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因寺,在三里河东,故亦称三圣寺。明万历初,明肃皇太后建,还赐题明因寺额。
寺内李伯时《渡海尊者》卷,不知何年被人窃走,仅存赝本,而寺僧浑然不知。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紫柏大师自五台来,夜梦十六僧请挂瓶缽,亭午有负巨画轴而叫卖的人,画轴共十六,贯休所画十六罗汉。贯休,五代前蜀画家,诗人,僧。本姓姜,字德隐,浙江兰溪人。天复间入蜀,人称“禅月大师”。以诗名于当时。工画,学阎立本,笔力圆劲,所作水墨罗汉及释迦弟子诸像,都是粗眉大眼,丰颊高鼻,称为“梵相”。存世《十六罗汉图》相传是他的作品,极为珍贵。紫柏大师叹为奇画而购之,各写赞辞,传寺中。
“天启二年(1622年)董其昌过此,书佛《成道记》,自称香光居士,凡十二版。盖宗伯三十年前见紫柏于此寺,索书《成道记》,寻前诺也”(《宸垣识略》)。
董其昌,明书画家,字玄宰,华亭(上海)人。官南京礼部尚书。书法初学颜真卿,后改学虞世南,再学王羲之,自谓于率易中得秀色。对后来书法影响很大。又擅画山水,风格清润。画风与画论对以后画坛影响甚大。他到明因寺,将《成道记》拓于石上,置僧舍左壁。
又据载,清乾隆时,“明因寺所藏十六罗汉画轴,上有明万历时释真可赞,似是后人伪托,非当时真迹”。
明因寺,作为佛寺,并不显赫,但因其珍藏贯休、董其昌两大师的书画而享誉京城,可惜寺已成尘土。万幸的是贯休的《十六罗汉》尚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