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老年痴呆的概述

(一)痴呆定义

痴呆是指慢性、获得性、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它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6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脑功能的逐渐老化,特别是人的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发生痴呆的风险不断增加。

(二)病因分类

老年痴呆的病因虽然目前不明,但研究已经发现许多与老年痴呆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生物性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1.生物性因素:

1)脑变性病:某些皮质、皮质下疾病可引起痴呆,常见病因有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Prion病、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亨廷顿病。

2)脑血管病:不同部位的脑血管疾病可引起痴呆,如多发梗塞性痴呆,颈动脉闭塞、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以及血栓性血管炎等。

3)代谢性疾病:一些代谢性疾病影响脑的功能,造成痴呆,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肝豆状核变性、尿毒症和慢性肝功能不全等。

4)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导致脑实质及脑功能改变,导致痴呆,如各种脑炎、神经梅毒、各种脑膜炎和库鲁病等。

5)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硬膜下血肿可致结构及脑功能改变,引起痴呆。

6)低氧和缺氧血症:包括缺血性(心搏骤停、严重贫血和出血),缺氧性(呼吸衰竭、哮喘、窒息、麻醉),淤滞性(心力衰竭、红细胞过多)和组织中毒性等各类低(缺)氧血症。

7)营养缺乏性脑病: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糙皮病,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症等。

8)中毒性疾病:常见于一氧化碳中毒,铅、汞等中毒,有机物中毒等。

9)颅脑外伤:头部的开放性或闭合性外伤,拳击员痴呆等。

10)其他:正常压力脑积水,类肉瘤病等。

另外,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甚至损害大脑神经细胞功能,可致老年人认知障碍甚至痴呆。

如抗精神失常药:抗精神病药物如甲氧阿利马嗪、氟哌啶醇等,可引起定向力障碍、计算能力减退;抗抑郁药物加舒必利、盐酸丙咪嗪。盐酸氯丙嗪等,都可导致记忆力减退和定位能力降低;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如安定等药物,老年常用来保障睡眠,经常使用可导致严重的记忆力减退;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过量或用药时间过长会使智力下降;抗震颤麻痹药。

降血压药物,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种多发病,利舍平、甲基多巴、可乐定是临床上用得较多的治疗此病的药物,它们都可能引起神经功能低下。

强心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容易发生蓄积中毒症状,同样也可出现视力障碍、定位错觉、智力下降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利多卡因可引起嗜睡、行为异常、定向力障碍。

消化系统药物,西咪替丁可以阻断脑组织胺,引起谵妄、智能损伤、昏睡。铝剂和钡剂具有神经毒性。

呼吸系统药物:中枢性镇咳剂氨茶碱能引起难以恢复的记忆障碍,对高龄患者应酌情减少用药量。

降血糖药物: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用量过大会导致低血压,可发生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

2.心理因素

1)抑郁

长期抑郁会引起认知功能下降,发展为痴呆。

2)其他心理精神疾病

其他心理精神疾病可能会引起认知功能损害,逐渐发展为痴呆。

3.社会因素

对于老年人退休后,长期社会交往障碍,孤独会引起认知功能损害,逐渐发展为痴呆。其机制可能与缺乏社会信息刺激,引起一些神经递质的改变,造成儿茶酚胺、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及脑肽的减少,这些物质与记忆、情绪、思维、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这些神经递质的减少,可出现情绪、思维、行为、记忆等方面的障碍,进而发生痴呆。

(三)痴呆的表现

近记忆缺损常是最早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铭记功能受损,患者记不住定好的约会或任务,记不清近期发生过的事件。但患者对此有自知之明,并力求掩饰与弥补,往往采取一系列的辅助措施,例如详细地书面记录或一反常态地托人提醒等,从而减少或避免了记忆缺陷对工作、社会与生活等的不良影响,也从而掩盖了作为症状表现的记忆减退。

