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 四大文化古国之古埃及

在非洲的北部有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那里气候炎热干燥,终年无雨,完全不适于人类生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死亡之海。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的尼罗河从高原上奔腾而下,从撒哈拉大沙漠的东部边缘地区流过,注入了地中海,它给沙漠带来了一线生机,在茫茫的沙漠中形成了一条带状的绿洲,从而成就了埃及。但是,在远古的农业移民来到这里以前,埃及还只是一片蛮荒,鲜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大约在公元前 4000 年前后,远古的农人发现了这条大河,他们从美索不达米亚来到了这里,并沿河而上,在尼罗河两岸开辟了灌溉农业。尼罗河每年 7~11月都会定期泛滥,洪水会淹没两岸的土地,但也带来了饱含腐殖质的肥沃土壤覆盖在土地上,使农田能够保持肥力,因此,这些农人们年年都能获得高产,农业迅速发展,很快就富裕了起来。古埃及的诗人是这样赞美尼罗河的洪水的:“瞧,它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多么大方!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这些就是它的礼物,比金银更贵重……” 可以说:没有尼罗河,也就没有埃及,那里将只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

埃及属炎热干燥的沙漠气候,因此,尼罗河在埃及境内并无支流,农业区只能沿着尼罗河两岸几公里范围内从南到北呈带状分布,只是在北部的下游入海口处,因为河泥淤积使尼罗河产生了分叉,形成了三角洲,才有一片较大的冲积平原。远古的农人们来到这里以后,在这条狭长的带状土地上,形成了数十个氏族部落,依靠尼罗河馈赠的肥沃土壤,他们丰衣足食,过着田园诗般的氏族公社生活。因为每年的洪水泛滥后田地的界线都会被淤泥掩盖,因此,他们每年都要重新丈量和分配土地,氏族的酋长和长老们,会尽可能公平地把土地分给每个家族。农耕生产是半年辛苦半年闲,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其他的活动,因此手工业也很快发展起来,制陶、织布、皮革、金器、珠宝、象牙等产品的制作都有很高的水平。他们还利用尼罗河的船运之便从事商业活动,用自己生产的丰富农产品和精美的手工业制品,与外界进行贸易,换回所需要的各种物资。

从考古发掘的墓葬来看,远古时期埃及的社会还是相当平等的。一般都是砖砌的长方形墓,有的墓葬虽然较大,随葬品较多,但并没有显示出王者的特别尊贵,那可能只是大家族的族长或者富者的墓葬。考古还发现,一些真正有可能是王者的墓葬反而还更小。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埃及产生了统一的需要,因为水利设施、道路交通、商业贸易等的发展,都需要在跨氏族的范围内进行协调和交往。因此,到公元前32 世纪时,基本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氏族联盟。公元前 31 世纪,上埃及的法老(国王)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定都孟菲斯,建立了埃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而原来的几十氏族则成了几十个州,氏族的酋长则成了州长。埃及古代历史学家曼涅托,曾列出从美尼斯统一埃及一直到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统治埃及时期的埃及王朝世系表,世系表把古埃及历史分为 30 个王朝(一个王朝对应于一次统治家族的变换)。其中美尼斯登基是在公元前 3050 年,第一王朝是从公元前 3050 ~前 2890 年,历经了 7 位法老。

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封闭,它西面是利比亚大沙漠,东面除了沙漠还有红海,北面是地中海,南面有努比亚沙漠和陡峭的峡谷以及一连串的大瀑布,入侵者很难进入。实际上这时埃及周围地区都还非常荒凉,杳无人烟,根本就没有能够威胁到他们安全的民族和部落。因此,古埃及是个非常安全而和平的国家,极少发生战争。古埃及没有一个城市建有城墙和军事防御设施,甚至连稍大的城市也没有,只有村庄和小城镇。因为很少有战争,所以古埃及的王权并不发达,从而形成了由掌管宗教的祭司拥有最大权力的特殊政治形态。实际上埃及的国王都被称为“法老”,他们拥有宗教权威和行政权威的双重身份,集神权和政权于一身。但是,埃及的法老并不是居住在宏伟奢华的王宫里,他们的居所规模都不大,而且都是与神庙在一起。

