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昌黎县志序

志者何?纪事也。事何以纪?《周官》外令 掌四方之志,小行人 掌五物,辨每国之宜,皆得反命于王,俾周知天下之故。是志也者,所以纪列国之事,为一邦之信史,以藏诸太府者也。凡山川险易,疆域广狭,以及民物之登耗,风俗之贞邪,妖祥之休咎,例得备载,使流览者知鉴焉,亦考镜得失之意也。

昌黎,距神京 左辅,负山滨海,为上游岩邑 。其间钟溟渤之灵,发碣石之秀,如首阳 旷代之清风,退之 振衰之文藻,超前轶后,震烁古今,蒸蒸乎文献之邦也。且地邻畿甸,輶轩 者首采风谣。邑乘 一书,其所关非浅鲜也。岁庚戌 ,余奉简命,来莅兹土,簿书之暇,出邑志 观之。旧本磨灭不可稽考,自剑门杨公 重编,历明季,迄今相去六十余载。其沿革废建之异,质文损益之殊,行事湮没,考核无征。谁实司此,而谓可以听其阙略也,亦何以稽典故、考得失,称一方之备物者乎?于是遴邑淹洽之彦,广搜博采,抄集众家,咨询父老,删繁补阙,核实阐幽。由舆地以至杂述,列为若干卷。参稽之下,宁严勿滥,宁朴勿虚。赝者去之,真者存之,散佚者收之,隐潜者彰之。其庞杂罅漏之失,鲁鱼亥豕 之讹,犁然较正,汇为全书,煌煌乎巨观也。使后之作者披图而览,若川陵、原隰、象纬、星占,民俗之尚,土物之宜,大者礼乐、政刑之务,小者人官、物曲之能,无不燎[了]如指掌。其化民成俗之方,随时制宜之策,皆于是乎变通焉。且也上以佐圣天子观风之助,下以树亿万载不朽之谟。斯志也,又何独一邑之考镜已也。

康熙十三年岁在甲寅秋八月

文林郎 知昌黎县事晋濩泽 王曰翼题

【注释】

①外令:即外史、太史。周代史官分大小史、内外史。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外令、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达书名于四方。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

②小行人:行人,古代官名,即通使之官。《周礼》秋官司寇下属官有大行人、小行人。春秋、战国时各国皆有行人。汉代为大鸿胪官,后改称大行令。小行人设下大夫四人,掌接待邦国宾客(诸侯使者)的礼仪,大客则引以见君王,小客则受其礼而听其入告之事,并奉命出使诸侯。

③神京:指帝都京城。满清入关后,迁都于燕京(今北京),称神京。将清朝发祥地奉天(今辽宁沈阳)作为陪都,称盛京。

④岩邑:险要的都邑。岩,险要,高峻。

⑤首阳:山名,此处代指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墨胎子朝卒后,其子伯夷、叔齐互让,皆不肯继父位,逃去投周。时值周武王将伐商纣王,叩马而谏,不听,遂采薇首阳山,耻食周粟,饿死。司马迁《史记》有伯夷叔齐列传,后世称之为孤竹清风。

⑥退之:韩愈(768 ~ 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兄嫂抚养。刻苦自学。贞元进士。任监察御史,以事贬山阳令。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昌黎先生集》。

⑦輶轩:轻车,多由使臣乘坐。指出使的大臣。

⑧邑乘:县志,地方志。

⑨庚戌:康熙九年(1670)。

⑩邑志:此指《昌黎县志》。据民国 24 年孙鹏《河北通志稿旧志源流关隘考》记载:《昌黎县图志》见《文渊阁书目·旧志》。《昌黎县志》见《文渊阁书目·新志》。嘉靖《昌黎县志》二册,明楚孔生修,杨志高等纂,见内阁藏书目录《千顷堂书目》。楚孔生,山东曹州(今菏泽)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知县事;杨志高,定辽左卫(今辽阳)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任教谕;同纂者为滦州(滦县)学正梁桂臣,顺德举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成书。万历《昌黎县志》,石之峰修,见内阁藏书目录《千顷堂书目》。石之峰,山东丘县(今河北邱县)举人,万历十六年(1588)知县事。十七年(1589)成书。万历《昌黎县志》,明杨于陛修,见康熙《昌黎县志》。杨于陛,四川剑州(今剑阁)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知县事。四十六年(1618)成书。康熙《昌黎县志》八卷,清王曰翼修,高培等纂。王曰翼,山西阳城举人,康熙九年知县事;高培,邑人,廪生。康熙十四年(1675)成书。书前有王曰翼自序,又闫允吉、张尊德序,末有高培跋。同治《昌黎县志》十卷,清何崧泰修,马恂等纂。何崧泰,安徽凤阳进士,同治二年(1863)知县事;马恂,迁安人,道光壬午副榜,官柏乡教谕;同纂者为凤阳何尔泰,举人,官云南赵州(今大理凤仪)知州。同治五年(1866)成书。前有何崧泰自序,末有张胜亭跋。

⑪剑门杨公:杨于陛,万历四十四年(1616 )任昌黎知县。四十六年(1618)重修《昌黎县志》。崇祯三年(1630)监纪军事,值匪乱,兵败被执,死之。《明史》有传。

⑫鱼鲁亥豕:“鱼”与“鲁”,“亥”与“豕”,字形相近,把“鲁”字误作“鱼”字,把“亥”字当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出现的文字错误。

⑬文林郎:隋文帝开皇六年(586)设置,从九品上。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时废。唐武德七年(624)又置为从九品上的文散官。宋初为四十二阶,元丰改制时废除。金、元时皆用为文散官名称,金为正八品上,元为正七品。明、清时都用来授正七品文官。

⑬濩(huò)泽:今山西晋城阳城县。故城在今阳城县西百余公里泽城村北,秦置濩泽县于此。北魏兴安二年(453)移治于今址。古人姓名前多署家乡地名或个人名号。 T/70zbA58VWCCB7bNXgaMjdaAUPEBGC6b0s3uqyrPEaC3ecNhwU1PNA4fU1Fc0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