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祥异

元封中,星孛河戍

〇元凤五年四月,烛星 见奎、娄 间。

慕容晃[皝]十二年,黑龙、白龙见于柳城南龙山,遂立龙翔寺于山上。

贞观十八年五月,太白辰星 合于东井

〇天宝九年八月,五星聚于尾、箕 ,荧惑 先至而又先去。

〇天德六年六月壬戌,大风。

【注释】

①星孛河戍:星孛,中国古代对彗星的称呼。古人认为,天上星相变化与人间祸福有关。出现彗星是不祥之兆,必然给人间带来灾祸。河戍,《史记·索隐》注曰:“即南河、北河也。”《史记·天官书》:“火守南北河,兵起,谷不登。”也就是说南北河宿出现彗星,必然有刀兵之火。《汉书·天文志》新注:“元封中,星孛于河戍(占曰:‘南戍为越门,北戍为胡门。’其后汉兵击拔朝鲜,以为乐浪、玄菟郡。朝鲜在海中,越之象也;居北方,胡之域也)。”《汉书·天官书》:“朝鲜之拔,星茀于河戍。”《汉书·武帝纪》:“元封二年,朝鲜王攻杀辽东都尉,乃募天下死罪击朝鲜。秋,遣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将应募罪人击朝鲜。”

②烛星:古星名。《史记·天官书》:“烛星,状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见则灭。所烛者,城邑乱。”

③奎、娄:十二星次之一,与黄道十二宫的白羊宫相当,在十二支中为戌,在二十八星宿为奎宿和娄宿。日至其初度为惊蛰,至其中为春分。《汉书》新注:“元凤五年四月,烛星见奎娄间(占曰:有土功,胡人死,边城和)。其六年正月,筑辽东、玄菟城。二月,度辽将军范明友击乌桓还。”嘉靖十六年《辽东志·杂志》记载:“昭帝始元五年(前 82),罢真番郡。元凤五年(前 76),发恶少年吏亡者屯辽东。次年,筑辽东、玄菟城。”《汉书·昭帝纪》记载:“元凤三年冬,辽东乌桓反,以中郎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将北边七郡二千骑击之。四年夏四月,诏曰‘度辽将军明友,今破乌桓,斩虏获生,有功。其封明友为平陵侯。’”

④太白晨星:太白星,即金星,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二颗行星,也是各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早晨出现于东方者称启明,晚上出现于西方者曰长庚。

⑤东井:古代二十八星宿学说,将南方朱雀分为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井宿排列像个井字,位于黄道十二宫的双子座。因为参宿七旁边有个玉井座,井宿在玉井的东面,所以又称东井。井宿上、下有北河、南河两个著名的星座,全名为北河戍、南河戍。戍即驻防。“太白晨星合于东井”,预示着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丽。嘉靖十六年《辽东志·杂志》记载:“唐高祖以隋末战多殁于高丽,赐建武书,使悉送还,前后万数,并索高丽人在中国者遣归其国。武德七年二月封建武为辽东王。太宗贞观十六年,高丽东部大人盖苏文弑建武,立王弟子藏为王。十七年,遣使持节,册藏为辽东郡王。新罗遣使言百济与高丽连兵谋绝新罗入贡之路。以张亮为平壤大总管,率兵四万、舰五百,自莱州泛海趋平壤;以李世绩为辽东大总管,率步骑六万及兰河降胡趣辽东。十九年,营州都督张俭将胡兵为前锋,进渡辽水,趣建安城,破高丽兵,斩首数千级。世绩拔盖牟城,为盖州。五月张亮帅舟师渡海袭卑沙城。副总管王大度先登拔之。绩进至辽东城下,高丽步骑四万救之,辽东副总管、江夏王道宗四千骑逆击,世绩引兵助之,高丽大败。车驾至辽泽泥淖二百里,布土作桥,既渡撤之。上至辽东城下,时世绩攻城已十二日。上引精兵会之,围其城数百里,纵火登城克之,以其城为辽州。进军白岩城,破降之,改为岩州。上至安市城,攻之。高丽耨萨(高丽官名)。此唐都督延寿惠真(并姓高皆为耨萨)帅兵十五万救安市,上命世绩将步骑五千阵于西岭,无忌将精兵万余自山谷出狭谷以冲其后。上自将部骑四千所向无前,高丽兵大溃。延寿、惠真请降,黄城银城皆自拔,遁去数百里,更名所幸山曰驻驿山。七月张亮军过建安城,破高丽城。上攻安市城,不下。道宗督众筑土山以逼其城,城中亦增城以拒之,交战日六、七合,冲车炮石,坏其楼堞。城中随立木栅以塞其缺,昼夜不息凡六旬,用功二百五十万,山颓压城崩,高丽自缺城出战,遂夺土山,堑而守之,攻二日不克。上以辽左早寒,士马难久,留食将尽,敕班师。凡征高丽拔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帝还京师。二十年,复伐高丽,遣牛进达、李世绩水陆并进,进拔石城。世绩破高丽兵,焚罗郭而还。”

