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科学家霍金在《大设计》 一书的开端宣称“哲学已死”,而在末尾宣称“上帝不必要了”。前者是因为:哲学跟不上科学的,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后者是因为:存在像引力这样的法则,所以宇宙能够“无中生有”,不必祈求上帝去点燃导火索使宇宙运行。

只要有人存在,哲学就死不了;因为,科学能够解决的并非想象的那么多。只要有科学发展,哲学就应取其精华丰富自我;因为,科学始终是哲学前进的重要背景和推力。

科学与哲学一开始是混沌一体的,自亚里士多德伊始,物理学等学科开始脱离,至今已形成了庞大的科学体系。然而,不管如何分化,科学与哲学都是不能绝对割裂的,例如物理学走到头,就要进入哲学领域。爱因斯坦曾说,与其说我是一个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1945年贝塔朗菲建立一般系统论之后,系统科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科学蓬勃发展;钱学森曾在1986年指出,系统学(系统科学)的建立,实际上是一次科学革命;美国著名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曾预言,21世纪的哲学将是综合型特质的系统哲学。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系统的;这个世界除了物质系统之外,你看不到别的。我们仰望的星空是一个系统,我们脚踩的地球是一个系统,我们内心的道德也是一个系统,我们处处生活在系统之中:人、家庭、村庄、社区、单位、城市、社会直至自然界等都是一个个的系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系统开展研究,推动认识。源于贝塔朗菲系统论(以“机体论”为核心)的现代系统科学,已经在各个不同领域蓬勃发展,形成了诸多成熟的具体理论;它们大都局限于具有“脚手架”的系统机能揭示理论范畴(“机体论”从源头就奠定了这种局限),而基础理论(比如系统学)尚未真正建立。

这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透过“系统机能”探讨“系统本能”,研究它们与“辩证唯物哲学”的深度融合。

系统科学蓬勃发展,其对还原论提出了批判,但系统科学“概念、逻辑和形式”的体系,不能“按照牛顿对体系的要求”进行预言并证实,因此,挑战目前并未获得对传统科学的颠覆(实际上至今还原论的生命力并未减少)。原因之一是系统科学还局限于受“脚手架”束缚的系统机能揭示理论,尚未真正深入系统本能。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指由表及里的完整的物质系统世界,而不应局限于物质系统机能及其表现。透过系统机能探索物质系统本能,发现分形原理、整形原理和超循环螺旋原理等。综合认为,系统科学和传统科学并非直接对立关系,而是统一体关系,它们具有共同的指导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它既包括传统科学条件下的辩证唯物,也包括系统科学条件下的辩证唯物,两者统一于“本能系统”的辩证唯物。

古希腊辩证法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永恒的活火”可用“物质自我运动”来解释,其既是指历史长河的整体(抽象)物质,又是指现实中具有燃烧细节的单个(具体)物质。对于世界的“系统”研究,美国系统学家T. D·鲍勒指出:“一般系统论基于这样的假说:所有的系统(人工系统、自然系统、符号系统)都有着某些共同的一般特征,而这些一般特征作为宇宙性质或存在性质的描述乃是新的宇宙统一的理解模型的基础。” 鲍勒试图把世界从系统的角度统一于“能量”,事实上,这个“统一”只能是本能系统的“物质”:一方面,统一的物质具有本能的自我辩证逻辑,即具有“本能系统”的理解模型;另一方面,统一物质(在本能自我辩证逻辑性下)开显为具有普遍联系(系统意义)的“具体”的整体性关系,表现为“机能系统”的理解模型。

乌杰教授说:“系统哲学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补充、丰富、完善和发展,是对传统哲学范式的一种超越,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这里认为,当前的“系统哲学”是指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侧重”表现“系统机能”的新形态,而其“完整”的新形态应是指包含了“(机能)系统哲学”的“本能系统辩证唯物”。其基本观点如下:世界是本能系统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自为的;自为的物质,具有本能系统自我辩证逻辑——“自分形(大前提)——整形(小前提)——博弈妥协系统(结论)”表达形式。本能系统物质包括本能物质、亚物质、机能(基质)物质,本能物质自分形,开显亚物质(整形)和机能物质(现实),反过来看,一切形态的物质,归根结底收敛于本能物质,如下图:

世界系统物质概括起来的性质是指“可现实性”,即“自分形可现实性”。本能物质是世界物质最高统一的抽象基质,其“唯一”具有开显自己(指向现实)的自分形性;本能物质自分形(且不均匀)相互作用涌现出“亚物质”,同时开显出“机能物质——现实”。

本能物质开显的“机能物质”不仅具有来自本能物质本性的自分形性,同时,作为“本能物质的现实”而具有“不一”的具体机能(性质)。现实世界中,机能物质是相对的,低级的、小的机能物质在高级的、大的机能物质系统中,前者可以作为后者的组分(即该系统的“基质物质”)。

亚物质必须栖息于机能物质载体,不管其如何“高度相对独立(比如意识)”都不能直接地是“现实”。本能物质自分形“涌生”亚物质,机能物质相互作用也产生(涌现)亚物质。世界普遍联系之亚物质,以自组织博弈涌生,潜藏于宇宙万物之间,尤显物理力、生化力和社会力,它包括矿物特性、植物本能、动物意识、人类思想等,它使人类与石头、植物和动物等机能物质系统一样,在本质上接受自然生态系统(亚物质)的整形协同(生态平衡)。这是关于物质世界的本能系统自我辩证逻辑探索的新认识。

马克思把辩证法从黑格尔那里拯救过来,使黑格尔那里倒立着的唯物主义“以足立地”。辩证唯物主义把黑格尔的“精神自为”改造为“物质自为”,然而,解释从“初始”的、“本能辩证”的物质“自为(展开、开显、运动)”——至——“现实”的、“机能辩证”的物质“自为(运动、普遍联系与发展)”,始终是一个难题。“思维自觉到思维本性”是解开这一难题的唯一“钥匙”。人人都能运用该钥匙,但人能力有差异,“钥匙”具有“从感性到理性的不同阶段”,加上运用方法不同,研究结果必然不同。这里从“系统科学思维”与“辩证思维”深度融合角度,确立“思维自觉到思维本性(同其他物质具有唯一共性)”的“思想试验方法”思考该问题。

哲学的本性是批判的,它“同一”于“本能(自分形性)”。本能物质的自我批判性表现为“自分形不均匀性(扬弃)”,它使“本能物质”开显到“现实物质”成为可能。抓住“物质自为”这个核心,提出“(思维自觉到思维本性处)终极”的物质本能系统自我辩证逻辑,阐明了“本能系统物质和机能系统物质”、“传统辩证法和系统辩证论”、“弱涌现的传统科学与强涌现的系统科学”等关系;揭示了物质本体论、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方法论的“新”的统一形态,旨在提出研究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新尝试。

本书以肖前、李秀林、汪永详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和乌杰教授主编的《系统哲学基本原理》 等为主要参照资料,以《系统涌生原理》 中新提出的涌生思维为工具,力求阐述系统思想与辩证唯物思想之间内在的“深度”融合,以期推动人类对“物质世界系统”及其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深刻理解。 EOzHqfSh4jBVZjSFmNjma953A575Oj2Gzy0iDvqjVmo4CyRoiARH79rJvj6ECq1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