痴呆的另一个早期症状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下降,遇到不熟悉的作业时容易感到疲乏、沮丧与激怒。其抽象思维、概括、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进行性减退。记忆的全面受累及理解判断的缺损可能引起妄想,这种妄想为时短暂、变化多端、不成系统,其内容通常是被盗、损失、疑病、被害或对配偶的嫉妒妄想。记忆和判断的受损可出现定向障碍,患者丧失时间、地点、人物甚至自身的辨认能力。故常昼夜不分、不识归途或无目的漫游。

情绪方面,早期呈现情绪不稳,在疾病演进中逐渐变性淡漠及迟钝。有时情感失去控制能力,变得浮浅而多变。表现焦虑不安,忧郁消极,或无动于衷,或勃然大怒,易哭易笑,不能自制。高级情感活动,如羞耻感、道德感责任感和光荣感受累最早。

人格障碍有时可在疾病早期出现,患者变得缺乏活力,容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对往常爱好的活动失去了兴趣,对人对事都显得漫不经心,有时会开一些不合时宜的拙劣玩笑,对衣着及仪容也不如以前那样注意,可变得不爱整洁,不修边幅。有人变得多疑、固执与斤斤计较。

智能全面衰退至后期出现严重痴呆时,患者连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人照顾,大小便失禁,失去语言对答能力,有的患者连自己的配偶、子女也不认得,对时间和地点的定向力更是几乎完全丧失,经常发生出门走失的情况。最后患者死于感染、内脏疾病或衰竭。

(四)痴呆的诊断

痴呆的发生多缓慢隐匿。记忆减退是主要的核心症状。早期出现近记忆障碍,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明显减退,严重者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远记忆也受损。思维缓慢、贫乏,对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越来越差,注意力日渐受损,可出现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障碍,有时出现不能写字,不能识别人物。

痴呆的另一个早期症状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下降。其抽象思维、概括、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进行性减退。记忆和判断的受损可出现定障碍,患者丧失时间、地点、人物甚至自身的辨认能力。故常昼夜不分,不识归途或无目的漫游。

情绪方面,患者早期可出现情绪不稳,在疾病演进中逐渐变性淡漠及迟钝。有时情感失去控制能力,变得浮浅而多变。表现焦虑不安,抑郁消极,或无动于衷,或勃然大怒,易哭易笑,不能自制。

部分患者可首先出现人格改变。通常表现兴趣减少、主动性差、社会性退缩,但亦可表现为脱抑制行为,如冲动、幼稚行为等。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对自己熟悉的工作不能完成。晚期生活不能自理,运动功能逐渐丧失,甚至穿衣、洗澡、进食以及大小便均需他人协助。甚至出现躁狂、幻觉等。

痴呆具体诊断主要依靠如下量表:

1.痴呆的诊断量表

(1)MMSE:共30项,包括定向、长时和短时记忆、注意、计算和操作;

(2)长谷川痴呆量表(Hastgawa dementia scale,HDS);

(3)Blessed痴呆量表又称常识记忆注意量表;

(4)痴呆扩充量表;

(5)临床记忆量表;

(6)韦氏记忆量表。

2.痴呆程度分级量表

(1)日常生活量表(ADL)包括躯体自理量表(PSMS)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

(2)临床痴呆量表(CDR)包括记忆力、定向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事物、家庭生活、业余爱好、个人照顾。

(3)全面衰退量表(GDS)分7个级别。

(五)痴呆发展过程

在老年痴呆中,60%~70%是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起病缓慢或隐匿,患者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患者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功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5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患者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5~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5~10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六)老年痴呆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病因假说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GL)在1977年《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批评了现代医学即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指出这个模式已经获得教条的地位,不能解释并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Engel.GL认为:生物医学模式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的因素。

关于老年痴呆,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我们认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老年痴呆病因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同个体不同因素的权重有所不同。

在很大程度上,老年痴呆又是一种老年生活方式疾病。

老年痴呆发生=易感生物因素+不良心理特征+不利社会因素+X因素 CKljmPwUqJ+4qsKm/JMOVCESpUKAZiC/xLpNlRNowKauxnZPT7LvxThxswdZ9P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