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香火何如好弟昆
——隆福寺 最热闹的庙寺

北京寺庙很多,明清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佛寺建筑格局:佛寺的中正路上,最前曰山门,山门内两侧有钟楼和鼓楼,正面第一大殿,名为天王殿,内塑佛像,称四大天王,或四大金刚。再后是正殿,或曰大雄宝殿,或曰如来殿。殿后设藏经楼。寺庙中正路两侧为僧房、禅堂、斋堂、方丈等。

东四牌楼西不远,有座隆福寺,是城内最为雄伟的寺庙。再往西,原还有一座大佛寺,创建何年无考,但拆除大佛寺的时间却有案可查,是1957年。僧人集中后,去别处或还俗,只留下大佛寺街的地名了。隆福寺比大佛寺的命运好不到哪,也早在共和国建立之初被拆除,后建了东四人民市场。又往后,一场莫名的大火,把市场烧成一地瓦砾,又精心建成很气派的隆福大厦,生意萧条,市场冷落。最近市政府宣布,重建隆福寺。拆古建,建新古建。是个怪圈,更是一桩让人诟病的荒诞。

隆福寺,建于明景泰三年(1453年)。景帝朱祁钰发动政变,废了兄弟英宗朱祁镇,动用万人造隆福寺。为了铲除英宗的影响,还让人把英宗在东华门东南修建的南宫拆除,将朔凤等殿石阑干作为建筑材料运去建隆福寺,还伐了英宗南宫里的所有百年大树。世事难料,七年后,英宗发动政变,重操皇权,重建南宫时,隆福寺早已建成。

隆福寺殿宇宏伟,围以白玉石栏,寺内古木参天。所住皆喇嘛。香烟缭绕,磬声悦耳,诵经声如歌,香火极盛。寺内有世宗朱厚熜(嘉靖)御制碑。隆福寺每月初九、十两日设庙市,百货杂陈,各种小吃,应有尽有,为当时京城市场之最。

有明释性柔《过隆福寺》诗为证:

金碧先朝寺,香灯出内家。

松杉留古籁,阑楯落天花。

爽入西山影,晴飞北阙霞。

翠华行复驻,望望暮云遮。

寺之金碧辉煌,环境之幽雅,香客之虔诚,尽在诗中。

清雍正九年(1732年)九月重修,古寺又焕然一新,翰林查慎行也以诗记之:

兴隆隆福两岧峣,

南内移来土木饶。

天子不开香火院,

纷纷台省愧杨姚。

查慎行,号初白,诗崇苏(轼)、陆(游),曾补注苏轼诗五十二卷。著有《敬业堂集》。《四库提要》云:“观其(查慎行)积一生之力,补助苏诗,其得力之处可见矣。”明人喜唐诗,但到康熙初年,窠臼渐深,遂改学宋,诗的粗直之病也开始出现。得宗人之长而不染其弊者,首推查慎行。此诗写寺庙历史,当然最称颂当朝皇帝的谀辞,但毕竟留下了历史的足音。

宋光熊《游隆福寺》诗:

玉石扶阑此尚存,

秋风南内黯销魂。

若教暂缓金仙祀,

香火何如好弟昆?

古玩珍奇百物饶,

黄金满橐尽堪销。

阿谁携得三钱刺,

尽日吟哦自解嘲。

关于诗中“阿谁携得三钱刺”句,《池北偶谈》记“康熙间,宝应朱克生于慈仁寺市,以三钱买客氏拜敝刺,赋客氏行”。

古玩珍奇、黄金满橐,囊中羞涩,无缘消受,但在古寺中的那种悠闲和自嘲,是一种诗人散淡的情怀,与翰林的阿谀形成对照。 AxcdbbVhAwajqA3s9jM9twHLcWybC1FZarYhszL9PmmsMEUilXt8xB+nOJ1SoM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