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貌

镇境地貌类型多样,山地、盆地、水域均有分布。山地面积大,以中山为主,中河、后河、新铺等地大体上部的蜂丛地貌;变质岩则形成中山区,山体中上部蜂丛面貌,砂岩组成中山的山麓的中小部以及山脚的低山地貌。全镇土地总面积415平方公里,其中中山20.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中低山253.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1%;低山78.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盆地(平原)62.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

地貌特征:(一)四周群山高耸。(二)以山地为主。(三)水系发育,河网冲沟密布。(四)地表切割强烈,最高点大坪源村亚七冲源海拔1360米,荆竹村荆竹源海拔1230米,香南村天鹅堂海拔1150米。辇江村辇江山海拔1159米。海拔最低点民主村民主口295米。(五)三个自然盆地和八条冲。

分区地貌:(一)山间盆地:一是码市盆地,主要包括竹市、竹坪、横江、瓦窑、邬龙、大柳、沉田、所城、朝阳、锦陂、码市、居委会、咸佳、下湾、辇江、后塘、邬陂、刘家、水口寨19个村。海拔在320~500米之间,面积159平方公里。二是黄石盆地,主要包括黄石、军桥、大新、杉木4村,海拔在360~700米之间,面积31平方公里。三是安宁盆地,主要包括小江、瓦城、大塘洞、白石、安宁5个村。海拔在350~370米之间,面积32平方公里。(二)中低山山区:一是田沟冲,主要包括田沟、船渡、荆竹、香南4个村,海拔在380~1200米之间,面积40平方公里。二是民主冲,主要是民主村,海拔在290~1050米之间,面积15平方公里。三是西流冲,主要是新田埂、斑竹2村,海拔在300~1260米之间,面积在14平方公里。四是后河冲,主要包括棉花坪、小艾坪、大坪源、金田4个村。海拔在450~1250米之间,面积44平方公里。五是西河冲,主要是大寨村,海拔在400~900米之间,面积10平方公里。六是中河冲,主要包括上坝、大塘2个村,海拔在350~820米之间,面积20平方公里。七是龙湾冲,主要是龙湾村,海拔在410~1020米之间,面积10平方公里。八是饭滩冲,主要是饭滩村,海拔在370~590米之间,面积10平方公里。

第二节 山林

一、林地面积

全镇林地总面积525225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85%,林地绿化率为100%,主要是镇内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的保护。

林地中,按开发利用的情况分为6大类:有林地366240亩,占69.8%;疏林地35445亩,占6.7%;未成林地34155亩,占6.5%;灌木林地76380亩,占14.5%;迹地10500亩,占1.8%;灌丛地2505亩,占0.7%。有林地上的林木按社会利用情况分:用材林地234345亩,占有林地的64%。经济林34185亩,占9.3%。以油茶、油桐、山苍子为主,油桐、山苍子树混杂在杉木林中。油茶则主要分布在码市、黄石、竹市一带,占全镇油茶面积的98%。竹林102亩,占林地的0.4%,主要分布在中河、后河、新铺一带。此外,还有少量防护林和特种用材林,占2.8%。

二、树种

码市林木种类繁多,全镇共有树种95科294属658种,占全县树种的89%。这些树种资源,按植物区系特点分:有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下,以亚热带区系成份为主的壳斗科39种、樟树45种、木兰科15种,还有山茶科、金缕梅科和大风子科的山银木荷、枫香、水丝梨、白克木等;有华南热带与南亚热带成份树种延伸分布至镇境的广东琼南、海南消榄、大花五桠果等22科、170种之多,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有分布在境内中河、新铺等地,海拔1300米以上,具有温带——亚热带区系特点的榆科、木槭树科、榛科、壳斗科的麻栎属、水青刚属等主要树种和优势树种,如朴树、三槭、多脉鹅耳枥、光皮桦、亮叶水青刚等。

