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学习和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时代背景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2015年初,在中央党校,面对参加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辩证地梳理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后,截至2015年5月5日,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其他不同场合涉及这一问题的讲话有20次之多。

“四个全面”的提出,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国(境)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四个全面”的提出有着实践需求与理论基础。《人民日报》在今年春节后连续发表五篇评论员文章。对这五篇文章新华社都发了通稿,全国各地党报都及时进行了转载。评论员文章的首篇是综合篇,题目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发在《人民日报》2月25日头版头条。2月24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700余字播报了《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的消息。这样的版面、时段和口播消息的时长安排,在以往都是不多见的,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国内媒体对“四个全面”的宣传,引起了国(境)外媒体纷纷发表文章和消息予以评论。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有一个逐步提出、日益明晰的过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小康之家”的设想。2002年,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十八大将“建设”改成“建成”,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从全面深化改革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做出重要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从全面依法治国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2014年10月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从全面从严治党看,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对党的建设做出部署。邓小平同志一再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2年的十六大和2007年的十七大,都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格局。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和任务。2012年,十八大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再次强调要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现在,又直接使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映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长期实践的根本要求。“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十八大以后提出的。但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推进改革开放、法治建设和党的建设,则是党领导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进行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则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在这一目标确定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也正是党领导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其他“三个全面”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其长期实践的根本要求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发展的现实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历30多年的实践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就能使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已经取得的成果继续发扬光大。否则,前面几步的努力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的这一步走好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也就能取得更为突出的成效,并由此更加坚定干部群众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和奠定基础。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保证“四个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且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3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线是改革,核心是改革,动力是改革。正是由于这一强大的动力驱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并最终提出,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形成新的成果。同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之后,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和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的特征更为突出。进入攻坚阶段的改革发展,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更彻底的举措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更全面的推进破解制约改革深化的各种难题,已经成为难以绕开和必须完成的任务。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攻坚克难,只能从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必由之路中找途径,只能靠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强大动力来推动。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明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指出,其中之一就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构成,同时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后盾、可靠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程要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要固定下来,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都必须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和固化。否则,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很容易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因为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以法律、制度的形式规范改革进程、固化改革成果,实质上就是要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贯穿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始终,使依法治国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驾护航者。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的依法执政方略。党为了领导好依法治国,就必须顺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锻炼、自我提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不能拥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依法执政要求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任何权力都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不能允许任何人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废法。领导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改革就是要突破法律,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改革和法治对立起来了。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强调改革过程中,执政党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要让法治在改革中发挥引领和推动的作用,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确保改革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这是对党的依法执政理论的重要完善。此外,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各级党组织从方向和组织上实现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但在具体工作中,要理顺党委政法委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支持司法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独立行使职权,而不能非法干预,甚至越俎代庖。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在思想、政治、作风、反腐倡廉以及制度建设的任何一方面建设与治理状况,都会对党的领导、党的形象,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产生直接影响,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进程与实践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一种涉及全局性、整体性的发展目标,党自身也就只有全面的而非单一的、从严的而非一般的管党治党,才能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不因目标、决策的偏移出现大的失误,不因领导能力、水平的不足造成消极后果,不因自身存在的缺陷、问题付出巨大成本。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反腐倡廉水平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导力量的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体现。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涉及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的攻坚战,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能不能取得新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就是对党能否有效发挥领导改革的作用,能不能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的考验,党如果不能保证自己在改革方向上的明确、改革路径上的可行和执政行为上的科学、民主、法治与廉洁,就难以胜任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职责。另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本身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党本身必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通过管党治党体制机制的深层次改革,做到在异常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前,依靠党的领导风险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推进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这种保证作用,既体现于党对全面依法治国方向、性质与目标的把握之上,也体现于党领导人民群众科学立法、严格守法、带头执法的实践之中。这两方面的体现,都对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说,党在保证法治建设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前进的进程中,也要按照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要求,严格管党治党,实现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法律权威,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防止以权阻挠执法、干预司法、非法剥夺公民权利的行为,由此实现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作用与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

第一,“四个全面”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路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索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重大问题,为实现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指明了路线图。“四个全面”针对的是发展路径,谋划的是顶层设计,注重的是把握规律,是对当前社会发展种种问题明辨轻重缓急之后的明智抉择,有利于我们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具有思想引领、重点突破和战略提升作用。具体来看,每一个“全面”都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密切相通。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里程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基础上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3个梯次递进的目标,共同形成了中国梦的基本构架。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新引擎”。发展是最大的民意,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硬任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必将成为撬动中国梦的有力杠杆。再次,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稳定器”。法治既是重要的硬约束,也是关键的软实力。法治中国既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又是中国梦的可靠保障。最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只有全面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才能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打造成忠诚党的事业、勇于改革创新、深受群众拥护的“梦之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可见,“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途径,为推动中国梦的顺利起航树立了明确的前进航标。

第二,“四个全面”对接“总布局”这个大蓝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确立了新指南。每一种科学理论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总以一定现实基础为条件;反过来,科学理论一旦形成,对现实基础有超越、引领和指导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久而弥新的真谛所在。“四个全面”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着眼深层思考和顶层谋划,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布局确立了发展目标,用全面深化改革为总布局带来了内在动力,用全面依法治国为总布局提供了有效保障,用全面从严治党为总布局形成了强大支撑,对促进总布局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四个全面”植根“新常态”这个大背景,为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新方略。“四个全面”打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刻回答了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破解新常态下的发展瓶颈提供了重要引领。全面深化改革适应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新形势,深刻回答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推进新常态下的动力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依法治国进一步指明了国家发展的治理方式,深刻回答了将改革和发展引入法治轨道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实现经济新常态提供了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深刻回答了以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了坚强保证。正是基于新常态这个大背景,着眼“发展起来以后”如何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四个全面”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筹改革发展法治党建之间的有机联系,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确立了新向导,是我们党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与时俱进的新方略,为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指引了努力方向。

第四,“四个全面”为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增添了新动力。“四个全面”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根本的四个关键方面整合为一个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战略性顶层设计,必将在思想上产生系统聚合效应,在工作中形成链式裂变效应,催生出促进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正能量,从而成为凝聚中国力量、鼓舞人民士气的精神旗帜。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乏力、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增多的突出问题,如何在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中啃下改革剩下的硬骨头,如何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如何优化政治生态,既看方法智慧,又看精神境界,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四个全面”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激发起人民群众的极大创造热情,才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因此,“四个全面”是集聚正能量的现实举措,为我们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迎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美好明天带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xvrpjmIJBlcJoejOUbsQHzNbqR62eBxKB2X46iTqqNtv5J31MSqSE4OZjNFoT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