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梵阁荛荛一倚阑
——报国寺 元植二松及窑变观音

报国寺,元时称大慈仁寺,在广安门内大街,门额曰大报国慈仁寺。始建于辽,清初僧院中尚存辽乾统三年(1103年)尊胜陀罗尼石幢,后石幢失而无考。

《燕都游览志》载:“大慈仁寺殿前二松,相传元时旧植,台右一株无奇。寺后毗卢阁甚高,望卢沟桥行骑,历历可数。阁下瓷观音像高可尺余,宝冠绿帔,手捧一梵字轮,相好美异。僧云,得之窑变,非人工也。”慈仁寺为辽天祚帝周太后弟吉祥建,而寺有成化二年御制碑,只云为太后祀(祈求福佑),未提及吉祥,因为当时讳言其事。唐应德诗云:“同行更说前朝事,绣蟒银鱼有故僧。”至归熙甫作记,始详言之。

报国寺占地一万七千平方米,明初塌毁。明成化二年(1466年)敕修,称慈仁寺,俗名报国寺,并立御制碑。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发帑重修,更名为“大报国慈仁寺”。也有御书联额及诗碑。寺中尚存窑变观音《胜果妙因图》、《五彩天尊仙女》、成化御制碑及乾隆御诗碑等珍贵文物。特别是窑变观音,“相好美异”,且有御制记并诗,尤为珍贵。

报国寺每月逢五、六日,有庙市,商贾云集,珠宝锦縀,时令小吃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报国寺西园,有顾亭林祠。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国史馆总纂、书法家何绍基筹建。有佛殿、享堂、碑亭等建筑。顾亭林者,即清兵南下时,参加抗清斗争的思想家顾炎武。其曾坚辞清廷征召,卜居陕西华阴,为仁林所崇敬。修亭以祀之。曾被八国联军毁。1921年重修。

对报国寺之元时所植二松,清施闰章有《慈仁寺松》诗记之:

直欲凌风去,翻从拂地看。

推残经百折,偃仰郁千盘。

老阅山河变,阴兼日月寒。

支离尔何意?不厌卧长安。

施闰章,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列二等,授翰林侍讲侍读。其博览群书,善诗赋及古文辞。诗学杜甫,与宋琬齐名,时称“南施北宋”。著有《学馀堂文集》二十八卷,《学馀堂诗集》五十卷。终老于宫中。《慈仁寺松》温柔敦厚,辞句清丽。“不厌卧长安”,乃写松抒怀,表达了历史的感喟和他对朝廷的愚忠。

尤侗《清明日登毗卢阁》诗,记雨中报国寺:

满城土雨踏青难,

梵阁荛荛一倚阑。

北阙云开燕市近,

西山日落汉陵寒。

苍松骨老龙鳞动,

绿柳腰低燕语残。

斗酒双柑休惜醉,

春风不易到长安。

尤侗,清初剧作家,明末诸生,乡试不第,却有才华,康熙十八年(1679年)与施闰章同任翰林院检讨。被康熙称为“老名士”。分修《明史》,主撰志、传。长于杂剧,又擅诗。此诗第一句已把当时北京四月有雨又泥泞的清明,主客对酌的伤感写得很形象,真切。

清高珩有《九日独登报国寺阁》诗:

野色横今古,西风满帝州。

山寒云外出,水远日边流。

万象秋皆静,浮生倦亦休。

长松幽意惬,少为夕阳留。

高珩,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入清官至刑部侍郎。与蒲松龄交好,为《聊斋志异》作序。诗学唐人,落笔深沉苍劲,著《栖云阁诗集》等。

此诗与施闰章《慈仁寺松》都借寺、松,抒人世苍凉、浮生倦怠之慨,但施诗有杜甫的沉郁顿挫,而高珩诗则有元(元稹)、白(白居易)情感丰富、形象鲜明、词句流丽的遗风。 189TWhB0XfWUoRYcGjmITd0sEYlZ4cLmuQG1ycLYkE/0F3euEhuPuI/X+HU0OCL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