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闽北民系和闽北的山林文化

闽北位于福建西北部,境内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风景秀丽,向来有“碧水丹山”之称,闽北物产丰富,除了粮食生产丰富外,它还曾是中国著名的银矿产区和茶叶产区,银矿曾给闽北带来财富,而北苑茶、武夷茶、建版书闻名天下,至于南宋时代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是中国理学的最高峰,也是中华文化杰出的代表之一。

闽北是福建文化的发祥地。它最早是闽越人的居住区,早在商周时期即有神秘的船棺文化。汉代,闽北是闽越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闽越诸王常居住于闽北。汉代,闽中仅设冶县,设治于候官。但到了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闽中新设建安、汉兴(今浦城)、南平、建平(今建阳)四县,与候官并列,共有五县。从五县设置的地区来看,其中四县都属于闽北,因此,从东汉末年开始,福建的经济重心是在闽北,这是没有争议的。三国吴永安三年,设立建安郡,下辖建安、吴兴(即浦城)、建平、东平(未详其地,可能是松溪)、将乐、昭武、绥安(今建宁、泰宁县地)、南平、候官、东安(今同安、南安县地)等十县,这十县中,除了东安与候官之外,其余八县都在闽北,因此,建安郡的治所设在建安县,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它进一步证明了当时的闽北在八闽中的地位。

西晋以后,福建的开发重心渐渐趋向于沿海。西晋太康三年,候官升为晋安郡,南朝梁时期,又设立了南安郡,建安郡只是闽中三郡之一。隋朝统一闽中之后,裁并郡县,闽中仅设建安郡,但是,隋唐的建安郡,其郡治却在福州。唐代,福建逐渐成立了五州郡,即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其中建州仅次于福州,排名第二,是当时的大州之一。福建之所以被命名为“福建”,是从福州与建州二州名中各取一字,这也可以证明建州地位的重要。不过,从当时的人口来看,唐代中期的福建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建州拥有的人口约占福建的 19%-23%,落后于泉州与福州。

闽北在唐末五代的大发展应与北方移民南下有关。闽北位于北方移民入闽的主要道路上,福建三条出省大道:出仙霞岭入浙江,出崇安分水关入赣北,出杉关入江西中部,三条大道都在闽北境内。大凡进入福建的北方移民,首先要进入闽北,然后才能到达福建各地。闽北山水秀丽,田园丰美,自然吸引了许多北方移民定居。如《建宁府志》所说:“建居闽峤上游,土风清嘉,山水娱人,故君子乐居之,其游宦往来者,往往占籍而家焉。”

唐末藩镇之乱愈演愈烈,中原每一寸土地都饱经战火洗礼,破坏极惨。战争造成北方人口掀起南迁浪潮,如淮南道“被兵六年,士民转徙几尽” 。其时,江南东道的人口密度已超过北方中原区域,而北方南下移民的规模又远远超过前代,所以,大批移民穿过江南东道,继续向江西、福建、岭南各地前进。三地之中,又以江西与福建北部吸收了较多的人口。福建南部的汀州、漳州,赣南的虔州以及岭南各州,由于地处边远区域,吸收的人口较少。以故,从东南移民大趋势来看,唐末五代正是福建、江西大发展的时代。闽北在这一发展浪潮中人口增长很快。如《建阳县志》记载:“中原离乱,则士大夫莫不扶老携幼,避诸闽中,而建又为闽之都会”,以故,来到当地的人很多。 大致来说,经过南唐分立剑州与北宋成立邵武军后,唐代的建州被分为三个州军,共有户口 195046 户,约占福建路总人口的41. 6%! 北方移民南下,不仅开发了闽北的农田,还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手工业技术,闽北的采矿业、制茶业在唐宋时期都是最优秀的,从而使闽北经济达以较高的水平。

由此为基点,福建文化开始大发展。唐中叶的剑浦陈陶咏出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诗句。又如名僧大珠慧海,是马祖道一僧团中少数留下文字的代表性禅宗僧人。其后,建州刺史李频在闽北倡导儒学,王延政割据闽北建立殷国,重用儒学之臣,唐末五代闽北出现了江文蔚、江为、杨徽之、孟贯、陈贶等名士,其中还有朱弼这样在南唐庐山国学主讲的老师。经过朱弼的整顿,庐山国学从此走上正轨。时为五代乱世,中原的梁、唐、晋、汉、周五朝都不立国学,因而,南唐的国学被视为中国的儒学中心,地位相当于唐代的国子监。朱弼在这里振兴儒学的成功,代表着闽北的儒学已经跨入全国一流水平,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是闽北文化最辉煌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闽北,不仅是福建的矿业中心,而且是中国重要矿冶中心之一,为了管理闽北的矿业,宋朝在这里专门设置了州军级别的龙焙监。其时闽北出产白银和铜矿、铁矿,宋朝每年用闽北的铜铸造大量货币。建安的北苑也在这一时期成为皇家茶苑,产自北苑的龙凤团茶,成为皇室及士大夫最欣赏的消费品。闽北还是福建的稻米产地,各种山林产品也十分丰富,因此,唐宋的闽北成为人们羡慕的地方。韩愈夸奖福建“有山泉禽鱼之乐”,这句话用在闽北是很恰当的。