⑥五星聚于尾、箕:此句载《新唐书·天文志》。金木水火土五星。尾宿,属火,为虎。为东方第六宿,尾宿九颗星形成苍龙之尾。龙尾,是斗杀中最易受到攻击部位,故多凶。箕宿,属水,为豹。为东方最后一宿,为龙尾摆动所引发之旋风。故箕宿好风,一旦特别明亮就是起风的预兆,因此又代表好调弄是非的人物,主口舌之象,故多凶。此句意指安史之乱。《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天宝元年二月庚子,平卢节度使安禄山进阶骠骑大将军。九载乙卯,安禄山进封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自此始也。十载春二月丁巳,安禄山兼云中太守、河东节度使。十四载十一月戊午朔丙寅,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率蕃、汉之兵十余万,自幽州南向诣阙,以诛杨国忠为名,先杀太原尹杨光翙于博陵郡。十五载春正月乙卯,禄山僭号于东京。二月丙戌,李光弼、郭子仪将兵东出井陉,与贼将史思明战,大破之,进取郡县十余。”《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开元)二十八年,为平卢兵马使。授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天宝元年,以平卢为节度,以禄山摄中丞为使。三载,代裴宽为范阳节度,河北采访、平卢军等使如故。六载,加大夫。十载入朝,又求为河东节度,因拜之。兼三道节度,进奏无不允。十一载八月,禄山并率河东等军五六万,号十五万,以讨契丹。杨国忠屡奏禄山必反。十三载正月,谒于华清宫,遂以为左仆射,却回。十四载十一月,反于范阳,矫称奉恩命以兵讨逆贼杨国忠。十五年正月,贼窃号燕国,立年圣武。”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与史思明以讨权臣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同年陷洛阳,次年六月陷长安。至德二年(757)正月,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平卢节度使,治营州柳城,节度平卢军和卢龙军。唐朝时,今昌黎县地属平州卢龙县。