按森林植被类型分: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如米槠、雪公青刚、木荷、琼南、黄樟、红樟、香樟、山槐、青檀、紫弹朴等;有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主要是马尾松与阔叶树的混交;有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如马尾松、黄山松、广东五针松及广布于海拔300~1200米山地的杉树;有分布在海拔1300~150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如石栎属、水青刚属、鹅百栎属等;有分布在海拔1300~1700米之间以杜鹃科为主的高山灌丛和海拔1200米以下以柃木白栎群为主的中低山灌丛。

按树种价值分:有属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水杉、钟萼木、银杏、胡桃、福建柏、箆子三尖杉、桢楠、穗花杉、银鹊树、凹叶厚朴、红豆杉、柔毛油杉、东方古柯等39种;有经济价值较高的乔木树种385种;木本油料树种24科136种;淀粉、糖类树种21科99种;木本纤维树种28科127种;野生及栽培药用树种240多种;有在省内独有的树种,如藤黄科的多花山竹子、天料木科的天料木、山榄科的铁榄、樟科的广东琼南、五亚果科的大花五亚果。1950年以来,先后从外地引进的树种有湿地松、桉树、无核蜜橘、脐橙、柳橙等。

三、森林蓄积

镇内森林蓄积量,据1994年森林资料二类调查成果显示,全镇活立木总蓄积88.92万立方米。其中按主要优势树种分:杉48.14万立方米;松24.67万立方米;阔16.11万立方米。乔木蓄积74.1万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量的83.4%。疏林蓄积9万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量的10.1%。“四旁”树蓄积2.2万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量的2.5%。散生木蓄积3.6万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量的4.1%。按林种分:用材林67.6万立方米,防护林10.38万立方米,薪炭林8.44万立方米,经济林2.5万立方米。蓄积按龄种分:幼龄林12.08万立方米,占13.6%;中龄林35.53万立方米,占40%;近熟林17.13万立方米,占19.3%;成熟林12.55万立方米,占14.1%;过熟林0.69万立方米,占0.8%。乔木林蓄积按起源分:天然林41.88万立方米,占47%;人工林47.04万立方米,占52.9%。全镇毛竹总数22.7万株,其中疏林株数22.5万株,散生毛竹0.2万株。全镇厘竹总面积11490亩。

第三节 土地

一、地质

元古界震旦系和古生界寒武系主要分布在中河、新铺山区。码市、黄石、竹市一带分布有侏罗纪——白垩系,为一套红色内陆湖泊相沉积,岩性为砾岩,含磷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新生界第四系在泥村河、黄石河、大龙河的河漫滩及阶地上有分布,岩性以沙砾、卵石为主,是次生钨、金矿的重要赋存层位。

二、土壤

镇境土壤属湘南南岭的山地红壤区,全镇共有6大成土母质,其中砂岩占39%,板页岩占22.5%,花岗岩占12.1%,紫色砂岩占10.2%,河流冲积物占15.5%,第四纪红土母占0.7%。

(一)土类:全镇共有水稻土、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等5类土壤。水稻土占5%,红壤占20%,黄壤占21%,黄棕壤占45%,紫色土占9%。

(二)分布规律: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99.6~700米地带,其中黄红壤亚类分布在海拔500~680米,山地黄壤分布在700~1100米地带,山地黄棕壤分布在海拔1100~1700米地带。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主要决定于成土母区的分布状况和人为的利用方式。其水平分布是:山地为黄壤和黄棕壤、板页岩和第四纪红土红壤。水田为麻沙泥,黄沙泥、浅黄沙泥、红黄泥、河沙田、河潮泥等。旱土依次为麻沙土、黄沙土、黄泥土、黄红砂土、红泥土、河沙土等。区域分布:主要受地形部位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其地形部位是从高降到低,稻田依次为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人类活动对土壤区域分布的影响是:耕作年代久,施肥越多,土壤熟化程度和养分含量就越高。如靠近村庄的土壤,一般土壤肥力高,是黑泥土,而由近到远则是黄泥土、浅泥土。

