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海陆丰民俗演剧及其学术价值

宋元以来,迎神赛会演戏、宗族祭祀演戏、岁时节令演戏、红白事演戏等各种类型的民俗演剧一直是中国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数以百计的传统剧种就是在这样的民俗演剧文化生态中形成发展的,可以说,民俗演剧生态直接影响着中国传统戏剧的产生、发展与衍变。对于我国最广大的乡村民众来说,民俗演剧、乡土戏剧不仅是最重要的文化生活与娱乐方式,而且是维系族群价值认同与共同体凝聚力的不可替代的精神纽带。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强大的社会改造运动,民俗演剧不仅被当成封建遗毒而受到禁止,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变了民俗演剧存在的社会基础。90年代后,刚刚恢复一点生机的民俗演剧又面临更为严重的冲击——西方工业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终于,传统社会中司空见惯的演戏民俗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或者已经消亡或者正在消亡。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持的“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报告”的说法,“在《中国戏曲志》编定的二十余年里,中国戏曲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古老的地方剧种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戏曲的生存环境已经不再是剧团缩减、演员流失、剧目锐减等表层现象,而是部分地区的民族戏曲遗产近乎失传的深层危机。”

幸运的是,在东南沿海的一条带状地带以及内地个别地方却依然延续着古老的民俗演剧形态,海陆丰就是少数几个依然完整保持传统民俗演剧生态的遗存区之一。中国戏曲历史从形成到发展演化的重要阶段,如傀儡戏、唐戏弄、金元杂剧、元明南戏、花部乱弹、皮黄合流等,都可以在海陆丰戏中找到遗存和例证。

海陆丰地区至迟在明代中后期就形成了民俗演剧的传统,此后一直繁盛不衰。迄今,仍然拥有多个古老剧种,包括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皮影戏。此外,潮剧、黄梅戏、采茶戏等剧种也有许多戏班常年在海陆丰演出。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海陆丰从事民俗演剧的各类戏班(剧团)至少有130多家,年演戏量超万台 ,所有的剧种、戏班都保持着传统的民俗演剧形态。

海陆丰民俗演剧是我国传统社会民俗演剧的一个缩影。其古老的戏剧样式与形制、原生的戏剧演出市场、传统的演剧文化空间以及浓郁的宗教民俗文化氛围,在今天看来,有如中国传统戏剧衍变进程中留下的活化石,堪称古代戏剧形态的活态博物馆,对中国戏剧史研究,尤其是传统演剧形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少古代戏剧演出方面的文献资料,我们对古代戏剧形态缺少生活化的感性认识,对古代戏剧(尤其是乡土戏剧)的生存状况及其衍变规律的研究也比较薄弱。透过海陆丰民俗演剧,我们可以管窥中国古代戏剧的真实面貌,全方位地认识传统戏剧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规律,了解其与乡村老百姓、与宗教民俗文化的关系,进而解读传统戏剧丰富的文化内涵。 YiSoRc3azt2oSrV5VFOAPAUibAS5uvvrin+nss8hpkKxeRRdMKHqh0+ej0w8dgq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