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读《西行漫记》有感

小教中文 李万金 201412010118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又称《红星照耀中国》,被称为“中国共产主义起源的经典报道”。作者埃德加·斯诺,是一名美国记者,这位有着国际主义精神的外国友人,不畏艰险,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西北革命根据地。《西行漫记》这本书正是记录了斯诺夫妇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这是斯诺第一次踏入中国红区,在此之前,国际上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认识大多是不全面的,斯诺为了客观公正地揭示红区的真实情况,他无视国民党带有感情色彩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冲破国民党政府的层层封锁进入红区,做最真实的报道。他从未加入过任何政党,他做的是最公平的、最客观的无党派之报道,目的是寻求红色中国的真实面貌。

看完这本书,书中记录的内容,大到红军领袖、将领们的著名论断,小到红军和人民群众的语言、动作、神态,他们身上无不充满着力量和热情。

斯诺像一名摄影师,记录下了“瘦削颇似林肯”“背有点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眼睛大而锐利,鼻梁高耸,颧骨突起”“综合了天真纯朴的奇异秉性和聪明绝顶的智慧以及老成圆熟于一身”的毛泽东,有着“一种柔和而温文尔雅的声音”“留着又长又浓的黑胡须,但仍有着一副孩子气的相貌,一双大眼睛热烈而深邃”“有着某种吸引力”的周恩来,还有彭德怀、朱德、徐海东等领导人。除了这些共产党领袖,还有信仰坚定、不畏牺牲的红军战士,刚毅坚韧的小红军,心地善良、勤劳淳朴的农民……细致刻画的同时,展现了苏维埃社会下,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写出了苏区领袖们的果敢胆识,苏区人民的团结一致。

《西行漫记》中让我们看到“我们革命青年不能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我们只能看到我们面前的任务”。“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攻!敌退我追!”“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大家要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红军就像有释放不完的热情和力量,正因为有这样饱满的精神和坚定的革命决心,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平时的他们平凡可爱,战场上的他们英勇豪气。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从不抱怨,他们心中信仰:只要团结奋斗什么都会有的,这股信念应该就是他们内心永远炽热的原因,也正因为这股信念,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但是,众所周知,西北当时的荒凉,书中第六篇《红星在西北》第二节《死亡和捐税》中也记录着当时作者亲眼目睹的凄惨场景。当时,正是西北地区持续了大约三年的大荒灾时期。“他那将死亡的躯体,肉皮皱巴巴地垂下,你可以十分清楚地看见他身上的每一根骨头;他双眼无神地张着,哪怕是二十岁的年轻人,他也像个干瘪的老太婆一样步履蹒跚。要是他运气好有妻室儿女,他早已卖掉了他们换口饭吃。他已卖掉了自己所有的一切——房上的木头,大部分的衣物,甚至卖掉了最后一块可以遮羞的破布,在炎热的太阳下抖抖索索,他的睾丸软软摆荡着,就像瘪瘪的橄榄核——这最后冷酷的嘲弄提醒你,他曾经是个人!”“他们小小的骷髅弯曲畸形,骨头突出,细细的胳膊如同柴枝,那发紫的肚皮里塞满了树皮和木屑,像肿瘤似的鼓胀起来。女人们蜷在角落里等死,她们的臀部瘦骨嶙峋,乳房干瘪,垂下来像皱巴巴的布口袋。”看到这些文字,脑中所浮现的场景让人毛骨悚然,斯诺对这些普通的人民悲惨的命运的刻写,让我们明白,更让世人明白了中国人所遭受到的剥削和苦难不是如今教科书上的只言片语所能传达的,而是一部部真真切切的血淋淋的悲剧。而造成这无数悲剧的罪人就是那些囤积粮食的地主老财,挥霍和浪费粮食的官僚,收取高附加税,干扰赈济物资运输的军阀,多么可悲,中国人为难中国人,若不是这些人,百万生灵可以免于在饥饿和疾病中死去啊!

即便如此,中国的农民并不是消极,逆来顺受的,“只要有方法,有组织,有领导,有一个可行的纲领,有希望和武器,他们就一定起来战斗。”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就足以印证这一点。

一切多亏有了共产党,有了红军战士,有了千万农民的诚挚信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领导者“是有炽热的理想信仰、意识形态和主义的受过教育的人”,他们领导红军认真做好统战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部队的建设,进行根据地的行政建设工作,不断研究做好经济工作,实施土地政策,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是因为红军战士们的英勇神武、顽强拼搏,一切为了革命的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是因为支持革命的广大农民群众,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发挥革命主义的乐观精神,仍然坚持着信仰。正是大家的内心达成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心中那份美好的期待与向往,终于盼来了革命的胜利。

《西行漫记》中斯诺预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中国,照耀全世界,而历史的步伐也印证了斯诺的这一预言,使得这部作品更具传奇色彩。几十年过去,《西行漫记》这本书依然值得一读,它带我们回到那个不朽的时代,同时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时代,思索人生的价值。

点评: 本文语言流畅,较好地表达了作者读《西行漫记》所受到的感动和教育,结合所读作品分析了中国人民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并取得胜利的原因,这说明作者初步具备了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所学理论分析历史作品的能力。 jJ6jZRlqVP91d4sorXQUMq0rqvLX2Ht26Dj0796biouGsxylS1nGI8u0AgcCkau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