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子

写完《儒家伦理思想史》明代卷,五十多年来的学术人生终算是可以告别了。不过,学术之笔是搁置起来了,但人生的回顾却刚好由此起笔,弟子们“嘲笑”我要做“小说家”,其实,习惯了概念化理性化的文字,哪敢妄谈文学创作?!只是自己一介书生,在这个翻天覆地的大时代里,折腾起伏、荣枯沉浮,有所观察、有所感悟,有所秫惕、有所欣望,有所困惑、有所思考,有所担承,放不下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吞不下一个儒家学人的情怀,深恐余年无多,不得不秉烛而游。

一辈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浸润,以儒家哲学伦常为研究对象,学术也罢,做事也罢,儒家最为讲究的是坐言起行,是反身而诚。在学术研究中,也许需要虚一而静,但每每接触先贤的归训教导,不由不联系到人生,联系到自己八十多年来的生活,联系到自己生活的国家和身处的时代。

儒家人生的最高境界有所谓“三不朽”说,“立德”“立功”“立言”是也,如果以此来衡量自己这大半辈子,又岂敢稍有自足?好在胡适夫子把这圣人的三不朽译成三个平实的英文单词Worth、Work、Word,使我辈后学能略微放松仔肩。如果以胡适夫子的这三个译名来权衡自己这八十年的人生历程,则人生将老,略可自慰罢。自然,“立功”“立言”是不敢说的,但却不可谓无日不在Work(工作)中,无日不有Word(写作)的留存,这些,或许足以告慰先贤,告慰平生,告慰后世,告慰自己身处的这个大时代。

不过,即使将儒家高悬的“立德”一词译作颇沾地气的英文Worth,怕自己也无法承受这份沉甸甸的压力。尽管在人生道路上走过这漫长的八十余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一世,总如白驹过隙,总是那样的惊鸿一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留给后世的“德业”,究竟又有多少呢?!

人生的道路,是那样的漫漫,又是那么的曲折。付出了不少,收获似乎也不少,有欢乐,也有伤痛。然而,这一切是否就足以说明什么是人生?也许在匆匆来去的路上,没有多少空闲驻足回味,因此会觉得一切都是当然,人生本该如此。但当你鬓角渐白,皓首回望时,仿佛一切都还未定,一切都值得重新来过。

读自己的足迹,俨然是在读一部他人的传记,在读一本从来没有读过的无字书,一本永远读不懂的无字天书。

学问有多种做法,做有字之学问,耗费我五十多年的时光,从青年中年到耆耆老矣;但等到这有字之学问解答完成,才发现还有另一种学问——无字之学问——竟然尚未开始,而这无字之学问又是如此之高深,如此之令人扼腕三叹。难怪中哲西哲、南海北海会异口同声多有感叹,感人生之谜千古无解,叹生命之情而无能释怀。科学家们即使能够逃逸这个星球的引力,却不得不承认人生的奥妙远比宇宙复杂;银河系的引力已经是够强大了,但却总在人类理性的捕获之中,而人生虽是那样短暂,人生的命运却是最难把握理清。

认识你自己!

人类即使逃离星空,也还得回头向自己发出这样的一道命令,这道命令既是一道绝对的知识命令,同时也是一道绝对的道德命令。

认识你自己!

然而,人生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说,世界大舞台,人生小演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好像一个扮演着不同角色的舞台演员。尽管演员也者,总是按着戏剧家们的编排表演着别人的人生,但其一招一式却又总是呈现着自己的本色。仿佛木偶戏中的傀儡,演着的时候,竟然就成了自己。

舞台也许多半是他人设计的,但人生毕竟是自己的功课。而且人生之出演也不可能总是友情客串,没有人为你准备脚本,也不会有人为你导演一切。最终,你得自己准备自己的一切,自己承担自己的一切,自演自导,自品自评。无论悲喜,都是得你自己消受!

也许人生竟然不是演出,而是一场真刀实枪的战争?如同过河卒子,一旦出列,便无反悔?!

八十年家国,三万里河山,劳作不少,收获也不少;感悟多多,困惑也多多;有兴奋欢呼,也有忧思苦痛。阅历越是长长的,色彩越是混杂而斑斓,而那色彩之中,有早春的鹅黄,也有深冬的铁灰,有初秋的绚烂,也掩映着暗淡了的斑斑血点。记忆的印痕坑坑洼洼,一些早已随岁月流逝,一些却深深铭刻在心底,无法忘怀。

每个人都得向人世提交一份履历,那么就权把拙笔记叙的岁月痕迹,当作一个知识分子的人生履历的答卷交给时代,献给我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以及读者诸君,共勉人生。 U6eANHW/aElWtQ8NKO6BztKXp9+v0C9mh/kBCxItVBszroXnC0l5/E1RcFDJ1o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