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迹

柳城县 城西南六十里。汉末为乌桓氏所据,曹操灭之。历魏晋,为慕容氏父子所据。隋置县,属辽西郡。唐置营州,后废。至大明嘉靖三十一年,改为静安社。

【注释】

①柳城县:1931 年臧励和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云:“柳城县:汉置,后汉省。故城在今奉天兴城县西南。《清一统志》谓故城即后魏及唐之营州,辽之兴中府。今热河朝阳县。按《后汉书》注,故城在今营州南。则汉柳城非唐之营州治可知。又:李兆洛谓在今永平府境。陈芳绩《历代地理沿革表》,谓今昌黎西五十里静安社为故柳城。”1999 年版《辞海》云:“柳城,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辽宁朝阳南。为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所。东汉废。十六国前燕复置。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并入龙城县。隋开皇初改龙城县为龙山县,十八年(598)改名柳城县。治今辽宁朝阳。辽重熙十年(1041)改名兴中县。隋、唐、五代时曾为营州、辽西郡、柳城郡治所。郡名,唐天宝元年(742)改营州置。治柳城(今朝阳)。辖今辽宁朝阳一带。乾元元年年(758)复改营州。”“营州,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置。治所龙城(隋改名柳城,今辽宁朝阳市)。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小凌河流域,六股河流域、女儿河流域一带。唐上元二年(761)属奚。唐失营州故地后侨置,五代初属燕,后唐同光时入契丹,治广宁(今河北昌黎)。辖境相当今昌黎附近。北宋末金灭辽,宋欲得营、平等州地,即此。金废。”

【附录】

柳城县,马首山在西南。参柳水北入海。西部都尉治。

(选自《汉书·地理志》)

辽西郡,旧置营州,开皇初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统县一:柳城。后魏置营州于和龙城,领建德、冀阳、昌黎、辽东、乐浪、营丘等郡,龙城、大兴、永乐、带方、定荒、石城、广都、阳武、襄平、新昌、平刚、柳城、富平等县。后齐唯留建德、冀阳二郡,永乐、带方、龙城、大兴等县,其余并废。开皇元年唯留建德一郡,龙城一县,其余并废。寻又废郡,改县为龙山,十八年改为柳城。大业初,置辽西郡。有带方山、秃黎山、鸡鸣山、松山。有渝水、白狼水。

(选自《隋书·地理志》)

营州上都督府,隋柳城郡。武德元年,改为营州总管府,领辽、燕二州,领柳城一县。七年,改为都督府,管营、辽二州。万岁通天二年,为契丹李万荣所陷。神龙元年,移府于幽州界置,仍领渔阳、玉田二县。开元四年,复移还柳城。八年,又往就渔阳。十一年,又还柳城旧治。天宝元年,改为柳城郡。乾元元年,复为营州。旧领县一。柳城,汉县,属辽西郡。室韦、靺鞨诸部,并在东北。远者六千里,近者二千里。西北与奚接界,北与契丹接界。

(选自《旧唐书·地理志》)

营州柳城郡,上都督府。本辽西郡,万岁通天元年为契丹所陷,圣历二年侨治渔阳,开元五年又还治柳城,天宝元年更名。县一,有平卢军,开元初置。柳城,中。西北接奚,北接契丹。有东北镇医巫闾山祠,又东有碣石山。

(选自《新唐书·地理志》)

营州,柳城郡今理柳城县。按《唐开元十道略》云:舜筑柳城,即知虞舜以前已有柳城之地。在《禹贡》冀州之域,在十二州因有营州之称。《尔雅》云:齐曰营州。又《郡国志》云:地当营室分,故曰营州。殷时为孤竹国,春秋时为山戎之地。战国时,其地复属燕。秦并天下,置辽西郡,两汉因之。又《十六国春秋·慕容皝传》云:柳城之北,龙山之南,所谓福德之地也。可营制规模,筑龙城,构宫庙。改柳城县为龙城。九年,遂迁都龙城,入新宫。十二年,号新宫曰和龙宫。皝子儁迁都于邺,儁子暐为苻坚所灭。后燕慕容垂又居焉。慕容熙为北燕冯跋所杀,至冯弘太兴元年,省辽西郡。弘为后魏所灭,又于平州界立辽西郡,属平州。周建德中,平齐,其地犹为高宝宁所据。隋开皇三年,讨平宝宁,复以其地置营州。炀帝初,州废,又置柳城郡。唐武德元年,改为营州总管府,领辽、燕二州,领柳城一县。万岁通天二年,为契丹李万荣所陷。神龙元年,移府于幽州界置,仍领渔阳、玉田二县。开元四年,复移还柳城。八年,又往就渔阳;十一年,又还柳城旧治。天宝元年,改为柳城郡。乾元元年,复为营州。领县一:柳城。柳城县,汉柳城地,属辽西郡,室韦、靺鞨诸部并在东北,远者六千里,近者二千里。西北与奚接界,北与契丹接界。慕容皝改为龙城县。隋又改为龙山,寻又改为柳城县。龙山,在郡东南。《十六国春秋》:慕容皝十二年,黑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皝亲率群寮观龙,去二百余步,祭之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悦,赦境内,号新宫曰和龙宫。又筑苑,因起景云殿。扶黎故城。在今县东南,其地带龙山,即慕容祭龙之所。棘城,即颛顼之墟也,在郡东南一百七十里。