从第一王朝到第六王朝,是埃及历史的古王国时期(前 3050 ~前 2191 年)。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建立的是中央集权制的政府,法老下设一个统管全局的宰相,宰相下设几个分管具体事务的大臣,各州设有州长,州长之下也设有行政官员。土地制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原来的氏族公有,变为了国家所有,国家把土地分配给每户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缴纳税赋并承担劳役。国家每隔 1~2 年要对土地进行一次重新丈量和重新分配,农民可以对分配给自己的土地进行转让,甚至买卖,但是所有的这些土地的变更都必须到政府机关进行登记,并办理严格的手续,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税收。而且国家税收的比率还相当高,占到收成的 3 /10(中国商周时期是 1 /9,汉朝是 1 /15),但是,国家的福利待遇也非常高,可以说实行的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农民如果遭遇到天灾人祸而导致减产,可以减免税收,如果绝产,国家可以提供生活物资补助。政府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大型仓库,负责征收税赋,仓库里储满了谷物、布匹、牲畜等各种物质,这些物质除了用来支付国家的耗费外,也用作荒年的储备,年景不好时给人民发放生活物质,还负责分配种子和牲畜。也有考古资料显示,国家实际上控制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而且还负责产品的分配,“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

埃及人也是多神崇拜,神的形象多种多样,有的具有人的形象,有的具有动物的形象,天地、水火、太阳、月亮、星辰、动物、植物等等,所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崇拜的神灵。每一个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神祇,也有一个地区崇拜多个神祇或多个地区崇拜同一个神祇的现象,据考证,古埃及的神多达上千个。埃及统一后,各王朝法老们都推出自己出生地的神,使其成为埃及的主神,由全埃及人共同崇拜,但在各州,各个地方仍然有自己崇拜的地方神。另外,神祇也有不同的属性,有的是农业的神,有的是工匠的神,有的是阴间的神。而法老则是神的化身,是神的代言人,他们被称为神王,拥有行政、司法、军队的最高权力,同时也是主神的大祭司。法老手执生命之符,表示有生杀大权。

统一后的埃及各王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法老的权力越来越大,同时王国的财力也逐渐增强,积聚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因此,这也助长了法老的奢华之心,但是这种奢华并不是表现在世俗生活上,而是表现在修建死后居住的陵寝上。为了使死后的灵魂能够得到更舒适的永久的安宁,法老们开始建造坚固而巨大的陵墓,这些陵墓一般都是从法老登基即开始修建,往往要修建几十年,一直到法老去世,这些巨大的陵墓也就是后来被誉为古代世界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的建造始于第三王朝的第一位法老左塞尔,他在位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 2686 ~前 2650 年。左塞尔统治时期曾对西奈半岛发动过数次远征,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并派人前往该地开采绿松石等矿产。他还向南方尼罗河上游的努比亚地区进行扩张,征服了那里的土著黑人。左塞尔任命的宰相叫伊姆霍泰普,伊姆霍泰普虽然出身贫寒,但是有过人的智慧和渊博的学识,因而受到重用,正是他别出心裁地为左塞尔建造了这种新陵墓。

左塞尔的陵墓是这样建造的,伊姆霍泰普先在岩石上打了一个 28 米的深井,在井下建造了墓室。然后在地面上用巨石围成高达 10 余米的高台,中间填满碎石和泥土。但是左塞尔和伊姆霍泰普都不太满意,觉得不够宏伟,于是又加盖了一层 10 余米高的稍小的平台,但他们觉得还是不够宏伟,于是再加盖一层 10 余米高的再稍小点的平台,这样一连盖了 6 层,于是就形成了高 61 米,底边东西长123 米、南北长 107 米,6 层阶梯式的金字塔形的宏伟陵墓。由此,开创了埃及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时代,后世法老纷纷仿效。

第四王朝的第一位法老斯涅弗鲁(前 2575 ~前 2551 年在位)建造了 3 座金字塔。第一座建造在麦杜尔,本来也是阶梯形的,斯涅弗鲁想把阶梯填平,于是就填成了近似于角锥形。后来他要人在达淑尔建造一座真正的角锥形金字塔,但由于设计上出了误差,建造到一半时发现角度不对,于是就改变角度,结果建成了弯曲的角锥形金字塔。斯涅弗鲁因此仍然不满意,于是他又要人在达淑尔另建了一个标准的角锥形金字塔。

继承斯涅弗鲁王位的等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前 2551 ~前 2528 年在位),建造了古埃及历史上最大的金字塔。该金字塔建在孟菲斯附近的尼罗河西岸的沙漠中,塔呈四方角锥体形,高 146 米,每条底边长 230 米。墓的入口在塔的北面离地面 13 米高处,墓室原建在塔底,后来又在塔内的中部修建了墓室。金字塔的附近还建造了一个石雕的巨大狮身人面像,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守护神,因此建此石雕狮子守护陵墓。据估计该金字塔用了 230 多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块,平均每块重约 2.5 吨,大块的有几十吨重。现代的人们很难想象,在远古的技术条件下,他们是怎么把那些巨大的石块搬到那么高的地方去的。