三、耕地

表1—1—1 码市镇2012年耕地情况表

单位:亩

续表

第四节 水文

一、河流

码市是永州市三大暴雨中心之一,降水为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年平均降雨量1548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达18.34亿立方米,丰水年为19.8亿立方米,平水年为17.55亿立方米,特枯水年为16.71亿立方米。

境内水系发育,江河溪涧交错。全镇干流长度在2公里以上或流域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溪河29条,全长384.8公里。发源于县内的32条,发源于外省、外县的5条。境内各河溪汇集后注入东河,经潇水注入湘江。

全镇河流流域面积155平方公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7条,全长160公里。在中河、大锡、泥村三条主要河流中,中河支流16条,大锡河支流9条,泥村河流支流5条。全镇过境水域面积84.9平方公里,占全镇河流流域面积的54.8%。境内水系弯多水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2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7万千瓦。

(一)境内东河水系支流

表1—1—2 码市镇主要河流基本情况统计表

续表

(二)主要水文特征

镇境内,径流趋势是山区。年平均径流深1011.3毫米,年径流系数0.62,大龙山径流系数在0.654~0.658之间。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流达103.6万立方米,最大的三个丰水区高达100万~110万立方米。

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和降雨量的年内分布是一致的,大部分径流集中在4~9月份。境内多年平均降雨年产水总量5.85亿立方米,占降雨总量的64%,其余消耗于各种蒸发与损失,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境内所产生的地表径流,由于存在降雨时控分布不均,按径流量分析,保证率50%的径流量为2.93亿立方米,保证率70%的径流量为4.95亿立方米,保证率90%的径流量只有5.03亿立方米。从蓝山、广东汇入镇内的过境客水流量流域面积为102.5平方公里。

镇境河流含沙量最大每立方米达1.78公斤(1961年),输沙量最大的年份57万吨(1961年),最小也有1.16公斤(1959年)。最小的年份也有15万吨。1970年以来,由于林区开垦种粮,全垦造林、开矿及1990年以后挖河沙,河水常常浑浊不清,泥沙滚滚。

第五节 气候

一、光照

太阳有效辐射量(光量)全年为100.7千卡/平方厘米,太阳辐射量在各月的分配与温度基本一致。从1~7月逐月增加,从7月至次年1月逐月减少。7、8月两个月是一年中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时期。多年日照时数为1366.3小时,多的年份也能达到1400小时以上,少的年份仅1000小时。

表1—1—3 码市镇1961~2012年年均逐月太阳总辐射

单位:千卡/平方米,小时

二、气温

1990~2012年、年平均气温18.75℃,7月最热,平均28.1℃,1月最冷,平均为7.7℃,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为-3.9℃。

历年无霜期为336天,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为6806.3℃,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为3月7日,终日为11月28日,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至20℃的终日天数有204天,积温达4915.9℃,适宜于林木的生长和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1990~2003年,出现日平均气温≤0.0℃日数18天,每年平均1.3天;日极端最低气温≤0.0℃日数46天,平均每年3.3天;日平均气温≥30.0℃天数162天,平均每年有11.6天;日平均气温≥35.0℃天数210天,平均每年有15天。境内气温年较差小,故农作物播种比岭西早,但收获时间则较岭西晚。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存在多种小气候带,特别是立体气候差异明显。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47℃。气温垂直递减率,夏季大于冬季,每升高100米日平均大于10℃,积温减少190℃。按积温在不同高度上分布,从海拔300~1360米,随高度上升,依次带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亚热带的气候带特征;随高度增加,雨量增多,湿度相应增大,与纬向气候带又截然不同。

三、地温

1990~2012年,镇内地面温度平均为21℃。1月份平均8.4℃,4月份平均20.1℃,7月份平均32.3℃,10月份平均23.0℃,绝对最高65.5℃,绝对最低-7.4℃,由于沙壤、土壤含水性能强,热容量和导热率较大。春季地面增温较慢,幅度为7摄氏度左右;秋季地面降温缓慢,幅度为4~5.3℃。全镇地面温度年差较小,各种不同深度其地温差别,平均5~10厘米19.7℃,15~20厘米则为19.9℃。春季5厘米地温,多保持在10℃以上,故早稻多在清明前后播种,秋季5厘米地温则在20℃以上,适合双季稻齐穗所需积温。