(选自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河北道·营州》)

营州,邻海军,下,刺史。本商孤竹国。秦属辽西郡。汉为昌黎郡。前燕慕容徙都于此。元魏立营州,领昌黎、建德、辽东、乐浪、冀阳、营丘六郡。后周为高宝宁所据。隋开皇置州,大业改辽西郡。唐武德元年改营州,万岁通天元年始入契丹。圣历二年侨治渔阳。开元五年还治柳城。天宝元年改曰柳城郡。后唐复为营州。太祖以居定州俘户。统县一:广宁县。汉柳城县,属辽西郡。东北与奚、契丹接境。万岁通天元年,入契丹李万荣。神龙元年移幽州界。开元四年复旧地。辽改今名。

(选自《辽史·地理志》)

兴中府,散,下。本唐营州城,辽太祖迁汉民以实之,曰霸州彰武军,重熙十一年升为府,更今名,金因之。县四、镇三。兴中,本汉柳城地,南有凌河;兴城,辽严州保肃军县故名,皇统三年废州隶锦州,有桃花岛。

(选自《金史·地理志》)

柳城故县,在府城西二十里。隋置县。

(选自明景泰七年《寰宇通志》)

柳城废县,在府城西二十里。隋置县,属辽西郡,唐于此置营州。

(选自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

今府西二十里全无踪迹,而静安社则嘉靖三十一年为堡。然皆非柳城之旧也……是柳城在今永平(卢龙)之东七百里,而慕容氏之龙城、昌黎及魏以后之营州并在其地……而今之昌黎乃金之广宁,大定二十九年改为昌黎。名同而异地也。

(选自顾炎武《京东考古录》)

柳城废军,在昌黎县西南。《唐书·地理志》:“平州有柳城军,永泰元年置。”县志有柳城,在县西南六十里静安社,即故军也。按《辽志》谓广宁县为汉柳城县地者,当由此柳城军而误。

静安堡,在昌黎县西南六十里。明嘉靖三十一年置。

(选自清道光九年《大清一统志》)

辽西城 县西南。汉为郡治所处。

【注释】

①辽西城:当为辽西郡城。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辽西郡治且虑县,在今辽宁朝阳西北。东汉时,郡治移至阳乐县,在今河北抚宁县城西(一说在今辽宁锦州义县西)。《后汉书·地理志》载,辽西郡治在阳乐县。《水经注》引后汉应劭《地理风俗记》谓:“阳乐,故燕地,辽西郡治。”唐杜佑《通典》记载:“卢龙汉肥如县。有碣石山,碣然而立在海旁,故名之。晋《太康地志》云:‘秦筑长城,所起自碣石,在今高丽旧界,非此碣石也。’汉辽西郡故城在今郡东。”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河北道·平州》记载:“卢龙县:辽西城,汉为都[郡]于此,废城在今郡东。”魏晋时期辽西郡治仍在今抚宁县城西,名阳乐城。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古迹》记载:“辽西城,在府治东,西汉为郡治于此,隋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辽西城在府治东。杜佑曰:卢龙县东有辽西故城,汉郡治此,后废。按汉置辽西郡,治且虑。后汉移治阳乐。晋因之。此盖后汉及晋所置郡也。《志》云:府东十八里有辽兴城。唐开元初,安东都督府尝治此。五代时,契丹置辽兴府治焉,旋废。”

【附录】

絫县故城,在昌黎县南。汉置,属辽西郡。后汉省。

(选自清道光九年《大清一统志》)