对于为什么要建这么高大的金字塔,人们也有许多猜测,有人认为,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升天,金字塔是法老灵魂升天的天梯。也有人认为,建造如此高大而坚固的金字塔主要还是为了防止盗墓,因为法老的墓葬里都会随葬有许多贵重的宝物。据统计古埃及法老共建造了 80 多个金字塔,建造年代是从公元前 27世纪~公元前 18 世纪,前后约经历了 900 多年。但是,此后的法老就再也没有建造金字塔式的陵墓了,转而选择在偏僻而隐秘的山谷深处,挖掘深深的岩石墓穴来埋葬,因为高大雄伟的金字塔惹人注目,因此并不利于防止人们盗墓。

历史学家曾认为埃及当时是奴隶社会,那些金字塔都是法老强迫奴隶建造的。但是近年来根据考古的情况和出土的纸草文献等资料的研究来看,埃及当时并不是奴隶社会,而是以自耕农民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社会,那些金字塔都是为国家服劳役的自耕农民建造的。他们分批的来自全国各地,每批服役三个月。而且从埃及历史的发展情况来看,当时也不可能是奴隶社会。因为我们知道古代奴隶社会的出现,都是因为游牧民族或者其他的野蛮民族对农业民族进行侵略和征服,然后对他们实行种族奴役而形成的。但是在公元前 18 世纪以前,埃及并没有遭受过大规模的游牧民族入侵,更没有被野蛮的外族征服过。

在古埃及的中央集权制社会里,政府对全国有强大的掌控力。法老通过“全国的管家”——宰相,来管理国家事务。宰相领导着一个由大臣和官员组成的官僚机构,他们通过地方各州的政府,掌管着全国的水利治理、交通运输、财政税收、物质仓储、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土地分配,甚至还负责产品的分配。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仓库里,装满了谷物、布匹和各种物质,用来支付国家的各项开支和作为荒年的物质储备。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们除了要缴纳赋税外还要服劳役。为国家修水利、修道路、兴建公共工程、开矿……包括为法老建造陵墓。那些宏伟壮观的金字塔就是这些为国家服劳役的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

远在第一王朝建立以前,埃及各地就已经有了图形文字,美尼斯统一埃及后,在国家书吏的努力下,埃及形成了系统的成熟象形文字。埃及人还发明了一种用芦苇制成的书写材料,被称为“纸草”。他们把芦苇切成细条放在水里浸泡,然后将浸透的芦苇条横直重叠压成一块块的,风干后就成了书写用的纸草。埃及人用水、黑烟灰和胶浆调制成墨水,用芦苇秆做笔来写字。埃及的沙漠气候非常干燥,而纸草也非常耐腐蚀,所以考古学家现在仍然能在埃及的古遗址和沙漠中找到许多古代纸草文献,这些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古埃及人民的生活、社会、宗教、法律等等,各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古埃及的司法部门分为国家的高等法院和地方的州法院,高等法院设一名院长,并由一些祭司和官吏担任审判,主要处理危害国家安全的重要案件,比如政变、叛国、盗墓等等。地方法院负责本州的案件审理,主要审理民事案件,国家法律在地方也是适用的。可惜古埃及的成文法典未能发现有遗存,不过从出土的纸草文献中,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古埃及的法律情况。在古王朝时期,政府对不能完成税收的农民的惩罚是鞭打,但是政府也会根据年景的好坏来调整税收的数量,遭遇到严重的天灾时,税收会全免。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法律也允许合理的税收拖欠,比如,某纳税人如果遭受到抢劫使他无法正常纳税,纳税人会被宽恕。州长、法官、祭司等官吏也可以得到税收减免,减免的理由是用税收来冲抵俸禄。州长等各级官员的任免权,从理论上来说属于法老,但是因为古埃及还保留有氏族社会的传统和子承父业的习俗,所以很多情况下都变成了家族世袭,法老因此也不得不认可。

