产品的供给程序,到氛围的营造等都要紧密围绕主题、烘托主题,从而形成独特的整体特色。

主题酒店:主题酒店是通过选定的主题素材,采用文化融合的方式,创造一个或多个文化主题为标志,从硬件(建筑、装饰、产品等有形方面)到软件(氛围的营造、服务等无形方面)都围绕主题展开,带给顾客有价值的、难忘的体验的酒店。其最大特点是,将某种文化主题与现代酒店产品有机融合,并渗透到酒店的整个价值链中,使酒店的产品、服务、环境、造型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等都充分体现文化主题。

(二)感知服务质量

感知服务质量:顾客对服务期望(expectation)与实际服务绩效(perceived performance)之间的比较。实际服务绩效大于服务期望,则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是良好的,反之亦然。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直观的加以说明,即:顾客感知服务质量=顾客感知服务绩效—顾客期望的质量。这一概念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服务管理学者的广泛认同。在服务管理文献中,学者们经常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customer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简称为感知服务质量或服务质量(service quality),交替使用这3个概念。

在本研究中,如果未加特别说明,服务质量、感知服务质量、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均表示同一个概念。

二、研究框架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各章节划分及主要内容为:

第一章:绪论。主要是对本项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的介绍。

第二章:感知服务质量相关理论。通过对服务、质量及感知服务质量概念、特性的研究,界定了本项研究的核心概念。此外,分析了感知服务质量的三种属性模型,阐明了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主题酒店相关研究。本章对现有的主题酒店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阐明了主题酒店的定义、主题酒店的本质与特征、主题酒店的分类、主题酒店的建设。

第四章:主题酒店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研究。本章首先对主题酒店感知服务质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主题酒店感知服务质量分析模型,建立了主题酒店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

第五章:基本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北京市主题酒店发展研究。本章首先介绍了主题酒店的起源,其次分析了国内外主题酒店的发展现状,接着对北京市历史文化类主题酒店感知服务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最后给出了北京市主题酒店发展政策层面的建议。

第六章:案例研究。本章选择了国内外典型的主题酒店,如巴厘岛硬石酒店、成都鹤翔山庄、深圳威尼斯皇冠假日、北京红墙花园酒店等10余家酒店进行了案例分析。 3r26vpxO17ZuhkWO8lqfddfd9/RDCJzHiuB4sFqewsEtDUFYWE994h8yUctbjPp4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