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科技水平,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

唐山一中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在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成熟的培养方案,多年来,学校秉承“科学兴校,科技立人”的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引导一大批学生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首先,我们以“森林式”教育理念为依托。好的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其健康发展,幸福成长,适应当今时代、社会的需要,惠及其一生,而绝非唯高考马首是瞻。教育要让学生以高分升大学,更要让学生凭智慧成大才;教育不能把学生禁锢在封闭、狭小的鸟笼里,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片广阔、开放,供其自由成长的森林。一个好老师、一所好学校如果不能给予学生在人格、精神上的引领,就不能称之为好老师、好学校,无论其创造多高的升学率。这就是唐山一中所倡导的“森林式教育”理念。

“森林式教育”提供给了每一个教育对象以尊严、个性、创新、发展的空间。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最大可能性地激发学生的科技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动手能力。以由学生自主研发“电磁吊保磁电源切换监控报警装置”“井下光纤定位照明救援系统”“双面证件一次成像拍摄仪”等为代表的创新项目,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寓教于乐,授教以实。 Flash动画制作、Flash ActionScript动态设计、网页制作、气象小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兴趣盎然、创新探究、团结协作、其乐融融;在 2009 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唐山一中的王蕊同学成为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个高中生代表,也是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成员。唐山市献计献策活动中,王怡然同学凭借论文《关注建立家庭式老年社区的建议》成为全市中学生中唯一的金奖得主……在唐山一中这片广袤荫郁的“大森林”里,学生们就像一只只放飞的小鸟,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尽情地绽放光彩。

其次,学校以“钱学森精神”来引航。钱学森的成长成才之路正是科技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一个典范。在漫长的科学生涯中,钱学森始终以满腔爱国热情、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建立了卓越功勋,在中国科技界树起了一座丰碑,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先生之问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更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钱问”之解,需要求真、创新的钱学森精神。

回顾先生的人生历程,不难发现,“钱学森精神”的内涵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钱学森始终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相结合,将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统一,将个人追求与时代主流相契合。第二,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钱学森的一生,伴随着国家的复兴和发展,他以国忧为己忧,以国富为己任,以国强为己荣,工作上艰苦奋斗,生活上艰苦朴素,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第三,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钱学森对待科学问题一向严谨、严肃、严格,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无论是对科学数据,还是科研论文,甚至手稿,务求做到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第四,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钱老说过:“人云亦云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主要的就是创新。”在科学实践中,他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不断探索求新,在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工程控制论、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等领域都有所建树。

“钱学森精神”与唐山一中的科技人才的培养理念若合一契,冥冥之中,归本溯源。

2016 年“七一”,“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院士来我校参加李大钊铜印捐赠仪式,对我校办学理念及办学水平高度认可。在孙老的引荐下,我校有幸成为全国第九所拥有“钱学森班”的中学,并设立“钱学森纪念馆”,这对我校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可通过该展馆展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起步的艰难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励一中学子立志报效祖国航空航天事业;二是可通过充分发掘钱学森先生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立下的历史功勋及其个人成长、高尚人格和教育思想中爱国、责任、创新等元素,使其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带动学生爱国、奋进、创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三是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拓展科技视野,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远大志向,为国家培养和储备科技创新人才。

最后,我们以科技创新为舞台。如果说“森林式”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的是自由的空间和新鲜的空气的话,那么“钱学森精神”就是指南针,是方向标,而国内外各级各类的科技创新项目则是学生一显身手的舞台。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各项赛事活动的展开,唐山一中学子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高素质逐渐显露,“森林式”教育陆续结出了累累硕果。姚尧同学摘得第 14 届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银牌,白明达同学获第 12 届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银牌;2016 年竞赛成绩获历史性突破:15 人获得河北省一等奖,5 人入选河北省省队,其中,1 人摘取全国金牌,4 人获得银牌,7 位同学因竞赛成绩优异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考降一本线录取优惠;2017 年第32 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勇夺“九连冠”,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 18 人获全国一等奖,在全国名列第四。

鉴于在科学素养方面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2014—2017 我校连续四年被省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授予“优秀组织奖”,2015 年 8 月,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八部委评为“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2017 年 6 月,唐山一中被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2017年 8 月被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发明协会联合授予全国“科技示范基地”称号。

面对纷至沓来的各项荣誉,唐山一中师生不会被成绩冲昏头脑,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属于过去;未来还有很多的责任和使命需要承担,还有许多对科学感兴趣的学子需要我们的引导和扶助,全体唐山一中人都会厉兵秣马,砥砺前行,为高校输送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刘长锁
二〇一七年七月 HWp4VVgnvOY30tVHb+l9w3gXqNJRJPlmBPiB0tNInkjcFmcD6hR/qgIqz2MJ+x3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