四、降水

境内雨量充沛,水热基本同季。历年降雨量在1423~1739毫米之间。

降水时间:一般4~9月降水量达950~1300毫米,占全年降水的70%以上。

降水日数:全年183天,3~5月雨日58天。

降水强度:1949~2012年,平均每5年因暴雨出现特大洪涝1次,降雨量强度最大的是大龙山。大暴雨年内以夏秋季最盛,占总降水次数80%以上,春季占15%,冬季最少,在5%以下。

五、冰冻

1949~2013年,除了部分暖冬年份外,大多都是有冰冻发生,冰冻的时间最早出现12月中旬,最迟出现在2月下旬。一般以1月上旬至2月上旬出现的概率最大。冰冻维持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仅1天,时间长的可达9天。高山比平地严重,迎面风比背风面严重,冰冻对交通、电信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山区一带。

六、气压

在地形的影响下,多年平均气压为975.9毫巴,最低950.2毫巴,最高997.4毫巴。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压减少73毫巴。受地形和气压影响,竹市是东部地区的风口,除夏季的6、7、8三个月外,其他各月月均风力2~3级,以偏北风占优势,特别是冬季11月至次年2月,风力更大,一般可达6~8级,最大风力可达10级以上,俗称“竹市的风”。

第六节 矿产

境内矿产种类虽多,但储量不大。现已发现的矿产达十余种。尤以铁、石英石、金矿、磁铁矿、白钨矿、石煤等丰富。石煤主要分布中河、后河一带,石英石主要分布黄石和新铺一带,金矿主要分布在黄石一带,黄石河和泥村河一带分布有沙金。

第七节 植被

码市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域、湘南南岭山脉常绿阔叶林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镇常绿阔叶林可分为山地常绿阔叶林,丘陵红壤常绿叶林,河岸、溪谷林。主要树种有壳斗科、山茶科、樟科、金缕梅科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境内主要是马尾松与阔叶树的混交林。

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林、外国松、杉木等。

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常绿树种以壳斗科的石栎属、青刚栎属和山茶科为优势,伴有木兰科、杜鹃科等。落叶树有壳斗科的青水青刚属、麻属、榛科的鹅白枥属、桦木科的桦木属等。

山地灌丛:灌木以杜鹃为主,其次为箭竹、水亚木,常见的还有柳树、蔷薇科。

山地草甸:植被组成以禾本科为主。

草场类型:主要有山地草甸类,灌木草丛类,疏林类,农隙地亚类草场。

第八节 野生动物

一、哺乳类

境内野生哺乳动物繁多,属哺乳纲的主要有:野猪、果狸、山猫、穿山甲、豪猪、野兔、狐、香獐、黄鼠、飞鼠、松鼠、田鼠、家鼠、芒鼠、蝙蝠、山羊、鼹、黄鼬、青鼹等。

二、鸟类

镇内有各种鸟类170余种,就地繁殖者有140余种,其他或越冬、或迁徙经过,停留时间不长。鸟纲主要有:锦鸡、白鸽、黄鹂、竹鸡、鹌鹑、鹧鸪、斑鸪、鹭鸶、乌鸦、山胡、喜鹊、子规、画眉、啄木、野鸡、杜鹃、蜡喈、青翠、百劳、长尾山椒雁、白鹭等。

三、鱼类

码市野生鱼类有45种,分属4目12科41属。较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品种有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鲶鱼、鳜鱼、乌鳢等。此外,还有小口白甲鱼(红尾子)、福建捧花鱼(蒜更子)、团尾斗鱼(师公鱼)、吻鮈(钉鮈子)等地方鱼种,在大小溪河中有一种叫“巴石鱼”的下司中华吸鳅鱼,腹吸力强,在湍急的溪河里,吸附在石头上,其肉质细嫩,可防小儿疳积,是不可多得的席上美肴。

