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書經

一、商書·盤庚

【叙题】

《書經》(《尚書》)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歷史文獻彙編,所收文獻有典、謨、誓、誥、訓、命等體例。所記内容的時間,上自傳說時代的堯舜,下至春秋時代的秦穆公,按虞、夏、商、周四代編排。諸篇内容已經周代學者整理過,反映了周人敬天法祖、尚德崇文等思想,也保存了不少周以前的史實和思想,是後人瞭解古代社會文化的寶貴資料。

《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修《書》。但近代學者多以為《尚書》編定於戰國時期。《左傳》等典籍引《尚書》文字,猶分別稱《虞書》《夏書》《商書》或《周書》。先秦總稱為《書》,孟子曾說《尚書·武成》一篇紀事不可盡信,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盡心下》)。西漢時稱《尚書》。“尚”意謂“上”,意即“上古帝王之書”(王充《論衡·正說篇》)。又稱《書經》,成為儒家五經之一。

因秦始皇焚書,《尚書》一度失傳。秦博士伏生(勝)私下藏存傳授,於漢文帝時獻給朝廷,鼂錯受命前往聽講時,伏生已九十多歲。因用當時通行的文字寫定,故稱《今尚書》或《今文尚書》,共 28 篇。漢景帝末年,魯共(恭)王擴建宫殿,拆毀孔子舊宅,牆壁内出現用先秦古文字書寫的《尚書》,比《今文尚書》多出 16 篇,獻上朝廷,於武帝時經孔安國整理,即所謂《古文尚書》。漢平帝時,劉歆傾向古文《尚書》,建議朝廷將各種古文經書都立于國學,因涉及若干篇的真偽問題以及朝廷内政治、學術派別的矛盾,遂出現“今古文”之争。古文《尚書》經東漢賈逵、馬融、鄭玄等經學大師作注、提倡,在學界逐漸取得優勢,直至三國時期仍盛極一時。

西晉永嘉之亂時,晉朝所藏圖書遭到嚴重損失,伏生所傳《今文尚書》以及孔安國整理古文本子全失傳,各種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東晉元帝時豫章内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一部《尚書》,共有 58 篇,包括今文《尚書》33 篇、古文《尚書》25 篇,自稱傳自于孔安國的古文尚書。後來唐代學者對此不疑,採用其作為官方版本,孔穎達也用其撰成《尚書正義》,即包括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並刻入開成石經,而取代了鄭玄注本,最終使來自孔壁本的古文尚書完全失傳。現今流傳兩千多年的《尚書》即根據梅賾所獻版本編訂。偽古文尚書從宋朝朱熹、吳棫等人,即開始質疑梅獻古文的真實性。清閻若璩、惠棟等學者考證為偽,今據清華大學 2008 年自海外校友手中獲贈一批戰國竹簡實物比照,證明世傳《古文尚書》確為偽造。但是偽《古文尚書》保存了原已失散的一些漢代今文篇章,可謂商、周文獻的孑遺,亦具史料價值。

《書經》的文字和古奧艱深,所謂“周誥殷盤,佶屈聱牙”(韓愈《進學解》)。但也有些段落敘述生動,行文朗暢。自漢以來,《書經》一直被視為社會的政治思想經典,對中國社會甚至在亞洲漢字文化圈中影響極為深遠,如日本歷史上“昭和”“平成”等年號多用《書經》中詞彙與觀念。

盤(甲骨文作般)庚是湯的第十世孫,商朝的第二十位君王,此前商朝因水患已五次遷都,朝廷居無定所,盤庚力排眾議,率領臣民將國都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往殷(今河南安陽),史稱“盤庚遷殷”。此舉遇到來自各方面的反對,盤庚極力申說遷都之利,前後三次告喻臣民,終於完成了遷都。後繼續“行湯之政,然後百姓由甯,殷道復興”,步入繁盛,故後世又稱商為“殷商”。《盤庚》(分上、中、下三篇)即記述了這次遷徙的經過。此為上篇,記述盤庚遷殷之前教訓元老貴族的一番話,責備他們不與自己保持一致,卻煸動輿論反對遷都,既講明遷都以及服從君令的必要性,又宣稱對頑固派加以嚴懲。

盤庚五遷,將治亳殷,民諮胥怨。作《盤庚》三篇。盤庚遷於殷,民不適有居,率籲眾慼,出矢言曰:

“我王來,即爰宅於茲,重我民,無盡劉。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謹天命,茲猶不常寧;不常厥邑,於今五邦。今不承於古,罔知天之斷命,矧曰其克從先王之烈?若顛木之有由蘖,天其永我命於茲新邑,紹復先王之大業,厎綏四方。”