⑦荧惑:火星。呈红色,荧荧像火,亮度常有变化。意思是说“安史之乱”很快又被平定。

天顺元年春,莲花 生。

〇弘治十四年,水伤禾,民饥。十七年,大水。赈饥。

〇正德五年,刘贼 作乱。八年,蝗害禾。民大饥。十二年六月乙丑,大水。十四年六月,蝗。十六年,盗贼。

〇嘉靖元年七月,螟。大旱。地震。

二年七月,地震。

五年七月,地震。

七年二月,地震。夏四月,大风昼晦。大饥。

八年五月,捕蝗。四月,大风。

十二年,亢旱不雨。至六月,蝗落地尺厚,蚁生。

十五年,大水。

十六年,民大饥。知府 刘隅 赈。

十七年四月,蝗。

十九年春、夏,旱。至六月中,雨。

二十年,霖雨,河溢。蠲租 之一。

二十一年,赈饥。

二十五年四月不雨。五月,雨。六月,生并头莲于城西南莲池内,馥郁可爱,人咸异之。七月,大风。是年,麦二岐,谷双穗。

二十七年八月,地震。

二十九年八月,古北口 寇入,修长城。

三十六年三月,蒙古 至柳河庄。

四十年春,捕蝗。六月,五色云 见,晃耀人目,亘古罕见。四十一年,有人持雄鸡一只,四足,中二足软。

〇隆庆元年,地震,山崩树鸣。九月,蒙古深入 ,围攻四日方解,杀死男、妇,烧毁房屋、粮囤,并掠去人口、头畜无数。有神护,士民死守城池得全。

〇万历十三年,大收。

十四年,半收。

十五年,大水湮永平等处,漂散庐舍数千。是年,不收,民饥。

十六年,饥甚,民流离,多盗。议赈济。

十七年,春饥。秋收,谷双穗,莲并蒂。人民聚。

十八年,风雨调,大有。

十九年,秋旱。大收。

二十至二十三年,俱收。

二十五年,春旱。夏,大雨,田禾潦。民大饥。地震。

二十六年,春旱。夏,久雨,田禾潦。民大饥。米珠。

二十七年,夏,瘟厉[疠]大行。民饥馑。

三十一年,夏、秋,霪潦,人民大荒。

四十三年,春大旱,五谷不生。盗贼蜂起,民多流窜。至七月,方雨。大荒。

四十四年,秋,蝗飞蔽天。署县事管关通判 张文达 赈。

四十六年,夏,闰四月,甲申,大风霾 。冬,蚩尤 旗见东方。

〇天启二年,秋,大水。

三年,秋,八月,大雨,雹。

四年,春,二月,地震。

〇崇祯二年,冬,十二月,地震有声。

三年,春,正月丁酉,大清兵攻昌黎,知县 左应选固守,七昼夜不下,焚四郭而还。白莲妖人据云峰寺作乱,应选移檄歼之。

五年,三月,有鱼长九丈,浮海滨,鼓鬣翻波,三日死。人入腹割裂,脊如栋,肋如椽。

(崇祯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酉时,昌黎地震 。)

九年,夏旱。秋蝗。移清军同知兼海防驻昌黎。

十年,春,大饥,发帑赈之。大疫。

十三年,春旱。夏蝗。

十五年,大清兵入界岭口,息马城南一夜。

十七年,春,三月,闯贼 犯京,撤辽军驻昌黎,因大哗,后徙去。

【注释】

①莲花:代表圣洁、高雅。莲花的出现,古人以为祥瑞之兆。

②刘贼:指刘六(宠)、刘七(宸),直隶文安(今河北文安)人。正德五年(1510)十月,刘六、刘七在霸州发动农民起义,发展至数万人,往来于直隶、山东之间,大败明军,震动京畿。正德七年(1512)七月,起义军被朝廷剿灭。

③知府: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唐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主管)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沿明制。知府又尊称太守、府尊,亦称黄堂。

④刘隅(1490 ~ 1566):字叔正,号范东,刘约中子。山东东阿苫山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行人,巡按江北。后任永平府知府,重视教育。嘉靖十六年(1537)大荒,滦、乐尤甚,人将相食,聚谋行劫。隅亲自下令给予赈抚。嘉靖十九年(1540)晋升副都御史。不久,因军费遭劫,罢归故里,家居三十余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卒,享年 76 岁。刘隅博学工文,所著文集有《奏议》《治河通考》《古篆分韵》等。

⑤蠲(juān)租:免除租税。

⑥古北口:长城关口之一。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 4 个城段。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在辽、金、元、明、清时期,战役不断。

⑦蒙古:此处指游牧于辽东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东蒙古察哈尔部。

⑧五色云: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云彩,古人以为吉祥之兆。

⑨九月,蒙古深入:隆庆元年(1567)九月,察哈尔汗图们札萨克图汗(明人称之土蛮)勾结朵颜卫都督影克,从抚宁县北界岭口入犯。古北口游击将军张臣奉命迎敌,十月初五日败之于抚宁县石门寨镇傍水崖。《明史·张臣传》载:“隆庆元年九月,土蛮大入昌黎、抚宁、乐亭、卢龙,游骑至滦河,诸将莫敢战。臣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呼声震山谷,寇以数骑尝,奋前斩之。追至棒槌崖,斩首百十余级,坠崖死伤者无算。”谈迁《国榷》:“隆庆元年九月壬申,土蛮寇蓟镇,掠昌黎、乐亭、抚宁、卢龙,游骑至于滦河。十月丙戌,土蛮东出义院口。会大雾迷失道,堕棒棰崖中,崖深十余丈,骑填焉。延绥游击张臣等趋之,报斩九百五十五级。总兵李世忠多滥杀称功。”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边事》记载:“隆庆元年九月,东虏土蛮十万攻入界岭口,由台头(营)四出杀掠焚伤。据勘,此番杀人,卢龙五百余,抚宁五千余,昌黎七千余。”