古埃及有关家庭、离婚、继承等方面的法律案例也常见于纸草文献。离婚完全自由,男女双方均有主张离婚的同等权力,不能生育是提出离婚的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因。离婚时妻子可以获得夫妻共同财产的 1 /3,并可以带走婚前带过来的所有嫁妆和男方送给女方的财礼,如果这些嫁妆和财礼已经不在,那么丈夫要偿还价值相当的财物。继承法存在有遗嘱继承和无遗嘱继承两种情况,如果有遗嘱则按遗嘱办理,如果无遗嘱,全体子女可以平均继承遗产。长子在继承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先和特权,但同时他也必须承担父母的祭祀。如果死者没有子女,则由其兄弟姐妹继承遗产,如果死者既没有子女又没有兄弟姐妹,则由其父母继承。一般来说,妻子和丈夫都不能继承对方的遗产,因此,在丈夫去世后,妻子仍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嫁妆和夫妻共同财产的 1 /3 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古埃及社会非常稳定,但是因为地方各州长经常都是世袭,这为地方家族势力的壮大造成了机会,因此也为中央政府的集权统治埋下了隐患,在延续了 8 个多世纪的稳定统治后,国家的统一出现了危机。古埃及第六王朝的第五位法老佩皮二世 6 岁继位(公元前 2281 ~前 2187 年在位,继位之初由他母亲摄政),他活了 100 岁,在位时间长达 94 年,因为在位时间实在太长,晚年时他已无力治国,而此时因人口的增长,埃及已出现粮食短缺和饥荒,导致国家出现经济和政治危机。在他统治的后几十年里,埃及已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地方各州各自为政。佩皮二世死后,他的儿子安蒂姆萨夫二世继位,但是继位一年后即去世。在找不到足以服众的新法老的情况下,只好由他的女儿尼托克丽斯继位,但她也只在位 2 年,此后因为没有了合适的继承人,法老被别的家族继承,第六王朝至此终结。虽然此后以孟菲斯为首都的王朝仍然存在,但是许多地方州长已经自立为王,埃及已经陷入了分裂。第六王朝的终结也被认为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的结束。

古埃及的这次分裂延续了一个多世纪,史称第一中间期。在这一时期里,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王朝不断变换,以致曼涅托的王朝世系表里这一时期的王朝记录也很混乱,他大致列出了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共 4 个王朝。到公元前 21 世纪,埃及又形成了以底比斯为都城的上埃及与以耶拉孔波利斯为都城的下埃及相对峙的两个强大政权,两者的冲突不可避免。公元前 2060 年,在门图霍特普家族统领下的上埃及打败了下埃及,再次统一了全埃及,建都底比斯,门图霍特普家族建立的王朝是古埃及的第十一王朝。埃及的历史也从此结束第一中间期,进入了中王国时期(前 2060 ~前 1785 年)。

统一后的埃及恢复了政治稳定,政府大力兴修灌溉水渠,拓展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经济也重新繁荣起来。公元前 1985 年,宰相阿蒙涅姆赫特通过政变成了法老,建立了古埃及第十二王朝。阿蒙涅姆赫特一世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实行了一个富有远见的垦荒计划——开发法尤姆绿洲。位于沙漠深处的法尤姆是埃及地势最低洼的地区,那里有湖泊和大片的沼泽地,湖泊的水面低于海平面 45米。阿蒙涅姆赫特一世把首都迁移到法尤姆绿洲的伊塔威,并开挖河渠,沟通了尼罗河水与那里的湖泊的联系,使法尤姆地区成了一个盛产粮食的农业区。

中王国时期埃及的外部环境已没有了古王国时期的和平安宁,因为随着游牧民族向西亚的不断迁徙和发展,这时他们的势力已遍及中东,中东的草原和沙漠地区都已经游牧化,他们通过西奈半岛不断侵袭埃及的东北部。而且此时的南方也不再安宁,努比亚的土著黑人部落受埃及文明的影响也已经开化,他们结成军事联盟,也经常对埃及南部地区进行抢劫。第十一王朝统一埃及后,曾再次对南方的土著黑人进行征服,打击他们的侵扰,并占领了努比亚地区的大片土地。在东北方面,为防止游牧民族的入侵,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东部修建了被称为“大公墙”的防御工事。为加强军事力量,埃及开始建立训练有素的常备军,而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只有以州为单位临时征集的民兵。

公元前 1785 年,因为无嗣,第十二王朝终结,继之而起的第十三王朝统治力非常弱小,无力控制整个埃及。位于三角洲西部的克索伊斯地区首先宣告独立,建立了第十四王朝,其他地区也纷纷据地自立,埃及又重新陷入分裂的局面。分裂削弱了埃及的实力,致使埃及更加无力抵御来自东北方向游牧民族的侵犯。公元前 1720 年,一个被称为喜克索人(埃及语,意为异族统治者)的游牧民族从西奈半岛大举侵入下埃及,占领了整个三角洲地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牧羊王国。

