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会议观点综述

罗婧 刘方舟 贾明恺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战略和文化“走出去”战略,也是中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成效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在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道路选择的重要节点,如何促进两岸共同参与“一带一路”是考验两岸智慧的重要课题。2015 年 11 月 19 日至 21 日,广西师范大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桂林联合举办“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义守大学、台北大学、嘉义大学、金门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天津市台湾研究学会、台湾经济研究院、“台湾国策研究基金会”、南台湾两岸关系协会等两岸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四十余人与会,就“一带一路建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和机制”、“两岸合作面向国际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一带一路”建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作为战略还是倡议,都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宏大背景和出发点,将对中国两岸共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深化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产生重要影响。

1.两岸学者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共同认知

尽管在“一带一路”建设是倡议还是战略方面存有分歧,但两岸学者对“一带一路”建设仍有共同的战略认知。与会大陆学者在对大陆发布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进行解读时提出,随着中国在亚洲乃至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推动亚洲发展与崛起需要相应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正是这一构想的具体载体。在此理念主导下,他认为,中国在该战略实施中应特别注重处理好与俄罗斯、印度、印尼、哈萨克斯坦、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关系,充分利用东盟 10 + 1、 APEC等十个合作平台,建构“中华经济走廊”等六个经济带。(全毅 2015)与会台湾学者则从中国大陆经济新常态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扮演新常态经济发动机的角色。在中国经济停止高速发展但外汇存底累计过高的形势下,“一带一路”应该是很好的多元投资选项。为顺利实施该战略,中央将会对地方政府或对国、民营企业下放更多的资源。(胡联国杜建衡等 2015)与会台湾学者提出,应将“一带一路”建设与“亚投行”设立联系起来认识中国大陆的战略布局。成立“亚投行”首重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对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乃至欧洲先进国家产生积极效应。“一带一路”战略首重打通欧亚大陆之间阻碍,对沿线国家总体经济成长及产业产值都有正面效益。只有借助“亚投行”构建的金融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才能为中国大陆新常态现况寻找成长动能。透过“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结合战略,拓展外交之余增加向邻国输出基础建设的机会,提升自身基础建设产能,进一步加深和东盟及周围国家的经贸关系,也为新常态时期注入新成长动能。(谭瑾瑜 2015)另有学者在对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政策与长期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摆脱贫困危机是沿线大部分国家面临的首要议题,就“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关系的顶层设计而言,“全方位且深入的制度变革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在不利的条件下维持经济高速增长需要更加强有力的制度变革”。(徐毅 2015)

2 .“一带一路”建设是深化ECFA效应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升级的有效途径

“一带一路”建设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及其效应深化得到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大陆学者认为,自 2013 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中国从未将台湾地区排除在这一战略之外。在对待“一带一路”与两岸经贸关系问题上,除了政治因素,台湾还须破除思维因素。“没有与大陆市场连接,台湾人民的日子可以过下去;失去大陆这么好的市场,台湾人民的日子会过得不那么舒坦,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大陆的“一路一带”战略已经启动,大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正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地理、文化相近,同属一国的台湾而言,更应在ECFA框架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刘国奋2015)与会大陆学者同时指出,两岸经贸有近三十年的合作基础,双方若在EC⁃FA框架下构建“产业联盟”,携手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投资,进行产能合作,应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对两岸经贸合作新路径的有益探索。如此,在满足台湾“借船出海”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两岸将更多的商机扩展到东盟、南亚和欧洲的新兴市场。(桑登平邵宝明 2015)就上述构想的具体实施,与会大陆学者认为,两岸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从台湾人才招募、两岸企业联手、资金共同筹措、跨国经营策略等多个层面、多条路径进行合作。(李非吴林婧等 2015)