⑩通判: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宋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明、清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清各州另有州判,分掌粮务、水利、防海、管河等事。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此官职废除。

⑪张文达:陕西人,选贡。万历四十六年(1618)任山海关管关通判。

⑫大风霾:指风吹尘飞、天色阴晦的现象。

⑬蚩尤:传说中远古作乱之人和制造兵器之人,又传为主兵之神。一说为东方九黎族首领。有兄弟 81 人,相传以金作兵器,并能呼风唤雨。后与黄帝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失败被杀。天相出现蚩尤旗,预示着将有战事发生。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反明。次年三月,发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歼灭明军约 6 万人。

⑬昌黎地震:崇祯五年(1632)十一月二十四日酉时(17 时至 19 时),昌黎地震,声若滚雷。十二月初七,陈瑾向杨嗣昌呈报地震受灾情况。《杨文弱先生集》卷五《疏·地震屡儆疏》记载:“崇祯五年十二月初七日,据关内道、右参议陈瑾呈,‘永平府呈:据昌黎县申称,十一月二十四日酉时分,地微震,从西北来,往东南去,虩虩有声,不知所止’等情,呈报到臣。臣惟永属州县六,而一岁间震者凡四,滦卢迁烽陷之邑也,昌黎拒敌仅存之邑,至是而亦震焉。”古人缺乏科学知识,又迷信天人感应,对于地震多予曲解。杨嗣昌之父——提出并实行“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策略的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杨鹤,已于崇祯四年(1631)被朝廷拿办。一直欲代父赎罪的杨嗣昌,在向明思宗上疏奏报永平府一年屡震灾情时,不忘自称罪重,天谴难逃;愿再背上父罪,为皇上、为人民鞠躬尽瘁,消灾祈福。杨嗣昌疏曰:“占曰:地动,民不安。夫是难民也,又堪不安乎!一曰:冬动,其邑大水,十二月动,来年五月灾。今年已大水矣,来年又水乎?噫!此非民之灾,臣之咎也。臣自惟罪孽,蒙高厚异恩,抚疮痍之余,乏拯救之策,念欲贻民以安,而民未获安,其何以自解!抑又非特民不安,臣身不安也。臣身荷圣恩,简畀岩塞,而心念臣父俟罪,行间竭狗马愚驽,欲勉树尺寸以仰报洪慈,祈湔洗父罪者,臣本怀也。奈志力不逮,岁月如流,恐父罪未湔,臣罪已积者,臣苦衷也。所以彷徨日昃,忧虞孔多瞻顾后先,举措无适。《易》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危以动则民不兴也。臣之谓也,且地动主土,臣实守土之官,如蒙恩特斥,则天谴可塞,民灾可弭,臣从父荷戈槁项竆壤,有余荣矣。”明思宗闻报,轻描淡写地下旨称:“杨嗣昌亟宜惮力饬备,实图剿御,以奠岩疆,不必求斥。”让他别胡思乱想,安心工作,勿为天灾而影响军心、民心。陈瑾当年的呈报,可补史志之阙,其中的“地微震,从西北来,往东南去,虩虩有声,不知所止”等地震情形的真实记录,更可作为当今研究、预防地震灾害的宝贵资料。

⑮闯贼:统治者对李自成的蔑称。李自成(1606 ~ 1645),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曾为圁川(今陕西米脂)驿卒。崇祯二年(1629)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他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欢迎,时有“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崇祯十六年(1643)在襄阳称新顺王。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三月十八日,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击败农民军。李自成兵败南下。永昌二年(1645),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说死于通城,也有说隐于今湖南石门县为僧)。

大清

顺治元年,夏四月,摄政 王帅师经昌黎,士民迎之。

【注释】

①摄政:一种代行元首职权的官职。一般有两种情况需要摄政。其一为前任君主逝世,而新任君主幼弱不能治国;其二为现任君主突然因某些原因不能履行职务,而又未能即时选立继承人。在上述情况下,均须由摄政暂时代理政务。在古代,摄政可能是朝廷重臣、太后或者太上皇,有时某些夺权者未能即时篡位,也会以摄政的名义代君主处理政务。在近现代,摄政制度更加规范化,摄政者会组成摄政团,有些国家称为副君团,由他们集体行使权力,以防出现独裁。