【注疏】

殷:在今河南安陽。《史記·殷本紀》載:“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處。”適:同悅,言民不悅新邑。有:語助詞,無實義。率:用,因此。慼:同戚,此指親近的貴戚大臣。矢:陳述。

爰:換,易。爰宅:變換居住地。茲:此。劉:殺害。此言盤庚遷殷是為了使臣民免受洪水之災。胥:相互。匡:匡扶、扶助。卜:占卜。稽:稽查。其:將。如台( yī):如何,怎樣。有:虚詞。服:法度。恪:恭敬。謹:謹慎。猶:尚且。邑:此指國都。五邦:此言曾遷五次國都。承:繼承。古:指先王恪謹天命。斷命:斷定的命運。矧:何況。烈:功烈,成功的業績。顛:倒伏。由蘖:老樹幹上長出新枝稱由,從砍後的樹根上萌生的新芽叫“蘖”。新邑:指殷。紹:繼續。復:恢復,復興。厎:定。綏:安撫,安定。

盤庚斅於民由乃在位,以常舊服正法度。曰:“毋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眾,悉至於庭。

王若曰:“格汝眾,予告汝訓汝,猷黜乃心,無傲從康。

“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欽;罔有逸言,民用丕變。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

“非予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觀火,予亦炪謀,作乃逸。

【注疏】

斅:覺悟。由乃在位:由於當政者有怨言。舊服:舊制。正:端正,整飭。伏:藏匿。攸:所。箴:勸戒,勸戒的話。此句為倒文,言不要隱匿我規誡小民的話語。眾:此指群臣。

若:語助詞,若曰:如是說之意。格:至,到。猷:虚詞,由,以。黜:廢退,除去。乃:你們的。心:私心。傲:傲慢。從:縱,放縱。康:逸樂。

任:任用。舊人:長期在官位的人。共政:共同管理政事。修:從政執法。匿:隱瞞。指:通“旨”,旨意。用:因此。丕:大。欽:敬重。此指敬重大臣們。逸言:越軌之言。起:興起。信:通“伸”,伸說。險膚:危險而浮誇的言論。訟:争辯。争是非。

荒:失掉。茲德:這種美德。指任用舊人的美德。含德:此指大臣們隱藏了盤庚自己的大恩德。惕:懼怕。予一人:商代君主自稱,相當於後世“寡人”的意思。觀:爟,熱火。炪:不光亮。炪謀:此言無赫赫之威。作:興作,做下去;使。乃:你們。逸:放縱,過錯。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實德於民,至於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乃不畏戎毒於遠邇,惰農自安,不敃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

“汝不和吉言於百姓,惟汝自生毒,乃敗禍奸宄,以自災於厥身。乃既先惡於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時憸民,猶胥顧於箴言,其發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長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動以浮言,恐沈於眾?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則惟汝眾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注疏】

綱:網的總繩。紊:亂。服:治,從事。服田:種田。穡:收割。秋:秋成,收成。可:能。黜乃心:去掉你們的私心。施:給予。實德:指遷都為惠民之實德。婚:有姻親關係,指親戚。丕乃:豈不。乃:若,如果。戎毒:巨毒,大禍害。敃:勤勉。服:從事於。越:發語詞。越其:於是就。

和:俞樾讀為“宣”,宣佈。吉言:善言。百姓:廣大貴族之家。毒:禍害。敗:危敗。

奸:在外作惡。宄:在内作惡。先:引導,宣導。先惡於民:導民為惡。奉:承受。恫:痛,痛苦。此指禍根。相:看,觀察。時:是,這些。憸民:小民,無長遠眼光的人。胥:相。顧:顧慮。逸口:毫無顧忌的話。其發有逸口:指小民唯恐說錯話。矧:何況。制:掌握。短長之命:或短或長的壽命。曷:何。而:卻。動:煽動。恐:惡。沈:同抌,推行,煽動蠱惑。向邇:接近。靖:善,安定。咎:過失。

“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動用非罰?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茲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作福作災,予亦不敢動用非德。

“予告汝於難,若射之有志。汝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各長於厥居。勉出乃力,聽予一人之作猷。

“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眾;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凡爾眾,其惟致告:自今至於後日,各恭爾事,齊乃位,度乃口。罰及爾身,弗可悔。”