喜克索人可能是公元前 18 世纪侵入中东的胡里安人的一支,他们使用马拉战车、复合弓、青铜战斧、金属盔甲等先进的军事技术,这些先进军事技术的任何一项埃及都无法相比。喜克索人与所有的游牧民族入侵者一样,首先是大肆地烧杀掳掠,杀掉所有有反抗能力的成年男人,留下妇女和儿童做奴隶,然后毁掉农田,把三角洲平原变为了他们放牧的草场。他们在下埃及建立起种族奴隶制统治,从而为埃及带来了奴隶社会。

被迫迁都底比斯的上埃及统治者为避免被消灭,不得不向喜克索人纳贡称臣。而这时,南方的努比亚土著黑人也趁机摆脱他们的控制,并与他们为敌,努比亚人与喜克索人结成盟友,使上埃及人陷入了两面受敌的困境。埃及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困难时期,在这期间,王朝虽然又经历了几次更替,但是他们逐渐学会了使用马拉战车等先进军事技术,并励精图治,不断增强军事力量。他们首先打败了南方的努比亚人,南方的问题解决后,他们已经有力量向喜克索人发起反攻了。

喜克索人对下埃及人民实行残酷的种族奴隶统治,因此也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下埃及曾多次爆发奴隶起义,但均被武力镇压。上埃及发动对喜克索人的进攻后,得到了下埃及人民的响应,在他们的支持下,经过近 30 年的反复争战,公元前 1570 年,埃及第十八王朝的雅赫摩斯一世终于打败了喜克索人,解放了三角洲平原,统一了全埃及。

从公元前 1785 年第十二王朝终结后埃及出现分裂,到公元前 1570 年第十八王朝打败喜克索人恢复埃及的统一,这段时期被称为埃及历史的第二中间时期(前 1785 ~前 1570 年)。统一后,埃及进入了新王朝时期(前 1570 ~前 1085 年)。

埃及人再一次恢复统一后,接受了教训。为了防止野蛮民族的再度入侵,他们开始主动出击,扩大自己的疆域。埃及军队占领了西奈半岛,并进一步沿地中海东岸向北推进,当他们推进到巴勒斯坦地区时,终于与胡里安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发生了冲突,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埃及与米坦尼的冲突时断时续持续了近 2 个世纪,他们之间曾多次达成和议,又多次重开战争,双方的争夺主要集中在叙利亚地区。

胡里安人是在战胜亚述人之后,占据了叙利亚高原和两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从而建立起了强大的米坦尼王国。他们的北面是占据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米坦尼王国与埃及的长期战争给了赫梯人扩张的机会,他们从北面不断侵吞米坦尼的领地,使米坦尼的实力大为削弱。因此,这使埃及在与米坦尼王国的争夺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为了对付赫梯人,米坦尼不得不设法与埃及和解,米坦尼国王把公主嫁给了埃及法老,以通过联姻关系与埃及结成联盟,共同对付不断扩张的赫梯王国。

新王国时期是古埃及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在南方,他们通过对努比亚人的征服,把疆域推进到了尼罗河上游第四瀑布。在中东地区,埃及一度占领了叙利亚高原,并把疆域推进到了两河流域的幼发拉底河边。埃及还建立了海军,控制了地中海的东部海域。通过对中东地区的扩张战争,特别是与米坦尼的联姻,埃及获得了大量的中东地区的先进技术和各种人员。埃及曾一次就从米坦尼获得 8.5 万个具有各种不同技能的人员,他们被充实到埃及的各行各业,这些人员和技术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埃及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新王国时期埃及的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繁荣,手工业品和奢侈品的制造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在国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而玻璃制品更是埃及人独特的发明。他们与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产品销往中东、西亚、地中海的沿岸国家,以及努比亚以南的非洲地区。埃及还开辟了经由红海而与印度洋沿岸国家进行的海上贸易,并通过在红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商品贩运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往来。红海贸易航道的开辟也带动了红海两岸的文明发展,红海东岸的阿拉伯半岛和西岸的非洲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地区都相继出现一些商业城市。非洲东北部的原始部落也因此而得到开化,并逐渐进入了文明社会,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等地也因此开始出现了一些黑人部落联盟国家。

但是米坦尼与埃及的结盟并没有能阻止赫梯人的扩张,米坦尼王国在赫梯人的打击下越来越衰弱,这使亚述人得到机会重新崛起。公元前 1350 年,米坦尼王国在赫梯人和亚述人的联合打击下灭亡,国土被他们瓜分。米坦尼王国灭亡后,埃及就直接面对着了强大的赫梯帝国的扩张势力,为争夺对叙利亚地区的控制权,埃及与赫梯又展开了争夺战争。