3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丰富“一个中国”论述并提升两岸国族认同

“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两岸而言既是经济方略,也是认同纽带。对此,与会大陆学者认为,台湾的海洋文化自萌芽时期起就深受闽粤海洋文化的影响,并渗透到台湾经济的各个层面。台湾对于海洋精神的认同与海上贸易的传统为其参与“一带一路”尤其是新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适宜的文化纽带。(李鹏陈晓晓 2015)与会大陆学者同时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在经济等方面的思维和设想体现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风范,该战略论述不仅提出了高格局的经济发展构思,而且使两岸关系和两岸国族认同受到影响。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两岸应从各方民生经济和生活共同体的建构出发,在现实推动过程中构建两岸积极正向的共有知识,进一步由下而上地丰富“一个中国”论述并发展两岸国族认同。(梁颖 2015)立足对台湾政治局势可能变化的预测,与会大陆学者认为,2016 年台湾“大选”后两岸关系出现冷和平的概率增大。冷和平将给两岸关系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但冷和平并非无法避免,只要两岸双方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冷和平”的危害,两岸均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两岸合作的契机,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两岸陷入“冷和平”状态,并进而以共赢两利提升两岸互信和国族认同。(王英津 2015)

二、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与机制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大陆明确提出“要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妥善安排”后,两岸已形成“台湾不能缺席一带一路建设”的共识。在此条件下,探讨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和机制尤为重要。

1.以“两岸一家亲”理念构筑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两岸环境

与会学者认为,推动台湾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一方面需要大陆科学合理的引导,如与台湾协商确定其参与方式、参与内容、参与政策等。另一方面,台湾自身更需从长远的发展眼观出发,排除外部各种干扰因素,以两岸一家亲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为重,在其社会内部与两岸间能聚同化异,并在岛内宣传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将给台湾带来的发展机遇,构建其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两岸环境。(伍湘陵邓启明 2015)就此,台湾学者进一步认为,台湾地区对“一带一路”的参与是无形的,两岸企业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台湾企业的国际接触经验是无价的软件智能财产,台湾企业的国际信用更广受国际企业的信赖,是国际经贸往来的优等生,可作为中国对外接触的桥梁。(林钰祥2015)

2.确立两岸合理的产业合作与分工体系是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路径

与会台湾学者表示,台湾地区除了以重要的地缘优势扮演对一带一路的贡献外,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高素质劳力需求的服务业发展以及生机蓬勃的创新创业活动方面也累积了宝贵的经验及成就,可供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参考借镜。(胡联国杜建衡等 2015)另有台湾学者介绍了台湾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政策和经验,认为,台湾在建设“节水用水循环”社会方面创造了研发单位技术开发与公众宣传并重,政府、企业共同协商的做法,既可为大陆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借鉴,也可供两岸在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项目中参考,提升两岸在国际项目中的环保形象。(庄淑琼 2015)就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领域,台湾学者认为,金融服务业、一带一路基础建设、能源合作、绿色制造、智能城市、银发产业等应是符合台湾产业优势的重要领域。(谭瑾瑜 2015)有大陆学者提出,发掘中国文化的产业功能可以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产业的互相融合。以海洋休闲业为例,中华文化传播与交流有赖于海洋休闲旅游业的巨大发展,文化的融合也会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提供动力。加快发展海洋休闲旅游业有利于增加“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文化融合,增强各国与地区间的历史认同感。(邓启明伍湘陵 2015)也有大陆学者提出,两岸联合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语言服务业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产业领域。(周亚莉郭凤青 2015)具体到产业合作的企业层面,大陆学者提出,两岸可在中小企业合作、中西部开发等方面先行合作,逐步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与市场。该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整合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普惠中小型企业,促进两岸产业展开良性竞争,就需要从微观层面推动两岸产业合作体系、对接机制更加完善。台资企业既可沿“一带一路”内移西进中西部地区投资发展,又可与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核心区联合起来共同开拓东南亚市场,为两岸经贸合作注入更多活力。(李非吴林婧等 2015)关于如何为台商提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环境,与会大陆学者从交易效率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该学者认为,大陆地区提高交易效率可以促使台商转移大陆的产业结构层次有所提高。只有经济增长,但没有交易效率的改善就难以有优质台资的入驻。大陆欠发达地区在吸引台资时所走的资源“锁定”路径需要通过交易效率的改善来扭转,从而让经济体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因此,改善交易效率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社会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方向。(陈颐 2015)