絫县故城,在昌黎县南。○《水经注·濡水》:又东南至絫县碣石山。文颖曰:碣石在辽西絫县,王莽之选武也,絫县并属临渝。○按,絫县前汉属辽西郡,后汉省入临渝。《方舆纪要》谓县在昌黎北,殆非也。

(选自民国 7 年至民国 21 年济宁潘氏华鉴阁刻印许鸿磐《许氏方舆考证百卷》第四册)

古塔 县西北隅。有寺,莫考其创始。古有塔数丈,井一口,俗呼为塔寺。知县杨于陛题曰源影寺。

【注释】

①古塔:即源影寺塔。源影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高 36 米,平面面积 90 平方米。塔主体为砖木结构,塔基上有须弥座。1982 年 7 月 23 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文物保护单位时标明为金代所建。

天桥柱 出碣石山。按《禹贡》记云:碣石在北平郡骊城县西南河口之地,今平州之南也。郦道元《水经》云:骊城县枕海,有石如角,数十里。当山顶有石如柱形,立于巨海之中,名曰天桥柱。汉韦昭以为,碣石旧在河口,久为水溢,渐沦入海,已去岸五十余里矣。又云:周定(王)五年,河道洇[湮]塞,渐移南流。至汉武同光三年,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入渤海。帝登此望海。今碣石在平州东昌黎西,离海五十里。

【附录】

天桥柱,在废石城县。寰宇记,汉武帝登碣石望海,当山顶大石如柱,故名天桥柱。

(选自景泰七年陈循等纂《寰宇通志》)

天桥柱,在昌黎县西北碣石山,汉武帝登此望海,当山顶大石如柱,故名。

(选自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古迹》)

碣石山,在永平府昌黎县西北二十里。《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又云:“太行、恒山,至于碣石。”盖河北之大山也。《战国策》:“苏秦曰:燕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山海经》:碣石之山,渑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史记》:“秦始皇二十二年,之碣石,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二世元年,东行郡县,刻碣石,并燕南至会稽。汉武帝元封元年,东巡海上,至碣石。”“北魏主浚,太安三年东巡,登碣石望沧海,改碣石山为乐游山。北齐主高洋天保四年,破契丹还至营州,登碣石山,临沧海。后周大象初,发山东民修长城,立亭障,西至雁门,东至碣石。”《唐十道志》:“河北道名山曰碣石。”孔颖达曰:“碣石在平州东,离海三十里。远望其山,穹窿似冢。有石突出山顶,其形如柱,当即《禹贡》之碣石”(《尔雅·释名》:碣石者,碣然而立,在海旁也。《水经注》:碣石山,在骊成县西南,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巨石如柱形,立于巨海中,莫知深浅,世谓之天桥柱。旧在河口海滨,历世既久,为水所渐,沦入于海,去岸五百里。汉平帝时,司空掾王横言:“昔天尝连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故张君云“碣石沦在海中”。班固亦云“商碣周移”也)。武后万岁登封初,契丹帅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据营州,进围檀州。遣将军曹仁师等击之,战于硖石谷,唐兵大败。明年,王孝杰与孙万荣战于东硖石。契丹兵退,孝杰追之,行背悬崖,契丹回兵薄之,孝杰败没。《唐志》:“平州有东、西硖石二戍。”硖石即碣石之讹也。又武后末,唐休璟练习边事,自碣石以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纪之。《通释》曰:碣石凡有三:邹衍如燕,燕昭王馆之碣石宫,身亲往师之。此碣石特宫名耳,在蓟县东二十里宁台之东,非山也;秦筑长城,起自碣石。此碣石在高丽界中,亦谓之左碣石(杜佑曰:秦长城所起之碣石,在汉乐浪郡遂城县地。今犹有长城遗址,东截辽水入高丽。隋大业八年,伐高丽,分遣赵孝才出碣石道是也)。其在平州界内者,即古大河入海处,为《禹贡》之碣石,亦曰右碣石。元金仁山亦云:碣石,有左、右二山。此皆传讹之说。郭造卿云:今昌黎县北十里有仙人台,即碣石顶也。其台崇广,绝壑万仞,仰凌霄汉,回视边塞,俱在眉睫间。又有一巨石,形如瓮鼓,疑即所称天桥柱。昔人谓碣石沦在海中,似未然也。

(选自《读史方舆纪要·北直·碣石》)