赫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制铁技术的国家之一,大约在公元前 15 世纪,他们就开始使用铁制兵器。但是他们的制铁方法并非熔炼,而是锻造。因为他们还不能把铁矿石溶化,而只能是把铁矿石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反复烧红和锻打,去除铁矿石中的杂质,从而形成熟铁。用这种方法制铁费力又费时,因此造出的铁器非常昂贵,据史料记载是当时黄金价格的 60 倍。但是铁制兵器的使用,使他们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强的军事实力,因此他们对这种制铁技术严加保密,直到公元前 12 世纪,赫梯王国灭亡后,这种制铁技术才传播到中东各地。

公元前 1285 年,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为夺回对叙利亚的控制权,与赫梯国王穆瓦塔尔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卡迭石战役,考古学家从出土的赫梯楔形文字泥板文书中了解到了这次战役的经过。

卡迭石是赫梯在叙利亚的军事重镇,扼守着通往北叙利亚的交通要道。拉美西斯二世集结了 4 个军团,共 2 万余人的军队,亲自率领这支军队出征叙利亚。赫梯国王穆瓦塔尔通过布置在埃及的谍报人员,早已获悉了埃及将进攻的情报,并做好了军事准备。赫梯集结了 3000 多辆战车,2 万多人的兵力,隐秘布置在卡迭石城堡内外。

埃及军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急行军,到达了距卡迭石 8 英里的奥伦特河边。驻营一夜后,次日清晨,拉美西斯二世率军渡河直抵卡迭石城下。赫梯伏兵蜂拥而出,立即将埃及军队包围。拉美西斯二世在卫队的保护下左冲右突,始终无法突出重围,幸亏一支落在后面的后续部队赶到,打破了赫梯军队的包围圈。突围后拉美西斯二世组织军队连续发动了 6 次进攻,但一直未能攻下卡迭石城堡。此次战役双方都损失惨重,拉美西斯二世无功而返。

此后双方仍然战争不断,但是双方势均力敌,胜负难分。这时,形势已经对赫梯不利,因为亚述已经重新崛起,从而对赫梯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公元前1269 年,赫梯国王穆瓦塔尔去世后,继任的国王哈吐什尔向埃及提出了和议。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埃及也筋疲力尽无力再战,因此,拉美西斯二世同意了和议,双方缔结了和平条约。条约规定:双方实现永久的和平,永远不再发生敌对,永远保持美好的兄弟关系等等。这个条约被刻在了底比斯的神庙里的墙壁上,考古学家在赫梯王国的遗址中也发现了这一条约的楔形文字泥板文本。赫梯王国后来在亚述人和来自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的弗里吉亚人的两面夹击下灭亡,叙利亚地区因此被日益强大的亚述人夺取。

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的埃及国势非常强盛,他在位时间长达 60 多年,活了96 岁,公元前 1213 年,拉美西斯二世去世。他死后埃及开始衰弱,此后几位继任者在位时间都不长,宫廷内乱,政局不稳。不久后又发生叛乱,一个叫伊苏尔的叙利亚人夺取了王权。伊苏尔强迫全国向他纳贡,但各地方的统治者拒不服从,各自为政。公元前 1186 年,“神的儿子”——塞特那克特,推翻了伊苏尔,恢复了叛乱之前的全国秩序,建立了第二十王朝。

第二十王朝时期(前 1186 ~前 1085 年)埃及的外部环境已经更加恶化,地中海上的“海上民族”活动猖獗,他们不断入侵埃及的沿海地区,埃及在地中海东岸的领地也被他们夺去。南方努比亚以南的库施地区(今苏丹境内)也出现了一些黑人部落联盟,他们对埃及南方地区开始形成威胁。西面的利比亚沙漠地区也出现了游牧民族,他们也不时地劫掠尼罗河三角洲的西部。埃及国内也动乱不断,盗墓者猖獗,官员腐败,地方官僚贵族和神庙祭司积聚了大量财富,分裂势力在膨胀。

公元前 1085 年,埃及发生动乱,国家陷入分裂,下埃及贵族斯门德斯夺取了王权,他建立了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建都塔尼斯。但是他仅能统治下埃及,埃及的南方则被底比斯阿蒙神庙的大祭司霍里赫尔控制,他仅在名义上承认斯门德斯的法老地位,埃及再次形成了分裂混乱的局面,进入了埃及历史的第三中间期(前1085 年~前 664 年)。

分裂的埃及无法抵御外族的入侵,利比亚沙漠中的游牧民族不断入侵下埃及的三角洲地区,他们开始在那里定居。公元前 945 年,利比亚人的首领舍顺克一世推翻了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建立了所谓的“利比亚王朝”(即埃及第二十二王朝)。舍顺克一世还进军上埃及,控制了埃及南方。舍顺克一世把他的儿子任命为阿蒙神庙的最高祭司,以此控制南方僧侣集团的势力。在稳固了埃及国内以后,舍顺克一世还出兵巴勒斯坦地区,攻占了耶路撒冷等地,并建立了与腓尼基等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贸易。