3.台湾可与大陆建立次区域对接机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就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制,两岸学者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陆学者指出,两岸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应立足于大陆自贸区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联动,形成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分工与合作机制、服务于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金融合作机制、合作对外投资机制以及与地区安全治理的互动机制。(王勇 2015)有大陆学者提出,应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共生通道四个维度构建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与高雄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共生机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制。该学者认为,厦门、高雄自贸区战略定位、功能定位相容,为自贸区共生体得以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和基础,而共生环境的激励也有利于厦门、高雄自贸区共生关系的维持。现阶段,厦门、高雄自贸区共生体尚处于互惠共生条件下的间歇共生模式,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共生通道建设,才能实现渐次演进,最终提升为对称性互惠共生条件下的厦雄自贸区一体化共生体。(林子荣 2015)与会台湾学者进一步补充了上述观点,认为,在福建自贸区成为先行先试区的条件下,两岸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应提出大陆四大自贸区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对接的政策措施,以深化两岸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效应。(谭瑾瑜 2015)另有台湾学者以大陆向金门供水问题为案例,阐述了“一带一路”建设中两岸的合作机制构建。该学者认为,金门供水案例表明,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大陆应重视台湾民众“想要什么”,而不是一味强调“我要给予什么”。同时,他建议两岸建立“一带一路”合作的两岸对话平台,以协商“一带一路”两岸协同机制。(马祥佑 2015)

4.两岸金融合作在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两岸专家均认为,加强双方金融合作可有效推动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会大陆专家认为,相较于两岸经贸关系的紧密程度和投资规模发展趋势,两岸的金融合作特别是资本市场合作相对滞后。就目前两岸金融开放程度而言,双方对银行业的开放高于保险业,对保险业的开放又高于证券业,证券业成了合作进程中的“短腿”,两岸资本市场合作陷入瓶颈期。因此,两岸均应从“一带一路”建设角度予以检讨,通过协商,就金融合作做出符合双方利益的制度安排。(黄梅波陈冰林 2015)就台湾参与“亚投行”问题,与会大陆专家认为,加入“亚投行”对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台湾可获极大的经济利益,尤其对台湾地区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专家同时认为,台湾虽没有成功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但大陆对台湾参与“亚投行”始终持开放态度,并将在“亚投行”框架下做出妥善安排。(杨权刘紫荷 2015)就两岸资本市场对接的效益,与会台湾专家从实证角度进行了阐释。该专家认为,中国大陆在开放QFII之前,其股票市场与国际之联动性较不密切,造成以CBOE所编制VIX指数作为中国大陆上海综合指数之投资的成功率较低。开放QFII之后,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与国际之联动性较为密切,使得以CBOE所编制VIX指数作为中国大陆上海综合指数之投资的择时指标之成功率较高。以台湾与大陆市场的实证结果而言, CBOE所编制之VIX指数可以作为投资股票市场之择时指标,特别是在开放QFII之后,其成功率较高。(李建兴 2015)

三、两岸合作面向国际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为两岸合作面向国际提供了纽带,创造了契机,也将为两岸在国际经济空间的合作探索全新模式,有助于解决两岸共同参与亚太经济合作这一结构性问题。

1.构筑两岸特色产业链有助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与会大陆专家对台商产业转型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为台商带来了发展机遇,能促进台商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贸发展。要抓住发展机遇,台商需要提升就地转型的意愿,增大转型成功的概率,也可借机推动内销和国际化,还应积极利用大陆出台的扶植政策,利用大陆平台“借船出海”。对于选择区域转移的台商,可考虑将“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作为过渡,充分利用其既贴近大陆市场又贴近欧亚市场的优势。(熊俊莉 2015)另有大陆专家指出,两岸可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携手国际产能合作,在将资本、技术、装备和管理“打包”,与合作对象进行深度融合的同时,将产能合作同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加长”工程结合起来。对一些产能需求不强,且有有限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可为其量身定做地提供一定的产能市场。(桑登平邵宝明 2015)就两岸与国际的互联互通,与会大陆专家认为,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推进新丝绸之路建设的进程中,两岸之间应该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贸易、金融、市场、货币、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岸之间地区的互利共赢,最终形成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张晋山 2015)