【附录】

顺治元年四月己卯,(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师至山海关,吴三桂率众出迎,遂入关。时贼首李自成率马步兵二十余万,自北山横亘至海列阵以待。是日,大风迅作尘沙蔽天,咫尺莫辨。我军对贼布阵不能横列及海。及进兵,令军士呼噪者再。风遂止,各对阵奋击。大败贼众,追杀至四十里。贼首尾不相顾,遁走燕京。壬午,师次抚宁县,知县侯益光[侯一匡]等率民出迎。赐袍服令仍供职,发仓粟赈民。癸未,师次昌黎县,知县徐可大率民出迎,赐袍服戒谕之,仍令供职。

(选自《清世祖章皇帝实录》)

三年,二月,命兵科郝璧 圈昌黎南三堡地给旗丁。

四年,春,再圈南三堡遣剩民田给旗丁。

五年,奉部文拨给乐亭县共折上地二百七十四顷有奇。

九年,秋,九月,大雪。

十年,夏,四月,淫雨四十余日。大饥。冬,大雪。民多冻死。

十一年,饥。遣吏部 左侍郎 佟代、大理寺卿 郝傑 斋银布赈之。

十五年,饥。遣刑部 尚书 白胤谦 、启心郎 巴格赈之。

康熙元年,三月辛巳,大风霾,日赤无光三日。

四年,三月戊子,地震。辛亥,大风,昼晦。

五年,十二月甲子,夜,天鸣如雷。

六年,闰四月望,月食,在尾八度。

九年,冬,十一月丁卯,大雨。

十年,冬,十一月辛未,大雨。

十二年,夏,五月辛卯,大风拔木。秋,九月乙亥,地震。

十六年,始终雷雨。

十八年,七月,地震。

十九年,大旱。

【注释】

①郝璧(1602 ~ 1662):号兰石。先祖谪戍兰州,遂家于此。郝璧聪颖早达,青年时代便显名乡里。崇祯十二年(1639),郝璧离乡赴京乡试,中举,后到扬州为官。崇祯末年,郝璧赴京参加礼闱会试。不久,明朝灭亡,遂又回扬州。入清后,以文才署太常博士,不久升为给事中,颇受清廷赏识和重用。顺治六年(1649),郝璧迁安徽按察副使。晚年退隐扬州,潜心著述,整理旧作,所著《兰石集》,顺治年间在扬州刻印。郝璧晚年清贫,客死扬州。死时,仅“遗书数箧而已”。

②吏部:古代官署。东汉改尚书常侍曹为吏曹,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列为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历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的责任内阁设立制诰、铨叙等局,吏部遂撤。

③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明清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

④卿: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代一般为三品到五品的虚衔。清末始废。

⑤郝傑:陕西绥德州(今陕西绥德)人。明天启四年(1624)中举,崇祯十年(1637),登进士。清顺治元年(1644),授户科给事中。顺治二年(1645),改兵科右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顺治三年(1646),再升兵科都给事中。顺治五年(1648),改通政使司右参议。顺治九年(1652),改光禄寺少卿。次年升大理寺少卿。顺治十一年(1654),升大理寺卿;同年改户部右侍郎。告老后,寓居霸州(今河北霸州)。

⑥刑部:古代官署。东汉尚书置二千石曹掌刑狱,三公曹掌决案。魏、晋以后,尚书之三公、比部、都官等曹均关刑狱。南朝之宋、梁、陈,北朝之北齐,均设都官尚书。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开皇三年(583)改称刑部,主官为尚书,次官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唯元代只设刑部,无大理寺。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刑部改称法部。刑部之称遂撤。

⑦尚书:清朝官制,六部主官称尚书。

⑧白胤谦(1605 ~ 1673):号东谷,山西阳城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清初,由内院秘书检讨、侍读学士升为吏部侍郎,官至刑部尚书。

