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学典籍述疏

概述

所謂“經學”,即指儒家文化的經典文獻,亦指古代研究儒家經典、解釋其字辭意義、闡明其義理的學問,可謂中國傳統學術文化之主體。所謂儒家經典,世人一般指儒學十三經: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其實早期儒家經典祇稱“六經”或“六藝”(見《漢書·藝文志》)。先秦古籍所載最早提出“六經”概念,見於《莊子·天運篇》記載孔子曾問道於老子時所言:“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其中唯惜《樂》至漢代已佚。漢武帝為適應大一統政治局面和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五經博士,重視經學研習,通曉經書者獲得禮遇,東漢時諺語說:“遺子金滿盈,不如教子一經”。《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地位超出一般典籍,成為神聖的法定經典,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和載體。

《詩經》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音樂詩歌總集,《尚書》是上古歷史文獻彙編,《周禮》彙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期各國制度,《儀禮》記載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禮記》是秦漢以前有關各種禮儀的論著彙編,《周易》内蘊哲理至深至弘,《春秋》三傳解釋《春秋》,《左傳》重在述史,《公羊傳》《榖梁傳》重在論議。經學今文學派認為《樂》本無經,樂附麗於《詩》《禮》,意謂樂即在《詩》與《禮》之中,所謂“樂之原在《詩》三百篇之中,樂之用在《禮》十七篇之中。”而經學古文學派則認為《樂》原本確有此書,因秦焚書而亡失。《莊子·天運篇》載所謂“六經”明確說明有《樂》。又據《史記》等史籍載秦始皇焚書並未提及《樂》和《禮》,亦有後世學者認為可能先秦時《樂》已亡佚。

漢代稱秦代以前的篆書為古文,稱當時通行的隸書為今文。秦焚書坑儒之後,除《易》外,儒家經籍基本絕跡,幸依賴儒生的記憶背誦才整理流傳下來。漢代初期,五經得到復原,以漢隸書寫,稱今文經學。漢景帝末年魯恭王興建王府,壞孔子宅,從舊宅牆中發現一批隱藏的經典,用秦前篆書抄録,經劉歆等學者整理,稱古文經學。在五經今古文的長期傳播過程中,不僅字體不同,在文本和解讀上均有差異,形成研究儒家經傳的兩大對立流派:“古經文”學派和“今經文”學派。古文經學家認為六經是古代史籍,注重經籍的整理、考訂、訓釋,與現實政治關係相對疏遠。而今文經學家重視經籍中的“微言大義”,主張“通經致用”,與現實政治關係密切。

經學今古文學派關於六經的排列次序的主張亦有不同。經古文學派將孔子視為史學家,將六經視為前代史料,即所謂“六經皆史”(後來王陽明、章學誠亦此主張);認為孔子祇是“述而不作”的“先師”,是古代文化的保存者,將前代史料加以整理以傳授後人,所以六經的順序應按史料產生的早晚排列,即《易》《書》《詩》《禮》《樂》《春秋》。西漢劉歆排列“六藝”次序,就認為“《易》為之原”,置於首位。隋唐著名經學家陸德明《經典釋文》述列經典,也如此次第先後。而經今文家認為六經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皆為孔子所作,把孔子視為道德教化之聖人,六經雖有前代史料的性質,但孔子所側重的不在六經的文字事實,而在其微言大義,故六經的次第應按文義程度的淺深而排列,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今國學大師饒宗頤也認為“經”是從“史”裏面提高出來的,地位高於“史”;若講所謂“六經皆史”,就是“夷經為史”。

當今國學復興,而經學是國學之核心之義,不研習經學,就不能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和核心。故不應將經學從學科目録中抹去,亦不應將《詩經》當作文學作品來對待,劃入文學學科。正如周予同先生曾斷定:經學時代已經結束了,可是經學史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國學中五經或十三經對於今天和未來的中國社會,甚至對於全世界的文化都將有所貢獻。

本編僅列所謂“五經”經典,加以導讀,不依後世“經史子集”或“十三經”之寬泛範疇,而依秦漢“五經”“六藝”之最早觀念,即選讀《詩》《書》《禮》《易》以及《春秋》三傳(即不將《春秋左氏傳》列為“史學經典”之編),而將《論語》《孟子》等經典視為先秦諸子之作,列於本書第四編“諸子經典”之中。又《孝經》為古代儒家經典,當成書於戰國末期,為先秦古籍,傳說為孔子門人曾子或其弟子之所作,在我國歷史社會影響深遠。漢代以降所謂五經之書,在先秦均不稱“經”,唯《孝經》書名標明“經”字,可謂於儒典中稱“經”最早,《漢書·藝文志》即列於“六藝略”,隋唐經學家陸德明《經典釋文》述十二部經典之產生與演變,亦列《孝經》。《三字經》謂:“《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章太炎《國學講演録》亦於經學部分論及,故本編又列《孝經》於經學經典之中。

至於對經學經典的次序排列,本編乃依傳統的《詩》《書》《禮》《易》《春秋》之次序。又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無以立。”《詩經》有其形象性、知識性以及生動性的特質,故仍不失為研習國學的最佳途徑,理應列于經學典籍之首。

本編“經學經典”所選各篇章之正文,均據中華書局 1980 年影印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於篇後不再一一注明。 XB84cfB2jMESR5XlrEYt+Q8XLEVHOoXginnwT1qrQOqChUyliwx5j21wrg03cE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