利比亚人在埃及的统治并不稳固,反抗他们统治的力量一直存在。公元前817 年,埃及南方阿蒙神庙的僧侣们摆脱了利比亚人的控制,在底比斯建立了第二十三王朝,埃及再一次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北方的利比亚人王朝也存在分裂倾向,地方总督经常拥兵自立。公元前 730 年,三角洲地区掌握大批军队的特夫拉赫特自立为王,建立了第二十四王朝。

这时,南方库施地区的黑人部落也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库施王国,并日益强大。公元前 727 年,特夫拉赫特率领北方的第二十四王朝军队进攻南方的第二十三王朝,底比斯的僧侣们无力抵抗,求助于库施国王皮耶。皮耶率军击退了特夫拉赫特的进攻,接着他又向三角洲进军,特夫拉赫特被迫投降,承认皮耶为“上下埃及之王”,埃及落入了黑人国家库施的统治之下。皮耶留下部分驻军后,撤回了库施,但是不久后特夫拉赫特即发动反叛,恢复了他对下埃及的统治。公元前 715年,皮耶的继任者夏巴卡再次进军埃及,彻底摧毁了第二十四王朝,建立了埃及第二十五王朝。

库施人在埃及的统治时间也并不很长,公元前 671 年,强大的亚述帝国开始向埃及发动进攻,库施人虽然顽强抵抗,但终究实力太弱。公元前 667 年,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率军把库施人赶出了埃及,使埃及成了亚述帝国的一个行省。但是亚述巴尼拔并没有在埃及久留,他任命了一些地方行政官员,留下了一些驻军,就撤离了埃及。

亚述人任命下埃及三角洲地区的一个贵族——尼科,担任舍易斯城的总督(尼科后来被认为是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第一位法老)。尼科死后他儿子普撒美提克一世继位为舍易斯总督,普撒美提克一世不甘心于对亚述人俯首称臣,决心奋起反抗亚述人的统治。他首先制服了亚述帝国在埃及三角洲地区任命的官员,然后集中力量将亚述帝国的势力驱赶到了巴勒斯坦。接着他进一步进军上埃及,实现了对埃及全境的控制。但是,作为亚述任命的总督和对亚述帝国实力的畏惧,他在名义上仍然不得不承认亚述的宗主国地位。直到公元前 612 年,亚述帝国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的联合进攻所灭亡,埃及才恢复了彻底的独立。至此,埃及终于摆脱了延续了 3 个多世纪的外族统治,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普撒美提克一世建立的埃及第二十六王朝被认为是埃及后王朝时期的开始(前 663 年~前 332 年)。普撒美提克一世死后由他的儿子尼科二世继位。尼科二世为争夺对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的控制权,与新巴比伦王国爆发过多次战争,双方各有胜负。尼科二世还组建了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为发展贸易,尼科二世还开凿了从尼罗河通往红海的运河,沟通了从印度洋经红海和尼罗河到达地中海的航道(这条运河可能当时并没有完成,后来波斯占领时期才得以完成)。

为开发与南部非洲的贸易,尼科二世还曾派遣腓尼基水手驾船沿着非洲海岸去非洲南方探险。腓尼基探险船从红海出发,沿非洲东海岸向南航行,第二年春天他们上岸种植谷物,待成熟收获后他们再继续沿着海岸向前航行。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太阳已经是从船的右边升起,这说明他们已经绕过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开始向北方航行了。最后,他们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回到了埃及,全部航程用了将近 3 年的时间。

埃及摆脱外族统治取得独立,从而走上民族复兴之路的第二十六王朝统治时期,也正是古希腊在地中海开始崛起的时期。这一时期地中海地区到处都有希腊的商人、海盗和殖民者,他们给地中海沿岸国家带来了贸易和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杀戮、战争和灾难。但是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统治者比较好地处理了与这些希腊人的关系,在与这些希腊人的交往中,他们获得的利益大于遭受的灾难。早在普撒美提克一世继位后,他就开始大量雇佣希腊海盗和殖民者加强他的军事实力,建立雇佣军,这些凶残而勇猛的希腊人组成的雇佣军为他反抗亚述人的统治和统一全埃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埃及取得独立和统一后,这些雇佣军被分别派驻在下埃及三角洲的东部和西部,以及上埃及的南部,分别防御来自中东、利比亚和努比亚三个方面的外族入侵。有了这些安全保障,埃及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时期。这时,埃及又非常妥当地处理了与希腊商人的关系。