从北宋开始,闽北渐成为中国的刻书业中心。由建阳麻沙镇和书坊镇生产的书籍销售全国各地,并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刻书业对闽北文化的影响巨大,当地士子最早使用科举参考书,因而在科举事业上获得极大成功。建宁府所在地建安县和瓯宁县,宋代共有九百多名士。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进入朝廷中枢。宋代宰相中有不少是闽北人,如章得象、章惇、陈升之、吴育、吴充、李纲、徐清叟、徐荣叟等;更使当地人骄傲的是南宋闽北成为理学根据地,杨时、罗从彦、李侗、游酢、胡安国、胡宪、胡宁、刘勉之、刘屏山、朱熹、蔡元定、蔡沉、真德秀等著名理学大师皆为本地人。文史领域也有不少人才,文学家杨徽之、杨亿、柳永、严羽,史学家袁枢、熊克,画家惠崇,法医学开创者宋慈,都是名家大师。南宋闽北还是国内的教育中心,仅建阳一县境内便有 11 座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鉴于朱熹和其闽学派的活动,加上北苑茶、银矿等物质文化,此外,建阳的书坊还是国内最大的刻书业中心,所以,许多学者都认为,宋代的闽北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闽北的兴盛延续至明初,元代闽北有理学家熊禾,诗人杨载、黄镇成、黄清老,明初闽北有名臣杨荣、陈山,画师边景昭。明中叶以后,闽北科举考试衰落,但在文化界仍有小说家余象斗、熊大木,名僧元贤、道霈,清代有大诗人张际亮,音乐家祝桐君,书坊出书盛况一直延续到明末。可见,不能说闽北文化在明清衰落了。当然,从总体而言,明清沿海发展更快,闽北相对落伍,这表明明清时期福建文化重心在向东转移。

闽北文化的特点是山林文化。境内的武夷山是天下闻名的风景区之一,武夷山之外的闽北山水,历来受到称赞。明代名士王世懋对闽北山水赞不绝口,他在《闽部疏》当中说:

自邵武之建阳,非孔道也,然所过六十里问是闽西最佳丽地。原隰夷衍,竹树田畴,丰美饶裕,嚣落相望,烟火不绝。夹溪面街,人家时有数百。于时二月将近,踯躅始放,梨花未残,海棠金爵,尽以樊圃。山花野卉,多不可名,令人应接不暇。

闽北不仅山水秀丽,而且物产丰美。闽北各县山环水抱,土壤肥沃,是福建主要的粮仓。她的山林中有捕不完的珍禽异兽,水里有捞不尽的河鲜美味,在以农业为主的时代,她曾是福建最富饶的区域。武夷山成为学者、道士、僧人向往的隐居地方。许多世家大姓因热爱闽北的山水而移居此地。闽北秀丽的山水和丰饶的物产培植了闽北人热恋家乡的性格,他们觉得家乡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在家乡度过一生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纵使荣华富贵,官居极品,但离开了家乡仍是人生不可弥补的遗憾。因此,闽北人对权势并不是十分热衷,他们即使被贬还乡,仍能优游林下,自得其乐。闽北的山林文化还培养了一批不羡荣华献身于学术的学者,他们对同侪的飞黄腾达视而不见,甘于隐居家乡过着平淡的生活。他们经常是一边咬着咸菜头,一边研究古书;为一条定义而争论不休;世间的荣华富贵似不能在他们的心中掀起任何涟漪。其次,闽北的学人有平民性格。闽北的山区限制了大地产的发展,因而,闽北从来没有田连阡陌的大地主,阶级分化不是那么悬殊,当地的学者多为中下层社会的人物。他们投身于官场之后,比较敢于为民众说话,即使为此得罪权贵也在所不惜。朱熹等考亭学派人物便是以这种态度面对人生的。 DWpC6OKQyfKydfkQG/eyfvNoFrogFTW+3Q9vvlpws/0yP87x3LN0ZnBJHSlS2VU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