四、两栖类

境内两栖纲动物主要有:尾木大鲵、无尾目蛙、哈螟、石山蛙和蟾蜍。

大鲵,又名娃娃鱼,分布在邬龙支流大龙水、小龙水、泥村河等地,尤以小龙水较多。《山海经》载:“决决之水,其中多人鱼,有四足,其音如婴儿。”长60~70厘米,大者可达1.5~1.8米,重达15~20公斤。四脚短肥,体无鳞,柔软而多黏液,肉味鲜,体色有棕、灰、金黄3种。喜栖于水流较急、水质清澈的石缝和石岩中,昼伏夜出,以鱼、虾、蛙为食,是国家保护的稀有动物之一。

五、昆虫类

境内昆虫种类繁多,以有翅亚纲为主,主要有:

蜉晰目:蜉晰

蜻蜓目:蜻蜓

债翅目:石蝇

蜚蠊目:蜚蠊、土鳖

螳螂目:螳螂

虱蠊目:虱蠊

等翅目:蠖螋

啮目:啮

含毛目:羽虱

虱目:虱

半翅目:蜻象

同翅目:蝉、蚜虫、飞虱、介壳虫

鞘翅目:甲虫

广翅目:泥蛉

脉翅目:草蛉、粉蛉、蚁蛉

长翅目:蝎蛉

毛翅目:石蛾

鳞翅目:蝶、蛾

双翅目:虻、蚊、蝇、蠓、蚋

蚤目:跳蚤

膜翅目:蜂蚁

对农业生产和人们身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危害农业生产的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瘿蚊、稻叶螟。还有一种叫“地老虎”的,主要危害蔬菜、棉花、瓜果,将幼苗从根部咬断。

(二)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有疟蚊、蠓子、“麻鸡婆”等。此外,镇内野生动物还有:

爬虫纲:蝮蛇、乌梢蛇、竹叶青、眼镜蛇、壁虎、龟鳖、蛤蚧等。

甲壳纲:虾、鳖

腹足纲:蜗牛、田螺

瓣纲:蚌

蛭纲:山蛭、蚂蟥

毛足纲:蚯蚓

蜘形纲:蜘蛛、蝎子

多足纲:蚰蜒(千脚虫)、蜈蚣等。

第九节 自然灾害

一、寒潮

有春寒、秋寒。以春寒危害严重。3、4月份冷空气侵入,每月有2~3次,到5月还有1~2次。有时寒潮一来,最大降温可达22℃,24小时最大降温17℃,造成早稻烂种死苗或移栽坐蔸迟发。据统计,1950~2012年,秋寒多出现于10月5日左右,出现在9月下旬的只有三年。

二、雷暴

1~11月可能出现雷暴,但以3~9月为多,占全年雷暴总日数99%,其中尤以8月最多,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24%,其次是7月,占19%。历年初雷暴日一般在2月下旬,最早出现在1月下旬,最迟在3月尾;终暴日一般在10月中旬,最早在9月中旬,最迟在11下旬。年平均雷暴日数65天,最多89天,最少45天。

雷击主要发生在4~8月,历年发生雷击较多地区是大龙山和海拔较高的山区。

三、冰雹

冰雹多发生在2~5月,一般有黄豆大,最大的有汤圆大。由于地形的影响,冰雹多带地方性,境内冰雹主要发生在新铺、中河一带,其他地方也有发生。

四、水灾

由于境内是暴雨区,降水量大,水灾频繁。1911~1949年,境内先后发生水灾11年次,平均3.5年一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人民群众采取一系列防洪保安措施,把水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20世纪50至80年代,洪水成灾比例逐步降低。50年代平均值为0.91;60年代为0.89;70年代为0.84;80年代降低为5.6。1980~2012年,全镇水灾损失严重的年份有1983年、1987年、1993年、1994年、1999年、2002年、2003年、2008年。 HY4F3jODsnfah8U/D2+uWPd+JTx6yqegWSZB18tPCniXNYXDF53ID5kB1s1En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