为了避免希腊商人与埃及本地民众发生冲突,第二十六王朝的统治者选择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入海口的一条分支——卡诺皮克河东岸的瑙克拉提斯城,作为希腊商人的集结地和商品中转站。这里离埃及都城舍易斯 10 英里,离海岸 50 英里,而且卡诺皮克河水很深,大型海船也能够到达。瑙克拉提斯原是个小村庄,后来发展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同时,它也成了一个希腊人的殖民城市。希腊人在这里享有很大的自治权,他们可以自由地立法、选择官员、评论政府的管理等。

瑙克拉提斯城不仅吸引来了大批的希腊商人,希腊的手工业者、无业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也大批的来到这里谋生。他们为埃及带来了希腊的手工业技艺和不同的文化,促进了埃及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与此同时,希腊人也通过这些与埃及人的交往,吸收了大量的埃及先进技术和文明。

埃及文明的起源远远早于希腊,它数千年的辉煌文明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希腊人,因此,许多希腊的学者和志士纷纷来到埃及访问、学习、游历、考察,把埃及的先进文化带回希腊。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梭伦就曾到访过埃及,后来他在雅典进行的政治改革就是借鉴了当时埃及法老阿玛西斯的治国方法。泰勒斯被誉为古希腊数学、天文、哲学之父,他年轻时也曾来到埃及学习,深受埃及数学、天文和宗教思想的影响,阿玛西斯时期,他到埃及进行访问,并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阿玛西斯对来到埃及的希腊人非常友好,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他不仅把瑙克拉提斯城作为居住地送给了在埃及长期居住的希腊人,并专门划出土地供他们设置神庙祭坛,以供奉希腊人各自城邦的主神。其中规模最大也最有名的是赫拉尼奥宗教社区,它是由 9 个希腊城邦合力修建而成,所以,这个区域就归这 9 个城邦共有,他们在此设立管理公共事务的官员,希腊其他城邦的人则无权享受这里的利益。

第二十六王朝实现了埃及的民族复兴,可以说是古埃及经济和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但是,历史留给埃及人的时间已经不多,这是他们最后的辉煌。因为世界形势已经大变,周边的荒漠地区也已经开化,强邻环视,埃及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封闭而安全的孤独王国。随着文明和技术的发展,周边的地理环境已不再是安全屏障。西面的利比亚,南面的库施和埃塞俄比亚,北面的海上民族,都能够对埃及构成威胁。特别是东面,空前强大的波斯王国正在崛起,它正在图谋建立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作为农业国,埃及的地域毕竟太狭小,没有能够发展得更强大的空间,等待着它的将是灭亡的命运。但是相比于苏美尔人来说,埃及人还是幸运得多,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 20 世纪就被游牧民族灭亡了,古印度河农业文明也远在公元前 15 世纪就被游牧民族毁灭了。

公元前 525 年,波斯帝国国王冈比西斯二世率军征服了埃及,在埃及建立起了第二十七王朝(也称为波斯王朝)。自此以后,埃及一直处于外族的统治之下,只是在公元前 404 年摆脱了波斯人的统治取得了短暂的独立,但是公元前 343 年又被波斯占领(这期间埃及经历了第二十八王朝、第二十九王朝和第三十王朝)。不久后,公元前 332 年,马其顿帝国的历山大大帝率军打败了波斯,埃及落入了马其顿人的统治之下。埃及历史的后王朝时期也以此作为结束,从此埃及进入了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帝国分裂为三部分,非洲部分被其驻埃及总督托勒密所据有。托勒密在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定都在港口城市亚历山大里亚。托勒密在埃及推行希腊文化和希腊文字,埃及文明因此而希腊化,埃及的象形文字也逐渐消失,被希腊文字所取代。

公元前 30 年,罗马帝国灭亡托勒密王朝,埃及又落入了罗马人的统治之下。公元 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埃及被东罗马帝国统治。在所有这些外族的统治下,埃及人民一直都是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从出土的埃及纸草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时期埃及奴隶制盛行,各种有关奴隶的管理、惩罚、买卖等法律法规,频频见于文献。

公元 7 世纪,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崛起。阿拉伯人迅速扩张,并打败了东罗马人,占领了埃及,此后埃及开始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到公元 12 世纪,埃及人已经普遍使用阿拉伯语,并皈依了伊斯兰教。古老的埃及文明最终被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明所取代。 9yUabUzj9EuxTea3gUoW6mLO6mywoS24aI8MkNC2HrhNr4UfyusmbqshAr2icw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