⑨启心郎:清官名。清初各部院置,其职略次于侍郎,掌沟通满汉大臣语言隔阂。顺治十五年(1658),除宗人府外,裁各部院启心郎。康熙十二年(1673),宗人府亦裁。

【补录】

郦道元《水经注》: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骊成县西南,王莽改曰揭石也。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今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见立于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则隐,及潮波退不动不没,不知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状若人造,要亦非人力所就。韦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三齐略记》曰: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与相见。神云:“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

又,凡志,古不考史,其年代与传多不合。如裴骞《仙人台记》:“太康 三年,为北平郡五车王所据。”则晋之太康非辽之太康也。时辽西为段氏 所据。二年,慕容涉归寇昌黎,平州刺史鲜于安破之矣。又为安北将军严询败归,慕容连败,段氏为平州属国,所服何以言据之?盖咸康三、四、五年 ,辽为石赵 攻而走保密云山事也。抚宁卢岭峰有七王山,亦称辽王者,皆段辽事。《魏史》卢龙岭,盖与密云山连亘不远耳。

又旧志:昌黎仙台山后有石洞古井,张果老院在焉。石碾、石槽遗迹尚存。抚宁县东十五里,以氏河,为其骑驴曾陷焉。其饲驴石槽蹄迹宛然。在府城五里大石盘礡上,低陷如之。其墓在抚宁县东南七十里。韩湘与果老栖仙台山,常对弈。今有仙人奕石脚迹,石盘文甚古。又观音洞石壁上,有韩仙真影,世传修仙辞乡遗状云。墓在昌黎城西南八里。迩者,县令刻《蓝关记》,瑶华帝君韩若云自撰云。《文公集》其弟滂墓志铭支系甚明。其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记以公为叔而父。其伯祖会,会无子,而有子湘,有父而无父矣。竟篇言吕洞宾七度之成道,及诸与游拾得辈,未尝及张果老,北至五台山,未尝言入燕也。则昌黎县之仙迹,视斯记自辨矣。

又,《染庄社记 》:契丹时,辽兴军风光者行货,路收一卵于箧,归置锦囊,系脐。不月余,出蛇如簪。饲之以肉,(每出箧之便饲)渐长,盈丈,围将尺许。虽顷箧居之,而力不能任矣,乃纵之野,任其自食。尝命以名曰“于雅”,抚首示不忍别,雅如人恋恋然,但不能言而去。后数岁,益大,始食野禽,继而噬人。有司制之无策。乃闻于契丹,榜募能捕者。光知其必雅,乃应募而抵放处,呼其名而至,叙故旧而数其罪,蛇俯首伏诛,(其)血流及近村土石悉染红,而庄以名。庄老以光能施恩除害而祀之,雅能知恩服罪而配焉。是岁,里人修祠落之记其岁月。金至宁元年 仲秋辛卯,兴平路猛安 蒲察孟里记。或以雅知罪伏辜,光怜而葬之,而以昌黎古迹城西北三十里蛇皮王墓,是雅之葬处也,殊谬。(今李遇甫以记示余,余谓或人寓言也。光养患而除之,尚不足以赎罪。雅肆害而诛焉,可与其知过哉!孟里之记谬矣。遇甫则曰:光虽失之始,而能问罪以正厥终;雅虽失之终,而能悔过以报其始。视养虎而反噬,不亦大有间乎。且今庄人岁赛牢不可破矣。请齐谐为存之。)

(括号为康熙二年修、十八年续《永平府志》字)

(以上均选自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卷七十一《志余上》)

[注释]

①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即 280 ~ 289 年。

②段氏:鲜卑族人,其首领段务勿尘有功于晋,封辽西公,据辽西郡。史称“段辽”。

③咸康三、四、五年:东晋成帝司马衍年号。咸康三、四、五年,为公元337、338、339 年。

④石赵:十六国时期,羯族人石勒建立的政权,自称赵王(史称后赵)取得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至其侄石虎,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穷兵黩武,民不聊生。后身死国亡。

⑤染庄社记:《永平府志》中写养蛇故事的《染庄社记》,与《太平广记》记述相差无几,《全辽文》没有收录,但却是辽代文本不可或缺的一类小说文本。故事在辽时已完成,写于金至宁元年(1213),即西辽灭亡之年。叙述契丹一个名叫“光”的人养大了一条蛇,这条蛇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主动俯首伏诛;而“光”这个人,也因为百姓施恩除害得到祭祀。