汉武台 即碣石山。武帝登此以望海。魏文帝东巡,勒诗于石。

【附录】

元封元年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泰山。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

(选自《汉书·武帝纪》)

(贞观)十九年二月庚戌,如洛阳宫,以伐高丽。乙卯,皇太子监国于定州。四月癸卯,誓师于幽州,大飨军。癸亥,李世勣克盖牟城。五月己巳,平壤道行军总管程名振克沙卑城。丁丑,军于马首山。甲申,克辽东城。六月丁酉,克白岩城。己未,大败高丽于安市城东南山。九月癸未,班师。十月丙午,次营州,以太牢祭死事者。丙辰,皇太子迎谒于临渝关。戊午,次汉武台,刻石纪功。十一月癸酉,大飨军于幽州。

(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仙人台 城北十五里。水岩山之上有石秤盘、脚迹,昔有仙人对弈于此。一樵夫傍视,顷刻柯 烂。天会十五年,有僧人建台于北,四面立石若栏槛,时有异香馥郁,群峰尽处其下,世云即韩湘子 修行处,有知县张存智记。

【注释】

①柯(kē):斧柄。

②韩湘子:传说中八仙之一。

【附录】

仙人台:在昌黎县,有石刻围棋、烂柯仙子像存焉。

(选自明景泰七年《寰宇通志》)

昌黎县志

[宫室]

仙人台,在城北一十里。其山最高,上平如台,有刻仙人像及石棋盘存。

[册三十卷二六〇三页十八]

(选自永乐大典方志辑佚)

石佛洞 城西七里,深二丈。

【附录】

石佛洞,在昌黎县西八里,深二丈余,相传云:昔有僧人修养其中,值元末兵乱,遂敛其迹。

(选自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卷之一)

临河洞 武山西,临滦河。小径攀援而入,内广五丈许,若大厦。中晦,四壁有隙,如户牖,可容人首出视。世传辽、金、元时,民避兵于此。居久犹以纺绩为业者,故名织罗洞。卢龙白掌朴瑜 有记。

【注释】

①临河洞:又名阇黎洞、织罗洞、临河崖、临河岩、水洞、金鳌洞,城西 40 公里。在昌黎县朱各庄镇武山西坡 50 米高的峭壁上,由上下二洞组成,洞内有约 10 米通道相连,仅容一人通过。阇黎,梵语,译为轨范师,谓能纠正弟子品行,为弟子规范。明、清、民国历次所修《永平府志》、《昌黎县志》均有阇黎洞的记载,称其壁立千仞,崖顶分八字,洞在其腰,前逼近深潭。阇黎洞门额镌刻“阇黎洞,孤竹山人白瑜题,阇黎主人魏可简立”等字。白瑜,东胜左卫(今卢龙县城东北)人。万历乙未进士,历官刑部左侍郎。魏可简,昌黎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尚宝司卿。明滦州进士、吏科都给事中厉汝进《织罗洞》诗云:“巉岩山水接,仙洞石岩悬。绝壁疑无路,凌空忽有天。窗明红日近,路隐白云连。禅静三垂外,香花不记年。”山东新城进士、万历年间永平府知府徐准《织罗洞奇》诗云:“灵窍天成亦幻哉,神工不藉五丁开。寻幽未折登山屐,疑是桃源归去来。”山海卫进士、大理寺丞刘廷宣《阇黎洞》诗云:“爱僻寻闲得不闲,更穿云窟学猿攀。谈倾白马公孙社,气散青牛尹子关。老树笙篁杂霰雨,石泉环佩澹潺湲。酒阑客倦鱼歌歇,醉倚嵚岑[崟]未忍还。”

②白掌朴瑜:白瑜(?~ 623),字绍明,永平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兵科给事中,累迁工科都给事中。天启初,迁光禄少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官至刑部左侍郎。

【附录】

临河洞,在昌黎县南八十里,崖分八字,切近深潭,由小径而入,容二百余人。其中昏黑,人所难寻;匍匐而进,四壁有孔,宛如户牖①,明亮可爱。故老云辽、金、元时,民避兵其中,居既久者以纺绩为业者,故又名“织罗”。

(选自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卷之一)

[注释]

①牖(yǒu):窗。

临河崖,昌黎县西八十里。一名阇黎洞。壁立千仞,颠分八字。洞逼深潭,有小径可入,能容二百人。旁又有小穴十余,有以金鳌名,有以水洞名。又南为磨山,其石坚致,可琢以供用。

