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许多学者曾针对认知功能损害提出过多种术语和概念,如良性衰老性健忘(BSF)、年龄相关性记忆障碍(AAMI)、年龄相关性认知衰退(AACD)、非痴呆的认知障碍(CIND)、可疑痴呆等。
1962年,Kral提出良性老年健忘症(Benign Senescent Forgetfulness,BSF)概念,其特点是在某一时刻回忆名字或者往事困难,而另一时刻又能想起来,有自知力,记忆测验成绩与无记忆困难者相近,不会发展为痴呆。该定义存在良性与恶性之间界限不清的问题。1986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提出与年龄有关的记忆损害(Age-Associated Memory Impairment,AAMI)概念,强调了与年龄不符的记忆减退,要求记忆测验得分低于年轻成年人均数1个标准差,而其他认知功能基本正常。但由于有16%的成年人即使没有记忆减退也可能符合AAMI诊断,从而使这一定义和诊断标准的应用受到局限。
为了避免AAMI概念的缺陷,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在1994年提出了与年龄相关性认知衰退(Aging-Associated Cognitive Decline,AACD)概念。与AAMI不同的是,AACD的诊断标准涉及了一些在正常老化过程中减退的认知区域,并且进行了年龄和教育水平的调整,AACD不仅记忆功能下降,其他认知功能也有所损伤,而且认知功能下降的原因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此外,加拿大还提出了非痴呆的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CIND)概念,用以描述了那些认知功能有损伤但是严重程度又不足以构成痴呆的个体。但是CIND包括了那些终生认知损伤,静态脑病,和学习能力缺失的个体,使之应用受到了限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一些研究者建议制定与年龄无关的MCI概念和诊断标准,认为这样更有利于研究和交流。因此,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中提出了MCI的诊断标准,而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ed,DSM-IV)则提出了轻度神经认知障碍(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MND)概念。两者都强调了诊断时需要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因,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难度。
以上概念及诊断标准的研究与变化,带动了老年痴呆症前期阶段的研究,但是这些概念或包括对象太泛或不能准确概括其特征,且多数缺乏操作性,现在很少使用。
1999年,Petersen等提出了MCI的新诊断标准,弥补了上述概念的不足。但最初的概念仅仅关注了记忆损伤,随后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MCI都进展为AD,因此,研究者扩展了MCI的概念,在2004年,研究者将MCI的概念扩展到包括其他形式的认知损伤。近些年来,MCI表示痴呆之外的一个内涵广泛、程度各异的认知状态,它是指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个体存在超出其年龄和文化所允许范围的记忆障碍,但其他功能完好,达不到痴呆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