⑥金至宁元年:金卫绍王年号,即公元 1213 年。

⑦猛安:金制,即千户长。

明时抚宁东官庄李氏女,夏月阴雨为龙污,产一龙。时就母乳,母惊悸几死。家人患之,因阴怀利刃,伺其来斫之,误中尾逃去。遂不复至,人因号秃尾老李,随其母姓也。后栖昌黎县北龙潭洞。洞在山腰,峭壁陡峻,旧凿石磴一百一级,攀缘可升。隆庆间,有人携妓登山,龙恶之,毁其磴道。嗣后龙移星星峪,村人年旱祈雨,多在龙潭,抑或往星星峪,颇见灵应。一说在卢龙大崖山东有水名龙潭。潭迤东约二百步,有龙兴寺是其遗迹。

昌黎城内戴氏,明季家颇富,畜一白雀能言。家有老苍头张姓,因号老张。此鸟每至昧旦呼曰:“老张起来挑水。”远近诧异。县幕某闻而购求之,靳弗与,求之益固。怒掷其鸟于地死。某恚憾,密使人掷城砖于其后院。官巡察城砖段少,检至其家后院得之。因此致讼。始知雀之能言,乃祸兆也。

蛤泊东南五里,有刘家古蛤泊庄,相传为古之蛤泊也。中有玄帝庙,创始不知何年。唯碑记所载为万历戊戌重修。先是邸家庄邸存性在庙中夜读,雪下盈尺,闻窗外隐隐有人呼邸某“好好读书,日后富贵”。思如此大雪,左右并无人家,何人至此?晨起视之,窗外有履迹长尺余,遂疑为神。后果成丁酉进士,历任绍兴、太华知府,遂属道士朱一元重修此庙。一元自置铁索长三丈六尺重三十六斤锁于项,往西方募化,至北方有一女子施钱一文,道士以为少,弃之路旁。归铸佛二十二尊,二十一尊皆成,惟末一尊屡铸不就。因疑为弃钱之过,急往取,其钱尚在,挟归投于炉中,佛始成。钱形未化,嵌于佛之衣襟,至今宛然。

明杜侍郎谦,为诸生时,胆量过人。友人与戏,以奎楼素有妖异,人多畏惧,置酒杯于上,使公夤夜取之。公至楼中,闻鬼私语曰:“侍郎,侍郎,好大胆。”公即前摩其顶,曰:“小鬼,小鬼,好大头。”盖预知其有贵兆,虽鬼神亦敬畏之也。

碣石山龙潭东北,有沟名白檎沟,多果木。乾隆年间,震雷击巨蛇,风雨暴作,满沟果木尽毁,沙石皆落下。视旧基深数十丈,宽如之,腥秽之气逾一寒暑未绝。

(以上均选自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卷七十二《志余下》)

又嘉靖四十三年二月,陕西游僧武如香,挟妖术至昌黎县民张柱家。见其妻美,设饭间,呼其全家同坐,将红散入饭内食之。少顷举家昏迷,任其奸污。复将魇法吹入柱耳中。柱发狂惑,见举家皆是妖鬼,尽行杀死,凡一十六人,并无血迹。官司执柱囚之。十余日柱吐痰二碗许,闻其故,乃知所杀者皆其父母兄嫂妻子姊侄也。柱与如香皆论死。世宗肃皇帝命榜示天下。观此妖药,亦是莨菪之流尔。方其痰迷之时,视人皆鬼矣。解之之法,可不知乎?

(选自明万历六年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毒草类四十七种《莨菪》)

(康熙)十九年,龙见于套里堡。

四十七年,大有年。

四十九年夏五月,旱。秋,大有年。谷一茎有四五穗者。

五十年夏六月,炎暑。秋,有年。

雍正三年秋,日月合璧,五星连珠。

乾隆二十二年冬十二月二十四日,大雨,震雷。

二十四年春三月初七日,天雨黄土。旱。夏有虫灾,虸蚄之类。秋九月二十六日夜,大雪盈尺,壅蔽门户。冬严寒。

(选自清同治五年《昌黎县志》卷之一《天文志·祥异》) FgYhy1ENgP9y2JzWZ9jsxLlVVestAbqk+Aw/S26a3pKdPo61VwQGpqz83HlG1Uj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