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古城 要寨

第一节 古城

一、锦田

《宋史·地理志》:“熙宁六年(1073)废杨梅、胜冈、锦田三寨。”《明史·地理》:“江华东有守御锦田千户所,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又有锦田巡检司。建有城墙,高1丈、阔5尺,周324丈,故又称所城。”在冯水上游,县治东南184里处。明弘治年间重修城墙,改称锦田市。清“改置巡司、兼设千总戍守”。道光十一年(1831)瑶族领袖赵金龙聚集江华九冲瑶民在锦田长塘起义,攻占所城。“道光十二年改永州同知为江蓝理瑶督捕同知,移驻此城”,并重修城墙,高4米,周1.5公里,建四门,设五品,“理瑶同知”,驻兵467人,亦称江蓝厅城,咸丰年间,称锦田市为锦盛圩,圩场在江蓝厅城内。咸丰九年(1859)七月,石达开部将石宗国会合何名标,罗亚诲军及天地会朱洪英曾一度攻克所城。民国初年,锦盛圩圩场由所城移至码头铺(今码市),现所城为码市镇所城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原有城墙1958年拆毁,将砖石修建码市公社礼堂和水库,遗址依稀可见。

二、码头铺

“三江水口”(中河、泥村、大锡三条河汇流处)北岸(码市双曲拱大桥北端)筑有一浆砌大码头,来往商船在此停靠装卸货物,沿河两岸有400余米的街道,起于娘娘庙,止于锦陂与半边街交界,街道房屋系木板结构,民国二十二年(1933)除夕三更,中街土地祠发生火灾,烧毁房屋140余栋(后重建)。缘于河边筑有码头,沿岸店铺林立,清同治年间,取名码头铺,1955年,更名为码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码市区人民政府(区公所)的驻地,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码头铺位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码市盆地,水秀物阜,气候宜人,既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又是境内农、林、副产品的集散中心,从清初开始,外省外县居民(客商居多)纷纷迁居于此。抗日战争期间,湘桂铁路中断,江华、江永、道县一带的食盐大部分由广东输入,码头铺成为县内和毗邻县主要盐米市场之一。民国三十三年(1944)秋,长沙沦陷,湖南省政府民政厅、祁阳私立达孝中学迁此,市场日臻繁荣,时有“小南京”之称。民国三十七年(1948),码头铺有商业户19家,从业人员25人。设有广东、宝靖(邵阳)、衡阳、祁阳、零陵等五大会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大会馆被撤销。

第二节 要寨

一、黄竹寨

今镇东10公里处的竹市村是江华通往广东连州的咽喉。清初建立营寨,道光十二年(1832),赵金龙领导的瑶民起义军曾攻占黄竹寨。清咸丰年间,抗法英雄王德榜曾在家乡办团练,镇守黄竹寨。民国九年(1920)设集市,1948年,集市自然消失,称黄竹街,民国二十五年(1936),改称竹市。

二、黄石寨

距码市集镇14公里处的黄石寨村,清初建有黄马、石龙两寨,是码市通往广西桂岭的要道。清咸丰九年(1859),太平军从广西进入湖南、败江华知县王淳熙,千总陈品兰于此。 GAF2pRQOA8X4vwG5ZvFv61i3fT/O4iNT3BgTSiD04S3fmIm19rDSuCEYsh3X/S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