2.两岸共同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国际因素与应对之道

与会专家认为,两岸共同参与亚太经济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指标,台湾对参与路径的选择应基于对合作效应的科学判断。与会大陆专家分析了东盟在亚太区域及台海两岸关系网的中心性,发现东盟的中心性地位受到了挑战。该专家认为,从国际合作的网络关系分析出发,面对推进其中心性战略所存在的政治与经济多重障碍,要成为真正的区域合作中心或持续主导者、推动者,东盟应注重强化自身以及与大国的网状合作关系。(李红覃巧玲等 2015)就“台湾”加入TPP的影响,与会大陆专家分析了台湾加入TPP的战略考量、美国对于台湾加入TPP的政策,认为台湾加入TPP的前景不明朗,台湾试图加入TPP将冲击两岸经贸合作,影响两岸政治关系并引发台湾地区“国际空间问题”,同时,也会提升美国对台影响力,也有可能影响到台湾南海政策。(孔小惠 2015)与会大陆专家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从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两个层面对台湾加入RCEP和TPP的经济效应进行定量评估,研究表明,台湾既加入RCEP又加入TPP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其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在二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台湾只加入RCEP比只加入TPP更有利于其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若二者都未加入,台湾的经济将持续恶化,传统优势产业将遭受巨大冲击。据此,该专家进一步提出: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合理路径应为“先两岸、后周边、再RCEP、最后TPP”。(邓利娟黄燕萍等 2015)有大陆专家对上述观点予以支持性回应,并从大陆视角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该专家提出,共同参与亚太经济一体化是两岸面向国际应采择的思维,台湾脱离ECFA框架参与亚太经济合作从结果看是一个假议题。台湾参与“亚投行”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为两岸共同参与亚太经济合作探索新模式,大陆应促进虚拟平台与实体平台衔接,积极支持台湾参与功能性区域经济合作。(刘澈元 2015)

参考文献:

[1]全毅:《中国大陆“一带一路”建设构想与愿景解读》,“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2]胡联国、杜建衡、谢静华:《从新常态经济的观点看“一带一路”的战略意涵——兼论台湾扮演的角色》,“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3]谭瑾瑜:《中国大陆一带一路政策对台湾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建议》,“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4]徐毅:《逃离“贫困陷阱”,“海丝之路”沿岸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5]刘国奋:《“一带一路”战略与两岸关系的发展》,“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6]桑登平、邵宝明:《“一带一路”建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7]李非、吴林婧、林子荣:《两岸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8]李鹏、陈晓晓:《台湾的海洋文化认同与参与“一带一路”之可能性》,“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9]梁颖:《刍议“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两岸国族认同之影响——以“一个中国”论述为例》,“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10]王英津:《2016 后的两岸关系走向及其对经贸往来的可能影响》,“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新华社北京 2015 年 3 月 28 日电。

[12]伍湘陵、邓启明:《台湾参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的角色与政策取向研究》,“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13]林钰祥:《“一带一路”应重软件建设;与台企关系》,“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14]庄淑琼:《水资源管理——再生水之台湾经验》,“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15]邓启明、张薇、伍湘陵:《海洋休闲旅游:“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华文化传播与融合的重要载体及推进策略研究》,“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日,广西桂林。

[16]周亚莉、郭凤青:《“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语言服务业发展战略探索》,“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17]陈颐:《台湾产业转移大陆及其对接障碍分析:基于交易效率的视角》,“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18]王勇:《自贸区建设背景下两岸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探讨》,“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19]林子荣:《“厦雄”自贸区共生体构建初探.“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20]马祥佑:《从金厦合作的发展谈“一带一路”两岸可能的合作方式》,“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21]黄梅波、陈冰林:《两岸资本市场合作的瓶颈和发展空间》,“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22]杨权、刘紫荷:《加入亚投行对台湾地区经济金融的影响》,“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23]李建兴:《VIX指数作为两岸股市择时指标之探讨》,“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24]熊俊莉:《“一带一路”建设与台商转型机遇》,“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25]张晋山:《“一带一路”与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26]李红、覃巧玲、农方:《东盟在区域及台海两岸关系网的中心性分析》,“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27]孔小惠:《台湾加入TPP议题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28]邓利娟、侯丹丹、黄燕萍:《台湾加入RCEP与TPP的经济效应——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29]刘澈元:《东亚体系演化视角下台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与路径:大陆视角》,“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2015 年 11 月 19 日,广西桂林。 MXMkyX2SOOEa31N2zXLjPu6U72kemTdWn/lKn5N79ylnAqpjJc3vsn6fLcuSrf2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