【注疏】

遲任:古之賢史。人惟求舊:言仍然重用舊大臣。暨:與,和。胥:相。逸:安樂。勤:勤勞。此言共甘苦。動:動輒。非罰:不恰當的懲罰。選:數,計算,繼續。勞:勞績,功勞。掩:掩蔽。享:祭祀。《周禮·大宗伯》:“天神曰祀,地祇曰祭,人鬼曰享。”大享于先王:指天子祭宗廟。非德:不恰當的賞賜,此亦包括不恰當的懲罰。

難:指為政之艱難。志:射箭的標誌,靶心。侮老:動詞,輕視的意思。《唐石經》作“老侮”。弱孤:以為孤弱而輕忽之。長:長久,安居。厥居:居住的地方,指殷邑。作猷:作出謀劃,提出謀略。

遠邇:親疏。罪:刑罰。德:獎賞。臧:善,美好。佚罰:失政的嚴懲。齊:整飭。位:職位。度:杜塞。

二、周書·無逸

【叙题】

本篇為史官記録的周公的誥詞。無:通毋,禁止。逸:逸樂,指縱酒、淫樂、嬉游、田獵等娛樂活動。周成王已成年,周公讓他主持政事。以防他貪圖享樂,荒廢懈怠,就告誡成王謂人君不可沉迷於逸樂,須先知稼穡之艱難,先知小民之痛苦。寓意非常深刻,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周公作《無逸》。

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注疏】

君子:指長官。所:居官。其:副詞,表祈使。逸:逸樂。乃:而,而後。小人:老百姓。依:痛苦,苦衷。相:看。乃:就。諺:同喭,粗野不恭。誕:放肆無禮。否則:同丕則,那就,於是。侮:輕侮。昔之人:老人。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時舊勞於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甯,嘉靖殷邦。至於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年有九年。

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於庶民,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注疏】

中宗:祖乙,殷之第七世賢主。嚴:莊正。寅:敬。嚴恭:指外貌莊敬。寅畏:指内心敬畏。度:法制,引申為限制。天命自度:以天命制約自己。祗懼:敬畏。荒寧:荒廢自安。肆:所以。享國:指在帝位。有:又。高宗:武丁,殷代第十一世賢主。時舊勞於外:時,同實。舊:久。爰:於是。暨:一起,共同。作:等到。或:又。亮陰:誠信而寡言。雍:和諧。嘉:善。靖:和。小大:老百姓和群臣。時:同是,指高宗。或:有。無時或怨:無有怨之。

祖甲:武丁的兒子帝甲。殷代第十二世賢主。惟:為。舊:久。不義惟王,舊為小人:相傳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賢,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廢長立少是不義的,逃亡民間。依:隱,痛苦。保:安定。惠:愛。鰥寡:孤苦無依的人。時:是,這。厥:之。立王:在位的君王。生則逸:生下來就耽於享樂。耽樂:過度逸樂。從:追求。罔:無。或:有。克:能。

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遊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於酒德哉!”

【注疏】

太王、王季:文王的祖父和父親。抑:謙下。畏:敬畏。卑服:任卑下的事。服:事。

即:完成,從事。康功田功:康功謂安居之事;田功謂服田力穡之事。徽:和。懿:美。懷保:和睦安定。惠鮮:善待。遑暇:空暇。用:以。咸和:和諧。盤:樂。遊:遊樂。田:打獵。以:使。正:正常的貢賦。供:進獻。受命:接受天命為君。中身:中年。相傳文王 47 歲即位。

淫:過度。觀:此意謂歡。無皇曰:同“無況曰”。攸訓:所順。訓:順。攸若:所善。若:善,順從。時人:這種人。丕則:於是。愆:過錯。受:紂王名。酗於酒德:以醉怒為酒德。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民無或胥譸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於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

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聽,人乃或譸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於厥身。”

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於茲。”

【注疏】

胥:互相。訓告:勸導。保:安。惠:愛。譸張:欺誑。幻:詐惑。此厥不聽:如果不聽訓誡。訓:同順,效仿。正刑:政策法令。違:怨恨。詛祝:詛咒。

迪智:明達明智。皇:更加。厥愆:厥或愆之。愆:指責過失。允:確實。時:這樣。不啻:不但。含怒:此指人們怨怒周王。則若時:若果真如此。厥辟:為君之道。綽:寬,放寬。怨有:即怨尤。同:會同。叢:聚集。監:同鑒,鑒戒。 TOPQEyWik2y7LETMr0LD3KYBSp9Rt7+gXmIh1+73rWFYNsQmBPHzBJ7P+CpSc+l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