(选自清康熙二十一年《畿辅通志》)

夷齐 书院 即书院山,乃夷齐读书之所,有韩愈石刻可考。

韩昌黎书院 静安社南七里,刻有《符 读书诗》。符,退之子小字也。

果老 仙台之后。世传果老修仙处,石碾、石槽遗址尚存。御史崔碧著有碑记。

湘子影 隐西山石壁中,宛然有形。世传道成辞乡之遗状,下有清、浊二池相映。

湘子洞 仙台后顶。孤耸清逸,有尚书张文质碑。

千佛影 馒头山畔。其高仰不可视,亦不可登。

【注释】

①夷齐:商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父卒,二人礼让君位,逃去投周。正值武王将伐商纣,叩马而谏。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司马迁《史记》有《伯夷叔齐列传》,详记其事。

②符:韩昶(799 ~ 855),韩愈长子。唐贞元十五年(799)韩愈居徐州附近的符离集时出生,因而小字曰符。长庆四年(824)进士。释褐邠州从事,试宏文馆校书郎,又为襄州从事,除高陵尉集贤殿校理,迁度支监察御史,拜左拾遗。牛僧孺镇襄阳,奏为支使。拜秘书省著作郎,迁国子博士,除襄阳别驾,检校礼部户部郎中。大中九年(855)卒,享年 57 岁。韩昶墓志铭记载:“昌黎韩昶,字有之,小名曰符。生于贞元十五年,卒于大中九年六月八日,同年十二月十五日葬于孟州河阳尹村,享年五十七岁。”臧励和编《中国人名大辞典》说:“韩昶,唐愈子,小字符。幼聪颖,长庆进士,为集贤校理。”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云:“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城南,韩愈别墅名。

③果老:张果老。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他隐于中条山,往来汾、晋间,武则天时年已数百岁。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被玄宗召入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其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有《张果传》,列方技类。

④千佛影:辽、金时,曾在东馒头山东部峭壁上,镌刻有观音菩萨石像和十八罗汉石像。每逢云气缭绕时,壁面似有无数佛影浮动,因而东馒头山也称千佛山或“千佛影”。

石窟洞 县东悬崖上,可容千人。

凤凰城 县西道者山右,可容数百人,与魏松所修临河洞俱可避兵。

【附录】

凤凰城,在昌黎县西道者山之右。宽广可容百人。

(选自清道光九年《大清一统志》)

钓鱼台 在县西境五十里乐安峪右。其山东西横峙,面北,下侧滦河,后有孤石直秀,雄立千浒。郡人韩侍御 筑为别墅,多题咏。

韩文公祠 在西五峰,寺 右,范督师 建。

刘九洞 西五峰有石壁如洞形,俗传:“若要洞门开,还得刘九来。”范督师因与己小字相符,遂凿开,改名范公洞。

忠孝节义 四大字石 在龙潭瀑布泉西畔。字大七尺余,苍古有神。嘉靖三十五年,邑侯成庵王世业书,山东宁阳县举人。

【注释】

①钓鱼台:今卢龙县石门镇钓鱼台村西北有一处石矶,明御史韩应庚隐居后建一座别墅,名“钓台”,月白楼为其主要建筑。“钓台月白”为永平府十二景之一。

②韩侍御:韩应庚,字希白,卢龙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初授山东彰德府推官,后任福建御史。年仅 47 岁辞官回乡。侍御,御史的别称。

③寺:此处指圆通寺。

④范督师:范志完,河南虞城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永平推官。十四年(1641)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后拜刑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诸镇军务。十六年(1643)十二月,因观望不敢战,被斩首。

⑤刘九洞:今名范公洞。位于西五峰山挂月峰峭壁上。洞门朝东,面对深涧,北距韩文公祠约百米。洞门上檐刻“范公洞”三个大字,上款题“崇祯辛巳岁月在辛丑望吉”,下款镌“永平府同知管县事金汤蒋三捷立”。

⑥“忠孝节义”四大字石:在龙潭洞之东约 50 米的一处面北峭壁之上,竖排楷书阴刻有“忠孝节义”四个大字,至今保存完好。每字约一米见方,浑厚朴茂,形成雄劲而奇崛之势。

昌黎县志卷之一终 L5npieQoQoubgUH34KGzAep0kAu8rWU6/PBhdB40bh68eMxpP7qz7uc/3P/U6u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